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官僚主義與毛澤東群眾觀的形成和踐行——基於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重要著作分析

作者:    發布時間:2015-11-19   
分享到 :

反對官僚主義與毛澤東群眾觀的形成和踐行

——基於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重要著作分析

馬春玲

毛澤東在不同的時期對“群眾”有過不同的稱謂,如“民眾”“人民”“人民群眾”。無論使用何種稱謂,作為黨的群眾路線的主要創立者,毛澤東一生中都始終把“群眾”與革命和建設密切聯系在一起。毛澤東的群眾觀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歷史觀和人民群眾觀的基礎上形成的。具體來說,毛澤東的群眾觀在理論上主要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人民群眾觀,在革命實踐中孕育和形成於毛澤東對群眾工作的探索和堅持。縱觀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毛澤東群眾觀經歷了萌芽、形成、發展、成熟、完善和傳承的不同階段。

1929年到1934年,中央蘇區時期是毛澤東群眾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當時,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處在中國農村落后的環境下,其民主政府的工作作風也難免會遇到官僚主義的侵蝕。毛澤東指出官僚主義的實質是“脫離群眾”,其嚴重后果是“破壞蘇維埃與群眾的關系,對於蘇維埃勝利和發展,有莫大危害”[1](P49-51)。盡管官僚主義的表現形式多樣,但毛澤東總結蘇區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在工作中的主要表現是:“一種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的怠工現象。……另一種是命令主義。”[2](P124-125)毛澤東在調查中敏銳認識到官僚主義帶來的嚴重危害,並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文章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批判。正是在反對官僚主義的過程中,毛澤東逐漸形成了其群眾觀的基本內容。因此,本文擬以《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毛澤東文集》和《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中所收藏的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時期的一系列重要著作為主要文本,以毛澤東對官僚主義的批判為視角,探尋毛澤東群眾觀形成與踐行的歷史印跡。

一、群眾觀是反對官僚主義的思想利器

人民群眾至上的觀點是毛澤東群眾觀總的根本的觀點。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運用和貫徹群眾觀,為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基礎和保証。也正是如此,群眾觀是毛澤東思想的基本觀點和靈魂。而官僚主義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其與群眾觀倡導的人民群眾至上的科學精神是完全背離的。但凡有權力的政府機關就有可能產生官僚主義,正如周恩來認為,“官僚主義是領導機關最容易犯的一種政治病症”。[3](P418)中央蘇區時期,蘇區黨和政府工作中也發現了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傾向。

官僚主義不關心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損害了革命和群眾的利益,成為局部執政的蘇維埃政府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對此,毛澤東一直是深惡痛絕的,從中央蘇區時期就開始了對官僚主義尖銳的批判和堅決的斗爭。在193010月《興國調查》這篇文章中,毛澤東把官僚主義作為首條“政府人員的弊病”進行批評,指出:“官僚主義,擺架子,不喜歡接近群眾。”在日常工作中表現為:“群眾有人走到政府裡去問他們的事情時,政府辦事人歡喜呢,答他們一兩句,不喜歡呢,理也不理,還要說他們‘吵亂子’。”[4](P245)193311月毛澤東進行了長崗鄉和才溪鄉調查,在《長崗鄉調查》中指出,鄉蘇和市蘇(即鄉蘇維埃和市鎮蘇維埃)作為蘇維埃政府的基層單位,實際執行了一切蘇維埃工作,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但實際工作中有不少人對於該如何進行他們的工作卻並不了解。如果對鄉蘇、市蘇工作不了解,又怎麼能真正領導蘇維埃工作?毛澤東對一些蘇維埃領導層工作人員不知道任何一個鄉蘇、市蘇工作的實際內容卻隻知道發號施令的情形作出了嚴厲批評:“同志們!這是不行的,這是官僚主義,這是蘇維埃工作的障礙![4](P286)總之,毛澤東對官僚主義隻有一個態度,就是:“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裡去。”[2](P124)值得欣慰的是,毛澤東對官僚主義的批評得到了當時蘇維埃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才溪鄉調查結束后,由毛澤東、項英和張國燾共同簽署的《關於戰爭動員和工作方式》決議對蘇區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義的現象進行了批評,並對官僚主義產生的原因作了深刻剖析。在批判官僚主義工作作風的同時,毛澤東強調:“正確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努力宣傳,說服群眾。”[2](P125)在異常緊張的革命戰爭時期,要解決提出的革命任務、計劃,就必須“動員群眾去完全地實際地實行這些任務與計劃”。[4](P286)1934410日,毛澤東在長岡鄉和才溪鄉調查及結合其他蘇區政府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鄉蘇怎樣工作?》。文章指出蘇維埃的工作方向是“朝著最能夠接近廣大群眾,最能夠發揮群眾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最能夠動員群眾執行蘇維埃任務”。[5](P343)這“三個最”體現了改善鄉蘇工作方向是“動員群眾和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因為“革命的戰爭是群眾的戰爭,隻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隻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2](P136)

