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與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1-13   
分享到 :

江澤民與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王均偉

 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是兩項最核心的國家利益。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來說,在當今世界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國家軍事能力對於保障國家生存、維護國家發展所必須的和平環境,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對冷戰后新的國際形勢,高瞻遠矚地提出了積極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任務。所謂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就是積極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通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目標。江澤民關於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思想和實踐,是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和未來打什麼樣的仗、怎樣打仗的深刻回答,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新發展。

一、准確把握國際戰略格局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及其影響,指明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方向

  江澤民關於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思想,源於對國際戰略格局變化的認識,對世界軍事變革趨勢的認識,對國家生存與發展需要的認識。

  20世紀90年代后,國際戰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對此,江澤民作了這樣的基本判斷:“從總體上看,和平與發展作為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沒有改變,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是機遇大於挑戰。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局勢發展的基本態勢。”【《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134(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522頁。】也就是說,總的看國際形勢對我國發展是有利的。在新格局形成過程中,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各種重大戰略關系也在調整變化,隻要我們善於把握好一些大的戰略關系,善於利用一些重要矛盾,就能夠適應國際局勢的發展,在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

 在看到國際形勢對我們有利的一面時,江澤民提醒全黨,也要看到對我們不利甚至嚴峻的一面。“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而且到處伸手,到處干涉別國內政,天下並不太平,世界局勢仍然動蕩不安。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后,西方敵對勢力還要對中國搞和平演變。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他們要從地球上全部徹底消滅社會主義的企圖決不會放棄,這種本性決不會改變。對此我們黨內和軍內的高級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數,任何時候都不可以喪失警惕,不可以存在不切實際的想法。”【19921019日江澤民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舊的世界格局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過渡期,往往同時蘊含著機遇和危機。西方霸權主義妄圖繼續推行和平演變戰略,通過經濟、政治、外交、文化的滲透和壓力,千方百計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同時也不排除其通過軍事手段配合和平演變的圖謀。因此,“雖然世界大戰一下子打不起來,但這個世界並不太平……要看清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世界社會主義處於低潮,我們必須充分警惕,一定要有這根弦,千萬不能麻痺。”【《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2頁。】

 面對國際形勢的兩面性,我們必須善於把握其本質。雖然新的世界大戰和針對我國的全面戰爭在較長時期內打不起來,但誘發局部戰爭、武裝沖突和國內局部社會動亂的因素仍然存在。面對霸權主義的新威脅,有備才能無患。而這個“備”,既包括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准備,也包括軍事方面的准備。“一個國家要應付突發事變,不受外國的欺凌,必須有維護國家安全所需要的武裝力量。可以說,軍隊的強弱,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危,一個民族的命運。”【1991125日江澤民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從國際軍事發展看,冷戰結束后,西方主要大國不僅沒有放鬆強軍備戰的步伐,反而利用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加快了軍事變革的速度。

  迄今為止,人類先后經歷了四次大的軍事變革,即冷兵器階段、熱兵器階段、機械化階段和信息化階段。【《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7—578頁。】20世紀60年代以后,以電子技術革命引發的新軍事變革迅猛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化為核心的世界軍事變革加速發展。美國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起者,在越南戰爭后期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智能武器、指揮控制自動化、作戰空間多維化等方面已經初露端倪。1993年,美國政府委托蘭德公司進行新軍事變革的研究,隨后進入一個理論與實踐互動的軍事變革高潮階段。1994年美軍提出“21世紀部隊”概念,1995年提出“戰略信息戰”概念,1997年提出“未來聯合作戰”概念,同時,在國防部組建軍事革命高級指導委員會、數字化辦公室、數字化工作組,進行數字化部隊和數字化戰場的實際組建,2000年建立世界第一個數字化作戰師。幾乎與美軍同步的還有英國,1995年英國制定了陸軍數字化總綱,著力打造信息化軍隊。日本、法國、德國、俄羅斯也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加強了以信息戰為核心的軍事變革研究,並投入巨資組建精干的信息化軍隊。美軍的信息化成果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局部戰爭中顯示了強大威力,對國際戰略形勢發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正如江澤民所指出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軍事技術形態出現又一輪‘時代差’。歷史上西方列強以洋槍洋炮對亞非拉國際的大刀長矛的軍事技術優勢,正在轉變為發達國家以信息化軍事對發展中國家的機械化半機械化軍事的新的軍事技術優勢。”【《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520頁。】對我國而言,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就是當前我國所面臨的發達國家經濟科技佔優勢的壓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如果在這場新軍事變革中落伍,勢必進一步拉大我們同發達國家軍事實力的差距,增大我國國家安全方面的潛在威脅。

