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研究

作者:王勇桂    發布時間:2012-07-07   
分享到 :

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研究
王勇桂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站在時代和歷史的新高度,鮮明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又一次成功的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嶄新創造。

一、科學發展觀初步具備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新體系的基本條件

“科學體系的形成,是理論走向成熟的突出標志,也最集中地體現出理論深化和發展的過程。”而判斷一種理論是不是形成了科學的理論體系,關鍵要看它是否具備了以下三個基本的條件和特征:(1)是否有科學的、統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其中﹔(2)是否著力回答和研究解決時代所面臨的中心問題或重大課題﹔(3)是否圍繞中心問題展開並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聯系和有機統一的基本理論和觀點。盡管科學發展觀從提出到現在的時間不是很長,但對照這三個基本條件看,我們說科學發展觀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已經彰顯出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並初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1.科學發展觀貫穿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基礎不僅指導了科學發展觀的形成,也滲透在科學發展觀的各個論斷和觀點之中。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把人民群眾作為歷史發展主體的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努力實現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用聯系的觀點統籌整個國家各個方面的發展﹔依靠科技創新降低能耗和資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利於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協調,而社會基本矛盾的協調發展,會推動我國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改革和完善,這完整地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所揭示的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規律。可見,馬克思主義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基礎。同時,科學發展觀在實踐中還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精髓和思想路線,從科學發展觀逐步升華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新思想就是如此。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正確指導,才有了科學發展觀的創立,才使得科學發展觀成為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2.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解決了新世紀新階段中國面臨的中心問題
科學發展觀主要深入研究解決和創造性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以及如何發展”這一當代中國面臨的中心問題。在進入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黨中央以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為指導,結合國內外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集中解決了與“發展”相聯系的一系列問題。從打破大鍋飯、強調經濟增長到要求實現經濟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明確回答了“什麼是發展”這一基本問題,讓人們認識到了單純的經濟增長並不等於發展,因為它不能帶來共同富裕和社會的公正,隻有實現了經濟與社會各個方面的共同進步以及人的全面發展,才叫做發展。從“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到“發展是第一要義”,從“三個有利於”標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到“以人為本”的核心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明確規定了發展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創造性地回答了“為什麼發展”這一關乎社會主義發展的價值取向問題,更加鮮明地表明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以及我國國家政權的性質。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到統籌兼顧,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如何發展”這一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其精神實質就是努力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對“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以及如何發展”這一中心問題的准確把握和正確回答,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核心,為其他相關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前提和先導,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說,科學發展觀不僅准確把握了當代世界發展的規律,實現了對傳統發展觀的歷史性飛躍,同時,也准確把握了當代中國發展的規律,科學地回答了我們面臨的重大核心課題。
3.科學發展觀圍繞發展這一中心問題全面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新課題,形成了若干創新性的新論斷
科學發展觀圍繞“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以及如何發展”這一中心問題對我國未來發展的一系列新思路進行了系統論述,形成了一個相互貫通、內在聯系的系統科學理論。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科學發展觀明確提出發展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永恆主題,並深化了對發展的地位、內涵和本質要求的認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指出,要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突破口,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新路子,而這條新路子最根本的就是要統籌兼顧,堅持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科學發展觀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三位一體”布局,擴展為包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布局,使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更加明確和全面,也使得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任務的聯系更為緊密﹔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科學發展觀提出經濟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根本選擇﹔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科學發展觀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根據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要求,大力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的過程﹔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靠力量,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作為歷史推動者的偉大力量,並切實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提出了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號召和戰略部署﹔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科學發展觀主張把深化對內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有機聯系起來,要靠深化改革、靠體制創新,以改革的新突破、開放的新局面來贏得各項事業的新發展﹔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際戰略,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倡導各個國家共同構建一個沒有戰爭和沖突的和諧地區和和諧世界﹔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范疇,科學發展觀作為一個嚴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鮮明地提出了“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社會建設”和“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論范疇,大大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寶庫。
二、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新體系的基本特點

