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上蔓延需精准發力 

作者:江大偉    發布時間:2018-01-29    來源:紅旗文稿
分享到 :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以及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受到極大的沖擊和影響。借助網絡新媒體這一載體,各種社會思潮魚龍混雜,氣勢洶涌,席卷而來,對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嚴重挑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必須結合其網絡傳播特點和表現,找准症結,精准發力,清理其網絡傳播空間。

一、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上蔓延的表現

相比於報刊書籍等傳統媒介,網絡空間中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呈現出許多新態勢。

一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受眾面大。借助網絡新媒體技術,歷史虛無主義錯誤言論一經發布,其傳播速度、影響范圍遠遠超過傳統媒體時代。借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流動可以用瞬時傳播來形容,這些錯誤言論一經生成,即刻就能通過微信、微博、社區論壇、網絡郵件等不同網絡介質傳播開來,進入規模日益龐大的網民的視線。加之網絡信息傳播的交互性特點,通過跟帖、評論、轉載等方式,很容易將一些錯誤言論推至輿論熱點,加速擴大其影響范圍。

二是傳播主體的大眾化和隱匿化。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的發展,信息發布門檻空前降低,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評論者,信息來源渠道更加多元。由於發布者的動機、知識、素養千差萬別,對錯真偽信息相互交織,迷惑和混淆人們的正確認識。此外,由於互聯網具有身份隱匿的特點,很多言論通過匿名形式發表,在缺乏約束的網絡環境中,大量不負責任的言論也一同涌入,加劇輿情的復雜化。

三是傳播內容碎片化、細節化。歷史虛無主義傳播者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更青睞於閱讀短小精悍文章的特點,利用微博、微信等受眾眾多的社交平台,發表的歷史評論信息,通常採取斷章取義的方式,隨意剪裁重組,形成碎片化的信息,割裂了人們對事物的整體認知。為了博人眼球,他們專門選取一些能夠滿足人們獵奇心理、顛覆已有認知的內容,打著“重評”“揭秘”“翻案”“還原真實”等標題字眼,抽取歷史的細枝末節,運用生動的語言進行翔實的描述,刻意營造一種“真實”的氛圍,企圖用細節的真實顛覆對歷史整體性和認知性正確的歷史觀。

四是傳播方式多樣化、娛樂化。為了達到增加點擊率、擴大影響力的目的,歷史虛無主義言論發布者往往採用娛樂化的手段博人眼球。他們肆意惡搞、戲謔、調侃領袖人物和革命英雄,為了換取所謂的笑點和點擊率,不惜褻瀆歷史和英烈。此外,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除文字材料外,圖片、視頻等更為直觀的素材也成為傳播的常用手段。例如,用雷鋒一張戴手表的照片大做文章,以顛覆其省吃儉用幫助他人的形象﹔“紅色經典”視頻被制作成搞笑的段子大為流傳。以如此娛樂的心態消遣歷史英雄,意欲摧毀人們的精神家園,用心著實險惡。

二、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上蔓延的原因

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歷史虛無主義言論在網絡空間呈現出不斷蔓延的態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其一,各種利益的驅使。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是帶有很強政治目的的錯誤思潮,其目標指向非常明確,就是借否定歷史來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一些抱有特殊政治目的且有影響力的微博大V、網絡意見領袖,充分利用網絡空間散布混淆是非的言論,獲取政治利益。除政治目的外,商業利益也是助推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在當今這樣一個商品化、市場化的時代,網絡媒體為了其生存發展,需要獲取更多的點擊率和轉發量。這樣,那些符合人們獵奇心理並且顛覆已有正確觀念的信息內容正好契合了他們的選材標准,再通過娛樂化手段的包裝,打造成熱點的輿論信息,從而賺取經濟利益。

其二,網絡輿論推手的推波助瀾。在某一言論拋出后,要想成為熱點話題,就要迅速形成意見分歧和爭議,甚至通過人為方式制造對立,使其成為熱議話題。由於網絡信息傳播的交互性特點,隻有互動性強、討論度高,才能成功吸引更多網民注意。為了讓發表的言論有更大的影響力,網絡推手會採用群體戰術,一方面獲取粉絲眾多的網絡意見領袖的支持,一方面雇佣大量水軍互動發聲,從而引導輿論走勢。為此現在甚至還有專門的“發帖機”軟件等高科技手段,短時間內發送上萬條語氣不同、內容不同但表達意思相近的言論,形成大量一邊倒的言論,引發關注。

其三,網絡空間網民非理性情緒表達,推動其形成有害的輿論。在網絡虛擬空間,集體心理和群體精神得到強化,看似鬆散、沒有組織的網民個體,因某一共同話題和利益訴求集合起來,一旦形成某種主流意見,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個人就會受到群體的裹脅,加劇輿論的形成。在缺乏約束的網絡空間中,網民可以更加自由地表達、發泄自己的各種情緒,非理性的判斷乃至各種謠言具備了生長的土壤,這些錯誤言論通過相互感染影響大眾,在眾多的附和和追捧下,生根發芽直至枝繁葉茂,形成影響更大的輿論場。

其四,網絡空間各種思潮聚集、“聯姻”,助推了歷史虛無主義的發展。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外,其他諸如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等多種社會思潮也同樣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大量涌入人們的視野,極大地沖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挑戰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這些思潮的共同特點都是以西方的價值觀念作為標尺來衡量中國現有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制度,其目的都是通過論証西方發展模式的正確性來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結構。各種思潮互相支撐,直接或間接地為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傳播提供輿論基礎。

