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新政協的第一份正式文件

——《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誕生記

作者:張軍    發布時間:2018-06-13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1949年9月22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籌備會代理秘書長林伯渠從新政協發起經過、新政協籌備會成立經過、三個月來籌備工作概況和出席會議的代表名單的決定過程四個方面,報告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過程。這個報告的核心內容,來自於《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

這份具有政治協商與多黨合作特定標志意義的政治文件,誕生於1948年秋冬時節的哈爾濱馬迭爾賓館。這份承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與多黨合作歷史記憶、標志人民政協“起航”意義的政治文件是怎樣產生的?在它的身上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呢?讓我們透過歷史的煙雲,一起來回溯70年前發生在馬迭爾賓館裡的故事吧。

馬迭爾賓館的貴客

走進今天的馬迭爾賓館二樓會議室,奢華氣派的歐陸宮廷風格裝飾映入眼帘,依然如初保持著米黃色油漆的牆壁、厚重華麗的歐式門窗、坐椅、吊燈、壁燈。與70年前不同的,是牆壁上整齊懸挂了高崗、李富春、沈鈞儒、章伯鈞、譚平山、蔡廷鍇、王紹鏊、李德全、朱學范、高崇民10個人的肖像,以及對1948年在此會議室達成的《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的內容介紹。一種庄重與敬仰感令人油然而生。

最早到達哈爾濱的民主人士是朱學范,1948年9月29日晚上,他與譚平山、蔡廷鍇聚在一起,長談到深夜。朱學范首先表示歡迎第一批到達哈爾濱的民主黨派人士。蔡廷鍇說:“你比我們整整早到7個月,才是第一個到達的民革同志,其次,紹鏊先生也比我們先到。”譚平山在一旁開懷一笑,點頭默許。接著蔡廷鍇告訴朱學范,他們這次是應中共中央邀請來哈爾濱,商談召開新政協有關事項的,並問:“你是否一同參加討論?”朱學范連忙說:“這要取決於中共方面是否讓我參加。”蔡廷鍇接著說:既然讓你搬到旅館同大家住在一起,說明中共方面有這個意圖,希望你能夠參加……

沈鈞儒到達哈爾濱時,已經是74歲高齡,比朱學范大30來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抵哈后的第二天一早,朱學范就專門到他房間裡問安。師生哈埠重逢,格外喜悅。一見面沈就說:“年初你從莫斯科寄出的信收到了。”又說:“你信上望我早日到解放區來,正中下懷,現在終於如願以償了。”沈鈞儒還說:“來信要我勸任公(李濟深)亦能早來,但他素以瓦解蔣軍工作為重,現在形勢所趨,國民黨將領紛紛與他聯系之際,他正期待有所作為,暫時來不了。不過,隨著形勢的發展,任公來解放區亦指日可待了。”

沈鈞儒還與朱學范暢談了在香港開展新政協運動的情況,朱學范回憶說:“我獲益匪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在朱學范向沈鈞儒告辭出門時,沈鈞儒又說:“再過4天(10月8日)就要召開‘新政協諸問題’座談會,我們一定要同心協力把這次座談會開好,以實際行動迎接新政協的召開。”

在10月5日至7日的3天裡,下榻馬迭爾賓館的7位民主人士集中精力學習東北局送閱的有關文件,迎接“新政協諸問題”座談會的召開。

沒過幾天,馮玉祥夫人李德全攜帶馮玉祥的骨灰由莫斯科輾轉抵達哈爾濱,東北局安排她下榻馬迭爾賓館,並邀請她參加了隨后舉行的各次座談會。

先期到哈爾濱的各位民主人士見到李德全,特別是見到馮玉祥的骨灰,想起昔日與馮將軍交往情景以及與其共商發起民革的往事,不禁悲從中來。李德全在重慶較場口事件中也被特務打傷,朱學范與她在共同的戰斗中鮮血流在一起,革命感情更勝一籌。這樣堅強的女性,見到大家時,想起馮玉祥將軍回國途中黑海不幸罹難情景,禁不住痛哭流涕。

