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的多黨合作理論及其歷史意義

作者:    發布時間:2014-11-25   
分享到 :

論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的多黨合作理論及其歷史意義

徐英

一、毛澤東多黨合作理論產生的歷史條件

毛澤東多黨合作理論的理論來源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其產生還具有特定的歷史條件,是毛澤東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一)馬列主義關於多黨合作的理論

馬列主義關於多黨合作的理論是毛澤東多黨合作理論的直接理論來源,也是毛澤東多黨合作理論產生的最根本的理論基礎。

1.馬克思主義提出共產黨應該與其他工人政黨相聯合。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黨在反對現存的政治制度的斗爭中,首先應該聯合各工人政黨,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同本階級群眾建立聯盟的問題,在革命斗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共產黨和其他工人政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這是聯合的政治基礎,因此共產黨必須聯合所有工人政黨共同開展反對現存政治制度的斗爭,但同時在聯合中共產黨必須堅持兩個根本原則,即消滅私有制和求同存異的原則。

2.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黨應該同現存民主政黨相聯系。共產黨人同其他民主政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明確指出:"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共產黨人到處都爭取全世界各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1〕這是共產黨人對待其他民主政黨的一個基本策略思想。

3.馬克思主義闡明了共產黨應與小資產階級民主政黨聯合。馬克思主義認為,小資產階級民主政黨有著自身難以克服的弱點,即"民主派小資產者根本不願為革命無產者的利益而變革整個社會,他們要求改變社會狀況,是想使現存社會盡可能讓他們感到日子好過而舒服"〔2〕。因此,馬克思主義提出,共產黨對於小資產階級民主政黨的總的態度和策略原則應該是:"同小資產階級民主派一起去反對工人政黨所要推翻的派別﹔而在小資產階級民主派企圖為自己而鞏固本身地位的一切場合,工人政黨都對他們採取反對的態度。"〔3〕

4.列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多黨合作的理論。列寧根據國際和俄國情況的變化,發展了馬恩關於多黨合作的理論,尤其是他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在取得政權以后,可以與其他政黨合作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列寧在領導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提出了和其他政黨合作的原理和理論。他指出:"沒有工人,民主派與資產階級民主派的步調一致的行動,就不可能取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勝利。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是絕對的真理。"〔4〕但同時,無產階級政黨在與其他政黨建立聯盟時,必須堅持無產階級獨立性,即堅持又聯合又斗爭的原則,隻有堅持又聯合又斗爭,無產階級政黨才能保持自己的階級獨立性,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十月革命后,布爾什維克黨同其他一些黨分掌政權。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和農民、社會民主黨、革命民主黨派的聯合,是奪取俄國革命徹底勝利的保証。但列寧也論述了多黨合作的條件,即"多數黨組閣""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經驗教訓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中國革命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巨性、長期性,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積極尋求同盟者,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黨派、團體、各階級共同完成中國的革命任務。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中國現代史上首次無產階級政黨和資產階級政黨的合作,即國共合作。

在國共合作中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是保証合作持久的一個關鍵問題。在國共合作之初,我黨較好地堅持了黨的獨立性黨在國共合作中堅持無產階級獨立性為爭取和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但后來由於陳獨秀在四五汪陳宣言以后思想逐漸右傾,放棄了無產階級領導權,而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叛變革命,導致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黨對爭取和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的探索及失誤,為毛澤東多黨合作理論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二、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多黨合作理論的基本內容

毛澤東的多黨合作理論,是他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其他政黨結成政治聯盟的理論總結,本質上即正確處理和中國資產階級的關系問題。

(一)毛澤東關於和大資產階級政黨合作的思想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曾和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蔣介石國民黨合作,這一合作,是由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對於國民黨的反共摩擦,共產黨站在自衛的立場上、以不破裂合作為限度,通過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解決,最后達到共同抗日的目的。毛澤東曾指出,過分地不適當地強調階級斗爭,使它超過了一定的限度,那就要犯""的錯誤。反之,抹煞統一戰線內部的階級界限,否認階級斗爭的存在,對它失去警覺性,那就要犯右的錯誤。因此,在堅持與國民黨合作時,毛澤東提出了以下政策和策略:

第一,必須堅持爭取無產階級領導權。毛澤東反復告誡全黨要吸取大革命時期的教訓,要努力爭取統一戰線的領導權。黨所爭取的領導權,主要是政治領導,要努力把同盟者引導到新民主主義政綱的方向上來,堅持團結,堅持抗戰,堅持民主。第二,堅持又團結又斗爭的正確方針。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毛澤東領導全黨對國民黨的限共溶共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對又團結又斗爭進行了總結,指出:在抗日統一戰線時期,斗爭是團結的手段,團結是斗爭的目的。團結一切抗戰派,斗爭一切投降派,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從而透徹地揭示了兩者關系的辯証法。第三,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毛澤東在執行又聯合又斗爭的原則時,還根據國民黨內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對於國民黨的頑固派,毛澤東提出了"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有理即自衛原則,體現斗爭的防御性﹔有利即勝利原則,體現了戰爭的局部性﹔有節是休戰原則,體現了戰爭的暫時性。

