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創立及其重大意義

作者:冷溶    發布時間:2012-07-07   
分享到 :

科學發展觀的創立及其重大意義
冷溶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理論。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好當前和今后的工作,“關鍵是要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頭腦,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真正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和各項具體工作中”。做好理論武裝全黨的工作,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科學發展觀是怎樣提出來的?它與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思想是什麼樣的關系?如何正確理解它提出的重大意義?搞清楚這些基本問題,對於正確、深入理解科學發展觀,做好武裝全黨、統一思想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學發展觀全面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於發展的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它與我們黨關於發展問題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人與人、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以及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的觀點等,構成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問題思想的全部理論基礎,是科學發展觀最基本的理論依據和來源。列寧領導俄國進行了7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他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發展的思想,幾乎涉及社會主義建設的所有重大問題。這些思想盡管是初步的,但對於后人思考和探索社會主義發展問題具有重要啟示。毛澤東同志借鑒蘇聯發展經驗和教訓,認為,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個主要教訓,就是沒有做到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所以,他特別強調這兩個方面。這些重要觀點,對今天仍有指導意義,是科學發展觀重要的理論來源。
應該強調,科學發展觀更主要的,是直接地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於發展的思想。它們之間是一脈相承、繼承發展的關系,明顯地表現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路、基本概念、豐富內涵和語言表述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在領導現代化建設第一步戰略目標,即實現溫飽階段的實踐中形成的發展思想。在這一階段,我們黨提出並牢固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戰略布局
鄧小平同志深刻總結了建國以來20多年的經驗教訓,果斷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鄧小平同志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並沒有忽視全面發展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本質這一重大理論命題,就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思想。他說,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提出了一系列關於“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針。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問題上,許多全面發展的思想和戰略,最早都是由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比如,他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他在晚年特別強調,要合理調節社會分配關系,避免兩極分化,縮小地區間的差別,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和各民族之間的共同繁榮和進步。在鄧小平同志的講話中,經常使用“全面”、“協調”、“持續發展”這樣的概念,比如“持續”在《鄧小平年譜》中就出現過17次。
第二階段,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領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實施第二步發展戰略目標,即總體上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階段形成的發展思想。這一階段,我們黨開始強調並更加注重全面發展,形成一系列關於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點,並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學習江澤民同志的著作,明顯感到,他講得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全面發展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強調實現全面發展。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吸取了20世紀80年代在實際工作中一度出現的“一手硬、一手軟”的教訓,更加強調全面發展。江澤民同志提出“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這樣一個重要概念。他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綱領,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戰略布局,發展了鄧小平同志“兩手抓”的思想。他提出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充分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思想。這一時期,黨中央還做出一系列關於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如1994年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總之,在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黨越來越深入地認識到並強調了全面發展問題,認識到在這一發展階段實現的小康,其特點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應該說,科學發展觀中的一些重要觀點和概念,在這個時期已經提出來了。江澤民同志關於發展的思想,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做了充分理論准備。
第三階段,是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世紀新階段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目標,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在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發展思想。這一階段,我們黨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針對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已成為全局性突出問題的情況,及時、創造性地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理論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逐漸顯露出來,主要表現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突出,即“五個統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認識到。2003年初“非典”的發生,使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了,有了緊迫感。
對全面發展的認識,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隨著實踐發展,一個一個逐漸深化的。現在,發展不平衡已經不是個別領域的現象,而是成為影響發展的全局性問題,因此,也就需要從戰略全局高度來思考和解決。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認識飛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這一飛躍的標志,是“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概念的提出。
通過上述回顧,可以清晰看出,我們黨的發展思想,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每一階段的認識,是與當時在實踐中面對的問題相聯系的。科學發展觀既繼承了前人的探索和思想,又根據新世紀新階段的新形勢新任務,在發展不平衡問題已成為全局性突出問題的背景下,進行理論創新的成果,它“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

二、科學發展觀第一次形成了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實現了我們黨在發展問題上認識的飛躍