譚平山、蔡廷鍇提出在哈埠舉行一個追悼會,並向李富春匯報,得到同意和支持。10月16日,他們以民革小組名義在馬迭爾賓館禮堂祭奠馮玉祥以寄托大家的哀思。除譚平山、蔡廷鍇、李德全、賴亞力、林一元和朱學范6人外,參加祭奠的還有高崗、李富春、沈鈞儒、章伯鈞、高崇民以及哈爾濱市黨政領導人和各界人士百余人。哈爾濱發行的報紙刊發了悼念文章。朱學范后來評價道:“李德全不愧為一位堅強的巾幗英雄,她化悲痛為力量,積極參加‘新政協諸問題’座談會,繼承馮玉祥遺志,為民主而奮斗。”

西柏坡的運籌指揮

1948年10月8日,周恩來在西柏坡擬定了《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經毛澤東審改后以中共中央名義發給中共中央東北局高崗、李富春。隨同《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一起,還電發了《提議邀請參加新政協的單位表》。

10月11日,毛澤東又親擬電文致東北局,指示由高崗、李富春出面,邀集沈鈞儒、章伯鈞、譚平山、蔡廷鍇、朱學范、高崇民等,會談協商數次,征得他們對新政協各項問題的意見,並請他們提出參加政協會議的人員名單。囑咐高崗、李富春:“他們如有不明了之處,你們應善為解釋。”

與此同時,周恩來率中央統戰部同志到距黨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隻5裡的李家庄,就籌備新政協問題同在李家庄的民主人士符定一、周建人等進行了會談協商。

10月8日,高崗、李富春在接到中央指示電的當天,拿著中共中央《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來到馬迭爾賓館,征求沈鈞儒、章伯鈞、蔡廷鍇、王紹鏊、朱學范、高崇民6人的意見。李德全到哈后,補發給她一份“召開新政協諸問題的草案”,與大家一起閱讀和學習。

10月15日,中共中央電示高崗、李富春:

照中央8日所發《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材料的第二項,提出七個黨派及團體參加新政協的名單。請向各黨派在哈爾濱的代表聲明,中共所提的名單只是中共的希望,他們完全可以增減和改動。關於新政協參加者的范圍必須照《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第二項所提出的原則,即在南京反動政府系統下的一切反動黨派及反動分子必須除外,而由反美、反國民黨反動統治、反封建、反官僚資本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的民主人士的代表人士組成,也要邀請少數右派而不是公開反動的分子參加。

首次正式座談協商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1948年10月21日,在哈爾濱馬迭爾賓館會議室,高崗、李富春邀請沈鈞儒、章伯鈞、譚平山、蔡廷鍇、王紹鏊、李德全、朱學范和時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的高崇民,正式舉行了第一次“新政協諸問題”座談會,就《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交換了意見。協商籌開新政協實際上由此開端。

高崗主持了會議,他正式宣布這次座談會由在座10人組成,以后如有變動,臨時再議。會上,各位民主黨派代表均表示同意中共中央《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的各項建議,同時希望將出席新政協的各單位盡快組成。

座談會著重討論了新政協的性質和任務,大家不免聯系舊政協進行對比。沈鈞儒是唯一參加舊政協的民盟代表,大家當然先請他發言。沈鈞儒扼要地介紹了舊政協召開的過程,以及在舊政協會上民盟與中共的合作情況。他說:“舊政協是革命勢力與反動勢力面對面斗爭的會議。蔣介石毫無誠意,在美蔣勾結下,放出通過政治協商以求和平的煙幕,爭取時間發動內戰。民盟為和平而奔走努力,結果不僅都歸於徒勞,而且是上了一個大當。”又說:“盡管如此,民盟為維護政協決議和反對內戰、爭取民主的斗爭,贏得了全國人民的贊許,民盟和中共的關系益加親密,促使民盟同志更加成熟,更加進步。”

接著大家發言,頗為熱烈。譚平山在發言時強調說:“新政協不是舊政協的還原。”他談到:“當前有些人卻以為這是舊政協的還原,一心以為被國民黨反動派破壞的舊政協現在重新恢復過來了,其實新舊政協有很大的不同。當時,美帝還裝著盟國的姿態,馬歇爾還能裝作舉足輕重的公証人﹔國民黨還以中國第一大黨自居,蔣介石儼然是舊政協的中心﹔真正能夠代表民主精神的國民黨民主派被排斥在舊政協之外,特別是蔣氏利用舊政協開會期間調兵遣將,與美帝政治欺騙配合,一到時機成熟,他們就破壞舊政協,顯然是一種有陰謀的行徑。”

