“中共中央進北平”若干歷史細節

作者:李 芬    發布時間:2016-10-3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進駐北平后,毛澤東在西苑機場檢閱部隊。

 

編輯同志:

您好!國慶節期間,我在家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國家記憶”《新中國1949》系列節目。其中第二集為《中共中央進北平》,但受節目容量所限,沒有能夠展現當年“進京”的細節,如中共中央如何確定離開西柏坡的日期?出發當日的行程安排如何?進京路上有哪些有意義的事情?能否請專家來講解下這些具體細節。謝謝!

朝陽讀者 季子

本刊特邀請中共河北省委黨校西柏坡研究中心李芬副教授作答

中共中央何時決定3月23日離開西柏坡?

《中共中央進北平》中有這樣一段解說:“1949年3月13日七屆二中全會勝利閉幕,中共中央進駐北平的時間定在了十天后的3月23日。”似乎3月23日離開西柏坡,是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確定的。

其實,關於中共中央機關“大搬遷”這件事,早在1948年與1949年之交就有所議論,但究竟什麼時候動身,具體日子一直沒有定下來。

在北平即將和平解放之時,中央即開始考慮向北平轉移的問題。從毛澤東的意見來看,在西柏坡再多留兩個月,國共談判也可安排在西柏坡進行。李克農也先后三次向中央建議,慢些去,因為北平的房子、治安均成問題。但周恩來、任弼時主張“以快去為好”,因為反正遲早要去的,而當時的工作要求,已非偏居於西柏坡所能解決﹔同時,與國民黨在北平舉行和談,也“可以增加政治威望”。

根據具體負責這次大搬遷的楊尚昆在日記中所記,早在1949年1月27日,中央曾擬於3月中旬赴平﹔至2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已對“行動計劃、運輸力量之組織,物資處理及人員處理,均有決定”﹔3月10日,周恩來通知辦公廳,七屆二中全會后中央即“將移動,但尚無具體規定”﹔3月14日,書記處初步決定3月底去平﹔而到了3月15日夜的書記處會議,又傳來消息說“主席有意思遲走”,“有意在此再留兩個月”﹔再經商討,3月17日夜,書記處會議才最終決定23日起動身赴北平。

為何定於23日,筆者並沒有看到相關說明材料。不過,單從准備上來說,5天的時間也是差不多的。當時,在西柏坡的工作人員至少在五千人以上,此外,還有大量辦公設備、文書檔案、后勤器材等,要用近百輛卡車來運輸。3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即致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總部調卡車100輛,吉普20輛。這些車齊聚西柏坡,再裝車整理,四五天的時間也差不多了。

中央原定大隊人馬一起進京。19日下午,中央辦公廳召開各部門負責行政的同志開會,宣布中央遷移,並由楊尚昆根據中央系統組織,說明先隨書記處應走之單位,征求大家意見。周恩來到會作了說明,並強調中央遷平是去工作,是去克服困難,不是去享受,去安樂,並規定在遷移之前分頭傳達二中全會的決議。然而,因各種原因,直到22日深夜二時,除20輛中小吉普已到達外,大卡車隻到了一部。故此,楊尚昆在向周恩來匯報后,決定臨時改變計劃,先用中小吉普將書記處送走,其余第一批走的人員,待大車到后再說。

3月23日何時離開西柏坡?

一般都認為,毛澤東率中央機關於1949年3月23日上午11時離開西柏坡。“國家記憶”《新中國1949》節目沿用了這一說法。然而,據3月23日當天先於毛澤東等離開西柏坡的楊尚昆在日記中所記,等他收拾好行李,“已經十二時了。小妞(注:楊尚昆小女兒,此日發燒)不能走,隻帶小二(注:楊尚昆次子)同行。書記處一行已分批出發,毛周尚未起床。”(《楊尚昆日記》摘登二,《黨的文獻》2001年第1期)由此推斷,毛澤東等不應為上午11時離開西柏坡。

此外,據時任中央機要科工作人員的梁守謙撰文指出:“汽車啟動了,毛主席就要離開住了十個月的西柏坡了。時間是1949年3月23日下午十四點三十分左右。當時我想一定要把這個時刻記住,將來有人問:‘毛主席是什麼時間離開西柏坡的?’我能很快地回答他。”(《跟隨主席從西柏坡到北平》,《西柏坡記憶》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281頁。)兩相佐証,毛澤東離開西柏坡的時間,可判定為下午14時30分左右。

