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

作者:    發布時間:2014-12-25   
分享到 :

簡析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

趙宇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並不是新生事物。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們黨在這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科學發展觀為我國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供了指導思想,賦予了新的歷史任務。通過學習這一時期黨的重要文獻可以發現,科學發展觀的豐富發展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實踐密切相關,同我們黨及時總結宏觀調控的經驗和啟示,不斷深化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密切相關。因此,理解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分析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與科學發展觀豐富發展的內存聯系,有助於進一步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和精神實質。

 一、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科學發展觀是在我國初步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開始階段提出來的。2003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作出了包括改善宏觀調控在內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戰略部署。《決定》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和原則中,明確了“五個統籌”和“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的要求,標志著科學發展觀的正式形成。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戰略部署中我們黨正式提出科學發展觀,表明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是與我們黨深刻思考包括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內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問題聯系在一起的,那麼怎麼來認識兩者的關系呢?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胡錦濤在很多中講話中部談到了這個重要問題。他指出,“我們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繼續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309頁。】他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其根本原因仍然是體制機制問題。”【《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頁。】的判斷,並進一步分析指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必須有科學的體制機制作保障。我國發展面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很多是體制機制方面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有的屬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的,有的屬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體制機制建設滯后造成的或由新情況新問題帶來的。”【《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582頁。】為此,他多次強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求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努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在這些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頁。】。

 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

  對於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的問題,胡錦濤首先強調要正確處理好市場機制與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的關系。胡錦濤指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自始至終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同時要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運行情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隻有正確處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關系,才能既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又保持經濟運行的平穩,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454455頁。】值得關注的是,胡錦濤還談到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我國發展新階段對於推動科學發展的特殊意義。他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注重克服市場的缺陷和防范其可能引發經濟的較大波動。特別是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改革攻堅的過程中,更需要通過宏觀調控實現經濟總量的基本平衡,促進經濟結構優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頁。】。

  胡錦濤在講話中提出到的“市場缺陷”問題,正是我們理解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對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科學發展重要作用的關鍵所在。我們知道,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正確解決了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基本實現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性作用,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大大增強,生產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為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有利的體制環境。然而,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社會建設滯后、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發展大起大落的現象依然存在。由於市場自身存在缺陷的原因,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單純依靠市場自發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必須充分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我們黨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比如,由於城鄉區域之間生產要素、市場體系和資源稟賦的差異,市場競爭機制並不能實現各地區的協調同步發展,有時還可能拉大發展差距。這就需要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和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積極引導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根據區域發展特點合理規劃國土開發格局,並使用財稅和金融等多種手段推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建設,進而實現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五個統籌”的要求﹔完全依靠市場配置資源,並不能實現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協調同步,國家必須加大對社會建設的投入,提供比較均等的公共服務,著力加強和改善民生﹔市場的價格機制也不能全面反映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的破壞程度,必須在建立合理資源定價機制的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限制和逐步淘汰高耗能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其實,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以來,我們黨就一直強調要處理好實施宏觀調控與發揮市場機制的關系,實現政府宏觀調控下的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經濟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加快發展,我們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更加深刻了。20081 2月,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大會上,在總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驗時指出,“我們著力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又注重加強和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克服市場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促進國民經濟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健康運行。”【《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800頁。】

  關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系,胡錦濤作出過非常明確的闡述。20048月,胡錦濤在四川考察工作時強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當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指明了正確方向。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又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次重要實踐。”【《人民日報》,2004816日。】在第二個月召開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胡錦濤又進一步對兩者的關系作了分析,他指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其實質就是要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導致經濟大起大落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以充分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309頁。】在2005年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再一次談到了這個問題,指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過程,實質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

  歸納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可以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科學發展觀是指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戰略思想,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過程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過程,又是推動科學發展觀理論升華的過程。

  三、我們黨對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的經驗總結,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內涵,推動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進程

