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夢奎來我室作學術講座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9-12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室主任曲青山,副主任吳德剛、張樹軍、馮俊會見王夢奎同志

 

王夢奎同志在講授

 

講座現場

 

本網消息:9月7日,科研管理部與辦公廳共同主辦2017年第6期(總第15期)學術講座,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夢奎同志來室作報告。室主任曲青山,副主任吳德剛、張樹軍出席講座,室副主任馮俊主持並作小結,中央黨史研究室和北京市黨史部門120余位干部參加。

王夢奎同志講座的題目是《文章寫作漫談》。他首先提出,文章寫作不是小事。他從文章寫作的普遍性、公文規范的歷史發展等方面闡述了文章寫作的重要性。

關於文章怎樣才算好,他指出,古人講義理、考據、辭章﹔毛主席提出文章和文件有准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三種性質。他認為,好文章的要求是健康的內容和盡可能完美表現形式的統一。

他著重強調了文章寫作是技巧也是藝術。他從題目選擇要“小題大做”,文章框架要“粗枝大葉”,語言篇幅要“簡單明了”,內容選取要“剪裁得體”,開頭與結尾做到“掐頭去尾”,行文“勤標點、多分段”,文章“反復琢磨修改”七個方面,詳細講解了文章寫作的技巧與藝術。

最后,他指出,寫好文章要提高語言文字修養。建議同志們多讀書,多讀名家文章﹔多掌握詞匯,熟練運用詞匯﹔突出“手工縫制”特色,避免照搬照抄。他鼓勵同志們寫出有新觀點、新材料、新寫法的“三新”文章。

馮俊在小結中感謝王夢奎同志的無私傳授,並講了幾點感受:寫文章體現了一種“政治權力”,代表黨和政府寫文章是一種政治權力的行使,既要有政治態度,也是一種政治責任﹔寫文章體現了黨風和作風,“黨八股”既是壞的文風,也壞了黨風,文章寫得好不好,是不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也體現了群眾路線﹔寫文章體現了個人素質和能力,正確使用語言文字是人的素養與工作能力的體現﹔寫出好文章需要終身的藝術實踐,需要以終身的實踐和積累為基礎。

王夢奎同志的報告材料豐富,語言生動,深入淺出,受到與會同志廣泛好評和熱烈歡迎。(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