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進程

作者:張賀福    發布時間:2012-07-07   
分享到 :

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進程
張賀福

堅持以反映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並根據實踐的新鮮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先進性、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証。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按照十六大作出的戰略部署,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在全力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進程的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包括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活的時代內容,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全面理解這些重大戰略思想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對於統一全黨思想、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七大精神、開創現代化建設事業新局面,意義十分重大。

一、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持解放思想,努力在實踐中繼續發展馬克思主義
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黨形成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深刻認識到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僅明確提出了“求真務實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的科學論斷,更是在各項工作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找到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動中國發展的突破口,創造性地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一系列符合我國現代化建設實際的重大戰略思想。因此,全面深刻理解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必須從求真務實這個思想路線的核心入手。
胡錦濤同志指出: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對於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意義。他強調:“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關鍵是要引導全黨同志不斷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斗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顯然,胡錦濤同志將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和深化對於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緊密結合起來,旨在提醒全黨注意從全局上、從根本方法上回答我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他指出:“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遵循和運用規律,是堅持求真務實的根本要求。” 認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做到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由此可見,胡錦濤同志強調求真務實、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都是從戰略高度和全局出發思考問題的,顯示出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的戰略思維。
在我國改革開放進入到關鍵時期的當頭,為什麼胡錦濤同志這樣突出地向全黨提出並強調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和深化對於三大規律的認識這兩大問題呢?
這是因為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面臨著復雜的形勢和任務,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關鍵要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能否及時洞察國際發展環境變化的特征,能否全面把握國內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實質所在,能否認清黨內的現狀與進一步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之間存在的差距和要求。這也是考驗執政黨執政能力強弱、能否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的關鍵因素。正是考慮到上述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及其對我們提出的新問題和新挑戰,胡錦濤同志鄭重提醒全黨,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征程中,我們將長期面對三個重大課題:一是要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國發展的主動權﹔二是要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不斷增強綜合國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使黨始終成為團結帶領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他強調:“能否始終解決好這三個重大課題,關系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
沿著這樣的邏輯,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緊緊抓住世情、國情、黨情科學結合起來的關節點,及時洞察到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以及西方工業化國家在這一進程內陸續出現的問題在我國現階段也集中凸顯出來這一事實,深刻認識到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多樣化深入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利益矛盾更為突出這一趨勢,全面分析了黨在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中保持和發展先進性面臨的新課題,一方面從全面分析國情入手,探究我們究竟面臨著怎樣的發展形勢,另一方面深入思考統籌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斷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
2003年4月,在抗擊非典的實踐中,胡錦濤就提出了要堅持全面的發展觀,積極探索加快發展的新路子等重要論斷,初步顯現出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7月28日,他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深化了這一思想,指出:要進一步研究並切實抓好加強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8月28日—9月1日,他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明確地提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同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完整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概念,並將其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原則,強調要堅持統籌兼顧,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在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的講話中,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之后,黨內對於科學發展觀的認識逐步統一,並開始自覺地用以指導各項工作。在2004年2月21日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式上的講話中,溫家寶同志代表黨中央進一步闡明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背景、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指出: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3月10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召開的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系統闡發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為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提供了更為直接的理論指導。5月5日,胡錦濤在江蘇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中強調:科學發展觀對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發展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並切實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這一時期,胡錦濤同志結合各方面的工作實際,從多個方面闡發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2005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集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規劃了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從全局工作的部署上將科學發展觀確立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從此,科學發展觀從統籌解答中國面臨的發展問題出發,進一步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要指導思想,集中體現了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發表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揭示了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歷史背景及其科學內涵、精神實質、重大意義,強調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就為進一步提高全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提供了更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也為開好黨的十七大作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准備和思想准備。
在實踐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這兩個問題密不可分。2003年10月初,胡錦濤在湖南考察工作時向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這一要求。11月27日,胡錦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的講話中再次強調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極端重要性,要求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實保証。