 中央在總結宏觀調控的經驗和啟示的過程中,很多次都提到了對科學發展觀思想認識上的深化,這一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所取得理論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第一次全面的總結,是在2003年到2007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中央實施新一輪宏觀調控實踐過程中展開的,其理論成果主要體現在我們黨對科學發展觀理論定位和對“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個科學發展觀本質要求的認識上。科學發展觀正式提出后,在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結合新一輪宏觀調控的實踐指出,新世紀以來我國實施新一輪宏觀調控不僅保持了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全黨同志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他強調,科學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是我們黨對長期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升華。進而他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應對更加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各種新挑戰的強大思想武器。”【《人民日報》,2004126日。】的重要論斷。對於科學發展觀的這個理論定位,在200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在總結宏觀調控經驗時又作了深入闡述。他指出,“實踐証明,科學發展觀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必須貫穿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69頁。】

  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我們黨通過宏觀調控的經驗總結對這個問題也有了新的認識。在200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提出要“堅持把又快又好發展作為搞好宏觀調控、促進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他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國是發展中大國,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需要保持適度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以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同時又必須努力做到速度、結構、效益的統一,做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200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又著重對“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思想內涵作了深入論述。他指出,“總結近幾年的經驗,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又有了一些新體會”。“必須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他強調,“我國正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堅持又好又快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各類生產要素潛力的有效途徑,是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綜合國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又好又快發展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既要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防止大起大落,更要求堅持好中求快,注重優化結構,努力提高質量和效益。”【《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806頁。】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這兩次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經驗總結,體現了我們黨對於科學發展觀本質要求的認識過程。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第二次全面總結,是在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展開的,其理論成果主要是深化了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上。在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在總結宏觀調控的主要經驗時指出,“全黨同志必須深刻認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好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大戰略意義和緊迫現實意義”【《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76—77頁。】。2008年,在國我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愈加嚴重的時候,胡錦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質量和速度的關系,本質上是好和快的關系”的重要觀點。他強調,“過去,我國長期物資匱乏,客觀上需要推進數量擴張。但是,隨著我國發展階段的變化,增長粗放和產品質量不高問題日益突出。”他要求,“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長的時候,越要重視質量和效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761頁。】。在抗擊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取得初步成果的時候,胡錦濤在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場重大考驗中,我們既取得了顯著經濟成果,又積累了在復雜經濟環境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怏發展的重要經驗。”他強調,“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更加突顯出來。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我們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從制度安排入手,以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以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為抓手,增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人民日報》,2009128日。】

  此外,十六大以來,我們黨通過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經驗總結,還進一步加深了對堅持以人為本,注重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的關系,把維護群眾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認識﹔加深了對我國國情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認識﹔加深了對堅持城鄉統籌,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的認識﹔加深了堅持內外協調,把擴大內需為主和穩定外需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抵御外部經濟風險能力的認識等等。關於這些思想認識成果,胡錦濤都作過比較集中和深入的闡述,並明確指出,“從長遠來看,我們在思想認識上取得的收獲更為珍貴,影響也更深遠。”【《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453頁。】

 四、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黨深化了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理論認識,提高了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指導下,我們黨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思想認識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取得了豐富的理論成果。概括來大致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深化了對平衡經濟總量與調整經濟結構關系的認識,注重實現宏觀調控短期效果與長期目標的統一。隨著我國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立足現實著眼長遠,處理好總量平衡與結構調整的關系成為宏觀調控必須把握好的全局性問題。胡錦濤提出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供求總量矛盾往往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相關”的觀點,指出“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重視短期增長目標與長期發展目標的銜接”“宏觀調控既要促進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又要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切實加強農業、社會發展等薄弱環節,努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68m69頁。】在200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提出“必須在結構優化中促進總量平衡”重要思想。他指出,“解決總量矛盾必須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著力調整投資和消費比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努力使總量平衡建立在結構優化的基礎上”。【《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807頁。】

