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連上”的時代價值
1927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首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初步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對於當前黨的基層建設仍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連隊作為軍隊的基層組織,“支部建在連上”不僅是建黨建軍的一項基本原則和制度,更是我們黨建設特別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發展根基。再次回顧“支部建在連上”的產生、發展歷程,總結其經驗、方法、作用,對今天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的事業有了基礎和平台,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前提是要把平台搭穩搭好。我黨我軍通過“支部建在連上”,在部隊首次實行了班排建立黨小組、連隊建立黨支部的制度,這使得黨的決定、規定在基層單位有了組織載體,從而有效解決了黨對軍隊基層的領導問題,最終使軍隊面貌煥然一新,戰斗力空前提高。當前黨的形勢任務及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從中央到基層組織是一個堅強統一的整體這一點始終未變。作為全黨體系末端的基層黨組織,落實黨賦予的“最后一公裡”任務,顯得尤為重要。做好基層黨建工作,首先就是要把基層黨組織的架構搭建完整,作用發揮出來,讓黨的支部也絕不僅僅建在“連”上,而是要建到車間、公司、學校、扶貧一線,甚至還要建到“樓”上、“網”上,在確保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前提下,多種形式多種舉措把黨的基層組織建好建強,使其在領導基層工作上真正發揮出強大的政治功能。
“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的基層管理有了章法,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關鍵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管理。建軍初期,“支部建在連上”從根本上解決了起義部隊人員思想混亂、隊伍成分復雜、組織管理弱化等問題,而且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時期,無不發揮了巨大的建設引領作用。當前,就是要針對有的農村黨支部帶頭人素質不高、有的社區黨支部服務群眾不到位、有的企業黨支部發揮作用不突出、有的機關黨支部開展活動不經常等現象,牢牢把握和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要抓實抓細學習教育,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真正讓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在基層黨組織嚴起來,讓每名黨員都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的組織更具活力,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重點是要提升組織力、號召力和凝聚力。黨支部是黨最基本的組織,也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革命戰爭年代,“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的斗爭力量不斷壯大。突出基層黨組織的主體功能,煥發出大活力,不僅是黨中央對基層黨組織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基層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迫切需求。要針對基層黨員的思想實際,積極開展黨性鍛煉,善於調動運用社會資源和特色文化進行教育熏陶,持續提升基層黨員的黨性修養和黨務能力。要堅持擴大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促進組織生活常態化、制度化。要擴大黨內基層民主,推進黨務公開,暢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監督黨的組織和干部、向上級黨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渠道。增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注重將時代特點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將學與做、知與行有機統一,行之有效地激發黨員的身份意識、服務意識、先鋒意識。
“支部建在連上”使黨的思想主張更聚人心,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根本是要取得人民擁護。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統戰工作時曾講到:“世界上什麼事情最難做?應該就是爭取人心了。”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句話不僅體現了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而且完全道出了“贏得人心就是贏得勝利”的深刻道理。然而,這種強大力量的匯聚,也並非一朝一夕形成,恰恰是因為有成千上萬的基層支部,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宗旨,積極宣傳黨的主張,持之以恆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所致。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在新時代,作為基層黨組織,要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擔負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同時要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始終心中有民、一心為民,始終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