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杰:反對民族分裂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學習鄧小平民族理論的幾點思考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6-30   
分享到 :

反對民族分裂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學習鄧小平民族理論的幾點思考

桑 杰

  鄧小平民族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又恰逢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30周年,學習和研究鄧小平民族理論,對於深入貫徹實施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推進新時期的民族宗教工作,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鄧小平民族理論的形成

鄧小平民族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背景下,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民族問題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鄧小平同志初步提出了他對民族問題的觀點。19507月,他在歡迎中央民族訪問團慰問西南各民族人民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隻有在消除民族隔閡的基礎上,經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華民族美好的大家庭。(《鄧小平文選》第1卷第162頁)他還說,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不把經濟搞好,那個自治就是空的。少數民族是想在區域自治裡面得到些好處,一系列經濟問題不解決,就會出亂子。(同上,第167頁)這些論述,豐富了毛澤東思想的民族理論,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鄧小平民族理論形成的起點。19796月,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致開幕詞時指出:“我國各兄弟民族經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早已陸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關系。”(《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86頁)鄧小平同志親自主持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強調,必須明確認識,現在我國的民族關系基本上是各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這就進一步揭示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民族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

黨的十二大報告在關於民族問題上提出了兩個鮮明的新觀點。一是提出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對於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從而把民族問題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二是把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確定為“各民族之間平等、團結、互助”的關系。1984年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民族區域自治法,以基本法的形式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固定下來。鄧小平同志強調,解決民族問題,中國採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們有很多優越的東西,這是我們社會制度的優勢,不能放棄。把民族區域自治上升到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高度,是鄧小平同志科學總結我國和世界上一些國家處理民族問題的經驗教訓后得出的科學結論。

198710月,黨的十三大提出並系統闡明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在關於民族問題上,黨中央強調,要充分認識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方面的國情,無論制定方針政策和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還是實施各項重大政策措施,都必須體現多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佔一定比重這一基本國情,要研究民族特殊性和地區特殊性,要照顧到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特殊性﹔民族政策要長期穩定,政策不穩定,不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和國家的發展。

19921月,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處理民族問題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科學總結和系統概括。同年10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並對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從九個方面做出了系統的概括,其中就包括民族理論。這不僅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形成,也標志著鄧小平民族理論的形成。鄧小平民族理論是一個開放和不斷發展的理論,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其理論的基本思想,而在實踐中繼續推進鄧小平民族理論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針,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總目標,以推進新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引領,以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基礎,以促進民族團結、遏制宗教極端思想蔓延等為重點,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疆。

二、鄧小平民族理論的主要內容

鄧小平民族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問題的一系列基本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以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豐富內容。

一是強調民族問題非常重要,事關黨和國家的命運。鄧小平同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強調了民族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和重要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針對“文革”中忽視民族問題、取消民族工作機構的錯誤做法,鄧小平同志明確強調,民族工作確有很多問題要引起注意。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對於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這是源於歷史經驗的科學論斷。

二是強調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鄧小平同志在談到西藏工作時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民族歧視,我們對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於民族平等。1990年,他還強調,我們的民族政策是正確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真正”的民族平等,含義在於不僅要幫助少數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權利,而且要使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上得到改善和提高,這樣才能為民族團結奠定堅實的基礎。他著重強調,在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搞好民族團結才能真正形成中華民族美好的大家庭。搞好民族團結,要消除民族隔閡,要同時拋棄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因為兩個主義一取消,團結就出現了。民族分裂活動是破壞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祖國統一的最大危險,是影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的最大障礙。鄧小平同志強調,必須堅決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這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

三是強調加快發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19876 29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時強調,觀察少數民族地區主要是看那個地方能不能發展起來,在西藏問題上,關鍵是看怎樣對西藏人民有利,怎樣才能使西藏很快發展起來,在中國四個現代化建設中走進前列,我們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我們的政策是著眼於把這些地區發展起來。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為民族工作的新發展創造了重大機遇,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指明了前進方向。19901224,鄧小平同志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搞兩極分化,情況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區域間矛盾、階級矛盾都會發展。根據“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東部地區率先實現了加快發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按照鄧小平“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與時俱進,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新時代。