  二是深化了對科學運用宏觀調控工具的認識,注重宏觀調控政策的協調配合。科學合理運用宏觀調控工具,形成系統的政策體系和強大的政策合力,是宏觀調控取得實效的保障,胡錦濤強調“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利益主體更趨多元化,宏觀調控必須綜合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並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調控合力,增強調控效果。對那些由市場支配的經濟行為,著重運用利率、稅率、價格等經濟杠杆來合理調整利益關系,更有效地發揮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對那些違法違規的經濟行為,著重運用法律手段來加以規范和約束。同時,對那些由於不合理的行政干預引發的突出問題,還要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來加以糾正和引導。”【《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頁。】對於如何具體運用財稅金融等工具來實現科學調控,胡錦濤則強調從制度安排入手,完善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宏觀調控體系和政策導向。在十七大的報告中,他這個問題作了具體論述,指出要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實行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展各類金融市場,形成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完善國家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三是深化了對經濟增長周期性變化的認識,注重增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和靈活性。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証明,經濟增長出現周期性變化是客觀存在的,而更好發揮宏觀調控“熨平”市場周期、防止經濟增長大起大落的作用,是我們黨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的重要體現。對於這個問題,胡錦濤在總結我國歷年來的宏觀調控經驗的基礎上,強調要更加注重加強事前調控,完善事中調控,實現適時適度微調。他提出“經濟增長出現小幅波動是難免的,關鍵是要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觀點。指出“經濟持續增長時間的長短和波動程度的大小,不僅取決於客觀因素,也取決於主觀努力,取決於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水平和運用能力。”【《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310頁。】他強調,“在經濟周期的上升階段,容易出現投資膨脹乃至整個社會需求過度擴張,甚至引發嚴重通貨膨脹。而在經濟周期下行階段,則容易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價格水平回落,甚至形成通貨緊縮。這兩種情況都要盡力避免,關鍵是善於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和特點,提高應對經濟波動的預見性和針對性”。【《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454頁。】

 四是深化了對宏觀調控對象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認識,提出必須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胡錦濤指出,在落實加強和改善宏觀淵控的各項政策措施時,一定要充分體現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這是我國歷次宏觀調控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也是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的關鍵所在。對於堅持這個原則必要性,他分析指出,“宏觀調控必須立足於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方面發展很不平衡這一基本國情。要處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把握全局,有保有壓,不能簡單採取‘一刀切’的辦法”。【《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頁。】對於實現這一原則的具體作法,胡錦濤明確提出,“對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健康因素要堅決加以抑制,同時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薄弱環節要採取措施切實加強”【《人民日報》,2004730日。】。

  五是深化了對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的認識,突出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是我們黨提出的調控目標。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特征,胡錦濤強調,要更加注重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他指出,“經過多年實踐,我們對實現前三個目標逐步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和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國際收支狀況對經濟穩定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收支總會存在順差或逆差,但都應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內。在外匯短缺時期,出口創匯是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也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有效途徑。目前影響我國國際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過去的外匯短缺轉為貿易順差過大和外匯儲備增長過快,這既表明我國綜合國力逐步增強和國際競爭力逐步提高,但也帶來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貿易摩擦增多和國內資源更多流向國外等問題。必須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堅持從國情出發,注意借鑒國際經驗,多方採取有效措施,逐步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807—808頁。】胡錦濤關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思想,體現在十七大對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部署中來,十七大明確提出要“採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要求。

 以上雖然是比較簡單地梳理了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實踐和理論成果,初步地分析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作用,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出,實施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過程是科學發展觀不斷豐富發展重要實踐基礎。2011年我國GDP總量已經躋身世界第二位,我國經濟社會又將進入一個新發展時期。面對國際國內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戰略任務更加緊迫。可以預見,在我國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必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作者趙宇,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實習員)

(來源:《中國共產黨90年研究文集(中)》2011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