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2-25   
分享到 :

發掘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捷

【核心提示】今天我們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首先,要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其次,要走群眾路線,政策是否成功都要以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為標准,要確立群眾的主體地位。最后,要堅持獨立自主。這三方面,應該是毛澤東同志以自己的切身實踐對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提供的重要啟示。

今天我們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首先,要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其次,要走群眾路線,政策是否成功都要以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為標准,要確立群眾的主體地位。最后,要堅持獨立自主。這三方面,應該是毛澤東同志以自己的切身實踐對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提供的重要啟示。

今年是毛澤東主席誕辰120周年,全國各地都在以各種方式紀念和緬懷毛主席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毛澤東及其思想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面旗幟、時代的一面旗幟,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面旗幟。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深入發掘與領會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勁動力?帶著這一問題,記者於近日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李捷。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分清“錯誤”與“罪過”

《中國社會科學報》:近年來泛濫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打著“反思歷史”的旗號,專門圍繞我黨歷史做文章,使很多普通群眾對歷史的真相與謊言難以辨清。那麼,在研究毛澤東思想的過程中,當代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如何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影響、澄清事實真相,回答困擾人們的理論問題?

李捷:我認為,毛澤東思想研究中之所以或多或少受到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的影響,其核心主要還是兩大問題。第一是如何看待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歷史虛無主義歪曲歷史的手法之一,就是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甚至將其擴大化。有些人抓住毛澤東晚年的錯誤不放,並將其上升到人品問題,將毛澤東貶低為沒有人性、沒有理性,從品質上、人格上完全否定毛澤東。歷史虛無主義的另一種手法,就是做翻案文章,將其他人的過錯統統歸於毛澤東,如認為林彪、江青等人的活動都是在執行毛澤東的指示。這就使一般人不容易分清歷史真相。毛澤東的錯誤是客觀存在的,這點我們毋庸諱言,但問題在於如何正確地看待他的錯誤。我們認為,毛澤東的錯誤盡管不可原諒、是重大錯誤,但決不是有意為之的罪過。要分清“錯誤”與“罪過”在性質上的重大區別,這個問題是我們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時首先要澄清的。

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毛澤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很快做了補救。例如,他從1967年起開始巡視大江南北,指出工人階級內部沒有分歧,要團結起來實現大聯合﹔1975年后,他開始為很多老干部恢復名譽,如重新為賀龍舉行骨灰安放儀式﹔等等。這就說明,他敢於公開承認錯誤並予以補救,仍不失為一個歷史偉人。

今天,我們跟歷史虛無主義劃清界限,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擺事實、講道理。正如魯迅所言,辱罵並不是斗爭。在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中,要相信廣大人民群眾是可以認識到事實的。第二,在擺事實、講道理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心平氣和。第三,敢於接觸敏感問題。毛澤東的有些問題我們是無法回避的,歷史虛無主義就是回避毛澤東的功績,專挑錯誤,企圖抹殺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功績。所以在今天的研究中,我們必須要做到在認識、糾正毛澤東同志錯誤的同時,正確評價他。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我認為這就是我們今天與歷史虛無主義作斗爭時一個很重要的啟示。

嚴格來說,我們與其說是在與歷史虛無主義作斗爭,不如說是在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爭取人民群眾。我們工作的立足點不是將歷史虛無主義者打倒,而是爭取人心、爭取民心。所以,在斗爭中要採取以上三種方法,這樣才能真正用事實說話,不為尊者諱、不為賢者諱。

我從事毛澤東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對毛主席有很深的感情。不過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我看來,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盡管我們為他的晚年錯誤感到惋惜,但不能否定客觀事實,而是要明白:當時的國際局勢以及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期探索時期所處的環境等因素,是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要從歷史的各個方面來考察,要認識到時代的局限最終反映在毛澤東的身上,使他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些錯誤。

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社會科學報》:毛澤東思想曾指引我們取得過光輝的成就。在新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應如何深刻領會和發掘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內涵,使之成為推動我們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源泉?

