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及對當代青年的啟示

作者:    發布時間:2014-12-24   
分享到 :

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及對當代青年的啟示

楊吉興

要:“毛澤東的人生價值思想是在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人生價值觀的精華、吸收借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合理成分及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其思想內涵主要體現在對人生的價值依據、價值結構、價值標准、價值目標、價值實現條件及途徑的揭示等方面﹔它啟示當代青年必須把個人的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相結合、自覺擺正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與目前階段實踐的統一。

關鍵詞:毛澤東 人生價值 啟示

毛澤東的人生價值思想,是他在20世紀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絢麗人生實踐的結晶。它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既回答了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核心問題,闡明了無產階級人生的意義,又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衡量個人人生價值的標准,並對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本文試對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的理論淵源、思想內容、理論特點及對當代青年的啟示做一初步的探討。

一、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的理論淵源

任何一個思想理論體系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有其生成發展的過程和淵源。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就其理論淵源來說,是在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人生價值觀的精華、吸收借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合理成分及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人生價值觀的精華,是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形成的歷史前提

毛澤東注意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珍貴的思想遺產。如中國儒家強調人具有高於萬物的價值。孔子說:“天地之性,人為貴。”[1](P74)荀子認為,人禽之別在於人“能群”、“有分”、“有義”、“有辨”、“有禮”,“故最為天下貴也”。[1](P75)毛澤東正是在批判繼承這一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天地之間人為貴”,“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2](P1512)這是毛澤東對人生價值主體——人的最高的價值評價。

儒家還強調修身立志,主張把個人的生命投入到社會人群的大生命中,以對社會和歷史做出貢獻,以及“天下為公”、“民為貴”等價值理念,對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毛澤東在19159月致蕭子升的信中說:“吾人立志,當以身心之修養、學問之研求為主,輔之政事時務”。[3](P28)在湖南四師讀書時,毛澤東就在《講堂錄》中主張青年人應“高尚其理想”。到湖南一師后,他進一步主張應多關心天下國家大事,要把自己的學習與國家命運、民族前途和人民苦樂聯系起來。他說:“現在時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必須集中時間、精力刻苦學習。他與朋友們約定“三不談”,即不談金錢,不談男女問題,不談家庭瑣事。“我的朋友和我隻願意談論大事——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4](P123)等等。毛澤東還繼承了我國神話傳說和民間傳說中黃帝務農、神農嘗百草的務實精神,“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英雄氣概,以及勞動人民純朴、善良、勤勞、節儉、互助等優秀品質。正是在批判繼承中國傳統人生觀的精華基礎上,形成了青年毛澤東犧牲小我以完善大我的“無我論”的人生價值觀。

(二)吸收借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合理成分和受到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影響,是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的形成的重要基礎

毛澤東首先接觸西方文化,是從讀到《世界英雄豪杰傳》開始的。他對書中所記述的華盛頓、林肯、拿破侖、彼得大帝等振興民族、挽救國家的英雄人物,及盧梭、孟德斯鳩等著書立說、喚醒民眾的啟蒙思想家,大加贊賞,並發表感概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麗、印度的覆轍,中國有句古語﹔‘前車之覆,后車之鑒’,而我們每個國民都應該努力”。[5](P18)之后,毛澤東又接觸了馮桂芬的《校bīn@①廬抗議》和鄭觀應的《盛世危言》等一些倡導救國言論、提出救國方案的學術著作,深受啟發。尤其是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和早期新文化運動所廣泛宣傳的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如嚴復翻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等所闡述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泡爾生所著《倫理學原理》所闡述的康德的二元論哲學,武者小路篤實的新村主義,詹姆和杜威的實用主義(又名實驗主義)等,毛澤東在認真研讀之后,受到資產階級以實現自我為核心的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使他的人生觀進入新的境界,即從“無我論”到“唯我論”的轉變。毛澤東在對《倫理學原理》所作的“批語”中指出“個人有無上之價值,百般之價值依個人而存,使無個人(或個體)則無宇宙,故謂個人之價值大於宇宙之價值可也。故凡有壓抑個人、違背個性者,罪莫大焉。”[3](P151-152)他認為個人的努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各除去我,即無宇宙。各我集合,而成宇宙,而各我又以我而成,苟無我何有各我哉。是故,宇宙間可尊者惟我也,可畏者惟我也,可服從者惟我也。”[3](P231)因此,他指出:“人類之目的在實現自我而已”。[3](P247)雖然此時毛澤東的人生價值觀還是唯心主義的東西,但他強調個人的作用,在當時是有重要意義的。正是在這種“唯我論”思想的支配下,並受到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影響,毛澤東樹立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特別是受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與失敗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的啟迪,使毛澤東堅定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鴻鵠志向,並開始尋找到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根本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合”。從此,他開始把自己置身於人民群眾之間,尋找依靠民眾的聯合實現救國救民理想的途徑,這是毛澤東人生價值觀的一個重大變化。

