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

原標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理論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2017-10-10    來源:求是
分享到 :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新中國成立68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9年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道路,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黨領導人民接力探索、接續奮斗的偉大成果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偉大實踐而開創的,也是在中國革命已經取得勝利、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是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接力探索和接續奮斗中堅持和發展的。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最終奪取了革命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在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掃清了障礙,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國成立后的奮斗探索,是承接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成果而開始的新的偉大歷史進軍。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創造性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嶄新課題。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盡管其中經歷艱辛坎坷,但我們黨取得的積極成果極其寶貴,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創立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升華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經植根於中華大地,便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光輝道路。今天的中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科技實力、國防實力顯著增強,人民意氣風發,發展日新月異,社會活力迸發,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歷史和實踐已經充分証明,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引領中國進步、實現人民福祉。黨的輝煌歷史,堅定了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能夠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發展成就,走出了正確道路是根本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成就、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結合了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它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獨創的”,是一條人間正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馬克思主義同樣認為,社會主義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能是物質文明“一枝獨秀”,也應包括民主法制的健全、文化藝術的繁榮、社會的和諧穩定、生態環境的優美等。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工作,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協調發展,努力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文明、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規定了我國走什麼道路,實行什麼樣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由誰來領導和以什麼作為指導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則問題,決定著國家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關系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前提。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邏輯起點,又是不斷拓展這條道路的動力之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序幕,從那時起到現在,改革開放就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鮮明特征和最強大動力,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每一步發展進程和每一個發展階段。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成功開啟和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努力、艱苦奮斗。幾十年來,我們持續推進改革,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重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廣,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大大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領導力、號召力。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我國發展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鞏固了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推動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營造了我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周邊環境。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性更加堅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提高,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証。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已經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礡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經深深融入了黨領導人民團結奮斗的偉大實踐中,不可逆轉地改變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整體面貌,不可逆轉地改變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整體面貌。意氣風發地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隻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必將迎來中華民族更加光明的未來。

(執筆:黃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