李捷: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在很多領域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財富。今天主要談兩條。

第一,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這是他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經常談到馬克思主義要中國化、必須本土化。這說明,對待馬克思主義應該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是真理,它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不能照搬到中國,否則就會脫離中國實際,就會犯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錯誤。

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實現這一真理的中國化、本土化,這是毛澤東同志非常了不起的創舉,也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知道,如果從教條主義的觀點來看的話,毛澤東當年提出的井岡山斗爭、農村建黨、土地革命思想都是馬克思、列寧等馬克思主義者未曾提出的。例如,按照傳統的理解,共產黨的主要成分應該是工人階級,但是當時我黨發展的過程中大量吸收了農民、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是因為當時中國仍處在工業化進程早期中,沒有大量成熟的產業工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階級組織是無法由單純的產業工人組成的。在這種特殊的國情背景下,毛澤東提出吸收農民等其他階級成員的思想,從實際出發,首先做了思想建黨的工作。也就是說,我黨在吸收農民群體加入黨組織的過程中,著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破除他們某些落后、狹隘的想法,讓他們接受先進思想。這樣組織起來的人民軍隊雖然成分仍是農民,但是其思想已經被徹底改造。毛澤東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思想,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同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實踐相結合,闡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原則,開始形成適合中國特點的加強黨的建設的正確路線。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毛澤東的實踐與理論就為我們今天看待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提供了借鑒與經驗。

今天我們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要實事求是,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其次,要走群眾路線,政策是否成功都要以群眾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為標准,要確立群眾的主體地位。最后,要堅持獨立自主。這三方面,應該是毛澤東同志以自己的切身實踐對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提供的重要啟示。

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三方面既是相對獨立的,也是相互關聯的。比如說,實事求是的核心是一切要經過實踐的檢驗﹔群眾路線的核心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而群眾則是實踐的主體。我們今天強調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認識到它既是我們的思想路線,也是我們的認識路線,同時還是實事求是的具體體現。與此同時,要堅持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就一定要獨立自主。我們要增強使命感,要對人民群眾負責任,這就是毛澤東為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在當前的世界局勢下,我們隻有堅持這三方面,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啟示我們,那就是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學習它的立場、觀點、方法,而不是拿具體的條條框框來約束我們的實踐。我們要立足實踐,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實踐中總結新的理論,不然就是教條主義,就會面臨失敗。

第二,毛澤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改造,對我們具有重要啟示意義。這要放在中國近代史的背景下來分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是隨著另一場夢的破碎而形成的。中華民族曾經有著非常強的自信心。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文明,它吸收了諸如佛教等諸多其他文明的成果,最終形成一種開放性的文化形態。生活在這種文化氛圍中的中國人是自信的。但是,這種自信隨著我們近代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落伍而逐漸喪失了。近代以來,中國仍停留在農耕社會的緩慢發展狀態,而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日益顯示出其先進的一面。經濟上的落伍就造成了文化上的落伍。而新的文化沒有及時建立起來,我們民族的自信心就開始喪失。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覺得西方文明高於東方文明。

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歷史任務,即中國新的文化自信心從哪裡來?那就是要以更大的包容心態去創造新的文化,盲目排斥西方文化和全盤西化都是不可取的,我們要始終牢記,中華文化的根是不能失去的。

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起點,中華民族開啟了根基再塑造的過程。毛澤東在這個過程中就給我們理清了一條路,即他在論新民主主義文化時提出的,要走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新民主主義文化道路。

首先,不能離開我們民族的根基,要有民族的風格、民族的氣派。其次,它又是大眾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就是民主的。最后,它是科學的,也可以說就是世界的。毛澤東對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西方整體文明的關系進行了梳理,並提出幾個重要觀點。一是對中國固有的文化,要認真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梳理,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五四運動解放了思想,但是無形中也帶來一種對中華傳統文化虛無主義的傾向。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人要承繼中華文明的優秀文化遺產,而不能搞文化虛無主義。同時,也不能推崇歷史復古主義,因為傳統文化也有糟粕。二是對西方文明,他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等一系列方針,為我們鋪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如果按照這樣的思路繼續發展,我們就會造就新的文化,找到民族自信心﹔在這種重建文化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確立我們文明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當前,我們要用主流意識佔領陣地,發出時代的強音,同時也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態。在重塑中華文明的過程中,我們要找到一種面向世界、面向時代、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新文化,這才是中國未來文化發展的新方向,這種新文化最終將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思想上的支持。

中國夢的提出將現在史與未來史打通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前途?我們應如何認識百年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歷史和邏輯關系?