(三)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形成的決定因素

毛澤東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前,他的人生價值觀尚處在一般的民主主義者的水平上,還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東西。這個時期,毛澤東由於受到中國傳統人生價值觀和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其人生價值觀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救國救民的抱負和反帝、反封建的意識,但仍然停留在唯心主義的藩籬之中。而毛澤東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后,他的人生價值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把集體主義作為與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相對應的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主張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結合、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毛澤東從湖南一師畢業后兩次北京之行,他研讀了當時條件下能夠讀到的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並在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幫助下,通過比較、選擇,堅決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后,其人生價值觀發生了質的飛躍,使他的救國救民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毛澤東192012月致蔡和森等人的信,對蔡和森主張“其重要使命在打破資本經濟制度,其方法在無產階級專政”,“先要組織共產黨”,“以為應用俄國式的方法去達到改造中國與世界,是贊成馬克思的方法的”,[6](P4)“表示深切的贊同”,[6](P8)而“對子升和笙兩人的意見(用平和的手段,謀全體的幸福),在真理上是贊成的,但在事實上認為做不到”,[6](P4-5)“不表同意”。[6](P8)他還明確認識到政權問題的重要性,認為革命必須首先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他說:“況乎尚有非得政權則不能發動革命,不能保護革命,不能完成革命。”[6](P15)此時,毛澤東不僅放棄了以實現自我為中心的“唯我論”,而且開始從階級的角度審視問題,自覺地把目光投向廣大人民群眾。他既主張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又反對把自己混同為普通的群眾,主張走在群眾的前面,並把群眾組織起來,為全體人民謀幸福。從而促進了毛澤東的自我價值觀從“唯我論”到“有我論”的轉變。

二、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的內涵

毛澤東的人生價值思想,其思想內涵主要體現在對人生價值依據、價值結構、價值標准、價值目標、價值實現條件及途徑的揭示等方面。

(一)關於人生價值的依據

人作為一切社會物質價值、政治價值和精神價值的承擔者和創造者,其本身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和絕對的價值。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7](P56)他說:人是“類存在物”,“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7](P46)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並在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人生價值的依據,就在於人的社會性、實踐性和基於社會實踐基礎上的“自覺的能動性”的重要思想。在毛澤東看來,處在一定社會關系首先是一定生產關系中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不僅能夠獲得對客觀世界規律性的認識,而且能夠運用這種認識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毛澤東說:“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其依據就在於人的這種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之中、基於社會實踐基礎上的“自覺的能動性”。他說: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是人類的特點。”他解釋說:“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須先有人根據客觀事實,引出思想、道理、意見,提出計劃、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8](P477-478)正因為人具有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毛澤東說:“在共產黨領導下,隻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2](P1512)毛澤東還認為,不同的人之所以具有不同的人生價值,是由處於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自覺能動性發揮的情況不同造成的。人們在各自的實踐中發揮自覺能動性,不僅有質的區別,還有量的不同,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一切根據和符合於客觀事實的思想是正確的思想,一切根據於正確思想的做或行動是正確的行動。”[8](P477)反之,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動。人作為“類存在物”,正是通過改造客觀世界同時也改造主觀世界的實踐過程來表現“自覺的能動性”,實際上即創造性。所以,總的來說,人生的價值就是創造。可見,毛澤東關於人生價值的依據的思想,不僅把人的社會性、自覺能動性和實踐性有機地統一起來,而且強調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是否正確發揮自己的自覺能動性是人生價值大小的依據。

