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良 方曉利: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題和科學體系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4-10   
分享到 :

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題和科學體系

顧海良 方曉利

鄧小平教育理論作為鄧小平理論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分,深刻地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教育的性質和方向、培養目標、教育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鮮明的理論主題和科學體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鄧小平教育理論是經過近20年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事業發展實踐檢驗的真理,這一理論的主要內容凸現了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學習和掌握鄧小平教育理論,是把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根本保証。

一、鄧小平教育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澤民同志在《堅持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引向深入》一文中指出,學習鄧小平理論,既要注意從總體上和科學體系上領會和掌握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基本觀點和基本精神,又要注意從這一理論論述較多的若干重要領域,對有關的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進行系統的學習和理解。從對鄧小平理論總體理解的高度,結合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對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題及其科學體系作出深入的探討,這是我們學習、掌握和運用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重要視角。

首先,從對鄧小平理論歷史地位的總體把握上,深刻認識鄧小平教育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及精神實質。根據黨的十五大精神,對鄧小平理論歷史地位的總體把握,要著重理解以下三個重要論斷的內涵:其一,從近20年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踐看,應著重理解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的內涵﹔其二,從理論形成的現實條件看,應著重理解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科學理論的內涵﹔其三,從理論的繼承與創新關系看,應著重理解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的內涵。對這三個重要論斷內涵的理解,有助於我們真正理解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歷史地位、主要內容及其對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意義。結合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巨大成就,我們可以看到,鄧小平教育理論是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正確理論﹔結合鄧小平同志關於三個面向四有新人等一系列重要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其發展,我們可以看到,鄧小平教育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同當代中國教育實踐和世界教育發展趨勢及其新特征相結合的科學理論﹔從馬克思主義教育整體看,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戰略地位的思想、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思想等,突出地表現了對馬列主義教育理論、毛澤東教育思想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我們可以看到,鄧小平教育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其次,從對鄧小平理論總體內容的把握上,深入理解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及科學體系。

鄧小平理論博大精深,是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其中,貫通於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的三個理論觀點是最基本的:一是關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理論,這一思想路線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二是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即對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新概括,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的問題,也是鄧小平理論的首要的、基本的問題﹔三是關於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判斷,這是鄧小平理論中其他一系列觀點的立論基礎。

從歷史與理論的結合上來看,以上這三個基本的理論觀點,在鄧小平教育理論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運用與發揮。其一,鄧小平教育理論的精髓同樣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僅是鄧小平教育理論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起點,而且也是貫穿於鄧小平教育理論各方面的核心內容。早在19778—9月間,鄧小平同志就從教育戰線開始,著手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恢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其中最有意義的就是,他在這年8月初對兩個估計的深刻批判,為正確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成就和教訓,為新時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接著,他在9月中旬作出當年立即恢復高考制度的決斷,為當時教育界的撥亂反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些,不僅為教育領域,而且為全國各個領域的撥亂反正,也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起著重大的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推動作用。其二,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首要的、基本的問題,就是確立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形成教育必須與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總體思路。這是社會主義本質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規定。其三,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一系列重要觀點,都是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國情為立論基礎的。這些都說明,隻有從深入理解鄧小平理論及其基本觀點的高度,才能真正地把握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重要內容、科學體系及精神實質。

再次,從對鄧小平理論總體的把握中,深刻地理解鄧小平同志總是站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高度論述教育問題這一顯著特點。

1985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曾指出:我們多次說過,我國的經濟,到建國一百周年時,可能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這樣說,根據之一,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培養出數以億計的各級各類人才。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①在這裡,鄧小平同志是從我國三步走戰略目標的高度,從發揮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優勢的高度,從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高度,以戰略眼光提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要觀點的提出,都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息息相關。鄧小平同志正是從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角度,進一步提出科技的發展關鍵在教育、教育是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和現代化建設重點的觀點﹔正是在對中國的重要特點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國情的分析中,進一步提出隻有發展教育,才能使龐大的人口負擔轉變為人才資源的優勢,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觀點﹔正是在對社會主義必須堅持改革與開放的論述中,進一步提出改革經濟體制、科技體制,最重要的是人才,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觀點,正是從社會主義建設不僅要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還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的論述中,進一步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觀點﹔正是從對新時期工作重點轉移的論述中,進一步提出各級領導都要像抓經濟工作那樣抓教育工作,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觀點,等等。這些,對我們全面地把握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題及其科學體系,對我們正確地學習和領會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及精神實質有著重要的意義。鄧小平同志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戰略高度對教育問題的探索,包含著相互聯系的三個方面:一是關於教育的戰略地位問題﹔二是要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和教育方針問題﹔三是社會主義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發展問題。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有機地構成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題及科學體系。

