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愚公移山》到中國夢闡述的文獻解讀

作者:李琦    發布時間:2017-12-14   
分享到 :

實現百年復興夢,要靠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艱苦奮斗

——從《愚公移山》到中國夢闡述的文獻解讀

李琦

 

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中國夢”。他指出:回顧過去,“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展望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面向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此后,他在多次講話中提出,為了實現中國夢,要“一代又一代”地艱苦奮斗。

“代代接力,艱苦奮斗”,是對我們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程的一種富有中國特色、感情色彩、史詩氣派的一種描述。這種描述可追溯到毛澤東的《愚公移山》,而為鄧小平等后來者所沿用。習近平在對中國夢的闡述中多次使用這種表述,顯示了當代共產黨人在對黨領導人民奮斗的過去和未來的深刻思考中,對這一代人歷史定位、歷史責任的把握和擔當。

一、《愚公移山》故事的歷史內涵:代代接力,艱苦奮斗

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在七大閉幕詞中講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從此我們黨經常用這個故事,教育全黨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為偉大的事業而奮斗。毛澤東之所以格外看重它,在於它的寓意裡蘊藏著黨的兩條重要宗旨:一個是橫向的,就是爭取最廣泛的群眾一起奮斗﹔一個是縱向的,就是要一代一代地艱苦奮斗。

七大是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后一次黨代會,是一個總結歷史、展望未來的大會。七大期間毛澤東多次向人們講愚公移山的故事,體現的是毛澤東對黨的事業的重大戰略思考和深沉的歷史感悟。

毛澤東思路中這個“代代接力,艱苦奮斗”語境的出現,與他對中國革命歷史的回顧和總結密切相關。1945年4月20日六屆七中全會及8月9日七屆一中全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對六屆四中全會以來黨的經驗教訓的總結,從起草到修改、通過花了一年,其醞釀時間則更長。而毛澤東思考的歷史時空更為廣闊。他在4月21日七大預備會議上的報告中,對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革命歷史作了完整的回顧。4月24日他在七大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指出:“中國人民獨立解放的任務總是要完成的,而且這種時機已經到來了。一百多年來無數先烈所懷抱的宏大志願,一定要由我們這一代人去實現。”【《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3頁。】

毛澤東回顧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斗了100多年的獨立解放任務,對在這一代人手裡完成它充滿信心。他說:“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不久就要誕生了,讓我們迎接這個偉大的日子吧!”【《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8頁。】然而,完成這個任務以后呢?他以戰略家的歷史眼光,預見到黨必須為革命勝利后的事業早做規劃和准備的必要性。面對即將到來的需要更長時間、更多代人的奮斗的歷史任務,他有強烈的緊迫感。所以,毛澤東在七大閉幕詞中著重講愚公移山故事,緣於總結歷史,主旨卻指向未來。

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時,新中國的成立已到眼前。毛澤東的歷史感反而更加深沉,責任感更加厚重了。他指出:“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為了使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建設新世界的任務的分量有一個深刻印象,毛澤東用了兩個比喻:“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在過了幾十年之后來看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就會使人們感覺那好像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頁。】反襯出建設新世界任務那足以與愚公移山相比的、難以想象的艱苦和漫長程度。

這出“長劇”的主題,就是黨領導人民建設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也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既然“序幕”就花掉了幾代人的流血犧牲,“主題”不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奮斗嗎?因此毛澤東在該會上向全黨鄭重提出了“兩個務必”:“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頁。】

建國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案,曾令毛澤東震怒而又痛心。其原因就是,一些人在勝利后目標迷失,竟把“短小序幕”的結束看作是整個“長劇”的結束,以為是享受的時候了!又好比長征剛過湘江,就以為已經翻過了岷山﹔再好比“進京趕考”,剛到考場,就以為金榜題名甚至狀元到手了!

新中國成立已60多年,我們黨領導人民搞建設已歷數代人,然而還在途中。可見毛澤東當年思索的預見性。他以“萬裡長征”、“進京趕考”、“長劇序幕”、“愚公移山”這些富於夸張性的形象比喻,強調指出了建設新中國任務的重要性和難度。

二、愚公的“挖山”任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目標的形成

對於愚公及其子孫的“挖山”任務,即建設新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部“長劇”,毛澤東有過多次設計,是一位開拓性的“編劇”和“導演”。

20世紀中葉,毛澤東反復構思著這部“長劇”的長度和分段。起初藍圖止於“今后幾十年”:“我們的總目標,是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我們要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大概經過五十年即十個五年計劃,就差不多了,就像個樣子了,就同現在大不一樣了。”【《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頁。】“要建成為一個強大的高度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就需要有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比如說,要有五十年的時間,即本世紀的整個下半世紀。”【《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0頁。】很長時間,奮斗50年,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成為全國人民搞建設的宏偉目標。毛澤東也想到可能不止50年,說:“要使中國變成富強的國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時光。”【《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頁。】