最重要的是,與科學發展觀的形成相伴隨,我們黨對於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來的階段性特征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進一步將科學發展觀建立在更加牢固的實踐基礎和理論依據之上。2004年5月5日,胡錦濤在江蘇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中論述為什麼說我國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的問題時,實際上就概述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階段呈現出來的八個方面的階段性特征。在9月19日舉行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胡錦濤再次闡發了這八個方面,強調:“我們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繼續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在十六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並系統闡發了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的十個主要方面的重要階段性特征,強調:“深入研究和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征,是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前提。”這十個方面的重要階段性特征告訴我們: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在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經濟總量的擴張、“三農”問題的推進、科技事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展差距的縮小、人民內部矛盾的處理、社會穩定的維護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但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上到一個新台階之后,有些問題就突出地暴露出來,其中,有些問題是西方工業化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但有些問題與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改革的實際息息相關,解決起來難度很大。例如,深化改革遇到了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顯露出來﹔能源、資源、環境、技術的瓶頸制約日益突出,實現可持續發展遇到的壓力增大﹔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許多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仍大量依靠進口,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包括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看病、子女上學、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在內的一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亟待研究解決,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加大﹔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縮小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高﹔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內部矛盾處於多發時期,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一系列新課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各類犯罪活動和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等,向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等等。顯然,面對這麼多的問題和挑戰,不統籌解決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的發展問題,徹底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提高發展質量,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事業確實面臨著興衰成敗的危險。
隨著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指導思想,在實踐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需要解決的一系列其他重大問題,如科技瓶頸、政治保障、社會環境、“三農”、精神文明、國際環境、黨的自身建設、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進祖國統一等,也就被隨之提了出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解答這些問題形成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也就應運而生,馬克思主義也就在指導新的實踐中又一次實現了中國化的新進程。
二、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構成了一整套我們黨新世紀新階段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和新方略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日益深刻。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歷史進程的向前推進,我們對於這三大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需要從新的視角予以不斷深化。
帶著這樣的精神狀態,面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解答的諸多新課題,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以及科技、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對外交往、祖國統一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各個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和新方略。這些新思路和新方略,既承載著濃濃的歷史厚重感,也深刻地反映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對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願望和期待,生動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保持和發展自身的先進性、敢於直面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的政治本色和戰略氣魄,因而是新世紀新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1、著眼於調整和轉變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思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步走”發展戰略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宏偉目標的如期實現,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戰略思想。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進一步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在發展問題上需要回答的一系列根本問題,揭示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學道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與時俱進,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從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目的出發,集中體現了指導全局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滿足了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體要求,反映了世界范圍內文明進步的大趨勢,也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進程的前進方向。因此,科學發展觀在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的鏈條中,佔有核心的地位,是管整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對其它各項建設起到統領的作用,因而具有深刻的科學內涵和重要的歷史地位。
2、著眼於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切實由最廣大人民共享,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政治本色不變,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的重大戰略思想。從理論實質上講,這一重大戰略思想與我們黨一貫堅持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與我們黨一貫強調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與我們黨一直強調的關於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等戰略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生動地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和各項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要求,更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思想。黨中央提出:在實踐中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進一步牢固樹立黨的群眾路線,注意反映群眾的願望、要求和呼聲﹔就要適應我國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的新要求,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就要按照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要求,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就要繼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基層民主,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就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切實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就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和海內外同胞關系,建立起具有強大凝聚力、空前廣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愛國統一戰線,從而最大程度地凝聚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力量,等等。
3、著眼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黨中央先后提出了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和諧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重大戰略思想,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文化建設的思想。十六大以來,黨中央以抓好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改革和發展為著眼點,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設思想。提出:要形成科學有效的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微觀運行機制,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指出:現階段我國文化工作的主題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強調:要找准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同時,黨中央首次對文化事業的長期發展作了規劃,對進一步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作了部署。