這天下午,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分乘11輛小汽車、10輛大卡車出發了,一路北上。第一輛是帶路的前導車,第二輛是中吉普,司機是周西林,毛澤東乘坐在這輛車上。第三輛中吉普是警衛車。第四輛是一輛小臥車,坐著劉少奇一家。第五輛是江青和李訥坐的中吉普。第六輛是周恩來和鄧穎超乘坐的,也是一輛中吉普。往后幾輛車坐的分別是朱德一家、任弼時一家、陸定一一家和胡喬木一家。最后一輛是小吉普車,負責斷后壓陣。中央警衛團的手槍連和一個步兵排分別坐在大卡車上擔任沿途護衛任務。

毛澤東在什麼場合下提出“我們可不要當李自成”?

23日,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等領導人從西柏坡乘汽車出發,於當日傍晚17時左右到達河北唐縣淑閭(現改名“淑呂”)村。淑呂村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是八路軍的一個兵站,村民政治覺悟高,群眾條件很好。毛澤東當年留宿在村民李登魁家。

據毛澤東的警衛員李銀橋回憶,這一晚,毛澤東前半夜同村干部進行座談,了解村中的土改情況﹔后半夜又趕寫到保定后需要發出的文件。3月24日清晨,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領導人告別淑呂,繼續北行。

3月24日上午11時許,到達保定市。車隊開進冀中區黨委大院,區黨委書記林鐵、軍區司令員孫毅帶領機關人員列隊歡迎中央領導人的到來。隨后,由林鐵、孫毅陪同中央首長共進午餐。簡單的餐桌上擺的是保定的甜面醬、白洋澱的魚蝦、滿城的驢肉、清苑縣的老白干等當地特產。據孫毅將軍回憶,席間,毛澤東再次提到李自成:“李自成是農民領袖,揭竿領兵,前仆后繼,好不容易取得了勝利,一驕傲就失敗了,連他自己的性命都沒有保住,我們可不要當李自成呀!”飯后,毛澤東等走進區黨委會議室,聽取區黨委領導同志的工作匯報。匯報一直持續到下午3點。匯報結束時,街道上已經站滿了得到消息的群眾,“趕考”車隊在群眾的歡呼聲中緩緩駛出了保定城。

為何從涿縣而不是從石家庄或保定直接坐火車進京?

當毛澤東一行到達涿縣縣城時,已是掌燈時分。當晚,毛澤東一行宿住涿縣,地點在城內粉子胡同的第四十二軍軍部。

《新中國1949》節目中指出:在涿縣由於有消息稱“特務可能要在從涿縣到北平的途中進行破壞”,為了保証安全,時任北平市長的葉劍英以及中央社會部李克農等建議中央到涿縣后改乘火車進北平。其實,這個建議是早在中央離開西柏坡前的3月21日,出於保証安全和休息的考慮,葉劍英等就已向中央提出的。3月22日葉劍英等就涿縣到北平的鐵路布置再次致電中央。當日19時,周恩來在復電中指出:“我們預定24日晚宿涿州,請派一負責干部到涿州等候我們,由涿州到平的專車可做准備,究竟坐汽車或乘火車,等我們到涿州后再做決定,請你們仍做兩種情況的准備。”24日晚,葉劍英等趕到涿縣,商議此事,最終決定乘火車進北平。

由於到達北平的當天下午要閱兵並與民主人士見面,而在此之前,要保証中央領導的休息,因此,周恩來與葉劍英商討后決定25日凌晨即出發。

3月25日凌晨2點半,“趕考”車隊離開涿縣,乘火車進京。為保証安全,火車編為3個列車:第一列車挂8個客車,載警衛部隊和少數干部以及警衛人員為壓道車,到西直門站下車,然后用卡車將他們直送香山﹔第二列車挂8個臥車和一輛餐車,直開清華園車站(車站小,宜於警戒)﹔第三列車挂5個客車,3個行李車,開前門車站。

清晨6時許,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清華園站下火車后,乘汽車到頤和園益壽堂休息。當日下午16時到達西苑機場接見民主人士,17時至17時三刻西苑機場閱兵。當晚,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頤和園宴請民主人士后乘車入駐香山雙清別墅。由此,中國共產黨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大“考場”,開始全國執政的大“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