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永不忘 青春勇擔當
通過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的感悟和心得,圍繞“青年黨史工作者學習青年習近平”的主題,結合我入職以來的收獲和體會,向各位老師匯報一下我的學習感悟。
一、不忘初心
通過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初心的含義。
2015年2月,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重回梁家河村,動情地說道,“我永遠不會忘記梁家河,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親,永遠不會忘記老區人民。”總書記用三個“永遠不會忘記”,回憶了自己難忘的七年知青歲月,更是說出了自己“要為人民做實事” 的初心。不忘初心,才能砥礪前行﹔不忘初心,才能行而至遠。七年知青歲月是習近平離開學校和家庭走向社會的人生第一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 七年的知青歲月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奠定了基礎 ,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樹立了“以人民為本”的方向 。
從務實苦干到實干興邦﹔從讓老鄉過上好日子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多打糧食、吃飽肚子、過上好日子”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等等。仔細學習和體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中能看到總書記在梁家河時就立下的初心始終未改變。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初心。作為青年一代的共產黨員和公務員,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初心。就在8月25日上午9:00,我剛剛參加了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辦的“2017年中央機關初任培訓新錄用公務員宣誓儀式”。在宣誓儀式上往事一幕幕涌現在我的腦海:小學的時候,我們面向國旗,行少先隊員禮,庄嚴宣誓,立志做共產主義接班人﹔中學的時候,我們面向團旗庄嚴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大學入黨的時候,我們面向黨旗庄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在公務員入職宣誓的時候,我們右手舉拳,面向國徽,庄嚴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舉起了拳頭,就是舉起了責任﹔宣讀了誓言,就是宣讀了自己的初心。我想這是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也是屬於我們在坐的每一位同志的初心。
在今年7月有幸參加了我室組織的“中央黨史研究室青年業務人員培訓班”,更為幸運的是地點選在了我的家鄉——沂蒙老區。這次培訓對我的影響極為深刻,讓我對黨史、對我的家鄉、對家鄉的紅色歷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黨史不再是學生時代在書本裡讀到的冷冰冰的文字,黨史是有溫度的、有精氣神的。家鄉也不再是我身份証上的一行簡單文字,家鄉是紅色的,家鄉是我出發的起點。我一位師兄曾說“沂蒙山貧瘠的土地養育了他”,今天我要說“沂蒙山紅色的熱土養育了我,沂蒙山紅色的黨史培育了我”。以前,黨史是我的興趣愛好,是我的專業,現在黨史是我的事業,是我的初心和信仰。作為青年黨史工作者,我們要堅守對黨史工作的初心,為黨修史立傳,為黨修“紅色家譜”,牢記黨史工作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根本任務。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的重要論述,接續和接力好黨史工作,向世界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二、青春擔當
通過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春的含義。
青春要有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曾回憶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 書中也談到,七年歲月中,習近平總書記總是自稱“普通農民”,而不是“知青”,他以自己是勞動人民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曾立志“這輩子就當個農民”。也是從那時起,習近平總書記把根扎在了人民中間,就立下了要為人民做實事的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作為青年黨史工作者,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在黨史學習中不斷汲取精神營養,在黨史工作中不斷鑄牢理想信念的根和本,將理想信念轉化為愛崗敬業的精神,落到本職工作的實處。努力做一個有理想信念的人,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黨史工作者。
青春要經歷磨礪錘煉。在七年的知青歲月裡,習近平總書記從不會做飯、不會干農活,到成為鄉親們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麥子走十裡山路不換肩、“有知識、點子多”“吃苦耐勞的好后生”。在七年的知青歲月裡,除了要克服“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這四大關,習近平總書記還要面對很多不公正待遇,書中說道“別人是從零開始,習近平要從負數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與群眾一起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攔河、打壩,什麼苦活累活臟活都干過,而且一干就是七年,連村裡的人都感嘆:“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這七年是受苦受難的七年,是踏踏實實干出來的七年。這段不怕吃苦、敢於吃苦,“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鍛造歷練過程,磨練了他的意志品格和奮斗精神,對習近平總書記后來的成長乃至整個人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為青年黨史工作者,在黨史事業的大熔爐中要淬煉自己,在黨史研究室的大家庭中要錘煉自己。要坐住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苦練黨史基本功。
青春要敢做敢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是黃土地的兒子” ,“我不能就這麼走了,得幫助老百姓做點事兒。” 為了改變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他勇敢地承擔起村支書的責任,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帶領鄉親們開拓進取、苦干實干,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梁家河第一個鐵業社、縫紉社和第一座磨房,親手試驗建成了陝西省的第一個沼氣池,還建成了第一個淤地壩。在他的帶領下,原來一到青黃不接就全村出動去乞討的貧困村庄,變得紅紅火火,一片生機。擔當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2015年4月,曲青山主任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第六期青年沙龍上作點評時,曾指出“我們黨史工作者,特別是在中央黨史研究室工作的黨史工作者、青年黨史工作者更要有責任、使命和擔當。”青年黨史工作者要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牢記使命和擔當,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成一行,把黨史工作作為崇高的事業去奮斗、去追求,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壯麗篇章!
青春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歷史親歷者眼中,“帶一箱子書下鄉”,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即便是在繁重勞動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他不僅閱讀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名作,而且他還有自己的讀書方法,會讀書。在閱讀中,他注重分析對比,從不同的側面去了解和剖析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讀書學習水平決定著青年黨史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水平。青年黨史工作者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和善讀書。要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原著讀原文﹔要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不僅要讀黨史書籍,還要讀古今中外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堅持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堅持讀書與工作相統一,在讀書中提高思想理論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通過對《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的閱讀,讓我對初心和青春的認識已經升級到2.0的版本。初心永不忘,青春勇擔當。青年黨史工作者要牢記初心,勇於擔當,砥礪前行。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願我們奮斗一生,歸來時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