 世界新軍事變革給我們帶來了嚴峻挑戰,也提供了歷史機遇。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在每一次大的變革中,順應變革潮流的國家和民族,往往能夠乘勢而上,縮小同先進國家的發展差距,甚至后來居上﹔否則,就會被變革的潮流遠遠拋在后面。江澤民指出:“今后二卜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如果我們錯過了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3頁。】江澤民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高度關注,1991年海灣戰爭剛結束,他就提出要注意從這場戰爭中研究現代戰爭的特點,並得出了現代戰爭正在成為高技術戰爭、世界軍事領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結論。1996年他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對世界新軍事變革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要求全軍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1998年他提出高技術戰爭的本質就是信息化,人類戰爭形態正在進入信息化戰爭階段。1999年他明確提出:信息化戰爭將逐步取代工業時代的機械化戰爭,成為未來戰爭的基本形態。2000年又進一步強調:信息化戰爭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認識新軍事變革的本質,正確把握這場變革的發展趨勢,充分估計其戰略影響,清醒地看到我軍現代化建設與軍事斗爭准備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全面提高我軍的威懾和實戰能力,為國家的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這是我軍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必然抉擇。

 從我國生存和發展的要求看,兩極格局終結、冷戰結束后,中國遇到了空前巨大的壓力。國際敵對勢力揚言要在世界上埋葬共產主義,預言中國將會步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后塵,很快就會垮台。他們對我國全面施壓,公然支持我們國內的反共反社會主義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搞破壞、顛覆活動。他們加緊對我國進行以西化、分化為目的的各種滲透、破壞活動,不斷利用所謂“人權”、“民主”、“宗教”以及台灣、西藏、新疆等問題挑起事端,我國的國家安全、國家統一大業和社會政治穩定面臨嚴重威脅。如果我們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增強國防實力,做好軍事斗爭准備,一旦有突發事變,就要陷於被動挨打的位置,國家利益、民族尊嚴和國際威望就要受到極大損害。

 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迅猛發展和我國的安全形勢,給我國的國防軍隊建設提出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打什麼樣的仗、怎樣打仗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新的歷史課題,在國際斗爭中掌握戰略主動,首先要確立正確的軍事戰略方針。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於19931月提出了新軍事戰略方針:“概括起來講,今后一個時期,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的基本內容就是: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同志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思想為指導,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立足打贏一場可能發生的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加速我軍質量建設,努力提高我軍應急作戰能力,揚長避短,靈活應變,遏制戰爭,贏得戰爭,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証。”【《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0頁。】

 這個新軍事戰略方針,把打贏一場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確立為未來軍事斗爭准備的基點,是我軍戰略指導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其中“特別是高技術”6個字,是江澤民親筆加上的。之所以要加“特別”這兩個字,江澤民做過這樣的解釋:“海灣戰爭表明,高技術戰爭已經成為當今一種基本的戰爭形態。將來我們可能面臨的局部戰爭,也會是高技術的,起碼會帶有高技術的特點。”“過去我們也打過局部戰爭,但不是高技術的,有一些現代技術,也不多。對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雖然也進行過一些研究,但是從作戰准備的角度研究不夠。”【1993616日江澤民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可以說,在應對世界新軍事變革上,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見事早,決策及時,應對有力。

  1993年制定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密切關注世界戰略形勢和戰爭形態發生的深刻變化,更加注意當代戰爭形態的研究,不斷豐富和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1998年,中央軍委對“高技術戰爭”的本質作出明確定位,提出:高技術戰爭的本質就是信息化。人類戰爭形態正在進入信息化戰爭階段。2002年.江澤民更進一步揭示了新軍事變革的核心:“信息化是新軍事變革的核心。人類社會的戰爭形態正由機械化戰爭轉變為信息化戰爭。整個工業時代軍隊的武器裝備、組織體制、軍事理論、軍事訓練以及后勤保障方式等,都將按照信息化的要求進行徹底改造。工業時代的機械化軍隊正在轉變為信息化軍隊。”【《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8頁。】20046月,江澤民對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方向和目標作了這樣的概括和總結:“高技術戰爭的本質就是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戰爭的基本形態。必須明確把軍事斗爭准備的基點放到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全軍同志都要適應軍事斗爭准備基點的轉變,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入發展,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8頁。】

