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陝甘寧邊區的歷史地位和政治遺產

原標題:馮俊:陝甘寧邊區的歷史地位和政治遺產
作者:馮俊    發布時間:2017-10-13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日報
分享到 :

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和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80周年,深入探討陝甘寧邊區對中國革命作出的重大歷史貢獻,總結陝甘寧邊區政府局部執政的成功經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黨中央在全面抗戰期間都駐在陝甘寧邊區。隴東地區是陝甘寧邊區的西南屏障,具有拱衛邊區和黨中央的重要意義。

一、陝甘寧邊區是全民族抗戰的政治指導中心

陝甘寧邊區是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和人民武裝挺進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全民族抗戰爆發后,1937年8月25日,紅軍正式改編為八路軍。八路軍主力陸續從陝甘寧邊區東渡黃河出師抗日,極大地鼓舞了華北人民和全國人民的抗日士氣。

陝甘寧邊區是引領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燈塔。全民族抗戰期間,中共中央在陝甘寧邊區制定了指導抗日根據地各項建設的基本政策,中央軍委制定了許多作戰指示和命令,這些方針政策都是通過陝甘寧邊區傳達到各個根據地,給中國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和道路。

陝甘寧邊區是新民主主義中國的模型。我們黨在陝甘寧邊區取得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新民主主義建設的經驗。這一經驗指導我們順利完成了全國新民主主義建設的任務,並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二、陝甘寧邊區是革命根據地建設的典范

陝甘寧邊區是革命戰爭的堅強堡壘。全民族抗戰時期,邊區擔負著抗戰,保衛中共中央和總后方的任務。陝甘寧邊區先后創辦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等幾十所干部學校,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最終奪取全國政權培養了大批干部。

陝甘寧邊區是發揚民主的模范。陝甘寧邊區是全國第一個徹底推行民主的區域。1937年2月,陝甘寧根據地政權由工農蘇維埃制度改為抗日民主制度。1941年,邊區進行第二次普選,並在議會和政府機關中實行了“三三制”。這些民主策略對推動全國民主運動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陝甘寧邊區是經濟建設的模范。抗戰初期,邊區在實行爭取外援政策的同時,在農業、工業、商業等方面實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使農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隴東地區成為黨中央、陝甘寧邊區困難時期物資的主要供給地。

三、陝甘寧邊區培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鍛造出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精髓的求實精神。抗戰期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高度批判主觀主義,深入進行“實事求是”教育,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嚴峻的形勢鑄就了陝甘寧邊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八路軍三五九旅開發南泥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黨和邊區各級領導身體力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正因如此,黨戰勝了艱難險阻,把陝甘寧邊區建成了全國模范抗日根據地,保障了抗戰的勝利。

崇高的信仰塑造了陝甘寧邊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由於黨中央和毛澤東的大力倡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已經成為陝甘寧邊區干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共綏德地委書記習仲勛注重到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南下移民生產生活困難等問題,正是陝甘寧邊區廣大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寫照。

四、陝甘寧邊區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

堅持把人民滿意與否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1941年6月,因人民負擔加重,邊區群眾有怨言。毛澤東對此感觸頗深,曾在黨的七大召開時多次提及此事。隨著正確穩妥的政策制定,廣大人民群眾被組織和動員起來,改變了以往的渙散狀態,邊區成為全國最早、最充分的抗戰動員地區。

堅持預防和懲治腐敗、建設清正廉潔政府。邊區政府成立伊始,中共中央就特令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等制定相關法規及監督機制,同時注重預防和懲治腐敗,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廉潔自律起到了警示作用。

堅持把黨的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為加強黨對邊區的領導,中共中央和邊區頒行《陝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等方針政策,實現對邊區政權的領導,及時選派中共優秀黨員參加邊區政府領導工作,推動各項工作的成功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在全黨和全國人民喜迎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真回顧和總結寶貴的歷史經驗,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要加快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