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共產黨宣言》到“四個偉大”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和《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也適逢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更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如果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那麼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共產黨。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中國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十九大修改的《黨章》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人統攬“四個偉大”這一重大政治論斷。
在這樣關鍵的歷史節點,理解和把握從《共產黨宣言》到“四個偉大”之間的內在關聯及其主旨,對於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肩負起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的使命擔當,無疑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真理之光,穿越歷史,照亮今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馬克思主義橫空出世,如同一道閃電,劃過暗夜的長空。170年后,新的思想開啟新的時代。作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引領中華民族向著偉大復興的目標奮進,書寫人類發展史上新的奇跡。圖為2017年11月27日,16個國家的知名出版機構同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簽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國際合作翻譯出版備忘錄。這是在簽約儀式上拍攝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圖書。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兩個不可避免”(“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兩個最徹底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和“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構成《共產黨宣言》的基本線索。在基本線索和具體結論中蘊涵著這樣“活的靈魂”:把握規律和順應民意、抓住根本和堅定理想、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今天我們提出的“四個偉大”,與《共產黨宣言》的“活的靈魂”是一以貫之的。
一以貫之的把握規律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解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並探索其斗爭結局,深入把握從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得出了“兩個不可避免”的重要結論。這一結論蘊涵著“凡是歷史性產生的終將歷史性地滅亡”的遠見卓識。從現實來看,資本主義社會在加入社會主義因素,這體現在稅收調整、股份制、社會保障、國家福利等諸多方面。那種盛行於十九世紀早期,資本家可以肆無忌憚進行剝削而無產階級沒有任何保護和最基本保障的資本主義,在一定意義上確實走向滅亡了。“兩個不可避免”,顯示了共產黨人善於把握歷史規律,並具有把自己的事業置於歷史發展規律基礎之上的歷史眼光和戰略思維。
今天,我們強調中國共產黨人要統攬“四個偉大”。“四個偉大”同樣以歷史發展規律為基礎。總結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國近代以來歷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發展史、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發展史、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及其經驗教訓可以發現,推進“四個偉大”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根本經驗,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框架,是黨的創新理論的生長點。從社會主義500多年歷史發展的規律中,可以揭示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意義﹔從近代以來170多年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新中國成立以來60多年歷史發展的規律中,可以揭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即“偉大夢想”的重要意義﹔從中國共產黨90多年歷史發展的規律中,可以揭示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意義﹔從我國改革開放40年歷史發展的規律中,可以揭示出推進“偉大事業”和進行“偉大斗爭”的重要意義。
作為治國理政的戰略框架,“四個偉大”是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習近平總書記曾從不同維度闡釋“四個偉大”之間的內在關聯: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深入揭示“四個偉大”之間內在本質聯系及其深厚的歷史基礎,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發展規律的尊重和把握。
一以貫之的順應民意
在《共產黨宣言》中,無論是歷史地肯定資本主義的積極作用,還是從價值觀上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局限,馬克思、恩格斯總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以能否持續推進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為標尺,以是否有利於推進能夠滿足人民需要的生產力發展為標准,來客觀地分析現實和評判時代。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困境和危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創造強大生產力,生產出豐富的物質產品,卻因人們的購買力不足,而導致生產相對過剩,產生商業危機,這種危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不可避免地爆發。這表明,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一定意義上能解決“物”的問題,但解決不了“人”的問題,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生了強烈的沖突和矛盾。資產階級通過消滅大量生產力,擴大新市場和充分利用舊市場等辦法來克服商業危機,隻能導致更猛烈的危機。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催發的矛盾,它自身已經無法解決了。資產階級社會產生並在不斷擴大和發展著自己的掘墓人——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推動從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推進人的自由平等全面發展,是民心所向,符合人民的共同意志。