三、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上蔓延的實質

歷史虛無主義無論借助何種手段進行傳播,其內容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唯心主義歷史觀的體現。唯心主義歷史觀宣揚精神的決定性作用,隻著眼於研究人的動機和主觀意識的作用,否認背后決定人的動機的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夸大個人的作用,輕視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批駁歷史虛無主義,必須從本質上深刻揭示其唯心主義歷史觀的錯誤根源。

首先,歷史虛無主義不顧客觀實際,違背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嚴謹的研究歷史的態度,應該是從客觀的歷史事實出發,歷史由不得隨意歪曲和涂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事實就是事實,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實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黃、指鹿為馬的言行都是徒勞的。黑的就是黑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黑的。一切顛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隻能是自欺欺人。”歷史虛無主義者為了達成某種政治訴求,不顧歷史事實,任意歪曲和篡改,根本就不是科學研究,自然其結論也站不住腳。例如,關於國共兩黨抗戰問題,講共產黨抗戰中隻殺敵幾百人。對此,了解歷史的人隨便就能找到有力的論據進行回應,甚至連日本官方公布的數字都要比這多得多。再如,有人從主觀的生理承受能力角度分析黃繼光根本無法堵住槍眼,以此貶損偉大的英雄行為。這些缺乏客觀真實史料支撐的錯誤言論,很容易被駁倒。

其次,歷史虛無主義往往採取形而上學的研究方法,主觀、靜止、片面、孤立地看待歷史。歷史虛無主義常用的做法就是主觀預設一個結論,然后據此拼湊史料,以偏概全,混淆視聽。由於摘取的史料都是真實的史實,相比於偽造、篡改史料更具有迷惑性。比如將毛澤東在不同背景下說的話摘錄出來,脫離當時的歷史環境,重新進行演繹和解讀,以達到詆毀革命領袖的目的。列寧早就指出:“在社會現象領域,沒有哪種方法比胡亂抽出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腳的了。挑選任何例子是毫不費勁的,但這沒有任何意義,或者有純粹消極的意義,因為問題完全在於,每一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境,如果從事實的整體上、從它們的聯系中去掌握事實,那麼,事實不僅是‘頑強的東西’,而且是絕對確鑿的証據。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麼它們就隻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列寧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4頁)

再次,歷史虛無主義者站在少數人立場上得出歪曲的結論。歷史虛無主義者蔑視人民群眾的力量,不是從大眾立場出發,而是站在少數個人的立場上來評判歷史。比如,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不是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和方法,對慈禧、李鴻章、曾國藩、袁世凱等“去階級化”進行評價,甚至抓住一些細節大加頌揚,而無視其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對外出賣國家利益,對內壓榨百姓的本質。對毛澤東的評價也是如此,“非毛”論者往往用抽象的人性論代替階級分析法,用污蔑、誹謗、辱罵、造謠等方式,大搞人身攻擊,玷污革命領袖的形象。有人因為一己恩怨,情緒發泄式地發表對歷史不公允的評價,從而對人們正確認識歷史和形成價值共識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

四、清理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傳播空間

抵制網絡傳播中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和危害,需要站在唯物史觀的立場上,正確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並結合運用網絡新媒體手段,積極發聲,佔領信息傳播的制高點,不斷增強人們的歷史認同和價值認同。

一是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原則,運用全面、發展、聯系的觀點認識、研究歷史問題,澄清歷史虛無主義造成的思想困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應樹立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之下去審視的科學態度,不能隨意割裂、對立。

二是要站在人民和民族的立場上,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做出正確的歷史評價。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做出的不同評價,說到底是一定價值觀的反映,認識中表現的是非、善惡、美丑,無不體現著個人的價值判斷。歷史虛無主義者企圖通過否定歷史,否定黨的領導和黨執政的理論基礎,其用意在於制造分裂,危害社會的安全穩定,這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評判歷史必須從大眾立場出發,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最高准則,這樣才能得出公允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要從階級歸屬和階級關系的變動中,把握其發揮的歷史作用是否符合當時的時代要求和人民意願。

三是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採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發聲、解疑釋惑、正本清源,掌握網絡宣傳陣地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優勢,積極發聲,回擊錯誤思潮,尤其要在快和准兩方面下功夫。一方面,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言論,要快速回擊,不能讓其形成輿論態勢。要有意識地培養立場正確、有社會責任感的網絡意見領袖,通過他們的帶動、引導,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另一方面,要准確、有力地回擊錯誤言論,用有說服力的論據澄清人們認識中的迷惑。對於那些低級的史實錯誤的言論,直接澄清客觀事實予以回擊﹔對於一些用真實史料進行剪裁拼湊得出的錯誤言論,直接闡明其史實的具體背景和歷史條件予以駁斥﹔對於戲謔、調侃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錯誤言論,直接揭示其錯誤的價值立場和價值取向並加以批判。

四是著力構建網絡信息安全法治防火牆。加大新媒體平台信息監管力度,完善互聯網監管體系,加快信息傳播的立法進程,淨化網絡空間環境。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並不是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可以不負責任地隨意發表言論的,它同樣也受到現實秩序的約束。在網絡空間發表言論,需要有自律精神,需要有維護公共利益的意識。相比道德層面的自律,也必須有他律的約束。要全面推進網絡空間的法治化建設,通過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識,培養起自覺守法的行為習慣,營造健康文明的輿論氛圍,通過建立嚴格的防范、傳播、治理問責追責機制,不給各種謠言、錯誤言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間,為維護網絡安全筑好法治屏障。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項目批准號:16CKS00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