(二)關於人生價值的結構

人生價值的結構是價值主體與價值客體、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人作為價值主體,同時又是價值客體。而人有群體與個體之分。故人生的價值可以分為群體價值與個體價值兩類,這是從“人類”的角度來劃分人生價值的結構。如果從人與社會的關系來說,人生價值的結構可以分為人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當然,這二者劃分不是絕對的,人的群體價值和個體價值都是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但是,在私有制社會中,由於生產資料被統治階級私人佔有,而創造價值的廣大勞動者沒有生產資料,從而導致人的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的關系是分離的。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革命,使廣大勞動者成為國家社會的主人,既創造價值,又享有價值,實現價值主體與價值客體、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統一。

1、群體客體與個體客體的社會價值

毛澤東非常重視群眾、階級、政黨等群體客體的社會價值。首先,毛澤東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生產力發展、創造世界歷史的決定性力量,要求共產黨人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其次,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人們往往以階級集團活動的形式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毛澤東具體論述了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及知識分子等群體客體的社會價值,詳細地研究了各個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以及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所發揮的不同的具體社會價值。毛澤東特別關注和重視佔全國絕大多數的農民群眾的社會價值,農民無論在數量上還是政治作用方面都是舉足輕重的。最后,毛澤東非常重視共產黨人整體即共產黨組織的價值。

毛澤東在強調群體客體的社會價值的同時,也重視個體客體的社會價值。作為群體客體的人民是由許多個體客體的人所組成的,沒有個體客體就沒有群體客體,沒有個體客體的社會價值,也就無所謂群體客體的社會價值。工人階級政黨作為群體客體的先鋒隊,它的領袖和先進分子是群體客體的杰出代表。群眾——領導——群眾,是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方式和領導方法,也是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中關於群體與個體價值客體結構關系理論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毛澤東還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充分肯定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個體客體的“帶頭作用”、“骨干作用”和“橋梁作用”,[9](P1014)他們的行為是其社會價值的表現。

人的社會價值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人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和貢獻。這種責任和貢獻包括若干具體內容,但總體上可以分為功利的和道德的兩個方面。人對社會、對他人的功利責任和貢獻稱為人的功利價值,它指人在客觀上對社會、對他人所做出的實際奉獻和所能創造出的實際財富,主要是指為人民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科學、技術、文化等精神財富。由於人的功利價值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基礎,因而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十分重視和發揮人的功利價值,號召和鼓勵人們,尤其是要求共產黨員和革命干部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努力為人民多作貢獻。除了功利價值之外,人對社會、對他人還有在道德上的責任和貢獻,這種社會責任和貢獻稱之為道德價值。它指人對社會、對他人所具有的道德責任心、義務感及其實踐效果。人的道德價值表現了人主觀上願意對社會對他人負道德責任、盡道德義務的自覺性,顯示了人作為道德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人的道德價值的大小,同人的道德要求、道德品質和政治思想覺悟密切相關。

在社會實踐中,人的功利價值直接表現為行為效果,而人的道德價值則直接反映出行為動機。因此,人的道德價值與功利價值的關系問題,便集中體現為動機與效果的關系問題。毛澤東主張動機和效果二者的統一。他說:“我們是辯証唯物主義的動機和效果的統一論者。為大眾的動機和被大眾歡迎的效果,是分不開的,必須使二者統一起來。”[9](P868)但他並不是認為二者在統一體中是絕對平衡、無所謂主次的。決定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思想動機,同在思想動機支配下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而產生的效果相比,具有更為根本的意義。這就決定了毛澤東更側重於強調人的道德價值。不過,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重點。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更強調效果。他指出:檢驗一個人的主觀願望即動機是否正確,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為“在社會大眾中產生的效果”。他說:“社會實踐及其效果是檢驗主觀願望或動機的標准。”[9](P868)