大約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的“長劇”構思穩定於以百年為期,並進行分段。他說:“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一百年吧。要分幾步來走:大概有十幾年會稍微好一點﹔有個二三十年就更好一點﹔有個五十年可以勉強像個樣子﹔有一百年那就了不起,就和現在大不相同了。”【1957年3月20日毛澤東在江蘇、安徽兩省及南京軍區黨員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他對社會主義做了階段劃分:“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頁。】“至於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頁。】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初級階段,即社會主義的“不發達的階段”。十三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他估算將於21世紀中葉實現,是一個比“發達社會主義”、“強大的社會主義”等更容易量化評估的動態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鄧小平又把今后幾十年進行分割,形成了“三步走”戰略:“本世紀走兩步,達到溫飽和小康,下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時間再走一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頁。】具體一點講,“本世紀末也隻能搞一個小康社會。要達到西方比較發達國家的水平,至少還要再加上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時間,恐怕要到二十一世紀末”。“到本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一千美元。……在這個基礎上,在下個世紀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時間,接近西方的水平。”【《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769—770、785頁。】也就是:20世紀末達到“小康”﹔大約在短期預測21世紀30年代、中期預測21世紀中葉、遠期預測21世紀末,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后來通常採用的是中期目標,與毛澤東的“百年預期”基本一致。十五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頁。】,並提出了到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建黨100年時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和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目標。【《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頁。】

新世紀,我國邁向“三步走”的第三步。十六大報告重申了十五大的奮斗目標,並稱新世紀頭20年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頁。】的時期。十七大報告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十八大報告提出建黨100年時要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為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十八大后習近平進一步提出:“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人民日報》2012年11月30日。】把十八大確定的目標變成了一個堅定的承諾。

如果從鴉片戰爭算起,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前100年干革命,后100年搞建設。這不就是一出輝煌的歷史長劇,一部震撼人心的民族史詩嗎?200年的長度,演出的正是黨帶領人民一代一代前仆后繼、接力奮斗的悲壯歷程。

三、愚公移山目標的實現,要靠一代又一代的艱苦奮斗

我們黨是從百年復興大計的戰略角度,來強調艱苦奮斗重要性的。當毛澤東講述“愚公移山”、提出“兩個務必”,可以說是對今后艱苦奮斗的精神准備,尚無具體規劃。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謀劃建成強大社會主義國家需要艱苦奮斗一百年,是個估計,卻也不是憑空而來,是依據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現狀的比較,以及對西方發展史的深入研究。

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對蒙哥馬利說過:“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在你們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過了好幾百年。”“在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我估計要花一百多年。”【《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頁。】又對尼泊爾客人說過:“我們的國家還是個窮國,要搞得好一些至少要幾十年。蒙哥馬利元帥說需要五十年時間。我說至少要五十年到一百年,一個世紀不算長,歐洲、美洲花了幾個世紀才到今天的程度,我們用一個世紀超過就算好了。”【《毛澤東外交文選》,世界知識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480頁。】還對黨內講過:“中國的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后,要使生產力很大地發展起來,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頁。】

結論是,在中國現有條件下,在特別強調艱苦奮斗的前提下,經歷數代人、花費一百年,有可能實現目標。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史相比,這是一個異常苛刻、艱難的目標。

首先,我們太落后,與西方差距太大,必須艱苦奮斗。一方面,我們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國情長時間難以改變﹔另一方面,我們也隻能艱苦奮斗。有人假設過另一位更加聰明的“智叟”說:“何不放棄移山,選擇移民?”那麼愚公能移到哪裡去呢?事實上隻能移到別人的土地上去。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崛起和發達,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靠侵略和擴張來實現的。中國人不可能走西方殖民主義老路,隻能埋頭堅守自己的故土,靠一代又一代的艱苦奮斗改善環境和條件,建設美好家園。

其次,即便做到艱苦奮斗,時間太短也不行。對這一點,毛澤東的認識有過反復。他曾產生通過跨越式發展,在一二十年內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急迫情緒。“大躍進”的深刻教訓,促使他靜下心來研究歷史,思考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客觀謀劃社會主義建設和民族發展。當然時間太長也不行,別人不會等你,我們自己也等不起。所以以百年為期,應是綜合各種因素思考的結果。

可見,在基礎、現實和時間都相當不寬裕的條件下,我們決心用一百年走完西方走了幾百年的道路,不艱苦奮斗行嗎?毛澤東強調:“要使全體干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頁。】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曾將世紀末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美元這個在西方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目標,稱作“雄心勃勃的計劃”【《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703頁。】和“雄心壯志”【《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頁。】。而為了這個“第二步”目標,直至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第三步”目標,“在到本世紀末的二十年中,還不能浪費”。“如果不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這個目標不能達到。”【《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769—770、785頁。】而且“以后的六十二年,我們還要夾著尾巴做人,要很謹慎,並且要艱苦奮斗”,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頁。】往更遠裡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頁。】

