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

作者:張宏志    發布時間:2012-07-07   
分享到 :

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
張宏志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同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不懈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所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二者在時間上又是最為接近的,因此這兩個理論成果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一種歷史的必然。然而,由於二者提出問題的角度不同,許多人未能充分注意到這種聯系。我認為,二者之間最大的共同之處,是二者都是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主要任務為核心展開自己的論述﹔所不同的是,前者從歷史發展規律和黨的歷史使命出發論述了這一任務的科學性和必然性,后者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現實需要和黨的工作要求出發論述了這一任務在實踐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如果說,前一成果為后一成果的提出打開了思想上的空間,那麼,后一成果則為前一成果的落實提供了行動指南。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推進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最終勝利。完成這一任務的關鍵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這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辛探索得出的結論。
自從馬克思主義把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科學,無數共產黨人就在探索開辟和建設社會主義的現實道路。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探索也就是使社會主義不斷擺脫空想成分向客觀規律接近的認識過程。鄧小平從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出發,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社會主義在中國土地上得以腳踏實地地向前發展。沿著這條道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又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領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然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在某些方面對傳統的社會主義理論提出了挑戰。
社會主義要求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而現實社會中卻出現了雇佣勞動和收入差距的擴大﹔社會主義強調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一致性,而現實社會中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社會階層發生了新變化,人民群眾中間出現了利益差異和價值觀念多元化,人民內部矛盾有了新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否會發生變化,中國社會是否會產生階級分化和階級斗爭,中國共產黨還能不能把全國人民的意志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完成自己的歷史任務,就成為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僅僅用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這樣的現成答案,已經無法解答了,必須有更進一步的理論闡釋。理論必須嚴密而徹底,才能有思想上的說服力和道義上的感召力,也才能在實踐中得以貫徹執行。從理論上回答上述問題成為當代共產黨人不容回避的歷史責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恰恰從不同角度回答了這些問題,形成了一個前后銜接、相互補充的理論體系。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對黨所處歷史方位的分析,重新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在現階段所應具有的先進性,進而深化了我們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理解,堅定了我們黨通過改革和發展特別是科學發展,解決當今中國社會問題的信念和信心。

江澤民曾經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而“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於我們黨的歷史方位已經發生變化,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黨的先進性,就成為黨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如果說,我們黨的先進性在執政之前主要表現在打碎舊的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制度,建立一個新社會,在執政之后則應主要表現為運用我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去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正是從這一點出發,江澤民根據我們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強調始終做到這“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他的這一論述,實際上是對現階段共產黨先進性的全新闡釋。這個闡釋全面完整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包含了生產力的最終決定作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力和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主體地位,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其中,先進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先進文化是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保証,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目的。三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和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
這一重要思想,通過對共產黨先進性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闡釋,為實現我們黨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提供了理論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進行了十分艱辛的探索,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但始終未能從理論和實踐上完全解決我們黨由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問題,進而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程中的許多曲折,都與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取得歷史性的突破,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但尚未來得及從理論上闡釋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實現黨的領導、保持黨的先鋒隊作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的政黨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改變了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思維定勢,明確地把共產黨的先進性要求,由對未來某種理想社會形態的追求,拓展為對社會前進動力的追求﹔使得我們黨得以在堅持遠大理想的同時,更加切實地把當前的奮斗目標從建設某種固定的社會模式,轉變為建設一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社會系統。這對於我們克服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長期普遍存在的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片面求純求快的絕對化和急性病,提供了理論支持。雖然我國當前的社會現實與傳統概念中理想的社會主義相比較還有許多差距,但隻要我們黨能夠推進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能夠引導中國先進文化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促進社會全面進步,進而最終通過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充分體現了共產黨的先進性,就是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創造了條件。對於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隻能用改革的方式、發展的方式逐步加以解決,不能照搬革命戰爭年代的做法,不能超越時代、急於求成。
從共產黨的先進性問題出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的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統一起來,把長期奮斗目標與現實任務統一起來,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對於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由理想主義追求向現實道路探索的轉變,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正是從這個意義出發,我們可以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黨的先進性問題入手,通過回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指明了一條立足當前、腳踏實地,不斷邁向社會主義目標和共產主義理想的現實可行的道路。一方面,我們黨絕不放棄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這既是我們最終的奮斗目標,同時也是我們現實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政治保証和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根據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發展,不斷調整、豐富和發展我們黨在當前的最低綱領,不斷實踐“三個代表”,為實現最高綱領,不斷添磚加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為我們黨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持通過改革和發展特別是科學的發展克服前進中的問題,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開辟了思想理論上的新境界、新空間。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對當今中國社會結構變化的分析,重新闡述中國共產黨在現階段所具有的代表性,進而深化了我們對於人民利益問題的認識,為“以人為本”思想的形成開辟了理論源泉。

