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鄧小平同志反封建主義重要論述

作者:    發布時間:2015-12-04   
分享到 :

重溫鄧小平同志反封建主義重要論述

王廣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與鄧小平同志反封建主義的論述一脈相承,為我們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依循。這就是古為今用,批判繼承,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今天的中國服務,為中國的今天服務。

今年是新文化運動100周年。一些人以紀念、反思為名徹底否定新文化運動,打著“繼承傳統文化”的旗號,主張將新文化運動深刻批判過的封建禮教再請上神壇,鼓吹要以封建禮教、“三綱五常”取代馬克思主義,宣揚隻有復興儒學、“儒化中國”、“儒化共產黨”,才能實現民族復興。這種觀點之於中國傳統文化,脫離實際,良莠不分,一味溢美,實際上是另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它所虛無的是數千年人民群眾反剝削反壓迫的歷史,虛無的是鴉片戰爭以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關於反封建主義有一系列重要講話。當前,為了科學辨別上述錯誤觀點,有必要重溫一下小平同志的論述。

第一,肅清封建主義思想影響,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重要任務。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是中國革命的綱領和任務。新中國成立后,封建主義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社會環境都已不復存在,但由於思想觀念領域的特殊性,肅清封建主義思想影響,仍然是一項長期的、重要的任務。早在195238日,鄧小平在西南軍政委員會第六十五次行政會議上討論宣傳《婚姻法》、反對封建思想時就明確指出,“目前在西南來說,所有一切斗爭都必須服從反封建。”鄧小平充分估計到了這一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強調,“反封建是一個長期的斗爭,比打倒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困難得多。所以,單憑我們的熱情來一個期限是辦不到的,這是一個思想轉變過程,既要堅決做,又要講究方法。”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多次強調肅清封建主義思想影響的重要性。1980524日,鄧小平會見前來看望的李維漢,聽取他對“興無滅資”口號的意見和關於反對資產階級思想的同時應反對封建主義思想的意見,表示贊成他關於補上反對封建主義思想這一課的建議。僅隔幾天,鄧小平在30日同胡喬木、鄧力群談話時就指出,我們的人民、我們的黨受封建主義的害很重,但是一直沒有把肅清封建主義的影響作為一個重要任務來對待。黨內生活、社會生活都要肅清封建主義的影響。在818日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鄧小平再次強調,“我們進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徹底的。但是,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這個任務,因為我們對它的重要性估計不足,以后很快轉入社會主義革命,所以沒有能夠完成。現在應該明確提出繼續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任務,並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實的改革,否則國家和人民還要遭受損失。”這些論述表明,鄧小平始終高度關注反封建斗爭,堅決主張肅清封建主義影響。

第二,決不允許中國離開社會主義,“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決不允許歷史倒退。在鄧小平看來,反對封建主義,歸根到底是不讓中國退回到封建社會,不開歷史的倒車。鄧小平諳熟科學社會主義,更深刻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從世界歷史進程來看,“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從中國歷史進程來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從五四運動到現在六十年來的切身體驗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歷史結論。中國離開社會主義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絕大多數人決不允許歷史倒退”。中國隻能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可能退回封建主義,這是鄧小平總結世界歷史發展規律和中國歷史發展規律而得出的科學認識。

第三,在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同時,必須同樣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主義,否則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就要遭受損失。鄧小平熟諳辯証法思想,一生中對很多問題都強調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他就始終強調一方面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一方面堅決反對封建主義、肅清封建殘余。

1980818日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鄧小平深刻闡述了這一重要思想。他在談到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思想影響時指出,現在應該明確提出繼續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任務,並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實的改革,否則國家和人民還要遭受損失。同時,決不能絲毫放鬆和忽視對資產階級思想和小資產階級思想的批判,對極端個人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批判。鄧小平要求必須把肅清封建殘余影響的工作,同對於資產階級損人利己、唯利是圖思想和其他腐朽思想的批判結合起來。鄧小平的論述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今天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能與資本主義“並軌”,更不能重蹈封建主義的“覆轍”。鄧小平深刻指出,“由於我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上犯過錯誤,就對社會主義喪失信心,認為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這種思想是完全錯誤的﹔由於要肅清封建主義殘余影響,就認為可以去宣揚資本主義的思想,也是完全錯誤的。”因此,必須始終把肅清封建主義殘余同對於資產階級思想的批判結合起來。

時隔數月,鄧小平1980年底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証安定團結》的講話中重申,要繼續批判和反對封建主義在黨內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種種殘余影響,並繼續制定和完善各種符合於社會主義原則的制度和法律來清除這些影響。同時,要批判和反對崇拜資本主義、主張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傾向,批判和反對資產階級損人利己、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對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對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錯誤傾向同樣保持警惕,同樣旗幟鮮明地作斗爭,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所確立的重要原則。

第四,在肅清封建主義思想影響過程中,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必須勇敢承擔起自己的職責。鄧小平始終強調,肅清封建殘余是一場長期而嚴肅的斗爭,我們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在這場斗爭中必須始終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勇於承擔起神聖的職責。

19791030日,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祝詞表示,“文藝工作者,要同教育工作者、理論工作者、新聞工作者、政治工作者以及其他有關同志相互合作,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同各種妨害四個現代化的思想習慣進行長期的、有效的斗爭。要批判剝削階級思想和小生產守舊狹隘心理的影響,批判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克服官僚主義。”鄧小平還強調,屬於文化領域的東西,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它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他要求,思想戰線上的戰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作為靈魂工程師,應當高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旗幟,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學、講演、表演,教育和引導人民正確地對待歷史,認識現實,堅信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鼓舞人民奮發努力,積極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為偉大壯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而英勇奮斗。

鄧小平同志還突出強調,馬克思主義的闡釋、批評要有氣勢。他說,“我們應當承認,在理論界和文藝界對一些錯誤傾向是進行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批評的,只是效果不夠顯著。一則批評本身的質量和分量不夠,二則抵抗批評的氣勢很盛。批評不多,卻常被稱為‘圍攻’,被說成是‘打棍子’。其實倒是批評者被圍攻,而被批評者卻往往受到同情和保護。一定要徹底扭轉這種不正常的局面,使馬克思主義的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宣傳,特別是在一切重大理論性、原則性問題上的正確觀點,在思想界真正發揮主導作用。”鄧小平同志所揭示的這種現象,在今天一些理論論爭、尤其是網上的論爭中依然存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和敢於進行馬克思主義批評的人,被一些“大V”和“水軍”群起而攻之,處於弱勢地位﹔而那些攻擊社會主義制度、宣揚錯誤思潮的“大V”,卻來勢洶洶、“氣勢很盛”。對這種不正常的局面,必須下大力氣予以糾正,讓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在網絡空間壯大聲勢,成為主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之際指出,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這就要求人們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舍,而不能一股腦兒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與鄧小平同志反封建主義的論述一脈相承,為我們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依循。這就是古為今用,批判繼承,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今天的中國服務,為中國的今天服務。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研究室)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12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