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毛澤東集體主義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1-09   
分享到 :

試論毛澤東集體主義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梁仲明 梁 煒

集體主義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整個理論體系中,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毛澤東生前對集體主義的思想內容、基本要求及其對革命事業的偉大意義,做過許多深刻獨到的論述。今天,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實踐中,重溫毛澤東的集體主義思想,弘揚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精神,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集體主義思想,是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來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中指出:“既然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那就必須使個別人的私人利益符合全人類的利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頁。】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下的集體是“虛幻的集體”。這種集體“是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的聯合,因此對於被支配的階級說來,它不僅是完全虛幻的集體,而且是新的桎梏。”隻有“在真實的集體的條件下,各個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並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2頁。】並認為,“在這個集體中,個人是作為個人參加的,它是個人的這樣一種聯合(自然是以當時的已經發達的生產力為基礎的),這種聯合把個人的自由發展和條件置於他們的控制之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頁。】列寧一貫倡導集體主義思想,他說:“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社會發展的利益高於無產階級的利益﹔整個工人運動的利益高於工人個別部分或運動個別階段的利益。”【《列寧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92頁。】他進而要求布爾什維克黨要努力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原則,“灌溉到群眾的思想中去,變成他們的習慣,變成他們的生活常規。”進而“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使他們具有真正符合他們的崇高稱號的各種方面素養,”最后實現“把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灌輸到無產階級群眾中去”。【《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9頁。】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崢嶸歲月裡,毛澤東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集體主義思想的光輝內容,並且十分強調用集體主義思想來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並力求使集體主義精神成為全黨的政治風范和全國人民的生活常規。

所謂集體,是指由共同利益而聯合在一起的人們的共同體。馬克思主義所說的集體,自然是指以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無產階級,以及無產階級和全體勞動者的聯合,因此,這樣的集體在剝削階級中是不可能產生的。毛澤東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歷史上各個階級的經濟地位和生活條件出發,分析了人們的不同政治態度、道德原則和思想觀念,深刻地指出,同其他思想意識一樣,無產階級大公無私、舍己為公的集體主義思想,正是由無產階級的階級地位所決定的。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不佔有生產資料,處於社會的最低層,是受剝削、受壓迫最深的階級,他們隻有團結起來,集體行動,一致向資產階級作斗爭,才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徹底消滅階級、實現共產主義,也隻有團結起來,集體行動,才能徹底改善自己的處境,使本階級乃至全人類得到解放。作為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在於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種階級地位和歷史使命,決定了無產階級“最有遠見,大公無私”,其思想、行動必然以集體主義為指導。由此可見,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大公無私,舍己為公是無產階級的代名詞。

毛澤東認為,無產階級必須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尤其是對於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人來講,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以集體主義為出發點,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不應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說,“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頁。】。不言而喻,這裡所講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就是指無產階級的整體利益。綜括毛澤東生前的一貫論述,他所提倡的集體主義思想,其主要內容是:一切以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出發,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當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為了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利益﹔要在保証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夠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毛澤東集體主義思想的上述基本內容,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理論體系,彼此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割裂,它集中反映了無產階級大公無私、舍己為公的優秀品質和為全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奮斗的自我犧牲精神,充分體現了共產主義道德的本質特征。

毛澤東認為,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之所在,但並非與無產階級相伴而行、與生俱來的。堅持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原則,既是一個道德范疇,同時也是一項政治原則,必須做到以下五點:

首先,要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問題。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對於處在革命集體中的每個成員來說,每個人的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之間存在著既相一致又相矛盾的情況,因而隻有按照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原則,才能正確處理好這種關系。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革命集體內部,一般來講,個人利益同整體利益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這不僅因為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沒有個人也就沒有集體,同時也是因為個人利益的獲得和滿足,個性的自由全面發展與個人價值的實現隻有在集體中才是有可能的。如果離開了集體利益的發展和集體力量的壯大,個人利益和個人解放也就失去了基礎和前提。因此,對於無產階級來說,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源泉和保証。正因為如此,毛澤東多次指出,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包括黨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發生矛盾時,都必須以社會整體利益,以全黨的利益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要“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頁。】。

要做到“襟懷坦白,忠實,積極,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以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無論何時何地,堅持正確的原則,同一切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作不疲倦的斗爭,用以鞏固黨的集體生活,鞏固黨和群眾的聯系。”【《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頁。】甚至為了捍衛集體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必要時為了維護集體利益而敢於獻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二位,“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頁。】,這是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的基本前提,也是對共產黨人的起碼要求。

其次,要正確理解和妥善處理好全局與局部的關系問題。毛澤東多次強調“要提倡顧全大局”。他曾一再批評一部分干部總是不適當地強調自己所負責的局部工作,總希望全體利益服從於自己的局部利益。他認為這種隻顧局部、不管全局的態度是極為有害的。毛澤東不斷地要求全黨必須懂得局部需要服從全局這一基本道理。他說:“如果某項意見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就應以局部服從全局。反之也是一樣,在局部的情形看來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來足可行的,也應以局部服從全局。”【《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頁。】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出發,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這是毛澤東集體主義思想的又一基本要求。