從以上看,每一代馬克思主義者,都提出了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但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發展理論。科學發展觀的一些基本觀點和重要概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特別是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都有過論述,但提出“科學發展觀”這個總概念,提出“以人為本”和“五個統籌”,並把它們與“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形成系統的關於發展問題的理論體系,這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一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呢?
(1)“科學發展觀”是這一理論的總范疇和總概念。它揭示了這一理論的本質規律,是這一理論形成的標志。
(2)“以人為本”是這一理論的核心。從根本上回答了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發展的目的問題。這表明,我們黨既對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理論做了更全面、更深刻的闡釋,又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執政理念在發展問題上的要求。
(3)“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這一理論的基本要求。第一次使我們對發展的要求從整體上有了一個全面、系統、准確的認識和把握。這三個概念與“以人為本”相聯系,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體系的全部內涵和基本要求。
(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推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有機統一,是這一理論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主要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怎樣做到又快又好發展,實現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五個統籌”的思想統一起來,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
(5)科學發展觀從哲學高度升華了我們黨的發展思想。它是我們黨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從根本上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但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發展問題上的運用和反映,也從發展觀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了闡發,豐富和深化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學習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我們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發展實踐的過程,也是我們自覺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
科學發展觀在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的理論創新中,處於核心位置,是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在經濟建設上,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經驗過程中概括出來的理論精華,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深化,是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思想。在政治建設上,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礎上的發展觀。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決策要通過民主的程序來實現,發展要在法制的軌道上進行,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隻有這樣才是科學的發展。在文化建設上,科學發展觀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先進文化的最新成果,對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領域的建設具有指導意義。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社會建設上,科學發展觀是從發展的角度求和諧,實現社會和諧首先要做到科學發展。同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從社會和諧的角度促發展,從社會關系、社會狀態方面反映和檢驗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效。
科學發展觀作為一個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它的產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

