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在生命最后的日子裡

作者:張肇俊    發布時間:2017-07-05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李先念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他的一生都在勤勤懇懇、不知疲倦地為黨工作。從1989年開始,李先念的健康狀況就大不如前,心臟與肺部的病痛一直折磨著他。到了1992年,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了66年的李先念,就像一支燭火,快要燃燒到了盡頭。這年2月,他一病不起,住進了北京醫院。雖然其人生之旅進入了倒計時,但在最后這段日子裡,李先念關心的仍然是國家的發展。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是在1989年6月產生的,經受了嚴峻的歷史考驗。維護這個領導集體,對維護國家的安定與全黨的團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992年1月16日,李先念將《關於人民日報宣傳報道工作的報告》批轉江澤民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語中說:“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李鵬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在外有壓力、內有困難的情況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而我們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這個大好局面確實來之不易。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都應該十分珍惜這個局面。誰在這個問題上不清醒,誰就會犯歷史性的錯誤!維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這是全黨利益的關鍵所在,也正是鄧小平、陳雲等老一代的心願。”

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李先念一生以極大的精力推進中國統一大業,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2月2日,他在海峽之聲廣播電台,以全國政協主席身份發表春節祝詞,向台灣同胞拜年。他在祝詞中說:“在喜迎佳節之際,我們更加思念生活在海峽彼岸的兩千萬同胞。今天,我高興地通過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向同胞們拜年,祝大家春節好。在過去的一年裡,海峽兩岸同胞的往來,經濟、貿易、科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有進一步發展,體現了兩岸人民盼望統一的心情。華東地區遭遇水災之后,台灣同胞踴躍捐贈的情景,更顯示了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和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這些說明,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兩岸統一是必然的趨勢,是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十多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把我們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公之於世。不久,鄧小平同志又明確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現在兩岸關系有了較大變化,正朝著祖國和平統一的方向發展。這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香港、澳門在本世紀內將回歸祖國。我們相信,台灣問題也將按照這一方針和平解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歷史昭告人們,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是何等的重要。當前,國際風雲變幻,矛盾錯綜復雜。中華民族欲振興富強,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團結起來,實現統一,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設自己的國家。當前,祖國大陸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欣欣向榮,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海峽兩岸一旦攜起手來,中國定會對人類做出更大貢獻。”

從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到長征、西征,再到鄂豫皖湘贛抗戰和中原突圍、重返大別山。22年的革命生涯,讓李先念與老區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盡快促進老區經濟的發展是他的最大心願。2月25日,李先念因肺炎住進北京醫院。在住院期間,他對前來看望的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負責人說:“我們不把老區建設好,就對不起老區人民。”“如果說我現在有什麼心思的話,那就是老區的建設怎樣加快。這些年來,我想了兩件事:一是在陝北建設一個大化工基地,充分利用陝北的煤和石油,帶動整個大西北的經濟騰飛﹔二是在四川建設一個大的冶金基地,用貴州的煤,冶煉攀枝花的礦石,綜合開發,推進整個大西南經濟的發展。” 5月27日,他向中國扶貧基金會舉辦的經濟較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干部交流工作座談會發去賀信,賀信中說:“沿海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與貧困地區,通過干部交流,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是扶貧工作的一項創舉。希望你們協同中央組織部、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把這項工作做好。並望開好這次交流干部工作的座談會,認真總結經驗,以便逐步推廣。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下,我們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貧困地區人民已經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標准低,不穩定,困難多,一遇自然災害,仍有復貧的可能,絕不可能掉以輕心。扶貧濟困,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共同富裕,是我們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我們應當在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下,通過先富幫后富,發達幫貧困地區,促進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協作,盡快把我國的國民經濟搞上去。扶貧工作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扶貧工作也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要努力探索扶貧開發的新路子,加快扶貧開發的步伐,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請你們代表我向參加這次座談會的同志們問好!謝謝同志們!謝謝所有關心扶貧工作的人們!”

