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是怎樣虛無革命榜樣的?

原標題:歷史虛無主義是怎樣虛無革命榜樣的?
作者:楊婷    發布時間:2017-06-05    來源:環球視野
分享到 :

timg (8).jpg

英雄人物作為革命榜樣的群體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一個國家的精神標簽,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歷史虛無主義以形而上學代替辯証的方法論,以抽象的人性論代替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以唯心主義的先驗論代替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原則,以碎片的、剪裁的“歷史史料”代替歷史研究“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出發”的原則,對榜樣人物隨意涂抹、肆意篡改,極盡虛無之能事,其手法是卑劣的,其目的是不純的,其后果是嚴重的。歷史虛無論者竭盡所能地貶損榜樣,其實質卻是劍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劍指社會主義制度,劍指共產主義的光輝旗幟,意在摧毀我們的精神高地,否定黨領導人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揭批歷史虛無主義,捍衛榜樣人物的合法性,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就是守衛我們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

榜樣是時代的楷模,道德的標杆,精神的載體。榜樣的精神已經注入我們國家的血脈,構筑起民族的靈魂,成為時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歷史虛無主義從虛無英雄榜樣的作用入手,宣揚“告別崇高,告別英雄”,試圖打碎民族的根基,摧毀人們的精神高地。他們以質疑來顛覆正統,用嘲諷來戲謔嚴肅﹔以戲說來解構經典,用荒誕來替代正說,通過多種策略丑化、虛無榜樣。

一、“虛無”革命榜樣的策略

歷史虛無主義虛無榜樣是隨意和任意的惡搞,是假借學術研究的外衣,實現其政治意圖。歷史虛無主義借助各種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策略,搶佔話語空間,竭力貶損和矮化榜樣。

1.聲東擊西

聲東擊西,源自《通典·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歷史虛無主義以“還原歷史真相”“公正評價”榜樣為幌子,其實質是為了詆毀榜樣這個英雄群體,消解革命榜樣的合法性。

革命榜樣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承載著民族的情感、歷史的記憶和時代的印記。榜樣的先進事跡在我國早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歷史虛無主義者利用網絡新媒體惡搞、丑化革命榜樣,表面上,是為了“唱衰英雄”、嘩眾取寵,實則是以質疑先進人物的事跡、品質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借以否認革命榜樣的精神品質。比如,被毛澤東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在網絡上就被惡語誣蔑為“紅軍連長的小三”﹔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跡也被歪曲為“滲死於鄉親們的鍘刀下”。站在新的時代以新的視角重新認識榜樣無可厚非,對劉胡蘭個人情感的關注也符合情理。但歷史虛無主義以碎片的、經過剪裁的“歷史史料”甚至謠言來攻擊榜樣、抹黑英雄,違背了“實事求是”的歷史研究的根本原則。從刻意渲染劉胡蘭豐富的情感經歷,發展到否認劉胡蘭精神的高尚性,進而否定“劉胡蘭”作為革命榜樣符號的合法性,這正體現了歷史虛無主義聲東擊西的策略。歷史虛無主義聲言“反思歷史”“求歷史真相”,惡搞革命榜樣,實則隱藏著否認革命榜樣、顛覆正史的真實意圖,實乃“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2.惡意中傷

吹毛求疵,惡意中傷,作為一種簡單化、絕對化地歪曲事物本質的一種使倆,

與實事求是根本對立。其實質在於懷揣歹毒的用心,把細小問題肆意夸大,將無關緊要的小事提升到嚇人的高度。

歷史虛無主義攻擊革命榜樣的這種策略就是將英模人物生活中的細節無限放大,小題大做﹔將歷史枝節放大為全局問題,並不加區分地蓄意渲染﹔將革命榜樣的失誤加以無限夸大、丑化,大做文章。如雷鋒買了一塊手表,穿件皮夾克就是奢侈浪費,搞小資情調﹔劉胡蘭談場戀愛,就是大逆不道。革命英模人物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們也是由普通人成長起來的。在從普通人成長為革命榜樣的過程中,有些不足或缺點恰恰是個人成長中難免的事。作為年輕人,雷鋒也有對時尚的需求,合情合理。歷史虛無主義偏偏抓住雷鋒的這些生活瑣事,惡意喧染,無限夸大,而大搞批判,以此質疑雷鋒精神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更有甚者公開造謠《雷鋒日記》皆為造假。