二、社會主義教育戰略地位的理論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是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嶄新課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從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和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關心教育、重視教育、改革教育和發展教育,以確立教育的戰略地位為先導,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

教育戰略問題是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帶有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鄧小平同志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從推進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的高度,對教育問題作了戰略性思考。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戰略的理論包括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一是從社會整體發展的高度,提出了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思想﹔二是從教育整體發展的高度,提出了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以三個面向為戰略指導方針的思想。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是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核心問題。

鄧小平同志始終把科學技術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把教育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基礎。1977年,鄧小平同志重新出來工作,分析了我國實現現代化的戰略進程,自告奮勇地提出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他強調,科學技術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教育是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他指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他更加明確地指出: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1982年,在談到黨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總目標時,鄧小平同志指出,翻兩番大體上分兩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礎,后十年高速發展。戰略重點,一是農業,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學。搞好教育和科學工作,我看這是關鍵。鄧小平同志著眼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站在實現現代化總目標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高度,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人才培養的基礎在教育,教育是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和現代化建設的重點等等重要論述,形成了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的極其重要的思想。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的思想,為我國教育的振興和發展,為黨中央、國務院確立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鄧小平同志強調要解決兩個重大的問題:一是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二是必須增加教育投入。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重視發揮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是鄧小平同志的一貫思想,也是他關於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思想的具體體現。知識和人才的社會價值、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需要以及國際競爭的新形勢決定,知識和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財富。鄧小平同志多次呼吁,知識和人才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尊重。他說: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在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也隻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帶動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任務。針對歷史上存在的輕視知識和知識分子的錯誤政策和錯誤觀念,鄧小平同志在撥亂反正過程中鄭重地提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他還指出,能不能真正做到尊重知識和人才,能不能充分發揮廣大知識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族的盛衰和現代化的進程。全黨和全社會都要真正尊重知識,真正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這樣,我們就一定會逐步實現現代化。

增加教育投入是落實教育戰略地位的根本措施。由於各種原因,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投入嚴重不足,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此,鄧小平同志深感憂慮,一再提出要千方百計解決教育投入問題。早在19801月,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教育費用的比例問題時就指出:還有一個重要的比例,就是經濟發展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發展的比例失調,教科文衛的費用太少,不成比例。甚至有些第三世界的國家,在這方面也比我們重視得多。印度在教育方面花的錢就比我們多。像埃及這樣的國家,人口隻有四千萬,按人口平均計算,他們在教育方面花的錢,也比我們多幾倍。總之,我們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衛的費用不可。今年因為財政困難,隻能首先照顧到重點,但是,從明年,至遲從后年開始,無論如何要逐年加重這方面,否則現代化就化不了。為了增加教育經費,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也要把教育投入問題解決好。為了增強大家的信心,他還進一步指出,隨著我國翻兩番戰略目標的實現,對教育的投入還會進一步增加,教育事業會獲得新的發展。鄧小平同志關於增加教育投入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等重要文件中得到明確的體現。

如果說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鄧小平同志從社會主義現代化整體的角度對教育戰略問題的論述,那麼三個面向則是他從教育自身發展的角度對教育戰略問題的論述。三個面向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集中體現了鄧小平同志關於我國教育的發展要為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為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服務的思想。這一思想同他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和戰略部署的構想是一脈相承的,反映了他從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世界發展新趨勢的高度,對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總體要求,構成了當代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指導方針。

教育要三個面向,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

第一,教育要三個面向,首先要求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相適應,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足夠數量的各類人才,提高我國公民的科學、文化和道德素質。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整個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國家計委、教育部和各部門,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業的計劃成為國民經濟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教育要三個面向,要求我們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發展與完善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相適應的教育體系。我國社會主義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包括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還包括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鄧小平同志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對我國改革大業的構想一開始就包括教育在內,強調要通過改革建立起新的科技和教育體制。