  提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表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新軍事變革的認識日趨成熟,對未來戰爭的形態基本明晰,由此,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方向、目標最后正式得以確立。

二、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確定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跨越式發展道路

 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和軍情出發,確定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具體道路。

  從軍事變革的角度看國情,有哪些特點呢?主要是三條,首先,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戰爭的潛力和后備資源巨大。其次,國防軍隊建設必須以經濟、科技實力為依托,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經濟、科技實力處於落后狀態。第三,我們的國防戰略是積極防御,對外不搞霸權,我們要搞進攻型武器,要有必要的威懾能力,包括核威懾能力,但更要重視發展防御型武器,提高整體防衛能力。

  什麼是我軍的實際情況?第一,我軍在黨的絕對領導下,有特有的政治優勢,有人民戰爭的優良傳統,有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同志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思想作指導。【1993616日江澤民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第二,對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形勢下治軍的特點和規律,還需要我們積極探索。【19961214日江澤民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第三,我軍在武器裝備、情報偵察、通訊聯絡、指揮控制、聯合作戰、后勤保障等一些基本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軍隊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8頁。】第四,我們在理論上對高技術戰爭的研究還很不深入,很不系統,有分量的東西還不多。“有許多問題我們還不了解、不熟悉,有的問題可以說還處於盲區。”【1997817日江澤民在中央軍委常務會議上的講話。】

 這些國情和軍情表明,在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上,我們一方面要發揮人民戰爭的優勢,揚長避短﹔一方面要立足實際尋求克敵制勝之道。正是在科學分析國情和軍情的基礎上,江澤民提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按照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要求建設信息化軍隊,“要以寬闊的視野和前瞻的眼光,積極推進跨越式發展,推動軍隊現代化水平的提高”。【2002313日江澤民在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所謂“跨越式發展”,是指由於我軍處於機械化沒有完成、又要奮力追趕信息化潮流的特殊階段,我軍面臨著實現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雙重歷史使命。這就要求我們不能走西方國家先完成機械化再進行信息化的老路,而必須在加強機械化的同時加快信息化建設,走跨越式發展道路,即要跨過機械化的某些階段,同時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的任務。

 1、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有長遠的考慮和安排。199712月,根據我國“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江澤民提出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10年,努力實現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提出的各項要求,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第二步,從2011年到2020年,加快我軍質量建設的步伐,適當加大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力度,完善武器裝備體系,全面提高部隊素質,進一步優化體制編制,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一個較大發展。第三步,再經過30年的努力,到21世紀中葉,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這一目標,前20年是基礎,頭10年是關鍵。我們要認真借鑒發達國家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有益經驗,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的戰略資源,邁好第一步,走好第二步,爭取用20年的時間,基本實現軍隊機械化,使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再經過30年的發展,完成建設信息化軍隊的戰略任務。【《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7頁。】

 2、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正確處理機械化與信息化的關系。受國家經濟技術發展水平所限,我軍機械化的任務還沒有全部完成。20世紀90年代后,信息化成為世界軍事變革的趨勢和潮流,我們就面臨著實現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雙重歷史使命。江澤民指出: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雙重歷史任務,實現我軍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要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努力推進機械化和信息化的復合式發展。信息化要以機械化為依托,我們可以跨越機械化的某些發展階段,但不能逾越機械化。如果放棄機械化建設,把建設重點全面轉向信息化,這不符合我們的國情和軍情,還可能欲速則不達。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后發優勢,努力跨越機械化的某些階段,也要跨越信息化的某些階段,避免發達國家在信息化初期走的一些彎路,最終進入與發達國家同步發展的軌道。

 3、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武器裝備建設上必須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趕有所不趕。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現代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和我國的國際戰略決定了國防費用不可能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因此,不能與某些軍事強國進行盲目攀比,要堅持走重點發展、跨越式發展、系統配套發展的路子。叫花子不和龍王比寶,但不能沒有打狗棍。軍隊武器裝備的高科技化,是當今世界軍事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我們不能向那個霸權主義大國那樣追求軍事技術上的“絕對優勢”,但不能沒有幾樣克敵制勝的“殺手锏”。對我軍來說,一方面要立足現有裝備打仗,樹立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之敵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武器裝備的高科技含量,增強應付高技術戰爭的物質技術基礎。有了“殺手锏”,可以威懾敵人,使之不敢輕率發動戰爭﹔真打起來了,可以減少損失,加快反侵略戰爭勝利的進程。在“殺手锏”武器建設上,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趕有所不趕。二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對重點項目和關鍵技術,組織各方面力量協同攻關。三要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引進為輔。四要重視武器裝備體系建設。五要重視質量和效益。