英模人物都是站在大地上,腳上也會沾些塵土。可貴的是,雷鋒從不避諱自己的缺點。一位老領導看到雷鋒穿皮夾克的照片,回信批評了雷鋒。雷鋒讀后非常慚愧,就把那件皮夾克收了起來,並為那次沖動的消費自責和自省。雷鋒對自己行為的反思恰恰說明他對待自己行為的正確態度,恰恰印証了他的成長軌跡:從平凡到偉大。但歷史虛無主義借這些缺點大做文章,甚至專門去搜集、羅列榜樣的缺點或不足,以缺點否定優點,攻其一點,不看本質。進而否定榜樣本人,上升到所謂大是大非問題。歷史虛無論者罔顧歷史事實,無限放大英模人物的某些不足或缺點,甚至把一些正常的人生需求說成是品質問題,把生活中的不足說成是主觀故意,把私人情感上升到所謂立場問題,其真實意圖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3.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出自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意思是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關系弄顛倒了。歷史虛無主義解構革命榜樣人物常常採取本末倒置的策略。

人無完人,英烈和領袖人物也是人,任何人都有兩面性: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優點的一面和缺點的一面。用革命榜樣人物的缺點遮蔽、否定其優點,用次要的一面否定主流和本質的一面,是本末倒置,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貫策略。比如,一些網絡文章以“白求恩脾氣古怪”“暴戾”為由,否認白求恩精神的高尚。還比如,他們對毛澤東的評價也是完全不講辯証法。眾所周知,毛澤東在革命戰爭和建設時期的功勞無以倫比,是一代偉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已有科學定論。縱觀毛澤東的一生,確實出現過一些失誤,對此,黨內有決議,人民有共識,歷史有評價。“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失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鄧小平曾指出:“對於毛澤東同志的錯誤,不能寫過頭。寫過頭,給毛澤東同志抹黑,也就是給我們黨、我們國家抹黑。這是違背歷史事實的。”歷史虛無主義者則置歷史事實和定論於不顧,無限夸大毛澤東的某些失誤,主次倒置,企圖從根本上丑化、抹黑和妖魔化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其罪惡目的就是通過否定毛澤東來否定中國共產黨,否定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從本質上看問題,這是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也是評判榜樣人物和歷史人物的基本態度,更是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力武器。我們首先要充分尊重、肯定和如實地評價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革命功績和偉大的、高尚的革命風范,同時,也不諱言他們的某種失誤或不足。我們黨對任何人的錯誤都從不避諱,從

不姑息,而是勇於正視。隻有正視錯誤才能更好地避免犯錯誤,改進工作,以利於奪取更大的勝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並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

4.混淆是非

混淆是非,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意思是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混淆是非的策略體現在對英模人物的評價上,就是把假設當前提,是非不分,任意顛覆英模人物的正面形象。歷史虛無主義一方面極力貶損、攻擊和否定我們黨樹立的先進典型,另一方面卻對已有歷史定論的反面人物、賣國賊大肆美化、歌頌。如開歷史倒車的袁世凱,被美化為對中國實現近代化貢獻最大之人,孫中山則被錯誤地評價為有強烈的領袖欲,讓出臨時大總統,不是那麼心甘情願﹔漢奸賣國賊汪精衛徹底被洗白,“蔣介石和共產黨能在八年抗戰中生存下來,靠的並不是國共兩黨軍隊的頑強抵抗,而是靠汪精衛的‘賣國’解圍”,而邱少雲、董存瑞等英雄人物,則被丑化為狹隘偏執的歷史小丑。這類混淆黑白、顛倒是非的荒誕論調,實質上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慣用伎倆,目的是通過丑化英模人物,顛覆人們正確的歷史觀。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特別是杰出人物,應該放在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我們要走進歷史,既要看到歷史的局限性,又要看到歷史人物的行為、品質在當時條件下的進步性。還要走出歷史,不為歷史細節和人物的主觀感情所迷惑和制約,要有大視野、是非觀。離開了歷史背景的宏觀視閾、歷史過程的整體維度,就會斷章取義,把假設當前提,就會對英模人物形成片面的、主觀的認識。歷史不容假設,假設的歷史隻能是主觀猜想和任意嫁接。歷史虛無主義把錯誤當成真實,把調侃當客觀,忠佞顛倒、指鹿為馬,實在是荒誕至極。

