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

作者:安世銀    發布時間:2012-07-07   
分享到 :

深入推進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
安世銀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內外形勢和環境發生新的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面對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化解新矛盾,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迫切要求我們深入推進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把堅持科學發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必要性

樹立經濟社會發展新理念的必然要求。樹立什麼樣的經濟社會發展理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是先發展后治理,還是在發展中實現有效治理,避免為發展而發展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是為一時的快速發展而輕視未來的發展,還是在促進當代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証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是僅重視局部的發展,還是追求全局的和諧發展……解決這些重大問題,都需要我們在科學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作出正確抉擇。隻有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理念,才能為科學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實現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在發展新階段,隻有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使經濟社會發展轉到科學發展軌道,才能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社會主義根本目的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才能使相關的決策和舉措合民意、得民心,使改革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眾,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效應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問題和挑戰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但經濟發展面臨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承載力不堪重負、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而消費不足的突出矛盾,同時社會建設相對滯后、就業壓力增大、收入分配不公、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發展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出。有效應對我國發展面臨的矛盾、問題和挑戰,要求我們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積極探索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方法和路徑,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蘊含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和要求。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人的全面發展,就是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各社會階層乃至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突出表現為統領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發展、人與社會關系的發展、人的綜合素質特別是人的創新能力的發展以及人的個性的發展,以不斷滿足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就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及其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全面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繁榮、社會進步、生態文明,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生態環境相協調,實現注重經濟增長質量、效益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對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統領,建立在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充滿活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和共同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原則,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為科學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保障和改善民生。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保障和改善民生,最根本的是堅持以民生為本,也就是為民生而發展、用發展成果滿足民生之需求。能否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直接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能否實現,關系人心向背、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以及國家的凝聚力和社會的安定團結。

應注重解決的幾個問題

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前提是轉變發展理念。轉變發展理念,關鍵是克服在發展問題上存在的認識偏差,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解決好為誰發展、發展什麼和怎樣發展的問題,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負責的態度謀發展,把人的全面發展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依靠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應以人民群眾為基本力量,確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體,是人類歷史以及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與進步的決定力量。廣大黨員干部應始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認識和對待人民群眾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隻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著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真正體現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

著力改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不可持續。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應從以往過多關注經濟增長速度和規模轉變到既適度關注增長速度、更注重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的軌道上來,追求以“好”為前提的快速發展,克服片面追求GDP的傾向,改變偏重GDP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方式。

解決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應始終關注和體察人民群眾的願望和需求,解決好民生方面的突出問題。當前應調控物價和房價的不合理上漲,重視解決低收入群眾的生活困難問題,提高其消費能力﹔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著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收入分配格局﹔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實現經濟增長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動。

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應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決不能因為要糾正片面追求GDP的傾向就忽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要求。同時,應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提高我們黨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水平,有序發展和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尤其要搞好基層民主和黨內民主,為公民平等享有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等權益提供制度保障,並不斷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我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為經濟社會發展確立正確的方向,增強發展的共識和社會凝聚力﹔大力加強社會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法治經濟,並用法律規范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文化關系和社會關系等﹔堅持統籌兼顧,將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尤其要將統籌兼顧建立在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基礎上,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關系,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為山東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來源:《人民日報》2012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