第三,教育要三個面向,就是要吸取世界各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大膽吸取和利用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在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過程中,鄧小平同志通過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和國際形勢發展的敏銳觀察和對中國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入分析,十分清醒地意識到,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把自己封閉起來,連信息都不靈,隻能越來越落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於世界之外是不利的。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辦法。教育要三個面向,就是要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教育發展和管理的成功經驗,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以及當代科學技術文化最新發展的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育要三個面向,還包括鄧小平同志一貫倡導的請進來、走出去的方針。

第四,教育要三個面向,就是要求教育必須從自身特點和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目標出發。使今日的教育能夠適應和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未來的世界,國際間的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等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種競爭實質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教育要面向未來,就是要求以長遠的、歷史的戰略眼光辦好當前的教育。鄧小平同志指出,發展教育事業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須預見到遠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據生產建設發展的要求,而且必須充分估計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現在的青少年一代,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跨世紀或下個世紀的建設者。他們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敗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鄧小平同志從未來發展的高度強調,無論是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還是思想品德教育都要著眼於未來,要從娃娃抓起。

三、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理論

鄧小平同志繼承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教育的政治性、社會性和歷史性的思想,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性質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深刻說明政治方向是學校工作的靈魂,學校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必須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對此,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三個方面的重要思想:

一是堅持和發展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在新時期,鄧小平同志重申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要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作為培養人才的質量標准。1978年,他指出:我們的學校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地方,培養人才有沒有質量標准呢?有的。這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之后,他多次強調,要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育的各個領域,並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堅持和發展這一教育方針做出了新的貢獻。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使我們培養的人才達到又紅又專。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到要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鄧小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紅與專的辯証關系作了全面的精辟的闡述,並從無產階級政治需要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度,深刻地闡明了堅持又紅又專的重要意義。

二是堅持和發展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鄧小平同志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的要求出發,強調必須認真研究新的條件下如何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問題,他指出:現代經濟和技術迅速發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們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內容上、方法上不斷有新的發展。他強調,在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時,要特別關注整個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問題。

三是堅持和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方針。培養什麼樣的人,確立什麼樣的培養目標,是教育中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問題。鄧小平同志立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從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出發,明確提出了新時期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標准,提出要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培養四有新人,全面提高民族素質,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主要任務。四有新人標准的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對促進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方針,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會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隻有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繼承和發展黨的教育方針,才能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穩步推向前進。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在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他們為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做出默默的奉獻。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具體承擔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鄧小平同志歷來重視教師的作用,關心教師,為他們做實事。19784月,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鄧小平同志關於教師問題的論述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要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對教師政治地位的正確估計,是充分發揮教師作用的前提。我們黨根據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我國革命與建設實際,對作為我國知識分子中最大的群體——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作出了正確估計。鄧小平同志堅持了這個估計,明確提出人民教師是我國工人階級一部分的重要思想。二十多年來,我們已經建立了一支人民教師隊伍。全國有教師九百萬人。絕大多數教職員工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勤勤懇懇地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為民族、為國家、為無產階級立了很大功勞。為人民服務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勞動者。肯定教師的工人階級屬性,恢復黨對包括教師在內的知識分子的正確認識和政策,提高了人民教師的地位,有力地調動了廣大人民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人民教師是培養革命后代的園丁。他們的創造性勞動,應受到黨和人民的尊重。

二是要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鄧小平同志認為,尊師重教,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固然重要,但只是一個方面,還遠遠不夠,對知識分子(包括教師)除了精神上的鼓勵,還要採取其他一些鼓勵措施,包括改善他們的物質待遇。他多次強調,要給教師創造條件,切切實實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問題。要採取適當的措施,鼓勵人們終身從事教育事業。鄧小平同志十分了解和關心教師的實際困難,多次指出要把提高教師待遇落到實處,要認真解決教師的工資待遇、職稱評定、后勤供應、住房、醫療保健等問題。鄧小平同志非常誠懇和迫切地要求我們:不論怎麼困難,也要提高教師的待遇

