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2-05   
分享到 :

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石廣生

在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應該在繼承鄧小平開創的對外開放偉大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使中國更加繁榮和昌盛。
一、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主要內容
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設經濟特區的思想。鄧小平指出,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
第二,從沿海向內地逐步推進對外開放的思想。具體為:創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江和內陸地區全方位開放。
第三,利用外資的思想。鄧小平認為,利用外資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有力手段。搞社會主義,中心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
第四,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和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思想。鄧小平認為,生產力水平相對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吸收包括由資本主義創造的所有人類文明成果,資本主義已經有了幾百年歷史,各國人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發展的科學和技術,所積累的各種有益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我們必須繼承和學習的。
第五,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關系的思想。鄧小平認為,實行對外開放,有利於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又必須堅持自力更生。
二、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理論意義
(一)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在這一理論體系中,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所回答的基本問題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歷史條件下,如何正確看待和利用外部經濟條件。
(二)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鄧小平強調,對外開放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國家建設要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走開放型經濟發展道路。這些創新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歷史貢獻。
(三)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為國家制定經濟戰略和方針政策提供了指導原則。就國家對外經濟政策而言,正是由於鄧小平在各種場合立場鮮明地表達了我國長期對外開放的決心,並闡述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原則和要領,也正是由於鄧小平將“堅持對外開放”作為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才得以在國家管理的不同層次制定和貫徹對外開放的方針策略,才得以大刀闊斧、卓有成效地開展對外開放的實際工作。
(四)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為中國對外開放理論不斷發展構建了基礎。黨和國家在新時期提出的對外開放主張、戰略和舉措,既堅持了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基本原則、立場和方法,也與時俱進地將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體系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在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指導下,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三、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的實踐意義
(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20世紀80年代,通過興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前期經驗,並產生了重要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為先導,我國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在實施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實行沿邊、沿江和內陸全面開放。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部分企業開始國際化進程。進入21世紀,我國加入WTO,區域和雙邊經貿合作深度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二)對外貿易不斷邁上新台階,貿易大國地位已經確立。1978—2005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14221億美元,年均遞增16.9%﹔我國進出口總額佔世界貿易的比重由0.78%提升到6.7%﹔在世界排序由第32位躍升到第3位。外貿總額從千億美元到萬億美元,中國隻用了16年。
(三)利用外資從無到有,不斷在總量和結構上取得歷史性突破。截至2005年底,我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5.3萬個,合同利用外資1285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6224億美元。現存運營外商投資企業約28萬家,我國吸收外資已連續1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佔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已由1981年的0.15%上升到2005年的58.3%。外商投資的重點,已從一般制造業發展到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近幾年,外商投資集成電路、計算機、通信產品等高技術項目明顯增加。我國開放服務貿易領域后,商業、外貿、電信、金融、保險等服務業已成為外商新一輪投資熱點。
(四)各項對外經濟合作實現了重大跨越。截至2005年底,我國共設立境外企業9366家,中方累計投資總額達220.9億美元﹔我國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分別完成營業額1357.9億美元和356.1億美元。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不斷拓寬,已由初期簡單從事進出口貿易、航運和餐飲等少數領域,逐步拓展到生產加工、資源開發、工程承包、農業合作和研究開發等眾多領域。我國在境外承包的工程,已涉及交通、建筑、電力、石化、冶金、煤炭、通訊、航天、地質勘探、航道疏浚、油氣管道、港口設施等各個行業﹔派出去的勞務人員,從最初的普工、技工,發展到醫生、護士、工程師、會計師、律師、教師、教練等各種人員,輸出勞務種類也延伸到工程設計、咨詢、監理、飛機維修、企業管理、研究開發等科技型、管理型活動上。
(五)國際經貿合作不斷取得進展。200112月,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200211月,中國與東盟正式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0511月,中國與智利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目前,中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巴基斯坦等國家和組織正在開展自貿協定談判。至今,同我國簽有貿易協定及經濟合作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達148個,同我國簽有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達112個,同我國簽有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達86個。
(六)對外開放對經濟發展、體制改革和社會進步產生了重大推動作用。首先,對外開放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國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6.1%上升到2005年的37.9%。2005年,外商投資企業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28.6%。2005年我國涉外稅收總額6391億元,佔全國稅收總額的20.7%。其次,對外開放提升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我國外匯儲備20069月末達到9879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再次,對外開放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市場制度建設和公共管理完善。
(七)中國對外開放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中國對外開放帶動了世界經濟貿易增長。我國以佔世界6.7%的外貿額,為世界貿易增長作出了11%的貢獻。其次,中國對外開放惠及各國消費者與投資者。還有,中國對外開放優化了世界經濟格局,拓寬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空間。
四、鄧小平對外開放事業和對外開放思想的繼續發展
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對中國、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鄧小平離開我們已經10年了,在實踐中遇到的許多新情況需要我們認真思考,與時俱進地繼承和發展鄧小平對外開放思想,開創對外開放事業的新階段。
——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當前國民經濟中還存在不少深層問題:資源約束矛盾增大﹔不少企業技術水平落后,國際競爭力不強﹔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東部與中西部、城市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等等。為此,我們要處理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內需與外需的關系,實現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預計到2015年,世界貿易額將達到16.6萬億美元,佔世界GDP比重的36%。國際資本、技術等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重組和優化配置仍將繼續。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加快經濟發展。
——轉變對外經濟貿易增長方式,提高對外開放質量。我們要不斷擴大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要引導中小企業與跨國公司開展配套合作﹔要引導出口企業提高出口貿易的比較效益﹔要鼓勵服務貿易出口,擴大農產品出口,並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要合理控制資源性產品出口,減少高污染、高能耗產品進口,保護我國戰略性資源和自然環境﹔要大力改善招商引資方式,主要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創造綜合競爭優勢來吸引外資﹔要優化外資的結構和質量,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引進來”的質量和水平,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市場營銷能力與高素質人才﹔同時,我們也要加快“走出去”,優化要素配置,開拓市場范圍,充分發揮投資與貿易的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作用,為中國經濟建設服務。
——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完善對外開放的國際環境。一方面,要積極參與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維護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要從發展戰略的高度把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放在突出位置,開創多邊、區域和雙邊經貿關系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擴大對外開放,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我們要積極努力,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要通過建立平等互利的多雙邊經貿關系,鞏固和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好關系。要基於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拓展對不發達國家的投資,以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和共同受益。

(原載《黨的文獻》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