1.強烈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貫穿科學發展觀的一條主線和紅線。科學發展觀依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是歷史發展主體的基本原理,結合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即堅持以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根本,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政府制定路線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鮮明地反映出科學發展觀所具有的人民性。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並把它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從根本上回答了社會主義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發展的目的等問題。從科學發展觀的本質看,無論是發展的內涵和目標,還是發展的道路和模式,都凸顯出其強烈的人民性。科學發展觀強調,經濟社會發展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要尊重人的權益和價值,發揮人的積極創造性,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落實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2.高度的統領性
科學發展觀由於全面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以及如何發展”這一關乎現階段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是指導我國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具有的這種統領作用表明,它是貫穿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其他重大戰略創新思想的主線和靈魂,也就是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思想理論的提出實際上是科學發展觀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展開和深化。因此,如果我們把握和理解了科學發展觀,也就把握和理解了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其他戰略思想創新的根本和精髓,科學發展觀是把握和理解十六大以來我們黨若干重大理論創新的一把鑰匙。因此,科學發展觀必將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戰略的全局,全面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樣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和戰略方針。
3.科學的系統性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牢牢把握“發展”這一科學發展觀的主題,並根據實踐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步伐,提出了一系列與科學發展觀有內在聯系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的系統理論。這些新的重大理論成果包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及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些重大戰略思想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重大主題和基本要求,從不同方面、不同領域展開,彼此相互貫通、相互聯系,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具有科學的系統性。這一系列與科學發展觀密切聯系的新思想和新論斷,不僅強調統攬全局和科學籌劃,更注重統籌兼顧和系統協調,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戰略、發展布局、發展模式、發展動力、發展目的和發展手段及其規律和特點的認識,使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層面。
4.有機的協調性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本身就體現了這一科學理論的有機協調性,特別是科學發展觀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更加注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統籌和協調,努力實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發展目標。“五個統籌”的思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道路等都體現出科學發展觀的有機協調性。科學發展觀提出統籌兼顧的根本要求,把發展看作是相互推進、系統協調的過程,強調總攬全局,科學籌劃,協調發展,兼顧各方,使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協調一致地運轉。這就全面展現出科學發展觀的有機協調性。科學發展觀把推進以人為本的發展與遵循社會規律有機協調起來,把推進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與社會整體協調發展有機協調起來,把推進人類社會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協調起來,特別是把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有機地協調起來,從而開拓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思路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新境界。
5.嚴密的層次性
科學發展觀是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精髓和核心是其第一層次:即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精髓﹔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以及不斷維護好和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與科學發展觀相聯系的若干重要理論和重要論斷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二層次:即全面協調發展論,提高共產黨執政能力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走和平發展道路論等,涵蓋內政和外交兩大領域。在這些重要理論指導下又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戰略方針和戰略政策,這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三個層次:即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步伐,以及與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等等,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和對外戰略等方面。在上述重大理論和戰略方針統領下,我們黨在實踐中又制定了許多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措施和推進機制等,這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化和具體化過程,包括又快又好地發展的思路,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和人才觀等等。這些重大措施和推進機制是科學發展觀理論體系的第四個層次。
5.鮮明的開放性
科學發展觀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具有鮮明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科學發展觀不僅傳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於發展理論的精髓和核心,而且在總結歷史經驗和結合時代要求的基礎上又創造性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種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開放性和創新性,開辟了新世紀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境界。(2)科學發展觀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化的思維特色,彰顯了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全面考察和深入總結當代世界各國發展道路的經驗和教訓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現實依據之一,同時,科學發展觀強調把對內科學發展和對外和平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把國內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緊密聯系起來,把中國的發展道路與人類的發展目標聯系起來,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加快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不斷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深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適應又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開放性要求。(3)科學發展觀努力把中國的科學發展與世界的和諧發展結合起來,以高瞻遠矚的全球戰略意識推進“和諧世界”建設,體現出科學發展觀的開放性眼光和世界性意義,特別是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我國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順應時代潮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乃至和諧世界已經成為我國對外戰略的新理念。
總之,科學發展觀內涵豐富、層次清晰、體系嚴密、特點鮮明,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必將大大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早在160多年前馬克思就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實踐探索無止境,理論創新無盡頭。隨著實踐的深入推進,我們仍然需要以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的眼光不斷為科學發展觀增添新內容。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