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炮擊金門:鮮為人知的“9·3”炮戰

作者:梅世雄 劉昌寶    發布時間:2017-08-18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國共兩黨的關系史上,有一件特殊的重大事件,那就是炮擊金門。

“一提到炮擊金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1958年的‘8·23’金門炮戰。”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郜耿豪說,“其實,在這之前,炮擊金門發生過多次,尤以1954年第一次炮擊金門規模最大。”

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一方面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一方面又作出長久武裝國民黨軍隊、阻止中國政府解放台灣的決定。

台灣國民黨當局雖然不同意“台灣地位未定論”,但歡迎美軍進駐台灣海峽,並與美國簽訂了“秘密軍事協定”。

與此同時,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襲擊祖國大陸的沿海島嶼,轟炸沿海城市,打劫我商船,派遣特務搶劫和殺害我漁民,不斷進行騷擾和破壞,造成東南沿海局勢緊張。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擔心美、台已經簽訂和即將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有可能把台灣海峽兩岸分裂的局面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為用有限的軍事行動向國際社會表明解放台灣的立場和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進行了第一次金門炮戰。

1954年,炮擊行動前,福建前線最高指揮員葉飛親自到廈門召開營以上干部會,進行戰斗動員,對炮擊行動作了具體部署,全體參戰人員以高昂的戰斗姿態投入到緊張的戰前准備。為保障炮擊行動能准確地擊中目標,偵察部門基本掌握了射擊目標和位置,弄清了金門防衛部隊的基本情況和作息時間。

9月3日,人民解放軍數百門火炮全部開火,數千發炮彈從不同角度呼嘯著,准確地落到大小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陣地和停泊在金門港內的艦艇上。

“9·3”炮戰一直持續到9月22日,人民解放軍地炮群共作戰18次,擊沉國民黨艦艇3艘,擊傷4艘,摧毀炮兵陣地11處,倉庫6座,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的氣焰。

郜耿豪介紹,此后,人民解放軍又進行了多次炮擊金門的行動,尤其1958年的“8·23”炮戰震驚了世界。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發動了榴彈炮突擊,在44天內,向金門射擊炮彈數十萬發。

1960年,人民解放軍又發動較小規模的“6·17”炮戰、“6·19”炮戰,爾后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炮,1961年12月中旬起隻在單日以宣傳彈進行射擊,直至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為止。

郜耿豪指出,金門炮戰不求殺傷和佔領,而是政治意義高於軍事意義的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