李先念生於湖北,長於湖北,曾長期戰斗、工作在湖北,荊楚大地是他永遠的眷戀。4月5日,在北京出席第七屆全國人大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的湖北代表漆林到醫院看望李先念,並匯報了省計委和三峽工程湖北省前期工作領導小組迎接三峽上馬、服務三峽建設的有關工作部署和工作重點。李先念一向關心三峽工程,聽后甚為高興。他說:“三峽工程是毛主席的遺願,我做夢都想建三峽,三峽也是全國人民盼望的大工程,早日興建三峽,以了卻我們的心願。”他還請漆林帶個口信告訴湖北省領導:“三峽在湖北,湖北要出大力,做大貢獻。在征地、移民、支持工程建設上,顧大局、講風格,不要向中央提難題,能在省裡解決的,就不要推給中央。”“一定要把長江三峽‘這篇文章’做好。湖北省要充分利用三峽工程建設這一機遇,把三峽工程的配套工作做好,搞好服務,振興湖北經濟。”4月15日,他致信時任鐵道部部長李森茂和時任國家計委副主任房維中,信中說:“聽說京九鐵路的設計方案中,在湖北段有一條自干線到武漢的聯絡線,據說這條聯絡線有3個方案,其中有一個出麻城經紅安到武漢的方案。我認為從發展老區經濟、繁榮大別山區的長遠觀點看,這個方案較好。請你們在進一步論証中給予考慮。”5月20日,李森茂復信李先念,簡要匯報武漢聯絡線的有關情況。信中說:“關於京九鐵路和從這條干線至武漢的聯絡線的走向,沿線人民都很關心。目前,北京-衡水-商丘-阜陽,九江-向塘-吉安等段的具體走向和經由已定,其余各段隻定了大致走向。到武漢的聯絡線,設計部門曾做過3個方案:一為麻城經黃陂至灄口案,此方案經過紅安縣境﹔二為舊街經黃陂至灄口方案﹔三為舊街經陽邏電廠專用線的香爐山至灄口方案。經比較,第一方案雖近期投資略大,但營運距離短。正如您信中指出的,從發展老區經濟,繁榮大別山區的長遠觀點看,這個方案較好。1991年我部編制京九鐵路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時,按第一方案上報。1992年3月國務院批復時也予以明確。”

李先念是一個有大情大愛的人。在病中,他多次深切懷念早已過世的母親和眾多英勇犧牲的戰友。他一生最為愧疚的是見母親最后一面時的情景。那是在1932年秋,當時,紅四方面軍為打破國民黨第四次“圍剿”,從紅安七裡坪轉戰到河南、皖西,最后又轉回紅安。他的母親經多方打聽知道兒子已回紅安后,竟冒著戰火來到陣地,看望日思夜想的兒子。正在指揮戰斗的李先念當時發了大脾氣,說:“我這裡正打仗,你怎麼來了,子彈打著你怎麼辦?”后來幾乎是將母親趕了回去。母親深情地望著滿面焦急、清瘦疲憊的兒子,拉著他的衣襟,叮囑了幾句,隻得含淚離去。后來在行軍途中,李先念感覺口袋裡叮當作響,才發現母親悄悄放進了兩塊銀元。這兩塊銀元凝聚著一位革命母親對兒子的無限思念、關愛和期望。誰知此去征程萬裡,這次見面竟是李先念與母親的永別。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母親的形象依然那樣清晰和親切,彌留之際的李先念曾多次對身邊的人說:我是80多歲的老人想老娘!我想念媽媽,那天我不該對她發火……

病重期間,他還經常和身邊的醫護人員談起已經犧牲的戰友,如孫玉清、陳海鬆、熊厚發……每次都十分激動,甚至熱淚漣漣。他說:他們都是我黨的好黨員,人民的好兒子。可是他們有的戰死在前沿陣地,有的被敵人抓去砍了頭,沒有看到革命勝利的這一天,他們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流盡了最后一滴血,我非常懷念他們……6月11日,自感時日不長的李先念對夫人林佳楣說:“將來我的后事要節儉,一切按照中央規定辦。我隻有一個請求,把我的骨灰撒到我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大別山、大巴山、祁連山。”“那裡是我成千上萬的戰友流血犧牲的地方,我舍不得犧牲了的戰友,我想和他們在一起。”

1992年6月21日22時36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李先念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7月2日,李先念的骨灰在夫人林佳楣及親屬的護送下,到達甘肅省。飛機從甘肅省張掖市機場起飛,駛向祁連山深處,在飛越梨園口、石窩、康隆寺上空時,林佳楣和子女們將李先念的部分骨灰和鮮花一起撒向這片紅軍西路軍當年浴血奮戰的土地。4日,在大巴山上空,親人又將李先念的骨灰撒在巴中、通江、南江、黃貓埡等一帶。5日,李先念的骨灰在親屬的護送下到達湖北省。下午,在4名持槍禮兵的護衛下,由林佳楣率家人緩步將李先念剩余骨灰送上專機。當專機進入大別山上空后,林佳楣和家人輕輕地把李先念的骨灰分別撒向蒼茫的大別山紅安、大悟、麻城等地,實現了他魂歸故裡的遺願。

原載:黨史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