(二)毛澤東關於和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的思想

中國各民主黨派的社會階級基礎是民族資產階級、城市上層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他們的產生是不滿於蔣介石的獨裁專制統治,要求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意識的覺醒,以及追求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這種動因,與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基本相同。毛澤東關於爭取團結各民主黨派的思想,九一八事變后開始萌芽,瓦窯堡會議后逐漸形成,抗戰時期臻於成熟。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指出:毛澤東指出:"無論如何,中國無產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小資產階級,乃是決定國家命運的基本勢力。這些階級,或者已經覺悟,或者正在覺悟起來,他們必然要成為中華民主共和國的國家構成和政權構成的基本部分,而無產階級則是領導的力量。"〔5〕"在中國,這種中間勢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為我們同頑固派斗爭時決定勝負的因素,因此,必須對他們採取十分慎重的態度。"〔6〕並提出了爭取中間勢力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條件。中間黨派是中間勢力中政治影響最大者,毛澤東對此傾注了大量心血,最終提出了"團結、抗戰、進步"的策略總方針。

(三)革命根據地的抗日民主政權--三三制政權

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的多黨合作理論充分體現在實行的三三制政權。三三制是一個統稱,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三三制是指政權人員構成的分配比例,是共產黨約束自己的一項具體政策,即是"根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權的原則,在人員分配上,應規定為共產黨員佔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佔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佔三分之一"〔7〕。而廣義的三三制"即三三制政權所體現的是以普遍、平等的選舉制度為基礎,以實行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充分保障各抗日階級、階層的廣泛民主權利,實現中共與其他抗日黨派真誠合作的民主制度"〔8〕。毛澤東在領導抗日根據地三三制政權的建設中,總結了共產黨和各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合作的經驗,提出了多黨合作的一些重要原則:

第一,明確提出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毛澤東主張,在政權問題上,我們主張統一戰線政權,既不贊成別的黨派的一黨專政,也不主張共產黨的一黨專政,而主張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聯合專政。他還指出:"隻要是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不問屬於何黨何派,都有參加這個政權的資格。"〔9〕這裡,毛澤東已經明確提出了民主黨派在新民主主義政權中的參政黨地位。

第二,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應民主協商、民主合作。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必須和其他黨派及無黨派人士多商量,多座談,多開會,務使打通隔閡,去掉誤會,改正相互關系上的不良現象,以便協同進行政府工作與各項社會事業。"10〕我們黨對於將要提出的重大方針政策總是和民主黨派以及非黨派民主人士進行協商,虛心聽取各方的意見。

第三,尊重各民主黨派的權利。毛澤東指出,"對於一切忠誠抗日的人員,共產黨員隻有與他們實行民主合作的義務,絕無排斥他們的權利。"11〕"對於他們的宗教信仰、思想自由及生活習慣,必須加以尊重。須知黨外人士的願與我黨合作與我黨的尊重黨外人員,是彼此合作中不可缺一的條件。"12〕毛澤東在提出言論自由的同時也尊重各民主人士的其他權利。

三、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多黨合作理論的歷史意義

(一)毛澤東的多黨合作理論鞏固了統一戰線,促進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

在毛澤東的多黨合作理論指導之下,我黨積極主動地處理好國共兩黨的關系,形成並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且同時和其他政黨、非黨派民主人士團結合作、並肩戰斗,促進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在抗戰期間的團結合作,區別於蔣介石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獨裁統治,為最后孤立國民黨反動派,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准備了條件。

(二)毛澤東的多黨合作理論為我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是我國政黨關系、政黨體制和政黨活動的顯著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體中參政黨的民主權利,這些特點自抗戰時期三三制政權中即開始形成。各民主黨派作為人民的一部分,理應有參政的權利,並通過他們去聯系廣大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的群眾。毛澤東對各民主黨派在新民主主義政權中參政黨地位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的基礎。這一理論對於我們認識新歷史條件下多黨合作的意義,搞好多黨合作,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推進民主建設意義重大。

(三)毛澤東的多黨合作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提出:"共產黨人到處都爭取全世界各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13〕毛澤東在領導中國共產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過程中,創造性地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對中國多黨合作經驗進行科學總結,並在探索中不斷積累,認識上不斷深化,在抗日戰爭時期形成的中共與各民主黨派在新民主主義政權內合作,共建新中國的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注釋

1〕〔2〕〔3〕〔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556556435頁。

〔4〕《列寧選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5頁。

〔5〕〔6〕〔7〕《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675748742頁。

〔8〕劉誠:《中國現代民主政治的新創造--毛澤東鄧小平多黨合作理論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頁。

〔9〕《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40頁。

10〕《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9頁。

11〕《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5頁。

12〕《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7頁。

(本文作者: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