5.簡單比附

將革命榜樣人物與普通人簡單比附,將過去的人物與今天的簡單比附,從而否定革命榜樣人物的歷史貢獻。這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又一策略。比如,歷史虛無主義者質疑: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的雷鋒寫出如此美妙的佳句,你信嗎?反正我不信﹔邱少雲在烈火中紋絲不動,你能嗎?反正我不能﹔叢飛身患絕症卻把用於治病的錢捐了出去,你做得到嗎?反正我做不到。

將革命榜樣與普通人進行比較,可以突出其平凡的一面,具有可效仿性﹔也可以體現其高尚的一面,具有激勵性。如學雷鋒做一件好事容易,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但歷史虛無主義者卻將革命榜樣人物與普通人簡單比附,表面上打著人性關懷的旗號,揚言以普通人的視角審視革命榜樣,實則為質疑和否認革命榜樣的高尚性尋找托辭。這種簡單比附抽離了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否認人物的時空限制,以實用主義或者主觀主義的標准將人物進行抽象的比較,得出革命榜樣不真實或革命榜樣難以效仿的錯誤結論。如說黃繼光堵槍眼故事假度太高﹔董存瑞為什麼犧牲?因為被炸藥包上的兩面膠粘住了:叢飛資助的是一群白眼狼,得不償失﹔叢飛自家還貧困,還要捐助別人,不孝順等。這些奇談怪論的實質就是以普通人較低的標准來解構崇高,以今天的價值標准衡量前人,如果不正本清源,很容易滑向歷史虛無主義。對比革命榜樣人物與普通人物,要放在具體時空視閾內。比如,雷鋒隻有小學文化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隻有小學文化的追求,學歷不能與水平完全畫等號。再比如,虛無主義者質疑:邱少雲被火燒違背生理學常識,根本不可能﹔邱少雲身上著火,隻要打個滾就能活命。我們要客觀分析邱少雲的身份。生命誠可貴,軍令如山。邱少雲作為尖刀班戰士,他的行為關系到

整個行動的勝敗。而且生理學常識不能解釋的問題並非不存在,醫學上很多奇跡就是最好的証明。邱少雲的高尚之處,就在於他視革命事業勝於自己的生命。邱少雲當年的排長親述當年的火燒過程,擊破了謠言。同樣,對待叢飛的事跡,我們也不能用市場經濟等價交換的標准來衡量。盡管他在物質上是貧乏的,但他的精神是富足的。叢飛的高尚行為並沒有眾叛親離,而是得到了父母和愛人的支持。歷史虛無主義將市場經濟的交換原則、功利標准搬用於一切領域,用物質利益衡量精神價值,用狹隘的功利意識替代道德動機,從而抹殺榜樣行為的無私性和品質的高尚性。

