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丹: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8-29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他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筆下的“現代俠盜羅賓漢”,他是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贊譽的“群眾領袖、民族英雄”,他是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勛心中的“好導師、好領導,好朋友、好兄長”。

在33歲壯烈犧牲后,他的家鄉以他的名字命名。即便過去了80多年,他的故事仍被傳頌,他的精神仍在繼承。他就是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劉志丹。

劉志丹犧牲后,留下的唯一骨肉是年僅6歲的女兒劉力貞。劉力貞一生致力於救死扶傷的醫療事業,2014年11月去世。八一前夕,記者採訪了劉志丹的女婿——已88歲高齡的張光老人,感受劉志丹在短暫燃燒的生命中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

“奮斗到底就是奮斗到死”

在張光眼中,從未謀面的岳父劉志丹在陝北群眾中有著崇高威望。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岳母同桂榮還在世的時候,家裡一年到頭都有從陝甘老區來的群眾看望他們的“劉嫂子”。張光說,這表達了老區人民對劉志丹的懷念和敬仰。

1903年10月,劉志丹出生於陝西省保安縣(今志丹縣)金丁鎮,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入黨誓言中,劉志丹寫道:“加入黨,就要為共產主義信仰奮斗到底。作為個人來說,奮斗到底就是奮斗到死。”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他奔走陝甘各地組織起義暴動,成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之一。

這期間,劉志丹身經百戰,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失敗、挫折、死裡逃生,率領的部隊在重重圍剿中屢屢被打散,卻又一次次發展壯大。

“岳父名聲很大,也很受群眾愛戴,因為他打地主老財,讓百姓吃上飯、有了田,自己卻和紅軍戰士一樣過艱苦的生活。”張光說。

在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正確領導下,西北革命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在20多個縣建立起紅色政權。這塊根據地成為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出師抗日的出發點。

1936年3月,劉志丹率紅28軍參加東征戰役,4月14日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戰斗中英勇犧牲,年僅33歲。為紀念他,中共中央決定將保安縣改為志丹縣。

“他的確是一位光輝四射的革命家”

解放戰爭時期,張光開始了“一手拿槍,一手拿筆”的新聞戰士生涯。在工作中,張光與時任西北局書記的習仲勛有過多次接觸。

張光說,習仲勛老前輩多次談到劉志丹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他對這位革命引路人的領導藝術和人格魅力給予很高評價。

1932年,年僅19歲的習仲勛在甘肅兩當組織兵變,失敗后輾轉來到照金,在那裡,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劉志丹。

劉志丹告訴他,幾年來,陝甘地區先后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的根據地。

習仲勛在回憶錄中寫道:“劉志丹的談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也給我們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

1934年,陝甘邊根據地在南梁建立起革命政權,習仲勛當選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

當時擔任陝甘邊區軍委主席的劉志丹比習仲勛年長10歲。有一次,劉志丹正帶領紅軍學校的指戰員操練,看見習仲勛來了,馬上喊了一聲“立正”,向習仲勛敬了一個軍禮,弄得習仲勛不知所措。事后劉志丹對習仲勛說:“我們共產黨員要擁護我們自己建立起來的政權,如果我們不敬重,老百姓也就不在乎了。”

1998年,劉志丹誕辰95周年,習仲勛在紀念文章中稱贊劉志丹是一位“隨和的好導師、好領導,也是好朋友、好兄長,他的確是一位光輝四射的革命家。”

“作為后代,要對得起先輩的犧牲”

劉志丹出任紅28軍軍長時,宋任窮任政治委員。短短幾個月的“搭班子”,卻讓宋任窮直到晚年還對劉志丹在當地群眾中的威信感嘆不已。

1936年3月下旬,紅28軍進入神木、府谷,當地百姓聽說劉志丹來了,都專門跑來看望。宋任窮看到,有位雙目失明的老大娘,十分激動地從人群中擠到志丹同志面前,拉著志丹同志,從頭上摸到腳下,又從腳下摸到頭上。

戰爭年代,劉志丹的親人們屢遭劫難。敵人來抄家、挖祖墳,幾位親人被殘忍殺害。一次敵人搜捕,同桂榮帶著女兒,躲進一個山洞,八天八夜不見天日,餓了以炒面充飢,渴了喝雨水。直到后來,習仲勛派游擊隊找到她們,才將她們娘倆接到南梁根據地。

劉力貞長大后,義無返顧地選擇了行醫濟世之路。她和張光育有一兒一女,目前都在一般崗位做著普普通通的工作。

張光告訴記者,劉志丹去世時,他的皮包裡隻有6支香煙、半截鉛筆。他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財物,但卻留下了最珍貴的精神遺產,就是全心全意為國為民的思想,密切聯系群眾、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作風,還有他忍辱負重、顧全大局的高貴品德。

“作為后代,我們要對得起先輩的犧牲。”張光說。

(原載:新華社西安7月13日電 記者 樊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