  4、實現跨越式發展,既要重視“硬件”建設,也要重視“軟件”建設。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既體現在武器裝備等“硬件”上,也體現在軍事理念、部隊組織指揮能力等“軟件”上。在“軟件”建設上,首要的是創新軍事理論。在過去的長期革命戰爭中,我軍之所以能夠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關鍵是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建軍和作戰理論,特別是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大量不熟悉的東西將涌現在我們面前。新軍事變革將推動軍隊的整體轉型和作戰方式的根本轉變,這場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的變革,要求我們必須大力推進軍事理論創新。”【《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6頁。】隻有掌握高技術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才能駕馭和贏得戰爭。理論創新就是研究、發現和掌握高技術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揚己之長,擊敵之短,從而牢牢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其次,要積極推動軍隊體制編制改革,使之更加科學合理,從而更好地吸納高科技發展的成果,提高領導、指揮和管理效率,優化整個軍隊的系統功能。

  5、實現跨越式發展,要正確處理人與裝備的關系,實行人才先行的方針。高技術戰爭中的決定性因素仍然是人。人才是興軍之本,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我們必須把人才培養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大計,盡快抓出成效。這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治之策,必須抓得緊而又緊。”【2002312日江澤民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討論會上的講話。】高技術裝備的研制和列裝周期長,但人才的培養決不能等到有了裝備再進行,而必須實行人才先行的方針,“寧肯讓人才等裝備,也不能讓裝備等人才。”【《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12頁。】

三、堅持質量建軍,探索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實現途徑

  注重軍隊質量建設是毛澤東、鄧小平一貫強調的觀點,也是我軍過去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重要法寶。江澤民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后,從我國國情和軍情出發,從應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出發,賦予了質量建設以新的時代內涵。

  對加強質量建設的內涵,有一個逐步深化、逐步豐富的過程。

 最初主要是針對基本國情和軍情講的,比如19907月江澤民在視察駐西藏部隊時說:“邊防一線部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住的分散,點很多。但每個點上的人數未必就很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我們的部隊必須是高質量的。”199012月他在全軍軍事工作會議上提出:“我們三百萬軍隊,要真正養得很好,國家財力上有困難,因此不能在數量上打主意。不但不能在數量上打主意,還應該使軍隊更精干,政治質量更高,軍事素質更高。這樣才能以一當十。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戰略思想,不要總想增加人。”

  1991年海灣戰爭后,江澤民把思考的重點放在應對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他認為,一方面,我國領土領海廣闊,我軍現代化水平還不高,保持一定的軍隊數量是必須的。另一方面,要從現代戰爭形態已發生很大變化、對軍隊的現代化水平要求更高的角度辯証處理軍隊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19951217日,江澤民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講話指出:“爭奪質量優勢,已成為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軍隊建設的一個重要趨勢。”1997731日,他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加強質量建設,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實現我軍現代化的正確選擇。”“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是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一條基本方針。”19981225日,他在總結20年來軍隊建設的歷史經驗時指出:“軍隊質量在現代戰爭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們必須把加強質量建設作為實現我軍現代化的基本指導方針,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軍隊質量建設作為“基本指導方針”,正是面對世界新軍事變革潮流,實現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戰略目標的根本途徑。

  為了加強軍隊質量建設,江澤民和中央軍委作出了一系列深謀遠慮的戰略性部署。

 第一是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不斷提高軍隊的政治素質。我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政治質量是軍隊質量建設的首要任務。“加強軍隊建設,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江澤民:《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六十三周年時發表的電視講話》,《人民日報》199081日。】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本。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一定要在全軍牢固樹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觀念,保証槍杆子永遠掌握在忠於黨的可靠的人手裡,保証我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同黨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模范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不折不扣地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和指示。”【《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417頁。】

  第二是緊緊抓住軍事斗爭准備這個龍頭。江澤民提出:“在全局工作的指導上,我們要以做好軍事斗爭准備為龍頭帶動軍隊現代化建設,在軍事斗爭准備的過程中提高軍隊建設質量,通過加強質量建設保証軍事斗爭准備的可靠性。”【江澤民:《論科學技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頁。】盡管我國的安全形勢從總體上看是好的,但也存在著許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特別是某些大國利用我國尚未統一、與周邊一些國家存在領土領海爭議、極少數民族極端分子伺機搞分裂活動的復雜形勢,對我國實施軍事遏制、訛詐、戰略包圍的活動從來沒有停息。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戰略任務,就是要抓緊做好軍事斗爭准備。抓住了軍事斗爭准備這個龍頭,軍隊的質量建設就有了目標指向性、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檢驗性。