6.選擇性虛無

任何時代的英模人物的榜樣都往往承載某一方面的精神和價值追求,絕不是說他們在每一領域都是學習的榜樣。如最美媽媽,最美大學生,最美教師等。然而,歷史虛無主義打著“考証細節”“追求真實”等旗號,有意忽略某方面,偏偏找榜樣的“軟肋”入手,將其先進事跡置於一邊,如說江姐是小三,婚姻生活不道德,賴寧是富二代等﹔或者對歷史有定論的反面人物,專門吹噓“功”,加以美化,卻閉口不談其大“過”,如說李鴻章是大功臣,汪精衛則為人誠實、不貪錢財,特別是在個人生活方面,不抽煙、不酗酒、不賭博、不近女色,非常清高,在國民黨內是類似於“聖人”的偶像,是大家非常尊敬的革命老英雄等。歷史虛無主義者對革命榜樣的虛無有著明確的取舍標准。歷史虛無主義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即選擇性虛無。他們虛無的是革命榜樣的精神品質和先進事跡,卻對榜樣人物的情感、身份地位胡編亂造、添油加醋﹔他們虛無反面人物的“過”,極力美化反面人物的所謂“功”。眾所周知,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即把歷史人物看成特定階級的代表,將歷史人物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察研究,而不能僅從抽象的人性角度、超階級的標准去評判。榜樣人物並非十全十美,榜樣也有層次、等級之分,如聖人、英雄和其他道德典范。歷史虛無主義乘“虛”而入,以聖人的境界苛求榜樣人物,或者以生活瑣事質疑榜樣人物,以道德倫理否定榜樣人物,這種低俗的惡搞、庸俗的解構,是為了使榜樣人物蒙塵。

二、“虛無”革命榜樣的目的

古人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歷史虛無主義者拿榜樣人物說事,絕不是為了澄清事實,還原歷史真相,而是有著深層的政治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揭示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然而這些目的並非一目了然,而是隱藏在歷史虛無主義的“還原歷史”“考証細節”“公正評價”的學術外衣下,滲透在種種陰謀中。實際上,歷史虛無主義絕不是學術探討,而是一種有著明確目的的政治思潮。揭露歷史虛無主義虛無革命榜樣的實質,必須抽絲剝繭,層層剝離,透過表層目的追溯其終極目的。

1.表層目的

虛無革命榜樣,其表層目的是通過否定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進而否定革命榜樣本身。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是革命榜樣的載體,榜樣人物的光輝形象主要通過生動、真實、廣為傳頌的先進事跡彰顯出來。歷史虛無主義者從虛無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入手,通過過度渲染、捏造事實來質疑其先進事跡的真實性,如歷史虛無主義者詆毀狼牙山五壯士不是跳崖壯烈犧牲,而是順著崖壁溜了下去。歷史虛無主義者還以個人主觀、隨意的標准歪曲歷史,進而否定榜樣人物事跡的先進性,

如他們指責林則徐銷煙抗英得罪英國人,才導致了鴉片戰爭,造成了中國的民族危機。歷史虛無主義極盡所能,無論是從生活細節上苛求榜樣人物、從生理常識上否定榜樣人物,還是從道德倫理上質疑榜樣人物、以絕對的價值標准衡量榜樣人物,目的都是為了否認榜樣人物、消解榜樣人物的作用。

“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歷史虛無主義虛無了榜樣的先進事跡,摧毀了榜樣人物的高大形象,也就消解了榜樣人物的合法性。

2.中層目的

虛無革命榜樣,其中層目的是通過否定榜樣人物進而否定榜樣人物身上所代表的價值觀念。榜樣人物所代表的價值觀念,既是榜樣人物的精神精華,又是國家精神的血脈﹔既是善惡美丑的標准,也是社會進步的精神指引。歷史虛無主義千般詆毀榜樣人物,其實質就是要消除這種價值觀念的影響力,引發人們思想的混亂,倡導價值虛無主義。如歷史虛無主義者宣稱:論起禍國殃民,林則徐絕對位列三甲,甚至很可能奪去狀元的桂冠﹔三元裡抗英事件,其實經過了長期的演繹加工﹔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是“發瘋發狂,喪失理性”的行為。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不僅否認了榜樣人物本人的正義之舉,更否認了榜樣人物身上所承載的愛國精神、民族大義,導致“侵略有功、防抗有罪”,“告別革命,回歸改良”的偽價值觀念大行其道。“一切民族英雄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歷史虛無主義虛無了榜樣人物,抽空了榜樣先進性的內核,也就否認了革命榜樣的精神引領作用。