4、著眼於重新規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推進小康社會建設事業全局健康發展,思考統籌解決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社會變革積聚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使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指出: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強調: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遵循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開放、民主法治、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共同享有這樣六項原則來進行。提出:要著力加強社會事業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努力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鑒於和諧社會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黨中央要求一定要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尤其在教育、就業、住房、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健康、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上,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5、著眼於盤活我國發展的戰略全局、贏得發展的主動權,真正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軌道,特別是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對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等等緊迫的現實要求,黨中央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思想,明確提出了到二〇二〇年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總體目標。強調: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不難看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要求與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全一致,有機地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
6、同樣著眼於發展的全局,妥善處理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加快推進現代化,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到實處,並借鑒一些工業化國家的經驗,黨中央適時提出了推動城鄉、工農業協調發展的“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進而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思想。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抓住了制約我國發展全局的關鍵環節,為我們統籌城鄉發展、走城鄉良性互動的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為此,黨中央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總要求,採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提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政策措施,努力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同時,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黨中央特別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歷史任務,一定要真正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不斷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7、著眼於使黨永遠保持先進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黨中央提出了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打開了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新思路和新視野,使得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在實踐中形成了新的戰略布局。這就是: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總要求,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在繼續推進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的同時,將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此,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先進性建設的新要求:必須科學制定和實施符合我國實際和人民願望的戰略路線、目標和任務,確保黨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和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潮頭﹔必須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証黨不斷從人民群眾中吸取營養和力量﹔必須大力求真務實精神,保証黨的全部工作始終符合實際和社會發展規律﹔必須始終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加強各項建設,保証黨始終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証黨始終具有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必須著重解決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抓好保持和發展黨員隊伍的先進性這個基礎工程﹔必須把先進性建設的各項要求,與貫徹落實到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等具體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成效檢驗和體現黨的先進性建設成效。
8、著眼於進一步解答打得贏、不變質這樣兩個歷史性課題,黨中央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提出了在更高的起點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大戰略思想。指出: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是人民解放軍的優良革命傳統﹔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要想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融入國家現代化戰略全局、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注重全面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推動軍隊建設與促進官兵全面發展相一致,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強調:要堅持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以主動適應世界軍事變革趨勢、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主線,以軍事斗爭准備為龍頭,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努力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提出:人民解放軍的全部工作,都要圍繞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來展開,等等。這些重要新論斷,系統回答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問題,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軍事思想的寶庫。
9、著眼於為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有利外部條件的總要求,著眼於走和平發展道路,黨中央把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運用於外交工作,提出了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重大戰略思想。由此,黨中央進一步明確了外交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提出:新世紀新階段的外交工作,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台的外交總體布局,全方位開展工作,維護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此,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
10、著眼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繼續推動祖國統一大業向前發展,黨中央提出了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為早日解決解決台灣問題創造條件等重大戰略思想。對於已經回歸祖國的香港、澳門問題來說,要牢固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不動搖,全面准確地理解和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注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台灣問題上,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看待總體形勢,提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必須把反對和遏制“台獨”作為首要任務,貫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戰略方針。在實踐中,要加強做台灣人民的工作,實施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政策措施,同時,加大涉台外交工作的力度,鞏固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不斷增強我在兩岸關系基本格局中的主導地位,擴大了遏制“台獨”的戰略優勢。
總之,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逐步提出的一整套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和新方略,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寶庫。同時,這些重大戰略思想卓有成效地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向前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不僅增長速度快,而且持續的時間長、穩定性好,國內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120333億元,達到2006年的210871億元,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由2002年的1100美元,到2006年就超過了2000美元,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同時,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進出口貿易在世界排名不斷提升,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標志著對外開放邁上了新台階。五年的發展實踐充分証明: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是從實踐中產生的科學理論,具有強大的活力。