李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這個重要命題,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軌跡進行了梳理。這個偉大過程包含我們已經走過的一百年和我們現在繼續走的一百年。首先,第一個百年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直到新中國成立。這一百年間,中華民族犧牲了無數的仁人志士才建立起新中國,新中國的成立解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個前提。

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重任是反帝、反封建。新中國的成立,表明中華民族從此站了起來。但是,當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向世界宣告新中國的誕生時,他的心情是不輕鬆的。新中國的創建只是我們民族偉大復興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建設新中國的主題是實現中國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進入到我們現在走的這第二個百年,即新中國成立后的一百年,它的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是不是說我們的中國夢就到此為止了?我認為不是,因為還有后面第三個百年。在這第三個百年裡,我認為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第一,建設更高水平的現代化。目前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近些年,中國高速發展,短短十年間,國內已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仍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國民素質不高,在經濟制造等方面,還是拼人工、制造、資源,而不是拼核心技術等,在很多方面仍然與西方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在以后的發展中,我們不僅要跟西方發達國家比拼經濟發展總量,還要比綜合國力、比質量。

我們經歷了第一個百年,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前提,現在正在經歷這第二個百年,這是一個承前啟后的百年。等到第三個百年時,中華民族將在世界上呈現出一個嶄新面貌。到那個時候,我們的國民素質、綜合國力都將大大提高,我們的國家將會更加文明,也將會更加充滿自信。

中國夢的提出就是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觀。它首先展示了中國的過去史,然后將現在史與未來史打通,指明了方向,這也恰是中國人的一個史學傳統。正如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從這樣一個大歷史觀中透視我們的歷史,就能為我們的未來指明正確的方向。

第二個方面要注意的,就是我們現在所提的中國夢,跟過去的天朝自大夢是不一樣的。中國歷史是與世界歷史長河融合在一起的,中國不可能處於世界的邊緣。正因為如此,中國夢要求我們以包容的態度去看待我們周邊的文化。現在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的事情也不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當前,中國在世界上正處於上升階段,在世界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越發展、越融入世界,就越有主動權,影響世界的主動權仍在我們手中。中國的發展將使我們在未來世界事務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既不能回到過去盲目排外的心態,也不能有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沖動行為。中國夢的提出,有利於我們正確認清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實現中國夢的主動權在我們手裡,中國進一步發展起來后,會為世界和平帶來重大利好,這一點我們要充分自信, 而且我們還要讓世界人民都了解到我們的中國夢是包容的、開放的。

學習黨史和國史有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

《中國社會科學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我們應該如何深刻理解學好黨史和國史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三個自信”、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聯系?

李捷:我認為在學習黨史、國史與中國夢的關系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告訴我們這條路是如何形成的。學習黨史和國史,就是實事求是地告訴我們,黨是如何過五關斬六將、建立起新中國的,同時也告訴人們,我們在這一歷史過程中也有過錯誤。既要實事求是地講出我們犯過錯誤,也要講出我們為什麼犯錯誤,並且要講明我們又是如何糾正這些錯誤的。要分清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要明白成績是主流,錯誤是支流。黨史和國史都有豐富的內容,是最好的教科書。

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將學習黨史與開辟未來聯系在一起,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黨有很多理論創造是與總結歷史經驗結合在一起的,而正確地總結歷史經驗是與開辟未來聯系在一起的。

再者,學習黨史和國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文化再造功能。中國古代一直很注意歷史的教化作用。在當前的形勢下,黨史和國史更要發揮文化再造功能,要展現何為共產黨人的時代精神,何為歷史上名流千古的國史英雄。他們不僅包括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還包括那些耳熟能詳的民族英雄,以及那些默默無聞、平凡工作在自己崗位上的奉獻者。在黨史和國史的撰寫中,我們要為這些為中國崛起而做出努力的人們留下歷史的印記。這樣的書寫不僅是在做歷史的記載,也是在做文化的傳承,我們將用豐富的歷史來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正氣。

史學的繁榮不僅具有學術價值,還承載著文化功能。認真學習黨史和國史,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了解新中國的歷史,不僅僅是為了用歷史去達到資政育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發揮其文化功能,起到弘揚社會正氣的作用。這樣,我們就能從文化上進一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2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