譚平山還說:“現在中共號召的新政協,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決不允許反動分子參加。美蔣已成為中國人民的敵人,當然不能參加,也不容許插手。新政協是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以及社會賢達所組成的。新政協討論的共同綱領,應該是新民主主義的政綱,決不是舊政協連歐美舊民主都不如的政綱。同時,這個新政協,是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分擔革命責任的會議,而不是分配勝利果實的會議。為著爭取革命的提前勝利,是要大家多負責任的,而領導的責任,更不能不放在共產黨肩上,這是歷史發展上一種不容放棄的任務。”

由於譚平山提到領導問題,朱學范補充道:“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任何革命統一戰線也是不能勝利的。”他還說:“新政協是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參加新政協的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必須根除‘第三條道路’的幻想,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唯其如此,新中國才能強盛,孫中山先生救國救民的主張和革命的三民主義才得以真正地實現。”

這次座談就新政協的性質等基本的重要的問題形成了共識,為下一步的協商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二次座談協商

1948年10月23日,高崗、李富春與沈鈞儒等8位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在馬迭爾賓館會議室舉行再次座談,對新政協的具體事宜進行了協商討論。與會的民主人士對新政協籌備會的組成單位、新政協的參加者以及籌備會召開的時間、地點、議題等一些細節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同時還建議將《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發給在香港的各民主黨派領導人征求意見。

會議上,各位民主人士除同意中共中央所提參加新政協籌備會各單位外,經過醞釀,一致提議增加“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將“平津教授”“南洋華僑民主人士”二單位分別改為“全國教授”“海外華僑民主人士”﹔將無黨派民主人士單列一單位。對於籌備會召開時間,同意半數以上的代表到齊后舉行,地點在哈爾濱。同意由中共中央起草籌備會組織條例。

這次座談會議題集中在討論參加新政協的范圍問題,大家發言非常踴躍,會場氣氛熱烈。一致主張南京反動政府系統下的一切反動分子必須排除,不得參加,並同意中共中央10月15日給中共東北局的電文中提到的“也要邀請少數右派而不是公開反動的分子參加”。但是一遇到具體問題,意見就有分歧了。例如中華職業教育社及民社黨革新派是否參加的問題,有的認為可以參加,有的認為不能參加。譚平山就認為國民黨反動派的脅從分子,如能棄暗投明,接受中共的政治主張,在言行上有積極的表現,也隻能免除與反動派頭子同歸於盡的命運,不能參加新政協。朱學范想起同馮玉祥、何香凝的接觸中,他們都主張多團結一些國民黨中願意與我們合作的人。李濟深不久前給他的來信中更是著重提及這方面的問題。因此,朱學范與蔡廷鍇、李德全三人都認為是否准許這些組織的人參加,得視形勢發展審慎研議﹔沈鈞儒也作了補充發言。

會后,高崗、李富春將各位民主人士的意見建議報告中央。

10月31日,中共中央致電中共華南分局,將經過中共代表高崗、李富春與在哈爾濱的8位民主人士討論修改過的《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的文件轉發給他們。電文中說:“請你們接到該項文件后,即抄送民革李濟深、何香凝,民盟周新民,民進馬敘倫,致公黨陳其尤,救國會李章達、沈志遠,第三黨彭澤民,民建章乃器、孫起孟及無黨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等11人,並由潘漢年、連貫分別征詢他們的意見。

11月20日,潘漢年、連貫致電中共中央,報告在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座談《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的情況及提出的意見。歸納為九項:

1.有人提出,民社黨革新派可參加新政協籌備會,與會者均不贊同。

2.有人提出,國民黨反動集團內,特別是國民黨地方派系人員中,如有贊同三反(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並見諸行動者,似應准其參加新政協。

3.有人提出,中華全國文藝協會可否作為一個單位參加。與會者認為文協大多數理事均在國統區,且多系蔣系人物,無從推派代表,仍以從文化界民主人士中提名較妥。

4.有人提出,華僑民主人士中各階層都有代表參加籌備會則更好。

5.有人提出,東北政治建設協會可否作為一個單位參加,與會者認為可以從哈爾濱方面征詢意見。

6.有人提出,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派”似應列為一個單位。與會者認為,梁先生個人參加是不成問題的,但其組織不應列入邀請單位。