關於艱苦奮斗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江澤民、胡錦濤也多次反復強調。江澤民指出:“要使我們國家躋身於世界現代化強國之林,還需要幾代人、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對於這一點,我們務必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切實做到克勤克儉、勵精圖治。”【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頁。】胡錦濤也講過:“我們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繼續用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精神來凝聚和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27頁。】

今天仍然要牢記:中國在相當長時期內,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人均數值排名還很落后,絲毫不能懈怠。因此習近平多次重申:“讓13億多人民都過上富裕的日子,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人民日報》2013年3月26日。】

所以,漫漫百年,若干代人的奮斗,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數百年悠長歷史相比,仍是一個高度濃縮的過程,這注定了中國人的奮斗歷程具有非比尋常的獨特性。這個獨特性對我們的要求,用愚公移山故事來說明,那就是:必須艱苦奮斗﹔必須一代一代長期不懈地艱苦奮斗。

四、“功成不必在我”:代代接力,為實現中國夢而艱苦奮斗

今天,自毛澤東開始的幾代黨的領導人憧憬的百年目標,擁有了一個有很強感召力、凝聚力的名字“中國夢”。實現中國夢的歷程,就是毛澤東心目中的那部“長劇”。

習近平最近有多次關於“代代接力,艱苦奮斗”的表述。如他說:“近現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了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地位,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盡管他們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並不會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他們堅信,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努力,一代又一代人為此做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125頁。】“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人民日報》2013年5月5日。】

當毛澤東講愚公移山故事之時,我們黨正處於民族歷史發展的一個關節點。今天我們黨又站在一個新的歷史坐標和關節點上。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有預測說10年后將超美國,成為第一。毛澤東當年“超英趕美”的願望,從經濟總量上很快就會變成事實。習近平為此充滿信心地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人民日報》2012年11月30日。】

然而自豪的同時,必須提醒全黨,我們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才取得這些成就的,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是由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26頁。】。他感慨:“作為有著13億多人口的國家,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其中的艱辛和曲折是可想而知的。”【《人民日報》2013年3月26日。】

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怎樣才能實現呢?無非是繼續接力奮斗。習近平指出:“我們要緊緊扭住這個總任務,一代一代鍥而不舍干下去。”【《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32頁。】“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65、67頁。】他號召:“我們要用13億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努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好,把我們的民族發展好。”【《人民日報》2013年6月1日。】他對青年們講:“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人民日報》2013年5月5日。】

關於這一代人的使命,習近平代表新一屆黨中央指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無比壯麗的崇高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11—12頁。】他說,“這是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歷史重任,我們要為之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38頁。】

習近平還提出:“我們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94頁。】這是對愚公移山精神的另一種闡發。我們的奮斗目標是跨越若干代的,每一代都處於不同歷史階段,有每一代的擔當和使命,然而“功成”卻在若干代后。這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的特點對中共黨人的現實要求。既不能懈怠,以為反正看不到“功成”之日,不如及時行樂﹔也不能急躁,試圖“畢其功於一役”。毛澤東就是吸取了搞“大躍進”想“畢其功於一代”的教訓,調整思路,提出百年復興目標的。鄧小平800美元的“雄心壯志”,回頭看來僅是一個“勉強像個樣子”的目標﹔今天我們已達6000美元,似乎有點了不起,但若干年后回頭來看,也不過如此。按毛澤東的話說,幾百年后的人們看現在,可能會覺得“很可笑”。

回顧歷史,看到若干代人的奮斗和貢獻﹔展望未來,估量與目標的距離,還需若干代人的奮斗。這樣就能看清自己這一代人在整個民族奮斗鏈條中的位置和任務:再輝煌的成就,都是積幾代人之功,並作為下一代奮斗的基礎。每一代人都既繼承也發展。因此,從這些論述可見,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清楚地看到了這一代人手中的接力棒沉甸甸的分量。

提倡一代又一代地艱苦奮斗,也表明我們黨富有戰略思想、善於長遠規劃、理想遠大,同時又腳踏實地、勤於實干、勇於擔當﹔既善於“畫夢”,也善於“走路”。共產主義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天堂,而是人間的幸福境界。這個幾百年的夢想不可能一個筋斗雲就到了,但正如愚公們子孫相繼、一代一代地挖山不止,就能感動上帝一樣,我們黨將遠大理想分階段、分步驟,設定分段目標,率領廣大人民一段一段地去艱苦奮斗,最終就一定能實現。

實現百年復興夢,要靠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艱苦奮斗。這就是從《愚公移山》到中國夢闡述的文獻解讀中所得到的寶貴啟示。

(作者李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雜志社副主編,編審)

(來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編《毛澤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