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在開國大典前后

作者:蔣永清    發布時間:2019-02-13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鄧小平為黨領導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勛。他曾說,我是個軍人,我的真正專業是打仗。1966年5月5日,毛澤東在上海會見由部長會議主席謝胡率領的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時,當著周恩來等人的面,指著並沒有元帥軍銜的鄧小平說:“他是一個懂軍事的,你看他人這麼小,可是打南京是他統帥的。”

組織實施渡江戰役:為新中國奠基獻禮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會議制定奪取全國勝利和勝利后的各項方針政策。淮海戰役及渡江戰役總前委書記鄧小平趕去參會。會議期間,毛澤東經常找鄧小平、陳毅、譚震林等商量渡江作戰的問題。毛澤東充滿信任地對鄧小平說:“渡江作戰就交給你指揮了。”3月14日,中共中央決定:鄧小平任中共華東局第一書記、華東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回到前線后,鄧小平起草給中央軍委的報告——《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部副參謀長的張震后來回憶說:“小平同志要陳毅同志草擬作戰計劃,陳毅遂告我起草一份包括兩大野戰軍行動的渡江作戰命令,我草擬后交陳毅同志轉呈小平同志審閱。鄧政委指示對大兵團指揮不能太具體,主要是說明戰役企圖,可能預案等即可。隨即,小平同志親自草擬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戰役綱要,即《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綱要》對百萬大軍渡江作戰作出了周密細致的安排部署,是鄧小平的精心之作。

4月20日,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國共和平談判破裂。21日,毛澤東和朱德聯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全線突破國民黨軍長江防線。23日晚佔領南京。

南京的解放,宣告蔣介石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滅亡。勝利的消息傳到總前委的駐地瑤崗村,鄧小平興奮不已,午餐時喜不自禁地與大家舉杯同飲。4月27日,鄧小平率總前委到達南京。鄧小平晚年時,女兒毛毛向他問起當年進南京時的情形。毛毛問父親:“你進總統府了嗎?”父親說:“進去了,是和陳伯伯(指陳毅)一起進去的。”再問:“你們在蔣介石的總統寶座上坐了坐嗎?”父親微笑了:“總要坐一坐嘛!”

可先頭部隊的幾個戰士就不是隻坐了坐,他們看見總統府一幅高3米、寬2米的金光閃閃的身穿元帥服的蔣介石全身繡像——據說是浙江省主席請高手名匠給蔣介石60大壽的獻禮,就用刺刀捅了幾個窟窿。鄧小平十分生氣,他嚴厲批評道:“怎麼能干這種蠢事?怎麼能用感情代替紀律和政策?”並立即通令全軍,一定要保護好文物和古跡,把保護南京和名勝古跡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

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和完成整個京滬杭戰役,是新中國的奠基禮。

在建國日,永遠銘記革命戰爭中犧牲的無數先烈和戰友

6、7月間,鄧小平因積勞成疾頭痛病發作,一度痛得臥床不能起身。中央批准他到北平休養一個月。7月14日,鄧小平夫婦帶著3個孩子到達北平。這是鄧小平第一次到北平。他一邊治病養身,一邊向中央報告工作和研究解放大西南的作戰。閑暇之間,他還帶孩子到頤和園,在昆明湖上興致很濃地泛舟暢游。

就在鄧小平到達北平的第三天,7月16日,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向西南進軍的指示。8月1日,中共中央決定:西南局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劉伯承為第二書記,賀龍為第三書記,統率第二野戰軍全部、第一野戰軍一部共60萬人。這一天,鄧小平為二野司令部編輯出版的《淮海戰役中雙堆集殲滅戰初步總結》一書題詞:“雙堆集勝利僅僅是全國千百次重要勝利的一個。一如堅持大別山的意義一樣,隻能把它的寶貴經驗提取出來,作為我們繼續進步的基礎,而不能把它變成障礙自己前進的政治包袱!”

8月上旬,鄧小平離開北平回到上海旋即又到南京,投入到進軍大西南的各項准備工作中。鄧小平和劉伯承等具體分析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可能採取的行動,在擬定的《向川黔進軍的基本命令》中,將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關於“遠距離包圍迂回”的作戰方針具體化,提出了“大迂回”戰略部署。

進軍大西南各項工作部署完畢、部隊已經出動后,鄧小平於9月底再次從南京趕到北平,參加新中國的開國大典。9月30日下午3時,鄧小平出席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最后一次會議。他在會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

10月1日下午2時,鄧小平出席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政方針。

隨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登上天安門城樓,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45歲的鄧小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和劉伯承、陳毅等肩並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証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廣場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有力的進行曲震撼人心,30萬人民群眾和游行隊伍威武雄壯。

在建國日這一天,鄧小平更加緬懷在人民革命戰爭中犧牲的無數先烈和戰友,他無限感慨地為邯鄲新落成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揮筆題詞:“永遠銘記著:在過去長期艱難的歲月裡,人民英雄們用了自己的鮮血,才換得了今天的勝利。”這充滿深情的題詞,表達了他對來之不易的人民共和國的無比珍重,對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的由衷敬重!晚年,鄧小平常說:“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才使我們這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在世界上站起來,而且站住了。”

進軍大西南:解放全中國

參加完開國大典后,鄧小平全身心地投入到進軍大西南的作戰部署中。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鄧小平當選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0月21日,鄧小平和劉伯承從北京乘火車南下。11月23日,在常德主持正式組建中共中央西南局,並就任西南局第一書記。

人民解放軍“大迂回”戰斗勢如破竹,秋風掃落葉般,用鄧小平晚年的話來說,沒有什麼大仗。“進軍西南,同胡宗南那一仗打得很容易,同宋希濂也沒有打多少仗。真正打了一場的是剿匪戰斗,打得很漂亮。”

11月30日,重慶宣告解放。蔣介石企圖“建都重慶,確保西南”的美夢破滅。12月8日,鄧小平和劉伯承等率領二野指揮機關進駐重慶。29年前他從這裡走出四川,遠涉重洋赴法勤工儉學走上革命道路。今天,他率勝利之師回到這裡,擔負起解放大西南、主政大西南的重任。

12月27日,成都戰役勝利結束。1950年4月7日,西昌戰役勝利結束,西康全境獲得解放。

接下來,進軍西藏成為西南局頭等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鄧小平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主持擬定了同西藏地方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10項條件,受到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

經過艱苦的軍事、政治斗爭,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17條協議》)。7、8月間,進藏部隊先后從昌都等地出發,向拉薩進軍。至12月,西藏全境獲得解放。

對於經略大西南,鄧小平晚年曾作了這樣的概括:“到西南后,西南局規定的一九五○年的任務概括為幾個數字:九十萬,九十萬,六千萬,六十萬。”“頭一個九十萬,就是起義、投誠、俘虜的國民黨官兵有九十萬,怎麼消化,怎麼安置,怎麼教育改造,這是個大難題,需要解決。還有一個九十萬,就是土匪,要把他們消滅。這個完成得很順利。”“六千萬就是西南地區人口中百分之九十的基本群眾,要把他們發動起來,搞土改鬧翻身。還有一個是要提高我們部隊六十萬干部戰士的質量,以擔當起新的繁重的工作任務。”鄧小平總的評價是:“這四項任務都完成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