四是強調要正確處理好民族和宗教的關系。在我國,宗教和民族有著緊密的聯系。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黨在處理民族問題上的一貫政策。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鄧小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時,就十分重視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問題,他提出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1950721,他在歡迎赴西南地區的中央民族訪問團的大會上談到人民解放軍進軍解放西藏時指出,我們進去以后,首先宣布了共同綱領的民族政策,同時我們軍隊的優良作風也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體現出來,例如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尊重藏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不住喇嘛寺等,這樣就贏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處理民族問題時,強調要正確貫徹黨的宗教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同時,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規范的范圍。1981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強調“要繼續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19823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第一次全面闡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即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裡面,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文件還特別強調指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就是要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1982年憲法進一步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從而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進一步確立了廣大信教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權。

五是強調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808月,鄧小平同志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81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必須堅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加強民族區域自治的法治建設,保障各少數民族地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政策的自主權。同年8月,鄧小平同志在新疆考察工作時指出,我國和蘇聯不同,我們不能搞共和國,我們是自治區。法律上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有民族區域自治法。在鄧小平同志的關心下,“文革”中被撤銷的民族自治地方得到了恢復,並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新建了一批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鄧小平同志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了這項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繼承發展鄧小平民族理論,實現各民族大團結大發展

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的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高原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所有困難和特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青海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不斷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維護全省社會政治穩定,使全省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邁上一個新的台階。特別是從2003年開始,把民族宗教政策宣傳月活動提升為全省性活動,決定在全省集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作為民族工作的有效載體,為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筆者認為,推進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區,做好我省民族宗教工作,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必須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內容,也是對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重要考驗。要堅持從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民族工作的特點出發,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切實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根據新的情況和經驗不斷完善和發展我省民族工作的政策體系。各級領導干部及廣大民族工作者,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學習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加強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研究,准確把握現階段我省民族工作的規律和特點,提高處理和解決民族問題的本領,為奮力打造“三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任何一個民族要團結,靠的都是統一的核心價值體系。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貫穿到現代化建設的各方面,形成各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不斷鞏固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青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大力弘揚偉大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五個特別”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以自信、開放、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新青海精神,促進各民族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進步。

三是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加快發展始終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根本途徑。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關心和支持民族地區的發展,從國家長遠發展的大局出發,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加快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民族地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地保障了少數民族的發展權益。但從總體上看,民族地區發展仍然相對滯后,破解民族問題,實現民族大團結大繁榮,仍需下大力氣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當前,要全面落實中央扶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政策和專項規劃,更加注意資金、項目的落實。要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民族地區發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統籌民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促進生態保護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環境優化、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實現民族地區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要努力改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環境,完善和落實各項增收政策,千方百計地增加各族群眾特別是農牧民收入。要大力推進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提高精神文化產品供給能力,豐富少數民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四是必須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妥善處理好民族關系的突發事件,是協調民族關系,搞好民族團結的重要環節。要進一步加大輿論教育宣傳,提高人民群眾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自覺性,努力形成維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堅持宗教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正確區分和妥善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理,不能把涉及少數民族成員、群體的一般民事糾紛和刑事案件都歸結為民族問題,筑起反分裂、反滲透、反破壞的鋼鐵長城,不斷促進和鞏固各民族的大團結。

五是必須廣泛深入地開展民族團結的教育。要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大力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以及民族基本知識,大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不斷增強各族干部群眾的民族團結意識。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努力使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進機關、進企業、進村居、進家庭,不斷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增強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各民族干部群眾懂得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團結統一是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平等、團結、互助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准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各民族的共同理想和歷史使命,夯實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思想基礎。

(作者單位:青海省人大常委會)

(來源:《紅旗文稿》2014年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