7.有人提出,華南各省游擊區人民武裝有數萬人,有斗爭歷史(如瓊崖、東江等)似應列為一個單位。

8.有人認為,國旗、國歌應事先研討准備。

9.關於共同綱領草案,各黨派正在研討中。對以“新民主主義”為今后建國最高指導原則問題,民革方面有兩種意見:一種贊同,一種堅持“革命的三民主義”﹔民盟方面有的主張用“人民民主主義”,有的主張用“民主主義”,不必加上“新”字,但大多數意見均贊成“新民主主義。”

第三次座談協商

1948年11月15日,馬迭爾賓館會議室內燈光明亮,大家團團圍坐,面帶喜悅,籌備新政協的第三次座談會舉行。高崗、李富春首先向各位民主人士通報了中共中央11月3日的答復。明確表示中共中央接受了他們的意見,在原協議草案中增加規定:“留待籌備會最后決定。”並在以后的協商中又加了一條:“此外如再有增加單位的提議,可隨時協商,在籌備會中作正式決定。”

朱學范回憶說:“這就給國民黨開明人士及其他方面的進步力量開了大門,留有余地。這是新政協獲得大團結成功的非常關鍵的一條。”

關於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單位,中共亦同意民主人士提出的增加“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平津教授”可改為“全國教授”,但仍應以平津教授為主要代表,因南方城市尚待解放﹔“南洋華僑民主人士”可改為“海外華僑民主人士”,其代表人物仍應以南洋為主,因南洋華僑響應“五一口號”者最廣最多。

在籌備單位中,同意加上致公黨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兩單位。這樣,參加新政協籌備會的共有23個單位。

關於各單位人數,提議每單位至少一人,至多四人。其確定數目與人選由各單位提出,籌備會各單位協商確定之。籌備會組織條例俟上述各點取得各方同意后,由中共起草,各方審閱,俟籌備會集會時正式通過。

各位民主人士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給予的答復,同時提出兩點新建議:1.規定參加新政協的單位由中共及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代表共38個單位組成,每單位人數6名﹔2.如再有增加單位的提議,可隨時協商,在籌備會中作正式決定。11月21日,中央復電同意上述兩點建議。

達成協議

1948年11月25日,高崗、李富春受中共中央委托,與在馬迭爾賓館的沈鈞儒、章伯鈞、譚平山、蔡廷鍇、王紹鏊、李德全、朱學范、高崇民8人經過最后的協商,達成《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商定的主要內容有:

(甲)關於新政協籌備會者:(1)新政協籌備會由中共及贊成中共“五一”口號第五項的各主要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共計23個單位的代表組成。(2)籌備會負責邀請參加新政協會議的各方面的代表人士,負責起草新政協文件,負責召集新政協的正式會議。(3)籌備會的組織條例由中共起草,經各方審閱同意后由籌備會正式通過。(4)一般的決議,經過多數通過,全體負責實施﹔基本方針的決議如共同綱領及組織政府等,雖經多數通過,少數單位有不同意見仍有不簽名或退出籌備會的自由。(5)籌備會的地點預定為哈爾濱。

(乙)關於新政協者:(1)新政協的參加范圍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反對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壓迫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人士的代表人物組成。南京反動政府系統下的一切反動黨派及反動分子必須排除,不許參加。(2)參加新政協的單位擬由中共及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區域、人民解放軍各單位共計38個單位組成。(3)新政協召開的時間擬定在1949年。(4)新政協的兩項重要議題,一為共同綱領問題,一為如何建立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問題。

(丙)關於專門委員會者:不論籌備會或召開新政協,均可按工作需要聘請若干民主人士及專家組成專門委員會,研究各項專門問題。

至此,從1948年10月8日周恩來在西柏坡擬定《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草案)》算起,至11月25日達成正式協議,歷時49天,完成了籌備新政協、創建新中國前期的歷史性工作。

這份《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協議》得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批准。這是籌備新政協活動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也是多黨合作產生的第一份重要文件。哈爾濱及馬迭爾賓館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的重要歷史見証地之一。

親歷者朱學范在1988年深情地回顧道:“我們為能光榮地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並做出成效,感到無比的興奮。現在參加這次商談的十位同志,九位已經作古,我是唯一的在世者,對當年參加這次商談的同志尤為懷念。”

(作者為哈爾濱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原載: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