統攬“四個偉大”,同樣立足於人民根本利益,是順應民意的自覺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無視貧富差距的發展理想,而是要建構一個公平正義的好政府和社會,在這一社會裡,民眾各顯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實現人民幸福、過上美好生活。偉大夢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不僅是因為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而且是因為中國夢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造福中國人民,偉大夢想首先要為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的夢想提供公平正義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我們強調進行“偉大斗爭”,其一就是要“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強調建設“偉大工程”,就是為了更好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我們推進的“偉大事業”,是以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尺度和標准的事業。
一以貫之的精神狀態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不僅在於它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探索和對人民大眾意志的把握,而且在於馬克思、恩格斯在理論追求上總是充滿著自我反省和自我革新的精神,能夠不斷地為自己的理論開辟新境界。在1872年《共產黨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對於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宣言》內蘊的精神追求及其對提升共產黨人精神境界的旨趣,要求共產黨人不僅具有充沛飽滿的精神力量,還要始終具有勇於自我革命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在推進“四個偉大”實踐中,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有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的問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次黨代會都鮮明強調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回答“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推進事業的根本問題,滋養斗志、昂揚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一些黨員干部精神懈怠,更強調精神狀態問題。
精神狀態是“偉大斗爭”的內涵之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可以預見,在今后的前進道路上,來自各方面的困難、風險、挑戰肯定還會不斷出現。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就要確保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關鍵在人,就要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這些重要論述,對於培育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以貫之的抓住根本
《共產黨宣言》依據對所有制這一根本問題的分析,提出“兩個最徹底決裂”的重要論斷。馬克思、恩格斯反對極少數資本家佔有由人民大眾勞動積累起來的資本並借此進一步剝削和壓迫人民大眾,要求改變資本的佔有形式。他們反對的是資本佔有勞動並控制社會的邏輯,是當資本主義私有制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阻礙時,仍然無視歷史事實而一味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狹隘觀念。馬克思、恩格斯主張同資本主義所宣揚的極端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實行徹底決裂,當然也包括同封建的傳統觀念如專制主義、特權主義、官僚主義等實行徹底決裂。顯然,這樣的徹底決裂,不是同現代化文明成果的決裂。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抓住並解決影響中國發展命運的根本問題來推進各項工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把“四個偉大”作為治國理政的總體或戰略框架,並將其構成一個邏輯嚴密的系統:
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主題,繼續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為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反復強調要進行偉大斗爭﹔為指導和領導好這一偉大斗爭,特別強調要推進黨的建設這一新的偉大工程。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牢牢抓住了治國理政的根本。
一以貫之的堅定理想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黨宣言》提出的這一重要論斷,成為共產主義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體現出共產黨人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胸襟情懷,體現出共產黨人勇於追求終極價值和最高理想的品格。沖破對神的崇拜和迷信,對世襲的專制的不受約束的權力崇拜,對資本和金錢的崇拜,都很可貴﹔但,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這樣的遠大理想,更加難得並值得向往。
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偉大事業,凸顯了偉大夢想作為奮斗目標的重要地位。實現偉大夢想屬於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斗目標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要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些重要論述告訴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前后接續的奮斗歷程,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量的積累,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趨勢、質的飛躍。這也是中國人民的奮斗目標和理想追求,是對《宣言》理想的繼承與展現。
一以貫之的政治立場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共產黨人的一貫政治立場。《共產黨宣言》向世人豪邁宣示,“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顯示了共產黨人的政治立場。在論及共產黨人的本質時,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在理論方面對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具有充分的自覺。
隻有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身特殊利益的政黨,才能帶領人民和依靠人民並最終成就人民的事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政治立場和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四個偉大”本身就蘊涵著堅定的政治立場。偉大,意味著不計私利,敢於擔當和勇於奉獻。我們黨肩負著歷史使命、時代擔當和人民重托,不能有任何個人私利和特殊利益訴求。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中流砥柱的情況下,我們黨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復雜形勢,干的是前無古人的創造性事業,追求的是數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夙願,這,尤其需要站穩政治立場,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韓慶祥系中央黨校校委委員、一級教授﹔王海濱系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