2、群體主體和個體主體的自我價值

毛澤東在推崇人的社會價值的同時,也肯定人的自我價值。人既是客體和手段,又是主體和目的。共產黨人和其他革命者應當以無私奉獻為目的,隻有提倡奉獻精神,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才能得到滿足和保障。但為社會作貢獻,為群體而工作,最終又落實到社會個體及群體需要的滿足和利益的實現上。因此,作為個體主體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同樣也包括群體主體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既是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的具體表現,又為人的社會價值的發揮和實現准備了潛能和條件。毛澤東要求黨和政府關心群眾利益和生活﹔支持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維護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各種革命組織的生存發展等,是他肯定和尊重群體主體的自我價值的表現。而毛澤東極力關心、愛護和支持個人的成長,並主張創造條件去逐步滿足個人的一切正當需要﹔他重視人的個性發展﹔他一貫重視倡導以平等態度待人、尊重他人人格,就是對於已經放下武器的俘虜,也不能侮辱其人格等,則是毛澤東肯定和尊重個體主體自我價值的表現。

(三)關於人生價值的標准及目標

1、人生價值的標准

人的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在階級社會裡無疑具有階級性,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價值標准,不同階級的價值觀和價值標准是不同階級利益的反映。毛澤東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提出把人們對社會歷史進步的貢獻和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最高標准。毛澤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9](P1079)他還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9](P1096)這就科學地揭示了無產階級的人生價值的評價標准。

2、人生價值的目標

毛澤東的人生理想是一種預先設定和追求的人生價值目標。在一定意義上說,對理想社會制度的追求就是一種社會價值目標。社會價值目標有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之別。毛澤東從當時中國的國情出發,其所選擇的第一層次的社會價值目標即近期目標是消滅階級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歷史任務,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並使社會主義變成社會的現實模式﹔而達到“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共產主義社會,則是更高層次的遠期社會價值目標。共產主義是毛澤東人生理想的社會理想模式。社會主義社會這個現實模式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實踐中建造的有形大廈,是理想模式的現實化。毛澤東一生或戎馬倥傯,馳騁疆場﹔或殫精竭慮,操持政務,或大刀闊斧,變革制度……其最終目的就在於將他頭腦中的理想模式外化為社會的現實模式。

(四)關於人生價值的實現條件及途徑

1、人生價值的實現條件

人生價值的實現條件,即人的價值能否實現以及實現到什麼程度的條件,主要包括客觀的和主觀的兩個方面。在客觀條件中,既有客觀的物質條件,也有客觀的精神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制度。就主觀條件來說,在同樣的歷史條件下,個人的主觀努力不同,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程度不同,也決定著人們人生價值的實現以及實現程度的不同。毛澤東正是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的條件出發,揭示了人生價值得以實現和提高的條件。