三、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意義:初步回答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搞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重大意義,需要從各方面加以闡發。而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問題,則是首先應該搞清楚的基本問題之一。
1.科學發展觀是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非典”的啟示,但還有更為深刻的原因。它是與黨中央思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相聯系提出來的。2003年胡錦濤同志在江西考察時的講話中指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新路子,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胡錦濤同志在最初闡述這個重大概念時,就聯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這不是偶然的。這一點,從隨后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科學發展觀提出的關系上看得更加清楚。這次會議的主題就是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而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思想,正是在這次會議上被正式寫入黨的文件和會議公報中的。
那麼,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怎樣的聯系呢?
黨的十四大以后,我們開始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總結這十幾年的實踐經驗,可以得出兩方面結論:
(1)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結合是好的,既發揮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發揮了市場經濟的優越性,整個社會充滿了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這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速穩定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國發展道路成功的根本所在。這一點,如果和世界上同樣搞市場經濟、發展水平大體相同的發展中大國相比較,看得更加清楚。就是西方的政治家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當初普遍懷疑這條道路能否成功,預言很快會失敗、出現動亂的聲音,現在大大減少了。實踐証明,社會主義是能夠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我們已經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道路,一定要堅持這一改革方向,決不能懷疑和動搖。
(2)也要看到,我們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這裡既有市場作用發揮得還不充分的問題,也有市場經濟固有缺陷帶來的問題等。關於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過深刻分析。他們指出,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以及資本積累規律等,會產生正負兩方面的影響。過去我們搞計劃經濟,否定市場經濟,把資本主義的一切丑惡現象都與市場經濟聯系起來。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市場經濟的優點,也指出了它的缺陷,但當時還沒有切身的體會。經過十幾年的實踐,我們對市場經濟兩方面的情況逐步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就反映了這樣一種認識。科學發展觀正是在這次全會文件起草時,在黨中央集中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在系統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理論精華。它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深化,為今后如何搞市場經濟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正確的方針,實際上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思想。
2.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我們的特殊本領。
落實科學發展觀,實際上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發揮市場優勢,又有效克服其固有缺陷,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現在,世界上搞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家幾乎都面臨著相同問題,但都沒有找到解決這些問題更好的出路。那麼,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這個特殊本領就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對市場經濟的缺陷,資本主義國家也有一定認識,想了一些辦法。但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資本主義自身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回顧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歷史,資本主義國家幾乎都遵循了相同規律。在發展初期,運用自由市場經濟煥發出了巨大的生產能力,獲得了經濟高速發展。但很快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弊端的一面就暴露出來,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國內資源枯竭、市場飽和、環境污染、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爆發了一次又一次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隻能是發動戰爭,對外掠奪資源,強佔市場,轉嫁國內社會矛盾。兩次世界大戰就是這樣爆發的。
二戰以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沒有爆發像過去那樣嚴重的經濟危機,也沒有發動新的世界大戰,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現在主要不是通過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方式(必要時也發動局部戰爭),而主要是通過建立了有利於自己的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這種“游戲規則”來攫取財富,把國內矛盾轉嫁到發展中國家,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身矛盾,所以,資本主義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經濟的缺陷。它們所能做的,就是把這些矛盾轉嫁到全世界,使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固有矛盾全球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發展中的大國,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怎樣發展起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可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始終是一個充滿痛苦、戰爭、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歷史過程。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不能解決市場經濟的缺陷的問題,不在於它們是否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而在於由於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即佔有生產資料的少數資本家利益集團對資本利潤最大化的追求,使它們即使認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加以克服。
解決市場經濟固有的缺陷,隻能靠社會主義,靠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關於這一點,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同志都有明確論述。鄧小平同志在晚年說了一句很深刻、很有分量、很發人深省、很需要闡發的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在哪裡?就在四個堅持。”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在領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更有許多深刻的思想。江澤民同志在《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書中多次談到這個問題。他說:“我們強調充分看到市場的優點,並不是說市場是全面的、萬能的,市場也有其自身的明顯弱點和局限性,……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發揮計劃調節的優勢來彌補和抑制市場調節的這些不足和消極作用,把宏觀經濟的平衡搞好,以保証整個經濟的全面發展。在那些市場調節力所不及的若干環節中,也必須利用計劃手段來配置資源。同時,還必須利用計劃手段來加強社會保障和社會收入再分配的調節,防止兩極分化。”他一再強調,要“善於把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同市場機制結合起來”,“要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與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克服市場缺陷。胡錦濤同志在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講話中,進一步明確指出了這一點。他說:“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市場運行規律的認識,不斷提高自覺運用市場機制的能力,不斷增強駕馭市場的本領,做到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效克服市場本身存在的缺陷,推動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並善於把這一優勢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
我們黨的三位領導人已經把這個問題講得十分清楚了。現在,我國的市場經濟在某些領域和方面發展得還不夠充分、不夠成熟,這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加以解決﹔同時,市場經濟的一些缺陷也已經顯露出來。對市場經濟的缺陷,我們要始終加以高度重視。而能否有效地克服它,是中國市場經濟能否成功的關鍵。鑒於市場經濟固有缺陷的特點,我們黨和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正好可以對付它們。比如,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沒有私利,也不允許形成大的利益集團而為其所左右﹔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優越性是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等等。所以,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醫治市場經濟固有缺陷的“一劑良藥”。十幾年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清楚告訴我們:越是搞市場經濟,越要加強宏觀調控,避免盲目性﹔越要提倡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越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強調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越要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和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做到集中統一。
因此,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加以努力,特別是要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觀、微觀經濟學理論,並拿出一整套具體的措施辦法來解決,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發揮好我們特有的政治優勢。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發展觀,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政治理念,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首先應該從這樣的政治高度上來深入學習理解科學發展觀。
3.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在於,初步回答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搞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科學發展觀作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而如果我們從科學社會主義發展更為長遠的歷史過程看,則還有更為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也是一個客觀的、有規律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實踐証明,我們可以跨越社會主義政治革命的“卡夫丁峽谷”,但不可能跨越生產力發展的“卡夫丁峽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個道理,中國共產黨人是在吸取了前蘇聯搞社會主義的嚴重教訓,更主要是經過自己幾十年曲折艱辛的探索,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才終於認識到的。對蘇聯搞的那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的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曾說:蘇聯搞了幾十年的社會主義,現在也吹不起牛來,“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他們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重新思考”。而他重新思考后得出的最重要結論,就是回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來,按照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商品經濟,搞市場經濟。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后來蘇聯解體的嚴重教訓,使黨中央終於在1992年下了這個決心,並且統一了全黨思想。
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經歷了兩個階段的探索:第一階段,從1917年列寧在俄國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到1992年,主要是探索在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的條件下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第二階段,從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開始,探索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第一階段的后十幾年,鄧小平同志已經開始了新嘗試,可以看做是一個有意識向第二階段過渡、並最終開辟了一條新道路的至關重要、意義重大的時期。
這兩個階段的探索,都是馬克思不曾講過的,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嘗試。第一階段的探索,曾經創造過許多輝煌,但教訓也是深刻的。現在,我們正在經歷著第二階段的探索。在這一階段,“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已經深化為“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怎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搞社會主義”。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回答這個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一次回答,主要是從執政黨建設的角度入手,進行的全面回答﹔而科學發展觀則是從發展的角度入手,進行的又一次全面回答。因此,科學發展觀是在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道路上,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后產生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它初步回答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發展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現在,我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上的探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有的甚至還比較嚴重。對於這些問題不能小看,能否克服它們,關系到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發揮,更關系到這條新道路的探索能否最終取得成功。否則,就會像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落到資本主義去了。”現在,我們提出科學發展觀,認識到了這些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找到了解決的根本辦法,使我們在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搞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向前邁了一大步。
當初,馬克思恩格斯創建科學社會主義,就是看到資本主義畸形發展的弊端,為人類社會指出一條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道路。鄧小平同志和我們黨深刻總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結合中國的實際,按照馬克思主義指出的方向和原則,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以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繼承了鄧小平同志的事業,在這一開創性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正是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探索的結晶。它的提出,為我們在這條道路上的進一步探索提供了更加堅強有力的保証。
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句話,不僅是從新世紀新階段和“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這樣的時間意義上說的,還應該理解為,是由於我們黨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把握了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這樣的新認識上說的。我們應該站在這樣的高度上來理解這句話,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更加堅定、更加努力,也更加清醒、更加自覺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沿著馬克思主義指引的正確方向,健康發展。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