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親歷記【6】
“心似巨岩碎大濤”
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日本同台灣保持著“外交”關系,日台之間還簽定過所謂“和平條約”,而日本要實現同中國邦交正常化,它自然就要與台灣“斷交、廢約”。中方早就提出了恢復邦交三原則,即日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條約”是非法的、無效的,應予廢除。
田中上台后,他甘冒政治與生命的危險,優先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他派自民黨老資格議員小坂善太郎率各派議員訪華,以最終協調統一黨內意見﹔同時派執政黨副總裁椎名悅三郎去台灣安撫、摸底。然后自己來華談判,最后解決問題。田中首相承認,謀求復交,就隻能取消同台灣的官方關系,可是不願造成混亂,不願視與台灣“建交、締約”並宣布雙方“戰爭狀態的結束”從一開始即為非法。田中還要求中方體諒他面臨的現實困難,並予以照顧。大平外相也表明對復交三原則並無任何異議,但日本政府是“日台條約”的當事國,負有責任,如果完全接受中方見解,等於多年來一直欺騙國會和國民。日方希望找到符合其立場的表達以維護日本在台利益與人身安全(當時日台年度貿易額有12億多美元,日赴台每年18萬人次,台赴日每年5萬人次,在台日本公民共3800人)。隨后,在兩國外長談判時,代表日方作主旨發言的外務省條約局局長高島益郎還從法律的角度講述了所謂“日台條約”以及“戰爭狀態結束”、“賠款已經處理完畢”的“合法性”。
有鑒於此,如何處理台灣問題在《中日聯合聲明》中的表達方式、內容,就成為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的最大難點,談判的氣氛也一度趨於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密切關注談判進程的周總理,把握大局,有剛有柔,表現出了原則的無比的堅定和具體方式上的靈活性,推動著談判朝達成協議的方向前進。針對談判面臨的最大問題和困難,周總理在與田中首相會談中首先肯定、稱贊田中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決心與勇氣,對田中表示理解我復交三原則以及一旦和中國建交即與台灣“斷交”,“日台條約”也隨之失效的說法表示贊賞,認為“這是對我們的友好態度”,也隻有在這一前提下才可能對日方面臨的困難予以照顧,而不是相反。周總理並且指出,一定要從政治的高度而不是拘泥於法律條文來處理問題才是正確的。
接著周總理極為嚴肅地批駁了日方外務省條約局局長在發言中死摳條文不放,把舊金山條約、“日台條約”都拿出來作為依據的錯誤說法,“顯然是無視事實的,本末倒置,也不符合田中、大平對復交的意願和精神。”
聯系到日本對華賠償問題,周總理說,遭受日本侵略戰爭損失的主要是大陸。我們是從友好大局出發,也不想使日本人民負擔賠償之苦才主動放棄賠款要求,而已經被中國人民推翻逃到台灣的蔣介石,當時就已無任何資格代表全中國,他所謂的“放棄”只是慷他人之慨。日方如今還死抱著“蔣介石已經處理完畢”,因而認為不必再提、也不領情的態度,“實在是令人驚詫和憤慨,完全不可容忍”。
周總理的發言,義正詞嚴,有據有利,日方無言以對,也讓我們這些參與談判工作的人深受教育。
聽了周總理的話,田中首相當場表示,中國把恩怨置之度外,從大處著眼,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處理問題,日方坦率地評價中國的立場,並再次表示深深的謝意。田中表示願意繼續考慮中方的意見並同意由外長繼續開動腦筋,磋商寫入《中日聯合聲明》的合適措辭。
針對周總理的嚴肅批評,在雙方會談結束后,一回到釣魚台賓館,田中便把外務省官員叫到自己的房間,對他們嚴肅地講道:你們受過高等教育,都是很有學問的,不要鑽牛角尖,靠你們提出解決問題的見解和辦法,責任由我來負。
眾所周知,田中首相曾經多次對人講過對周總理的深刻印象和欽佩之情。此次來華,在與周總理直接對話、接觸以后,他曾在賓館白紙上寫出了如下評價周總理的詩句:“軀如楊柳搖微風,心似巨岩碎大濤。”對周總理發自內心的由衷敬佩躍然紙上。
在中日最后一輪首腦會談時,田中告訴周總理,他已經明確指示大平:《中日聯合聲明》發表后立即對外宣布中止同台灣的“外交關系”,“日台條約”也隨之廢棄。他還向周總理保証:日本不支持“台獨”,對台灣無領土野心,日后如對台有什麼舉動,願向中方打招呼。雙方還同意暫時擱置釣魚島的爭議。
周總理稱贊田中為實現中日復交所作的貢獻。他說重建邦交首先要講信義。此次田中首相來華已經體現了中國古語“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周總理特地把《論語》的這六個大字題贈田中,以示中日新關系從“言必信”開始,日方要汲取過去半個世紀的教訓,在新的基礎上繼續開拓兩國關系。田中深為感動,也以東方人特有的方式作了回贈,揮筆題寫了“信為萬事之本”六個大字。這是出自日本飛鳥時代當政者聖德太子之口、曾經載入日本舊憲法的一句話,田中以此表達他恪守信義、履行承諾的心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