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生態建設思想研究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9-24   
分享到 :

生態建設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

曹前發

  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在設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時,總是著眼於中華民族的未來前景,考慮到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他把植樹造林、綠化祖國、保護生態環境、決策上馬“三北工程”等提到關系中華民族長遠生存與發展的高度,彰顯出遠大戰略眼光。今天,繼承和學習鄧小平生態建設思想,無疑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鄧小平十分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他一直強調要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關注“三廢”處理。20世紀70年代初期,鄧小平就清醒地看到污染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1974826,他在會見剛果友好代表團時就指出,我們國家的污染問題沒有歐洲、日本和美國那麼嚴重,但也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污染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們現在進行建設就要考慮處理廢水、廢氣、廢渣這“三廢”。19758月,在鄧小平指導下,國家計委起草的《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問題》中規定:“要搞好勞動保護,做到安全生產,消除‘三廢’污染,保護環境,保護職工身體健康。”1978914,鄧小平在大慶油田聽取匯報時指出,我們的化學工業“三廢”問題都沒有解決好,上海金山工程處理不好,很多廢物排放到海裡,魚都沒有了,污染很大。919,鄧小平在唐山考察工作時指出,現代化的城市要合理布局,一環扣一環,同時要解決好污染問題。廢水、廢氣污染環境,也反映管理水平。

 關注漓江的水污染和三峽生態。鄧小平一直關注漓江的水污染問題。1978109,他在同民航總局、旅游總局負責人談話時說,桂林漓江的水污染很厲害,要下決心把它治理好。造成水污染的工廠要關掉。“桂林山水甲天下”,水不干淨怎麼行?1980711,從重慶乘輪船順江而下,考察長江三峽。在談到三峽問題時他指出,修建三峽工程,對航運的影響不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不大,而對防洪所起的作用大,發電效益很大。因此,輕易否定三峽工程不好。

 關注景區保護。鄧小平十分關注風景區的自然環境保護,囑咐要搞好綠化,保護好水資源。在鄧小平的關心下,19794月,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成立。198076,鄧小平在游覽峨眉山時對陪同人員說,峨眉山是一個文化型的風景區,是一座寶庫,要好好保護。要搞好規劃,合理開發,綜合開發。198328,鄧小平在游覽太湖時,詢問了太湖的保護和水質情況。他一再強調,太湖水要注意保護好,不要弄壞了。

 

  鄧小平一貫高度重視植樹造林事業,不僅積極倡導,而且率先垂范,有力推動了一場綠化祖國、造福萬代的全民義務植樹造林的綠色革命。

 提倡植樹造林,親自參加植樹勞動。1978914,鄧小平在大慶油田聽取匯報時指出,大慶要多種樹。農業搞機械化,節約下的人力種樹,還可以種草,發展畜牧業,要改造草原。對植樹造林這件事,鄧小平一直記挂在心,隻要有機會就大聲疾呼。鄧小平是義務植樹的倡導者,也是義務植樹的積極實踐者。作為北京市的市民,從1979年到1989年,鄧小平連續11年參加了北京市的義務植樹勞動。不僅在北京,他到外地視察,隻要有機會和條件,就一定要植樹播綠。

  植樹造林要有長遠規劃,要依靠法制。鄧小平認為,植樹造林是一項長期的事業,一定要有長遠的規劃。植樹造林,百年為期,反映出鄧小平長遠的戰略眼光。1982年,鄧小平到北京十三陵參加義務植樹勞動時說,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干下去。鄧小平認為,植樹造林,還要依靠法制,依法造林,依法護林。19781213,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講話指出,要制定森林法、草原法、環境保護法等。1979223,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原則通過頒布了《森林法(試行)》,並決定312為中國植樹節。

 發揮軍隊在植樹造林中的作用。作為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十分重視發揮軍隊在植樹造林中的作用。198215,鄧小平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指戰員發出指示,軍隊在植樹造林中,要積極地多做工作,除搞好營區植樹造林外,營區外十公裡范圍內,要與地方共同協商搞好植樹造林。1982年年底,鄧小平對蘭州部隊綠化工作提出意見,蘭州部隊要下決心拿出20年時間,協助地方搞好西北高原的綠化工作,改變西北自然面貌,為子孫后代造福。蘭州軍區廣大指戰員克服重重困難,在黃土高原、戈壁沙漠、邊防線上,大力種草植樹,使許多不毛之地披上了綠裝。

  慎重開荒。鄧小平善於總結歷史上一些國家因開荒而導致風沙危害的教訓,強調開荒一定要慎重。1950516,鄧小平在西南區新聞工作會議上指出,開荒不要鼓勵,開荒要砍樹,現在四川最大的問題是樹林少。1961510,鄧小平和彭真在北京郊區密雲縣進行調查研究。鄧小平叮囑當地干部,要注意水土保持。開荒得有個政策,不要燒山。19647月中旬,鄧小平在大慶油田視察工作時指出,不要再開農田了,要多搞些畜牧業,多種樹。1978915,鄧小平在黑龍江考察工作時再次強調,開荒要非常慎重。

 

 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帶來的生態危機,長期以來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了改變西北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和土地沙化的嚴峻狀況,1978年,鄧小平在《關於在我國北方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帶的建議》上作出重要批示,從此拉開了“三北工程”建設的序幕。19781125,國務院決定在“三北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工程,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這項工程,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預計歷時70年,建設范圍東起黑龍江賓縣,西至新疆烏孜別裡山口,橫貫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13個省、市和自治區的551個縣,全長8000公裡,寬400700公裡,佔國土總面積的42.4%。“三北工程”是中華民族的又一偉大創舉,是世界生態建設史上的奇跡,為我國北方樹起了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成為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標志性工程。建設“三北工程”的決策,折射出鄧小平作為一位偉大政治家的戰略眼光。在“三北工程”建設10周年之際,鄧小平為“三北工程”寫下了“綠色長城”的題詞。

  鄧小平關於生態建設的思想,在建設生態文明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現實價值。他對植樹造林的關心,對污染問題的關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都體現出他鮮明的生態保護意識和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

 環境治理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今天,我們緬懷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和弘揚他關於生態建設的思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殷殷重托,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抓好生態文明建設。

(作者單位:中央文獻研究室)

(來源:《紅旗文稿》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