三、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新成就,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不斷向前發展的。在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后,一系列不同於以往改革實踐的階段性特征使得進一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遇到的重大課題,與以往改革開放實踐中提出的課題也不盡相同,到了必須統籌解決的新階段。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者以新的思維和視野、從新的視角回答各項新課題。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就是試圖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時代前頭,緊緊依據發展實踐提出的各種新問題,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回答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涵、方式、目的和性質以及如何使發展做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性,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科學要求,體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歷史性成就再一次告訴我們:一定要善於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特別是我們黨的全部歷史經驗充分說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和發展先進性、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面對豐富多彩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創造性推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躺在現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上裹足不前,就會落后於實踐,就會損害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和真理性。“用發展的觀點對待馬克思主義,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這就是按規律辦事,也是對待馬克思主義唯一正確的態度。”
黨的十六大召開后不久,胡錦濤就向全黨提出這樣的警醒:“現在,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我們已經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我們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滯。成績越大,喝彩聲越多,我們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他明確提出:黨帶領人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是一場考試,是建國前夕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那場考試的繼續。因此“我們要走的路還長得很,我們肩負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還會很多”。他特別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國際競爭給我們帶來的嚴峻挑戰,清醒地看到我們肩負的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清醒地看到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風險”,一定要“不畏艱難,奮力拼搏,勇於開拓,善於創新”。2004年8月22日,胡錦濤同志在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重申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於馬克思主義的一貫科學態度。指出:“要善於從群眾的實踐和創造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善於在新的實踐的基礎上不斷作出新概括,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他同時向世人宣告:在未來的歲月裡,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實踐發展,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堅持不懈地探索、認識、運用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斷把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推向前進,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帶著這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歷史使命感、創造性地探索解答實踐中提出的重大課題的政治勇氣以及求真務實的精神狀態,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在解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后,各個領域的發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課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出了這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為全黨樹立了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的光輝典范。
2、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及其對我們的各項工作起到的重大推動作用,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就是我國經濟社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之后,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踐發展的需要產生的。
歷史總是鐘情於有心人。社會主義是中國的必由之路,但社會主義在中國如何以及能否順利地實行下去,確是一個前無古人的特大課題。經過異常艱辛的探索,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而且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是,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重大變化的時代條件下,能否以及怎樣繼續沿著這條道路推進各項事業,是一次更為嚴峻的考驗。2003年7月1日,胡錦濤同志鄭重向全黨發出了向新的實踐和理論進軍的號令,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的事業,我們在前進中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新情況新課題,還要應對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挑戰,因此還要繼續進行新的實踐和新的探索。”同時,我們“還有許多重大課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回答,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做到“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也是干出來的,証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艱辛和偉大。
從理論創新的著眼點和基本內容來看,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著力深化對於三大規律的認識﹔緊緊抓住黨的自身建設這一關鍵,著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牢牢把握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活的靈魂,真正做到了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弘揚了求真務實精神﹔貫徹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根本要求,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因此我們說,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緊緊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進程中迫切需要回答的戰略性課題,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向前發展,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在當代中國,隻有走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展特征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問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需要也必須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檢驗、豐富、完善和發展。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人們對規律的認識永無止境,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道理。同樣,我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系列基本規律的認識,也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對於這些基本規律認識的重大理論成果。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制高點,胡錦濤同志這樣說道:“正確認識和自覺運用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我們黨的發展壯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具有決定性意義。”他特別強調:對於這三大規律的認識“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必須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過程。”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像是一場永不停息的接力跑,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腳步而動,永無止境。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的那樣:“實踐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基本規律。”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更是如此,需要接受新實踐的檢驗、豐富、完善和發展。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和我們黨的歷史經驗來看,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過。新的思想、觀點的提出,往往伴隨著的總會有各種爭論和不解。這也是很正常的,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發展的需要。但是,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相繼提出以后,很快就得到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這是與以往理論創新有很大不同的地方。特別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理解之快、形成共識之普遍、在實踐中貫徹落實之堅決、取得的成就之巨大等等,都是非常令人感到鼓舞的。這充分說明:這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順應了世情國情黨情,順應了民心,順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是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的科學內容。
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任務異常繁重而艱巨。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提出的時間不久,有些戰略思想和重大理論成果才剛剛在實踐中破題,有些甚至才剛剛形成,真正破題尚需時日。因此,實踐這些重大戰略思想,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需要長期的艱苦努力。有些戰略思想包含的具體內容,目前還不完全清楚,需要繼續在實踐中延伸。同時,這些戰略思想之間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搞不好,都會影響全局,需要我們在未來的實踐中謹慎對待。但無論怎樣說,黨的十六大以來取得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巨大成就讓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堅信:隻要我們緊緊抓住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這個理論創新的關節點,隻要全黨全國人民按照黨中央作出的戰略部署去做,經過黨的十七大總結、概括、提煉、升華並放到實踐中經受新的檢驗,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一定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放出日益璀璨的光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將迎來新的歷史性進展。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