影響人生價值實現的客觀條件主要是社會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在私有制社會裡,勞動者經濟上的地位和價值的喪失,必然導致政治上、社會上的地位和價值的喪失。毛澤東指出,在舊中國,廣大農民被束縛於封建制度之下,遭受封建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經濟上極端貧困,政治上沒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權利,人民的尊嚴和價值幾乎喪失殆盡。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人民民主專政的制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所以“我國人民能夠發揮其無窮無盡的力量”,[10](P50)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可以充分自由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在探討影響人生價值實現的客觀條件的諸因素時,還必須看到環境因素的制約作用。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人生價值的實現及實現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影響人生價值實現的主觀條件是多方面的。毛澤東認為最主要的是:(1)思想政治素質。毛澤東把思想政治素質歸結為“紅”,也即政治。他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10](P385)(2)過硬的本領,也即“專”,即技術和業務。毛澤東一再希望各行各業的干部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而要專,就要在工作之余進行學習,養成學習的習慣。學習的內容“一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個是技術科學,一個是自然科學”,還有文學、新聞學、教育學等。[10](P479)(3)強烈的進取精神。進取,就是要“隻爭朝夕”,要有事業心,立志於人生價值目標的實現。在社會主義時期就是要立志於改革和建設。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就希望所有同志,特別是老同志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他指出:“我們國家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立場改革的人。我們共產黨員都應該是這樣的人。”[10](P411)在為人生價值目標而奮斗的過程中,就要有“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和“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在這三個方面,思想政治素質決定著人生價值目標的性質和方向,也是自覺進行價值追求的內在動力﹔過硬的本領是實現人生價值目標的手段﹔強烈的進取精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意志保証。隻有將它們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在優越的客觀條件下,發揮自覺的能動性,獲得價值追求的最佳效果。

2、人生價值的實現途徑

毛澤東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經過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在認識活動中,人通過社會實踐,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獲得真理性的知識,用來指導實踐,這就是人通過認識獲得了價值,即認識的效用價值。但是,人生價值的實現,更重要的是實踐。人通過實踐,創造出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結果,才真正和完全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是實踐的效用價值。因此,從個人而言,最主要的是積極地投身於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在為人民服務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國家和社會而言,則要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繁榮經濟,加速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為個人的價值實現創造更優越的物質和精神條件。毛澤東還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不是經過一次認識和實踐活動就能完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他說:“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証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11](P296-297)這也是人生價值實現的基本途徑。

三、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對當代青年的啟示

分析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的內涵,我們可以看出,它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出發,強調要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和歸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了社會歷史進步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因此,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它發揮了指導當時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巨大的價值功能。正是在這一思想體系的支配下,毛澤東及其戰友們,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組建中國共產黨,開展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歷史任務,實現改造舊中國、建立新中國、帶領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理想,並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做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貢獻。在21世紀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毛澤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人生價值思想,為我國人們尤其是當代青年矗立起一塊絢麗的人生航標,對於幫助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觀,在奉獻社會和人民的奮斗中去實現自我價值,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必須把個人的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相結合

我們知道,一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個人的志向必須遠大,並努力去為之奮斗﹔二是個人的志向必須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相結合。從根本上說,一個人的志向隻有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相結合,它才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由它所支配的人生才真正有價值、有意義,個人才能夠對國家、民族和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那麼,當代青年到底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個人志向,並怎樣把個人的志向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相結合,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毛澤東在其偉大的人生歷程中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當代青年必須自覺地從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中吸取養料,並把它作為現實生活的借鑒。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要有遠大的志向,要正確認識自身,擺正個人與國家和民族的關系,置身於人民群眾和集體之中,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奉獻國家、民族和社會的奮斗中去實現自我價值,去體驗人生的真諦。

(二)自覺擺正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問題,是關系到一個人在行動和實踐上站在誰的立場上,代表誰為誰謀利益的問題,也集中體現著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取向。當代青年正處在自己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到底應該樹立什麼樣的人生價值觀、確立什麼樣的人生價值取向?是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還是從個人的或小團體的利益出發,這是必須做出明確選擇的問題。有人說,市場經濟凸現的是個人價值、個人利益,重視的是個人的物質利益,因而應該“為個人主義正名”,並以個人主義價值觀代替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主導地位,而“為人民服務”的說法過時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這種情況下,當代青年能否做出正確的人生價值選擇,能否堅持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自覺地把人民群眾和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群眾和集體利益,這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過程中,自覺地把目光投向廣大人民群眾,始終把人民群眾和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群眾和集體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當代青年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提供了范例。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7](P67)誠然,沒有個人的正當利益,也就沒有集體的利益。但馬克思、恩格斯同時又指出:“隻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隻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7](P119)毛澤東也說:個人智慧必須和集體的智慧相結合才能發揮較好的作用。他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9](P790)顯然,個人的價值和利益隻有在人民群眾和集體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實現,離開了人民群眾和集體的力量,個人將會一事無成。因此,當代青年必須自覺地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自己人生實踐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群眾和集體的利益,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積極地投身於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去,自覺地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自覺地擯棄“個人主義價值觀”,在人民群眾和集體之中去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這是當代青年健康成長、順利成材的必由之路。

