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

原標題: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
作者:李志勇    發布時間:2018-09-2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

40年前,這裡是阡陌縱橫、蘆葦搖曳的農田。28年前,隨著開發開放一聲號角,這裡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地標。5年前,中國首個自貿區在這片熱土誕生。面向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世界級的金融中心、航運樞紐和科學城在這裡成長……今天的浦東,正由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走向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一項項改革措施從這裡復制推廣到全國。 浦東正是改革開放40年輝煌成就的一個縮影,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改革開放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不斷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強國之路越走越寬廣。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既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又保証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

40年后的今天,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國際國內環境都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遇到不少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在新時代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前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依然要把兩者密切結合,確保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沒有這‘四個堅持’,什麼事情也搞不好”

改革開放沿著什麼樣的方向前進,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9年,中共中央召開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鄧小平同志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在這篇講話中,鄧小平同志分析了當時我國面臨的形勢和我國的基本國情,強調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1987年,黨的十三大首次系統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從而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作為兩個基本點之一納入黨的政治路線。

四項基本原則是一個有機整體,是“成套設備”,它的核心“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領導,這是我們立國和團結全國人民奮斗的根本”。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改革開放的根本方向。實踐証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改革開放的政治保証。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取民主。人民民主專政,即對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和對極少數敵人的專政。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說,“無產階級專政對於人民來說就是社會主義民主,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要進行改革開放,要調動人民群眾推動改革開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保衛改革開放成果,離不開人民民主專政。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的組織和領導保証。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改革開放本身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偉大的社會革命,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改革開放的思想保証。鄧小平同志指出:“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后將永遠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反霸權主義事業的旗幟,我們將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黨的行動指南,也是改革開放的根本指導思想。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離開了這個本,改革開放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也就不會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四個堅持’。沒有這‘四個堅持’,特別是黨的領導,什麼事情也搞不好,會出問題。出問題就不是小問題。”“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事業。”針對一些人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質疑,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別人“攻擊我們四個堅持,恰恰証明四個堅持不能丟。沒有四個堅持,中國就亂了”。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始終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相結合,確保改革沿著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前進,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探索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人民民主實踐,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形成了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改革開放之初三千多億元人民幣躍升至八十多萬億元人民幣,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邁進,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改革開放這一發展動力和條件,也離不開四項基本原則這個根本保証。

“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容易改的問題都已經改了,留下來的都是比較難啃的硬骨頭。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重大利益關系的調整,涉及到牽動全局的敏感問題和重大問題,涉及面越來越廣、深度也越來越深。改革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改革之初,必須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與此同時,我國的對外開放也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遇到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國防軍隊體制改革以及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等一系列改革重大舉措,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問題是改革方向問題。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我們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個立國之本,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証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排除各種干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經過40年發展實踐,四項基本原則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我們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我們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項基本原則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定盤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新時代,不論怎麼改革、怎麼開放,我們都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四項基本原則是全黨同志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的政治准則。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也明確要求:全黨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根本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矢志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排除各種干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當前,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對當前改革開放政策措施的模糊認識。越是在這種情況下,黨員干部越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警覺,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自覺與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想行為作斗爭,堅決推進改革開放,堅決在改革開放中維護國家和民族核心利益,決不能因內外因素干擾而自亂陣腳。

譬如,關於中美貿易摩擦。在起因上,有的認為是高調宣傳刺激了美國,有的甚至把矛頭指向我們的發展戰略與外交策略,而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博弈與斗爭的歷史必然性。在摩擦進程上,有的停留在個案認識,期待貿易摩擦短期結束,而沒有認識到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在處理策略上,有的心存焦慮、不知所措,甚至主張無原則接受妥協、非自主擴大開放,全然忘記了近代史上的歷史教訓。廣大黨員干部要清醒地認識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實質,是美國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對中國崛起進行的戰略遏制,是關乎兩國核心利益的嚴峻斗爭,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對這場摩擦的根本應對之策,是保持政治清醒和戰略定力,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堅定不移地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更高智慧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譬如,關於“一帶一路”倡議。有的沒有看到我們推出的實質性重大舉措,認為是空洞的口號,是看上去很美的“空架子”。有外界聲音質疑 “一帶一路”是為了轉移過剩產能,是“新殖民主義”,沒有認識到 “一帶一路”倡議的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而不只是產能方面的合作﹔倡導的是共商、共建、共享,而不是單向的對外輸出,結出的是互利共贏之果。有些聲音認為我們是“撒錢當冤大頭”,沒有看到合作各方的互惠互利和實實在在的利益。對種種雜音,我們要保持清醒和堅定,要深刻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是黨中央著眼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對外開放的主戰略,既要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既要照顧眼前,更要顧及長遠。

譬如,關於發展壯大國有企業。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一些人制造了不少針對國有企業的奇談怪論,鼓吹“私有化”“去國有化”“去主導化”,操弄所謂“國進民退”“民進國退”的話題。西方一些人把矛頭對准我們的國企,抹黑國企,說是要“公平競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動搖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關系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鞏固,關系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能力,關系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必須不斷發展壯大。對各種雜音怪調,不能等閑視之,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

總之,在推動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政治清醒,堅守政治定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廣大黨員干部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站穩立場,明確態度,自覺抵制錯誤言行,不能無動於衷、置身事外,堅決杜絕明哲保身、當老好人,始終做到政治堅定、本領高強,以過硬的政治素質和工作本領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