再次,要堅決反對宗派主義和小團體主義。毛澤東指出,集體主義與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在革命事業中,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從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就是堅持集體主義原則﹔而離開社會主義的軌道,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僅僅從少數人不正當的派別和私人利益出發,便是宗派主義或小團體主義的表現。宗派主義和小團體主義,往往是個人主義在組織上的表現。在毛澤東看來,“隻注意自己小團體的利益,不注意整體的利益,表面上不是為個人,實際上包含了極其狹隘的個人主義,同樣地具有極大地銷蝕作用和離心作用。”【《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頁。】

值得注意的是,當赤裸裸的個人主義越來越沒有市場的時候,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往往打著集體的幌子出現。這是一種根本違犯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原則的思想傾向。因此,要堅持集體主義,就必須反對宗派主義和小團體主義。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中,詳細分析了局部和全體的關系、個人和黨的關系、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的關系、新干部和老干部的關系等諸多方面關系時指出:“在這種種方面,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一致的目的,以利戰斗。”並一再強調“必須掃除黨內宗派主義殘余,以黨的利益高於個人和局部的利益為出發點,使黨達到完全團結統一的地步。”【《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5頁。】毛澤東認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革命軍隊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為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著無產階級的整體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因此,堅持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原則,必須堅決同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劃清界限。

第四,要堅決反對極端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個人主義以個人為核心,一切為了自己,把個人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個人利益擺在社會集體利益之上,它不但不能為社會集體利益作出任何個人的犧牲,相反,卻往往不惜損害社會集體和他人的利益,以滿足自私自利的個人欲望。毛澤東對這種“把個人放在第一位,把黨放在第二位”的個人主義傾向疾惡如仇,進行了極其尖銳的批評,他借用劉少奇的話說,“有一種人的手特別長,很會替自己個人打算,至於別人的利益和全黨的利益,那是不大關心的。”【《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1頁。】毛澤東認為,為了使我們黨團結一致,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就必須堅決反對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首先使用了“大公無私”一詞。他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頁。】

第五,要搞清個人的智慧才能對於社會集體的依賴關系。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隻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隻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頁。】從個人的聰明才智的獲取和實現過程來看,脫離社會集體的人是不可能有所創造的,與世隔絕的環境,隻能使人一無所知,而社會集體的生活和交往才是個人的情感、智慧、才能不斷產生、發展和豐富的肥田沃土。同時,隻有社會集體,才能為個人全面施展其聰明才智提供強大的實踐動力和廣闊的活動舞台。因此,毛澤東指出,“個人的智慧必須和集體的智慧相結合才能發揮較好的作用”【《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頁。】他認為,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體的智慧才是無窮的,在工作中要善於集中大多數人的智慧,善於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毛澤東的這些論述充分揭示了個人才能的發揮不能脫離社會集體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

集體主義之所以成為我國人民的主導價值觀念,是由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實踐的性質決定的。人民戰爭要取得勝利,必須依靠人民大眾集體的力量。在組織系統中,把鐵的紀律作為保障,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戰爭環境下,集體的地位非常突出,可以說集體利益就直接代表著個人利益,先烈的種種行為處處體現著集體主義精神。新中國建立后至1956年,我國順利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形成和完善了以高度集中為特征、以行政管理為主要機制的計劃經濟體制。這一體制一直延續到改革前的1979年。經濟運行的計劃性,管理的行政化,使得全國成為一個大的集體,集體的目標成為個人的目標,集體控制了個人的全部工作和生活內容,集體成為每個人唯一可依賴的對象。這種環境下,人們的無私奉獻得到了制度、體制、精神上的肯定,無私奉獻精神得到極大的發揚,人們對集體主義原則確信不疑。

但不可諱言的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長期執行高積累低消費政策,實行平均主義分配方法,使得人民的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傷害。更嚴重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推行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搞亂了經濟秩序,摧殘了人們的心靈。回過頭來看,集體主義的內涵被扭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自願遵守的道德規范轉化為政治戒律,成為實施管理的工具﹔道德因素成為支撐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而經濟利益卻長期受到限制。二是由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重視集體利益,轉化為片面強調個人對集體單方面的義務。三是從凝聚人心的精神動力轉化為壓抑個性發展的精神桎梏。倡導集體主義的目的之一是保証集體目標的實現,統一集體成員的意志,匯集大家的力量。與戰爭年代性質不同的和平建設時期,人們在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等生活願望驅使下,其言行從不同的側面顯露出來,尤其是與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的要求南轅北轍。為確保政令暢通,自然會忽視、限制乃至扼殺個人的思考和創造,使得人們不敢想不敢說,更不必說行動了。

集體主義作為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具有歷史性、現實性和未來導向性的特點。目前,人們對集體主義的種種看法,雖然比較集中地從利益關系的角度,關注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但由於各自的著眼點不同,也就成為產生分歧的關鍵所在。關注利益無可厚非,然而,把集體主義限定在惟一的處理利益關系上,目光盯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矛盾上,就很難走出從理論到理論的怪圈。隻有從實際出發,關注人的生活質量,充分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實現全社會的整體利益,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正確地揭示集體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

