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偉大斗爭的哲學蘊涵

郝永平 黃相懷

2019年02月25日  來源:北京日報

核心觀點

●深入把握偉大斗爭,不能僅僅圍繞字面涵義打轉轉,而必須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來思考和解讀。

●偉大斗爭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証法在黨的治國理政實踐中的科學運用。

●把偉大斗爭提升為治國理政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且使其居於先導性地位,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理論和政治貢獻。

●密切結合新時代背景、著意強調“新的歷史特點”,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於偉大斗爭的深刻思考。

●偉大斗爭是一個具有重要政治內涵的理論和實踐主題,偉大斗爭之所以偉大是有特定涵義的,必須完整准確科學地理解和解讀。

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一個重大論斷,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突出特點。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又指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永葆斗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由此,深入把握偉大斗爭,不能僅僅圍繞字面涵義打轉轉,而必須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來思考和解讀。

偉大斗爭體現唯物辯証法的基本原理

偉大斗爭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証法在黨的治國理政實踐中的科學運用。

斗爭性與同一性都是事物矛盾的基本屬性。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改造黑格爾辯証法的基礎上創立了唯物辯証法,由此使“矛盾”成為一個科學的概念。毛澤東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証法的最根本的法則。”所謂矛盾,就是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關系。唯物辯証法認為,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同時,一切矛盾都是由對立著的兩個方面構成的,矛盾著的兩個方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同一性與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相互作用從根本上推動事物的發展,一切發展都是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相互作用的結果。既然從哲學上說,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都不可或缺,且同一性是相對的,而斗爭性是絕對的,那麼,從政治上說,便不能隻講同一性而不講斗爭性,不能隻講和諧而不講斗爭,否則就會犯形而上學的錯誤。由此可以說,矛盾的普遍性決定了斗爭的普遍性。

對不同性質的矛盾應採取不同的解決方式。唯物辯証法認為,矛盾在一切事物及其運動中存在的特點是不相同的,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每一事物內部的矛盾特殊性構成它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認識事物,最主要的是認識事物的特殊性﹔研究問題,最主要的是研究問題的特殊性﹔結合實際,最主要的是結合實際的特殊性。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了矛盾解決方法的特殊性,毛澤東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主要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對於非對抗性的矛盾,一般應採取非對抗性的解決方式﹔但對於具有對抗性質的矛盾,就應採取剛性斗爭的方式。從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角度說,當矛盾不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已經轉化為對抗性矛盾的時候,採取斗爭的手段便成為一個必然要求。由此,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了斗爭方式的選擇。

偉大斗爭在“四個偉大”整體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

把偉大斗爭提升為治國理政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且使其居於先導性地位,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理論和政治貢獻。

偉大斗爭為偉大夢想開辟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其中充滿著無數艱難險阻、風險考驗,來自國際上的“圍追堵截”,來自國內的“干擾迷惑”,使得中國共產黨在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征程中已經付出了許多斗爭努力。“船到中流浪更急”,在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時段裡,必然存在更多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隻有進行偉大斗爭,同那些損害中華民族利益、阻礙中華民族團結的任何行為作斗爭,同阻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任何行為作斗爭,才能夠為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開辟道路。

偉大斗爭為偉大工程掃清障礙。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社會條件下,實施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面臨許多新的深刻的問題。對於我們黨而言,要時刻准備應對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四大考驗”,時刻准備戰勝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四種危險”。隻有全黨以攻堅克難的態度和行動進行偉大斗爭,經受復雜環境和巨大風險的考驗,才能實施好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偉大斗爭為偉大事業化解風險。如果說40年改革開放我們走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半程的話,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還必須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后半程。前半程是曲折的、不平凡的,后半程更加曲折、更加不平凡。如何更好地探索和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如何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使中國特色與社會主義進一步有機結合,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理社會主義社會,如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各方面更加成熟定型,如何消除“成長的煩惱”、緩解“轉型的陣痛”,等等。解決這些尖銳復雜的問題,都需要進行偉大斗爭。

偉大斗爭是基於復雜形勢與艱巨任務而提出的戰略要求

密切結合新時代背景、著意強調“新的歷史特點”,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於偉大斗爭的深刻思考。

從歷史使命上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種敵對勢力絕不會讓我們順順利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鄭重提醒全黨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一個原因。”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但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巨大風險與挑戰。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發揚斗爭精神,既要敢於斗爭,又要善於斗爭,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不移,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敢於碰硬,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敢於動硬,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敢於針鋒相對,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不拿原則做交易,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從歷史任務上說,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具有明確的現實指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為全黨指明了各種不同領域的斗爭形式:一是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二是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三是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四是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五是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並特別強調全黨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從歷史擔當上說,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必須不斷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積極面對前進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善於把認識和解決問題作為打開局面的突破口,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牢牢把握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准備,做好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社會上、外交上、軍事上各種斗爭的准備,層層負責、人人擔當。”

准確科學理解偉大斗爭

偉大斗爭是一個具有重要政治內涵的理論和實踐主題,偉大斗爭之所以偉大是有特定涵義的,必須完整准確科學地理解和解讀。

偉大斗爭是堅守人民立場的斗爭。馬克思主義始終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偉大的力量﹔黨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開展並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偉大斗爭內涵時又強調:“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

偉大斗爭是堅持法治原則的斗爭。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是以始終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始終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始終堅持黨的宗旨與使命為前提的,是在維護正常社會秩序前提下展開的斗爭,是在民主和法治軌道上展開的斗爭。典型的証明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堅持依靠法治手段解決各種復雜的經濟社會難題,堅持運用法治手段來開展偉大斗爭,有效保障了社會生活的和諧與有序。

偉大斗爭是講求策略方法的斗爭。在進行偉大斗爭的過程中,面對不同的矛盾與問題時,面對矛盾與問題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不同發展階段,進行具體的歷史的分析並視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手段,是進行偉大斗爭的一個重要的策略方法。當分裂勢力可能威脅國家安全、外國勢力侵入我國領土時,必須做好軍事斗爭准備﹔當西方敵對勢力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時,必須採取意識形態斗爭的方式﹔而當黨內政治生活不夠嚴肅、黨內政治生態受到污染時,又要採取黨內斗爭這樣一種斗爭形式。

偉大斗爭是追求和諧與和平的斗爭。就國內來講,通過開展同錯誤思潮、固化利益、嚴重違法犯罪行為、腐敗現象、分裂勢力的偉大斗爭,可以營造安定有序和諧的社會環境,凝聚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與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有利條件。就國際來講,通過開展同錯誤思潮、西方滲透、分裂勢力、霸權主義、保護主義的斗爭,可以創造出安定、和平、友好的國際環境,以利於充分發揮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重要作用,以利於積極推動人類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