面對官僚主義對蘇維埃工作造成的阻礙,中國共產黨和蘇區政府也對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義進行了及時的批評,並提出了糾正的辦法和措施——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踐行群眾觀。1930410日,在《中央給福建省委的指示信——工農兵運動與“五一”示威准備工作》中肯定了蘇維埃政府“群眾化”工作的主要意義是:“蘇維埃真正從群眾中產生出來,實際為群眾利益而努力”;提出防止官僚化危險的方法:“主要是靠群眾的監督,使蘇維埃能夠反映群眾進步的意識與生活。”[6](P236)對如何糾正官僚主義,《關於戰爭動員和工作方式》決議也提出了十四條具體措施,提出了“群眾化、實際化”的工作作風要求:“每一個政治鼓動,必要適合群眾的要求,聯系群眾本身的利益。”“每一個決定,要合於實際能實行,反對一切空泛不具體的決定,及毫無准備和照例開會。”[1](P49-51)

這一系列的觀點說明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在對官僚主義的批判中其群眾觀也基本形成,並把踐行群眾觀融入黨的群眾工作中,作為區別於官僚主義的蘇維埃工作的原則。

二、調查研究是避免官僚主義的根本途徑

毛澤東對於黨和蘇維埃政府存在的官僚主義問題洞察秋毫,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的危害作了深刻的批判。可是,革命和建設中,如何才能避免官僚主義?群眾觀是糾正官僚主義的著力點,但如何才能真正踐行群眾觀?工作中遇到困難、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怎麼辦?毛澤東認為應該“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2](P116)

調查研究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實際應用;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基本原理的繼承。雖然調查研究和群眾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所揭示、所說明的內容有所不同,但它們卻指向相同的對象——群眾。從這個意義上講,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的過程本身就是向群眾學習的過程,就是群眾觀的具體體現。糾正、避免官僚主義,要堅持踐行黨的群眾觀,就應該進行正確的調查研究。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毛澤東認為我們黨正確而堅定的斗爭策略絕對不是少數一些人不作調查、關在房子裡冥思苦想就能夠產生的,而是“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2](P115)

毛澤東歷來都重視調查。從1927年湖南五縣考察到井岡山時期的寧岡、永新調查,從土地革命前期的興國、尋烏調查到土地革命后期的長岡鄉、才溪鄉調查,毛澤東都把到群眾中去進行調查研究作為解決問題和決定政策的基礎。在《興國調查》文章中,毛澤東指出,“實際政策的決定,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4](P182-183)詳細的、科學的實際調查,是避免官僚主義錯誤、踐行群眾觀之必需。

從表1中可以清晰得知毛澤東注重調查、注重到群眾中作實際的調查以解決革命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以到農村做調查的實際行動對一部分紅軍同志不肯伸隻腳到社會群眾中調查的現象作出了有力的批評。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所撰寫的文章無不是毛澤東倡導的“依靠群眾”的群眾觀思想的生動和具體體現。尤其是在長岡鄉和才溪鄉的調查過程中,毛澤東親眼所見了當地蘇區政府與群眾關系密切、並在各項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績后,毛澤東對蘇維埃政府黨員和干部強調了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同志們,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2](P138)通過正確、翔實的農村調查,毛澤東批判了脫離群眾、輕視群眾力量的官僚主義作風。

三、樹立活榜樣是反對官僚主義的有效辦法

在堅持深入群眾作調查研究中,毛澤東發現了汀州市蘇區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和長岡鄉、才溪鄉密切聯系群眾的模范事跡。毛澤東認為,工作中樹立“關心群眾生活”的活榜樣是反對官僚主義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用事實說明形成和踐行群眾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3210月,毛澤東到汀州市深入社會調查,對當時汀州市蘇維埃政府中存在的官僚主義作了中肯的批評。同時結合長岡鄉、才溪鄉兩個“模范鄉”的調查情況,在1934年“二蘇大”會議上,毛澤東作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總結。他指出,在蘇區的工作人員中,曾經存在不關心群眾生活的官僚主義情形:“隻講擴大紅軍,擴充運輸隊,收土地稅,推銷公債,其他事情呢,不講也不管,甚至一切都不管。”[2](P137)毛澤東點名批評了官僚主義作風嚴重的典型——汀州市蘇維埃政府,分析了其脫離群眾的種種表現,指出其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作風嚴重影響了在擴大紅軍和動員運輸隊等方面工作的成績。毛澤東之所以在大會上把汀州市蘇維埃政府作為官僚主義典型進行批評:一是因為當時汀州市蘇維埃政府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給予中肯的批評后有助於其工作方法的改進;二是因為汀州市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唯一的蘇區市,其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對其他蘇區的影響非比尋常,因此,其政府的工作作風具有示范效應。