首先,集體主義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道德原則,而不是分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具體依據。之所以倡導集體主義,其目的是讓人們意識到個人的價值和利益,隻有在集體中才有可能實現,從而引導其價值觀傾向集體,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自覺維護集體利益,為實現集體目標團結奮斗。至於如何區分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利益關系,要視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狀況,依據政策、法律、制度來解決。倡導集體主義所能達到的程度,只是在觀念和思維方式上提供支持,以保証有關政策、法律和制度的落實。

其次,一般說來,集體是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利益聯合體。這一點,在市場經濟中尤為明顯。社會分工決定了商品生產是通過許多人組成的企業完成的。隻有企業有了利潤,個人才會取得勞動報酬。其他有關個人的政治利益、生存權利、物質利益等同樣離不開所在集體的成功運作。所以,在利益關系中,集體利益自然是人們實現個人利益的基礎和保障,是個人長遠的、根本的利益所在。

再次,集體主義的生命源泉在於不斷滿足個人需要,為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人們對道德原則、價值觀念的選擇和自覺履行,其根本動力在於它能給個人帶來好處。這種好處有時是物質的,有時是精神的,有時是眼前的,有時是長遠的。人們信奉集體主義的基礎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根本一致性。而人們對根本一致性的理解和認同,取決於對個人利益實現周期的長短和可能性的認識。所以,保持集體主義的生命力,對於集體來說,應當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通過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為個人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條件,並使人們在不斷進步的社會生活實踐中,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毛澤東集體主義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熠熠生輝,是鼓舞我們奪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勝利的思想法寶。

首先,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是順利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實質上說,就是要實現原來以行政控制為特征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從而完成經濟體制的全面創新。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創建,社會必將發生深刻而巨大的變革,人們的經濟生活、利益結構必將發生廣泛的調整和變動。在此情況下,如果沒有報效祖國的宏圖大志,沒有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而一味地崇奉金錢、追逐私利斤斤計較、爾虞訛詐,要完成這一繁難復雜的社會變革是根本不可能的。隻有大力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堅持把社會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正確對待利益結構的調整,處理好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大大減少體制轉換過程中的各種阻礙因素,盡快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整頓和改組的時候,特別要著重宣傳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暫時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的道理”。【《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6頁。】

其次,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它與一般的市場經濟相比較,有很大的差異性。我們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前提下搞市場經濟,因此,絕不能重蹈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無政府狀態和社會道德倫理滑坡的覆轍。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市場經濟要求生產者以最少的勞動耗費取得最大的有效成果,並實現最大的利益,這就可能使許多經濟活動隻考慮自身的利益,不考慮,甚至損害社會整體利益。自然,解決這些問題,既要依靠法律、法規和政策,也要強化人們對社會的義務意識、責任意識,要求人們時刻想到自己作為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對社會負責,對公眾負責,把追求個人合法利益與為社會奉獻統一起來,此外,還要看到,單純由市場機制引導個人收入分配,會有可能造成個人收入分配的過分懸殊,引起分配上的社會不公,而這種社會不公又會反過來成為制約和侵蝕經濟活力的消極因素。因此,除了建立必要的宏觀調控機制外,還應大力提倡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精神,使廣大干部和群眾懂得,個人利益隻有在國家和社會利益的發展中才能得到實現,從而堅決克服地方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觀念和錯誤行為,努力為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奮斗,以保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地向前發展。

再次,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是迅速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我們面臨著極為艱巨的任務,這就是:既要發展市場經濟,實行對外開放,又要做到精神文明不滑坡,社會風氣向好轉。因此,在抓住機遇,大力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還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設不鬆勁,絕不允許那種“生產上去了,道德墮落了”的現象蔓延滋長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涉及的內容極為豐富,既包括智力、技能方面,又有思想、道德方面。但作為規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關系的思想道德原則——集體主義精神,無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在當前經濟體制轉換之際,人們的經濟生活、利益結構、活動方式,以及相應的思想狀態、心理狀態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動,更需要我們大力弘揚集體主義精神,並把它作為評價個人行為后果的主要標尺,在全社會中逐步培養出共同的價值取向,促進社會成員自覺地把集體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為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人民大眾的利益,爭先恐后,樂於奉獻。

第四,弘揚集體主義精神,是新時期不斷加強黨風建設的有效措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風建設的艱巨任務之一,就是要防止商品交換原則浸入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江澤民明確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經濟領域必須重視和運用價值規律,講等價交換,但決不能把商品交換原則引入黨內政治生活。如果商品交換原則滲入並主導黨內政治生活,黨的統一意志、統一思想必然瓦解,政治生活秩序必然混亂,腐敗現象必然惡性膨脹,黨領導經濟建設的能力必然嚴重削弱。因此,在當前市場經濟建設中,要堅持不懈地教育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地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堅持享受在后、甘願奉獻,決不能把人民交給的權力當作牟取私利的交換資本,廉潔奉公、一身正氣。

(作者梁仲明: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分會編《毛澤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