三是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現代科技和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對教師隊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是教育戰線重要的迫切的任務。鄧小平同志十分關心和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他指出:教育戰線任務愈來愈重,各級教育部門不能不努力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師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業務工作能力以及改進作風等。鄧小平同志要求教師要善於教,主張把師資培訓列入規劃,列入任務。在鄧小平同志的關心和指導下,我國的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支宏大的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並在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關鍵的作用。

鄧小平同志關於教師問題的論述,是發展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制定正確的教師政策與法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

四、社會主義教育體制改革的理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得到恢復,重新走上了蓬勃發展的正確軌道。但是教育領域的思想影響還沒有完全克服,教育與社會主義建設需要不相適應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特別是面對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面對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興起,我國教育的落后狀況和教育體制的弊端就更加突出了。在教育管理體制、教育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存在著一些與現時代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行教育體制改革。]9783月,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我們要全面地正確地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業有一個大的發展,大的提高。

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理論,包括教育體制自身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的社會條件的完善兩個基本方面的內容。教育體制自身的改革涉及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在教育結構上,鄧小平同志強調,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要優化教育結構,調整各級各類學校的比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學校外、學校后教育,要處理好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問題。在教學改革上,鄧小平同志強調,必須進行教育思想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要重視教材建設,調整專業設置,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管理上,鄧小平同志強調,要明確中央和地方教育管理權限,要加強和改進學校管理,選配好學校領導班子,實行和完善責任制,搞好后勤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投資效益。在教研結合上,鄧小平同志強調,高等學校作為科研的一個重要方面軍,既可以搞一些基礎研究,也要搞應用研究。在教育立法上,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加強立法工作。新中國第一部教育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就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組織制定的。

教育體制改革不僅僅是教育領域本身的事情,它還極大地依賴於全社會的重視、關心和支持。社會和政府為教育優先發展所提供的條件與保障,盡管屬於教育發展的外部因素,但它卻是必備的、基本的。因為任何教育都以社會為生存環境,教育活動所必須的基本要素——人、財、物都來自社會,培養出來的人又服務社會。離開了教育的社會環境和外部條件,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就成了空話。對此,鄧小平同志一直十分關注,高度重視。鄧小平同志關於辦學的社會條件的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教育戰略地位的落實,關鍵在領導。鄧小平同志針對相當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級干部,對於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緊迫感,或者口頭上承認教育重要,到了解決實際問題時又變得不那麼重要等問題,強調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他還指出,各級領導在對待教育工作上,不僅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還要解決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問題。各級領導要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的觀念,他多次表示要給教育、科技部門的同志當好后勤部長。鄧小平同志不僅提出抓教育要抓頭頭,抓方針的工作方法,而且還提出抓教育要樹立少講空話,多干實事的好作風。他堅信:隻要各級領導認真抓,我看教育的事情好辦,悲觀是沒有根據的。扎扎實實抓它幾年,中華民族教育事業空前繁榮的新局面,一定會到來。

辦教育必須發揮各級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鄧小平同志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強調在中央政府重視教育的前提下,要發揮各級地方政府辦學的積極性。他曾明確要求將中小學的相當一部分交給地方去辦,辦學規模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根據鄧小平同志這一思想,《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實行基礎教育由地力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是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改革我國教育體制的基礎環節。

發展教育必須依靠全社會的支持,得到全社會的關心。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不平衡,人口眾多。這些基本國情決定,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不僅僅是教育界和政府的事,它還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鄧小平同志把教育看作是全黨全社會的大事,他指出:教育事業,決不只是教育部門的事,各級黨委要認真地作為大事來抓。各行各業都要來支持教育事業,大力興辦教育事業。現在形成的全黨高度重視教育、各行各業大力支持教育、全社會尊師重教的可喜局面,就是在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下,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

鄧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遵循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規律,形成了以教育的戰略地位、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以及改革社會主義教育體制三個方面為主要內容的科學體系。我們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要充分領會鄧小平教育理論的精髓,要理解其科學性、整體性和實踐性。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也一定要以我們正在從事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為中心,在解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的過程中,既要堅持鄧小平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又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鄧小平教育理論,努力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推向2l世紀。

(原載《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理論研討會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