江澤民曾經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537頁。,“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產業工人隊伍人數下降,新的社會階層不斷涌現,各階層群眾之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利益分化,人民群眾整體利益與各階層群眾具體利益之間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差異。如何才能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我們黨面臨的又一個重大問題。
在革命戰爭年代,面對國家獨立、人民解放的生死斗爭,各階層人民群眾的利益高度一致,我們黨更多地強調工農大眾的階級利益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但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社會利益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們黨不能不對各階層人民的具體利益給予更多的關注,並進行更加明確的表述。江澤民指出:“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總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我們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應該正確反映並有利於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都應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這一論述,強調全體人民的整體利益,也承認各方面的具體利益﹔堅持把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實質上就是廣大工農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同時也強調要適當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從而既避免了把工人階級的階級利益簡單等同於全體人民的整體利益,也與西方資產階級政黨虛偽的“全民黨”理論劃清了界限,既堅持了我們黨的階級基礎,又擴大了我們黨的群眾基礎,體現了最大多數人利益與最廣泛的各階層利益的有機統一。這樣,我們黨就從理論上和實踐中都真正實現了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於人民利益問題的論述,從黨的代表性問題入手,為我們黨正確處理人民總體利益與個別利益的關系打開了思維的空間,使我們黨能夠在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基礎上,兼顧各方面的利益,調動最大多數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會全面進步。從這一理論出發,我們黨進一步提出在現階段如何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從而也就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根本目標,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思想的形成開辟了理論源泉。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涵。這既是當前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催生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依據。

江澤民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同時特別強調,要“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這就充分說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要求的發展,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全面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協調發展,是使人民邁向共同富裕的均衡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就是我們黨在21世紀前20年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項根本性措施。
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的起草過程中,就強調要“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他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又進一步指出: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他代表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體目標,並特別強調這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表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涵更加豐富和全面,已經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求,這也就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胡錦濤在論述科學發展觀時曾反復強調,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確立科學發展觀,對於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至關重要”。這充分說明,圍繞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這兩個重要理論成果,是相互銜接、緊密相連的。前者為后者的理論先河,后者是前者在實踐中的深化和發展。此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體系中,關於逐步解決我國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問題,關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關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關於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關於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統籌兼顧的思想方法,這些也都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於科學發展觀的形成起了理論先導作用,而科學發展觀則為我們黨在現階段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找到了抓手和突破口。科學發展觀圍繞“以人為本”這個核心,把我們黨關於發展的理論統一為一個整體,確立在中國通過科學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正確途徑,從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與此同時,我們黨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結合起來,把領導科學發展作為體現黨的先進性的重要內容,從而也為推進執政黨的建設找到了一個新的著力點。從這一點上也可以說,科學發展觀通過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進一步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根據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內涵的研究可以看出,從“執政為民”到“以人為本”,是一條貫穿這兩大理論成果的主線。“與時俱進”則是這兩大理論成果相繼誕生、相輔相成的動力源泉。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先后成功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實際上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往往是解決了前一問題,后一問題就突出出來﹔而對后一個問題的回答恰恰又是對前一問題的補充。由此也可看出,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不斷發展,我們的理論也在不斷與時俱進。江澤民曾經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生生不息、不斷發展的關鍵,我們要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理解、貫徹、發展這一理論體系,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証。

(來源:《黨的文獻》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