3.深層目的

虛無革命榜樣,其深層目的是通過否定榜樣人物身上所承載的價值觀念進而否定時代的主旋律和核心價值觀。革命榜樣承載的價值觀念與時代的主旋律內在相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相通。革命榜樣是歷史和時代的產物,革命榜樣及其事跡所凝聚的民族感情、歷史記憶以及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深藏於人們心中。這些價值觀念鑄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實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凝聚了我們共同的價值追求,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和重要內容。然而,歷史虛無主義置時代要求於不顧,置人們的期盼於不顧,打著價值中立的旗號,以價值重估為由,從事政治陰謀之勾當。他們故意將榜樣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價值理念與時代主旋律和核心價值觀割裂,片面強調所謂的人性和本能。比如,當下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中國夢、弘揚中國精神成為時代主旋律,然而有些人對感動中國人物、最美人物的評選說三道四,將其解讀為精神洗腦,營造虛假景象,實質上就是與主旋律背道而馳,以陰暗的心理否定社會對於真善美的呼喚。

“弘揚先烈精神,也是在觀照現實”。歷史虛無主義虛無了榜樣人物身上所體現的價值觀念,否認了榜樣人物精神的價值導引,也就破壞了時代的主旋律、消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終極目的

虛無革命榜樣,其終極目的是通過否定時代的主旋律和核心價值觀來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動搖我黨的執政根基,顛覆社會主義制度。

榜樣人物通過無言之教承載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借助人物之美傳播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一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否定,民族的價值支撐就會坍塌,精神高地就會遭摧毀。當一切美好和高尚遭質疑、被否定,我國難免重蹈蘇聯的覆轍和噩夢。殷鑒不遠。“蘇聯女英雄”卓婭·科斯莫杰米揚斯卡婭視死如歸的精神本應被銘記,然而,50年后她

卻被她的同胞們拉上行刑台,接受審判。今天,我國的歷史虛無主義者對英雄人物的瘋狂進攻,打倒英雄人物只是個幌子,終極目的是通過“毀人之史”來抹黑中國共產黨的形象,顛覆社會主義制度。英雄被推倒了,榜樣人物的事跡還有幾人記憶?榜樣人物的行為被否定了,革命榜樣的精神價值還有幾人傳承?

英雄不僅需要學習,需要關愛,也需要我們來捍衛。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近代以來,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斗爭的人們,一切為了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建立的不朽功勛。”虛無革命榜樣的背后,是射向我們民族精神的子彈,是毀滅我們美好生活的毒品,是顛覆我們國家政權的炸藥。捍衛革命榜樣,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捍衛我們的價值觀,就是守衛我們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

三、“虛無”革命榜樣的后果

英烈的榜樣作用是時代的鮮活記憶,革命榜樣身上所體現的高尚品質、崇高精神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之中,成為激勵人們前進的精神動力。歷史虛無主義無論以什麼樣的理由虛無榜樣人物這個群體,帶來的后果都是極其嚴重的。如果放縱歷史虛無主義者肆無忌憚的荒誕行為,埋單的可能就是整個中華民族,代價可能就是中國人民精神世界的整體坍塌。

1.直接后果--誘導人們認為英雄人物原來是主觀“建構”出來的

對歷史人物的研究不同於歷史人物的藝術創作。藝術創作可以虛構,歷史研究必須真實。對歷史人物的研究要遵循嚴格的學術之道:從歷史事實出發,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面目。從事學術研究活動,合理的質疑是必要的。但質疑歷史人物應有底線,要有基本的歷史觀:尊重事實,尊重歷史!歷史虛無主義置歷史事實於不顧,身披“學術外衣”,揚言“重新審視歷史”,卻以所謂的“細節發現”來攻擊革命榜樣,進而否認革命榜樣形象的真實性。比如,他們看到雷鋒做好事的照片,就推導出“英雄模范普遍造假”的結論。他們因為黃繼光堵槍眼不符合他們認為的“科學假設”,就認為黃繼光的事跡完全出於當時戰爭宣傳需要,按蘇聯模式編造出的英雄。歷史虛無主義者虛無革命榜樣的直接后果就是誤導人們認為英雄榜樣原來是主觀“建構”出來的,徹底顛覆人們的歷史認知。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時間是最真的檢驗器。浩瀚的歷史中,許多大紅大紫、叱咤風雲的人物都經不起歲月的流逝,成了匆匆過客。而真正的英雄榜樣卻被歷史銘記,革命榜樣的精神穿越了時空,沉澱下來,融入了人們的記憶。如果真如歷史虛無主義者所言,英雄榜樣是虛構的,在歷史和時間面前,革命榜樣早就被淘汰了。事實勝於雄辯,英雄榜樣之所以歷久彌新、永不褪色,正是在於其不容置疑的客觀真實性。

