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溶: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0-28   
分享到 :

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冷溶

 

《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是深入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教材。《綱要》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要深刻理解這四句話。

一、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更加自覺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范疇之一。我們黨執政,首要任務就是帶領人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先后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這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綱要》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這裡的關鍵問題,是要深刻理解發展的內涵,正確認識和處理發展的“好”與“快”的辯証關系。我們認識到,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做到又好又快,好字優先,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

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來的。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這場金融危機實質上沖擊的是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黨中央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認識提到新的高度,明確提出“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凸顯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在於科技創新。黨中央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思想。胡錦濤同志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二、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更加自覺地堅持以人為本

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加以強調,主要基於如下考慮:一是,它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群眾觀。做到以人為本,要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竭誠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觀點、干部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

二是,它集中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重於一切、大於一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我們黨的庄嚴使命。解決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問題,關鍵是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三是,它集中體現了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回答了發展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人民群眾是發展的主體,也應是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概括起來,就是《綱要》強調的“三個體現”。即:“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們要自覺把以人為本的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體現到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中,在推動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三、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覺地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於“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內涵,胡錦濤同志在提出科學發展觀之初就作過闡釋。《綱要》在這些認識基礎上作了進一步概括。指出:“全面,是指發展要有全面性、整體性,不僅經濟發展,而且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發展要有協調性、均衡性,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的發展要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可持續,是指發展要有持久性、連續性,不僅當前要發展,而且要保証長遠發展。”這個基本要求,提出了解決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理解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有幾個問題很重要。

第一,講全面發展,要正確認識“一個中心”和全面發展的關系。重視經濟發展,反映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要求。但同時要認識到,發展絕不只是指經濟增長,而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就體現了全面發展的要求。

第二,講協調發展,要做到統籌兼顧。協調是個美學概念,講協調,不能簡單地搞一刀切、整體劃一。關鍵是,要講統籌,做到適當安排﹔要講兼顧,做到綜合平衡。胡錦濤同志講協調發展,主要就是講統籌。他指出,協調發展就是要做到“五個統籌”,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第三,講可持續發展,要充分認識這個問題的極端重要性。由於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傳統發展模式,一些地區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原因。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的戰略部署,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拿出措施,抓出成效,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四、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更加自覺地堅持統籌兼顧

解決發展矛盾和難題,增強發展協調性,必然要求統籌兼顧。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等不協調問題,是我國發展中長期存在、制約全局的突出矛盾。“五個統籌”與“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是同時提出來的,在科學發展觀理論形成之初就是組成部分,足見其重要性。

統籌兼顧不是簡單地擺平各種關系,而是“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這是我們黨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重要歷史經驗,是處理各方面矛盾和問題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

黨的十六大以后,胡錦濤同志在闡述科學發展觀時進一步指出,我們黨要解決發展中面對的一系列世所罕見的矛盾和困難,“就必須善於從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聯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又必須善於統籌協調、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發展中形成有利於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解決復雜問題能力,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黨的十七大對統籌兼顧作了理論提升,把它概括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這是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全黨認識深化的結果,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的結果,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和唯物辯証法基本原理在發展問題上的科學運用。要牢牢掌握統籌兼顧的科學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証思維能力,不斷增強統籌兼顧的本領,更好地推動科學發展。

五、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提高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黨的十八大深刻闡明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這一概括使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科學體系更加完備,以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嚴密的內在邏輯構成了一個系統的科學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把握了這個精神實質,就把握了科學發展觀最本質的內容,就把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歷史聯系及其統一的科學思想體系。學習理解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關鍵的是要抓住這十六個字。

強調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的鮮明理論特征。胡錦濤同志指出:“求真務實,就是要堅持立足我國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切實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種科學精神,正是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實踐也表明,沒有求真務實的精神和作風,科學發展觀很難落到實處。所以,胡錦濤同志強調要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堅持求真務實,用求真務實的作風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和考核評價標准。胡錦濤同志指出,不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科學發展就無從談起。“秉持什麼樣的政績觀,是衡量領導干部能否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也是領導干部黨性修養的重要體現。”“通過扎實勤奮的工作,為黨和人民作出突出貢獻、建立突出政績,這是奮發有為的領導干部的應有追求。”

《科學發展觀學習綱要》,是繼《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之后,中央組織編寫的又一本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教材。我們要通過認真學習這本《綱要》,進一步加深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論述的學習理解,加深對民族復興中國夢重要戰略思想的學習理解,更加自覺有力地推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系列戰略部署的落實。

(作者為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來源:《人民日報》201310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