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鄧小平改革思想到習近平改革論述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8-20   
分享到 :

從鄧小平改革思想到習近平改革論述

包心鑒

鄧小平改革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主體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在我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理論指導和思想武器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堅持運用鄧小平改革思想分析和解決新形勢下改革面臨的新問題、新任務,為進一步豐富發展鄧小平改革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於改革的歷史地位

  盡管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早就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然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改革的真正理解和真正覺醒,還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對改革歷史地位和本質屬性作出深入揭示和科學定位的,則首先是開啟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序幕的鄧小平。

  鄧小平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高度,深刻揭示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從制度自信和制度改革有機統一的高度,深刻揭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他指出:“如果不堅決改革現行制度中的弊端,過去出現過的一些嚴重問題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現。”從世界格局新變化和時代主題新轉換的高度,深刻揭示改革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他高瞻遠矚地強調:“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從改革所涉及問題的根本性和廣泛性高度,深刻揭示改革不是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帶有革命性的變革。他強調,改革是一場革命,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還要不要進行改革?如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這是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重大歷史性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鄧小平改革思想,明確指出:“當前,在改革開放問題上,黨內外、國內外都很關注,全黨上下和社會各方面期待很高。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全黨要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對改革的本質和地位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揭示: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於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長期的,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過程﹔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順應時代與時俱進的重要法寶。這些重要論述,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高度,賦予改革以更加深邃的時代意義。

關於改革的總體目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問題。”而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制度改革和國家治理問題的,毫無疑問,首創者是鄧小平。

 在鄧小平改革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關於制度改革和國家治理的重要論述。第一,科學揭示制度問題與思想、作風問題的關系,他強調,“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第二,科學揭示制度改革的原則與方向,他指出,改革不是改向,改革不是要丟掉社會主義,而是要使社會主義更好地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第三,科學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精髓與真諦,他指出:改革的目標就是“從制度上保証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整個社會生活的民主化,促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第四,科學揭示制度改革的規律與趨勢,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他提出一個重要論斷:“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的確定,正是對鄧小平關於制度改革和逐步定型思想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就如何理解和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反復強調,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明確指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質是制度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前提是不斷完善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明確揭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包括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個方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相互聯動、實現整體效應﹔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關鍵在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體現了對鄧小平改革思想的新運用新發展,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於改革的問題導向

 我國新時期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是確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關鍵問題中將改革不斷推向前進,是鄧小平設計和領導中國改革的一大鮮明特色。

 關於經濟體制改革。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領域的關鍵性問題是計劃和市場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政府管得過死,企業缺乏活力。關於政治體制改革。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國政治領域的關鍵性問題是權力過分集中,由此造成黨政不分,滋生嚴重的官僚主義。在著重思考和推進經濟、政治、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的同時,鄧小平對社會領域的改革、黨的領導制度和建設制度的改革也提出了許多具有長遠指導價值的重要論述,概括起來就是:要增強社會活力,調動社會機體積極性﹔要注重制度建黨,堅決反對腐敗。這些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鄧小平“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的重要思想。

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歷史時期,尤其要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抓住各個領域的關鍵性要害性問題將改革不斷推向前進。對此,習近平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直接指導方針。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政治體制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保証人民當家作主,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增強文化自信,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深化社會體制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增強社會活力、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深化生態體制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構建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這些重要論述,凸顯一個重要思想,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關於改革的領導方略

  改革是新的革命。黨如何領導好這場偉大革命?鄧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改革領導方略和科學方法。

  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在鄧小平直接指導下形成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成為確保改革方向和成功的生命線。搞改革膽子要大,步子要穩。鄧小平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同時強調,改革是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因此步子要穩,要“摸著石頭過河”。領導改革中央要有權威。鄧小平強調:“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對策’,不能搞違背中央政策的‘對策’。”充分發揮和保護人民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使人民群眾受惠,讓人民群眾高興。鄧小平十分注重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和生活的改善,他把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放心不放心作為衡量各項改革政策是否正確的根本標准。

改革實踐反復表明,能否深刻把握改革的基本規律,堅持改革的正確方法,直接關系到改革的成敗。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進程中,習近平緊密結合新形勢下改革面臨的新問題新任務,堅持、運用和發展鄧小平關於改革的領導方略,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既高屋建瓴又腳踏實地,既注重現實又著眼長遠的改革方略和改革方法。突出體現在:必須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強調“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強調改革開放無止境,解放思想無止境﹔“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堅定戰略定力。強調如果偏離了黨的領導,“那就南轅北轍了”﹔既要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又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強調“要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前進”。必須繼續“摸著石頭過河”。強調要把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有機結合起來,“蹄疾而步穩”。這一系列關於改革基本規律和領導方略的重要思想,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一步彰顯著社會主義改革造福人民、推進歷史的巨大能動作用。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來源:《光明日報》201408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