2.間接后果--誘導人們認為歷史原來是可以隨意“打扮的小姑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能改變歷史與事實。”在對待歷史、英雄榜樣的態度上,歷史虛無主義以調侃替代嚴謹,用捏造的所謂“歷史事實”、經過精心裁剪的“史料”“檔案”,恣意歪曲、丑化、否定革命榜樣,對已有公論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隨意涂抹、任意打扮。比如,《炎黃春秋》前執行主編洪振快,公開質疑“狼牙山五壯士”事跡的許多細節:他認為當時的情形並非如官方宣傳的那樣,是八路軍與日軍主動接戰,而是退路被日軍切斷后,慌不擇路,退至絕地。關於“跳崖”的描述,洪振快也認為,其中幸存的兩個人是“溜”“滾”“竄”,而不是主動跳崖。前不久,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已對洪振快侵害“狼牙山五壯士”名譽權、榮譽權作出一審判決。判決

被告洪振快立即停止侵害葛振林、宋學義名譽、榮譽的行為﹔判決生效后三日內,被告洪振快在媒體上刊登公告,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列寧說過:“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於,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境……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麼它們就隻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都不如。”在歷史虛無主義者看來,所謂的英雄故事,並沒有什麼真憑實據,全靠前人編纂、想象、加工而成。這種說法“隻強調歷史書寫的主體性,而忽視歷史事實的客觀性”。按照他們的邏輯,英雄也可以是歷史的罪人,歷史的罪人也能成為英雄。在他們看來,英雄是沒有標准的,歷史是沒有客觀性的。“如果這樣對待歷史研究,那除了戲說和虛構外,不可能有嚴肅認真的科學研究”,其結論自然是值得懷疑的。

3.深層后果--誘導人們為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而否定黨和革命的全部歷史

毋庸置疑,歷史虛無主義者所瞄准的“靶子”都是經過仔細選擇的,皆與共產黨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都是在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涌現出來的一批又一批先進典范,他們的事跡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和深厚情感中,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須臾不可分割的精神財富﹔他們的精神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觀的重要來源,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他們不只是歷史的印記,也是當代中國的文化符號,甚至在一定意義上說已經上升為人們的一種精神信仰。當歷史被篡改,英雄被打倒,榜樣人物被抹黑,我們沿著英雄和榜樣人物的足跡走過來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會中斷,英雄和榜樣人物用生命扛起來的社會主義大廈就會倒塌,依憑他們的先進事跡和崇高風范而挺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淪為偽善,他們所為之奮斗的共產主義事業就會被丑化騙人的把戲,中國共產黨的事業的正義性和必然性就會受到玷污。因而,歷史虛無主義者竭盡所能地“虛無”革命榜樣、貶損革命榜樣,我們絕不能等閑視之。他們的所作所為,直接來看是針對榜樣人物這個群體,深層的卻是劍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劍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劍指中國共產黨和革命中國的全部歷史,意在摧毀我們的精神高地,否定黨領導人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總之,時代造就革命榜樣,革命榜樣順應時代潮流。英雄人物和榜樣人物的群體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一個國家的精神標簽,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今天,捍衛英雄,捍衛榜樣人物,絕不是無關緊要,而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中華民族保持‘精神基因’純正性的關鍵一招,是社會主義中國確立精神自我、界定身份密碼的不二選擇”。我們揭露歷史虛無主義虛無革命榜樣的真實意圖,有效肅清虛無主義的惡劣影響,目的就是要正確對待革命榜樣,營造“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氛圍,沿著英雄的足跡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