(三)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

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問題上,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和全盤肯定西方文化(即全盤西化)的傾向。這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就出現的一種錯誤態度或偏向。就其實質來說,這是一個關系到如何評價中國歷史、如何評價中國革命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如何評價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和加以正確的引導。

如何引導我國人們尤其是當代青年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毛澤東在形成其人生價值思想過程中所採取的科學態度,值得我們借鑒和發揚光大。毛澤東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採取的是一種既審慎又開放的正確態度,不盲目排斥,也不全盤接受,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毛澤東既注意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珍貴的思想遺產,表現出尊重中國歷史,尊重民族文化和傳統,反對民族虛無主義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又注意吸收借鑒西方文化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表現出積極向別國學習,學習人類一切優秀的精神成果,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和狹隘愛國主義的寬廣胸懷。毛澤東這種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正確態度,值得當代青年學習借鑒。

(四)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與目前階段實踐的統一

人生價值觀包含著許多內容,其中理想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個人或集團一刻也離不開理想,沒有理想就等於沒有靈魂。理想不是憑空產生,它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與現實有內在必然的聯系的東西。共產主義理想是馬克思、恩格斯依據他們創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對現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及其發展必然趨勢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人類未來社會做出的科學預見,是人類最終必然要實現的價值目標體系。盡管共產主義的實現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它需要十幾代、幾十代人長期奮斗才能達到。但是,共產主義也並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共產主義作為一個科學的思想體系,它有最高綱領和目前階段綱領的區分。最高綱領是未來才能實現的,而目前階段綱領是現實需要我們去付諸實踐的﹔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運動,自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發表起,它就在世界的歐洲、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客觀地存在著了,並非虛無縹緲﹔共產主義作為一種理想的社會制度,有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我們今天所干的事業並非與共產主義不相關聯,而是在朝著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前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實踐每前進一步,就向共產主義理想靠近一步。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這是十分重要的。鄧小平曾經指出:“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12](P110)但是,如果僅有理想而不去實踐,共產主義不會自動到來。為此,我們又必須把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與目前階段具體實踐統一起來。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在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長期艱苦的奮斗中,始終把共產主義理想和人生價值觀念與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任務、行動綱領和具體實踐相聯系、相統一,並把黨在各個時期的行動綱領和具體實踐,作為逐步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際步驟。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這是確定的和毫無疑義的。”[9](P1059)但是,一切中國共產黨人,一切中國共產主義的同情者,必須為著現階段的目標而奮斗。“對於任何一個共產黨人及其同情者,如果不為這個目標奮斗,如果看不起這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對它稍許放鬆,稍許怠工,稍許表現不忠誠、不熱情,不准備付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而空談什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那就是有意無意的、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就不是一個自覺的和忠誠的共產主義者。”[9](P1059-1060)因此,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與目前階段實踐的統一,構成為毛澤東人生價值思想的實質和精髓。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體現了我國人民當前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統一,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為之而奮斗的偉大事業。因此,當代青年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理所當然地必須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與目前階段實踐的統一,努力為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自己的青春年華和聰明才智。正如江澤民所指出:“既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13](P41-42)目前,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很長歷史過程中的初始階段,生產力水平不高,商品經濟不發達,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因此,當代青年必須在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指引下,積極投身於經濟建設主戰場,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的生產力,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奮斗,為不斷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著未來推進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羅國杰等.中國傳統道德:理論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2] 毛澤東選集:第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4] 斯諾.西行漫記[M].北京:三聯書店,1979.

[5] 高菊村等.青年毛澤東[M].北京:中央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

[6] 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1]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社科部)

(來源: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