毛澤東對蘇維埃政府存在的官僚主義和踐行群眾觀的兩種工作作風在各自工作方法、群眾關系和工作成效等方面作了鮮明的對比:工作方法上,官僚主義是敷衍塞責或者強迫命令,堅持群眾工作的同志創造許多動員群眾的好辦法;與群眾關系上,前者同群眾的關系十分不好,相反,后者與群眾打成一片;在工作成效上,前者大大阻礙了蘇維埃任務與計劃的執行,后者的工作收到了很大的成效。肯定密切聯系群眾的先進經驗就是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的否定、批判和拋棄。因此,毛澤東指出:“上級蘇維埃人員的一種責任,就在把這些好的經驗收集整理起來,傳播到廣大區域中去。”毛澤東接著強調:“反對官僚主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樣給他們看。”[2](P287)

毛澤東認為的“活榜樣”就是與汀州市政府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作風形成鮮明對比的長岡鄉、才溪鄉兩個蘇區“模范鄉”。早在《才溪鄉調查》報告中,毛澤東熱情洋溢地說:“我們號召全蘇區幾千個鄉一齊學習這幾個鄉,使幾千個鄉都如同長岡、才溪、石水一樣,成為爭取全中國勝利的堅強的前進陣地。”[4](P352-353)在“二蘇大”會議上,在談到長岡鄉、才溪鄉在擴大紅軍多得很、公債也銷得很多的驕人成績時,毛澤東由衷的表揚:“這樣的鄉政府,是真正模范的鄉政府。”[2](P137-138)

為什麼長岡鄉、才溪鄉蘇維埃政府能在“擴紅”“銷公債”等工作中取得如此大的成績呢?為什麼毛澤東夸這兩個鄉蘇是“真正的模范”?毛澤東通過“舉實例”的方法來說明隻有關心群眾生活、真心實意為群眾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才能在革命中得到群眾支持的道理。正因為長岡鄉和才溪鄉蘇區政府和汀州市的官僚主義的領導方法是絕對的不相同,他們的工作才能獲得群眾的支持、才能取得好成效。學習長岡鄉、才溪鄉,就是要學習他們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謀利益。關心群眾生活、踐行群眾觀的工作方法,就是要反對汀州市那樣的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

毛澤東抓住“二蘇大”會議召開契機,把長岡鄉、才溪鄉作為蘇區政府工作的活榜樣、好榜樣,在全蘇區樹立、宣傳;用它們在政權建設、擴大紅軍、經濟建設、推銷公債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在中央蘇區開展了一場反對官僚主義、倡導“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群眾觀教育。一方面,革命要取得勝利,就要充分動員群眾和依靠群眾。另一方面,要得到群眾的信任和依靠,就必須關心群眾的生活,真正體現“人民群眾至上”的觀點。因此,毛澤東呼吁蘇區政府“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如何深刻注意群眾生活問題?毛澤東認為,應該從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小事著手,樹立“對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的觀念。[2](P136)蘇區黨和政府把一切群眾生活上的“小問題”,包括土地、勞動、柴米油鹽、婦女學犁、小孩上學、群眾生病等問題,都作為“大事”認真解決,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支持和熱愛。“長岡鄉的群眾說:‘共產黨真正好,什麼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因此,要得到群眾的擁護,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痒,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2](P137-138)可見,在樹立踐行群眾觀的活榜樣作為反對官僚主義的方法中,毛澤東把群眾觀與工作方法統一起來,體現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綜上,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毛澤東在這些著作中對蘇區政府存在的官僚主義進行了批判和清算,提出了“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要依靠群眾”、“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決策,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群眾是真正的銅牆鐵壁”“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其群眾觀也基本形成。可以說,中央蘇區成為毛澤東群眾觀形成和踐行的重要實踐基地。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項英,張國燾.中央人民委員會緊急決議——關於戰爭動員和工作方式[J].江西社會科學,1981(S1).

[2]毛澤東選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鄉蘇怎樣工作?[A].毛澤東文集:第1[C].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馬春玲(1975- ),女,龍岩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福建龍岩 364000)

(來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