  第三是提出了實現我軍“兩個根本性轉變”的基本方針。即軍事戰略方針要從打贏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向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變﹔軍隊建設要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第四是裁減軍隊員額,調整軍隊結構。“八五”期間將軍隊規模壓到了300萬人以內,“九五”期間又縮減了50萬人。同時,加強了應急機動部隊的建設,使這些部隊的現代化水平有了較快提高,成為應付局部戰爭和突發事件,完成新時期軍事斗爭任務的中堅力量。加強了海軍、空軍、第二炮兵部隊的建設力度,對武警部隊、預備役部隊、民兵建設也進行了通盤部署。

  第五是實施科技強軍戰略。江澤民提出:“加強質量建設的關鍵,是實施科技強軍戰略。”【《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頁。】“科技練兵是提高我軍打贏高技術戰爭能力的根本途徑,在軍隊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01013日江澤民在觀看全軍科技練兵成果演示時的講話。】根據江澤民和中央軍委的部署,全軍堅定不移地貫徹科技強軍戰略,圍繞軍事斗爭准備的重點難點問題、緊貼實戰需要,堅持從難從嚴,向科技要訓練質量,向科技要戰斗力,並在2000年舉行了繼1964年全軍大比武以后規模最大的實兵演練“礪劍2000”,檢驗了科技練兵的成果。

  第六是實施人才興軍戰略。江澤民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當前我軍人才素質的差距是帶根本性的差距。”【江澤民:《論科學技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頁。】,因此,必須“要採取超常措施,大力選拔培養優秀年輕干部,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復合型指揮人才、智囊型參謀人才和專家型科技人才,為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証。”【2002312日江澤民在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討論會上的講話。】對於高素質人才,江澤民提出了幾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具備良好的全面素質,要在思想政治、科學文化、軍事專業和身體心理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過硬。二是要具有復合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三是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江澤民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思想和實踐的啟迪

  江澤民關於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思想和實踐是江澤民國防軍隊建設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軍事理論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國防軍隊建設歷史成就和基本經驗的重要體現。認真總結江澤民關於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思想和實踐,對於繼續推進軍事理論創新、軍隊建設實踐創新,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必須按照軍隊建設的總要求,把“打得贏”和“不變質”統一起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是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要求。這個總要求,從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明確了全面推進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理順了軍隊建設各方面協同一致的關系。江澤民對此有過這樣的概括:“我這些年集中精力抓的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我軍能否打得贏、不變質。”【《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4頁。】保証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關系我軍性質和宗旨、關系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堅決抵制“軍隊非黨化”、“軍隊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的影響。同時,軍隊黨的建設必須圍繞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來進行。各級黨委要努力為軍事斗爭准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証,努力提高領導和管理水平,增強駕馭現代戰爭和領導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能力。

  2,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要與國家的總體發展戰略、步驟和目標相協調。核心是要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堅持“經濟建設與國防現代化建設兩頭兼顧、協調發展的方針”【1998310日江澤民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會議上的講話。】,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保証國防經費不斷隨國家經濟發展而適當增加,“走一條經費投入比較少而效益比較高,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路子。”【1998310日江澤民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會議上的講話。】

  3、必須創造性地堅持人民戰爭這個法寶。無論戰爭形態如何變化,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處理好人的因素和武器因素的辯証統一關系。“我軍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於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無論武器裝備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變化,人民戰爭都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法寶。這個法寶,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在當今世界軍事發展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實踐,堅持和創造性地發展人民戰爭的思想和戰略戰術,更好地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19991112日江澤民在全軍參謀長會議上的講話。】

  4、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學習國外先進成果。我軍必須面向世界,積極借鑒各國軍隊特別是發達國家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有益經驗,有選擇地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方法。但是,這必須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各國國情、軍情不同,外國的經驗和做法,不一定適合我們。關鍵的技術和裝備也不是拿錢能買得到的。“實踐証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我們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惟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將祖國的發展與安全的命運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江澤民:《論科學技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165頁。】

(作者王均偉,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共產黨90年研究文集(中)》2011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