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9-28   
分享到 :

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學習《胡錦濤文選》

王偉光

《胡錦濤文選》的出版發行,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胡錦濤文選》全面、忠實、生動地反映了黨的十六大以后的10年裡,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經驗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最好教材。

胡錦濤同志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觀點,並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立為我們黨的重大戰略思想。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學習領會胡錦濤同志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論述,對於新形勢下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科學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要義

胡錦濤同志指出:“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創造更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使國家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社會和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於發展的協調性。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包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面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關鍵還是要靠發展。隻有實現科學發展,我們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關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求。實現協調健康發展,這是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証,也是人民群眾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的重要保証。要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要認真汲取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深入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科學調控的能力,切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和諧。

二、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

馬克思主義辯証法告訴我們,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規律和根本法則,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內在源泉和動力﹔要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胡錦濤同志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在妥善處理各種矛盾中不斷前進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加和諧因素的過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並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正因為有矛盾,才要和諧,也正因為要和諧,才要協調解決矛盾。認識和諧,首先要認識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前提是協調解決矛盾。所謂和諧社會,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強調社會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求得統一和諧。面對人民內部各種矛盾扭結、碰撞、摩擦所形成的錯綜復雜的局面,需要我們頭腦清醒,審時度勢,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認清人民內部矛盾的新問題、新動向、新形式、新特點,牢牢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隨著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一些人民內部矛盾呈現出多發多樣的狀況,這是我國社會深刻變革中難以完全避免的,關鍵是我們要正視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處理矛盾的體制機制,而不能讓矛盾積累和發展起來,以致影響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要深刻分析現階段人民內部矛盾產生的原因特別是深層次原因,注重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正確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不同質的矛盾。要注重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

三、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胡錦濤同志強調:“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涉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隻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人們的心情才能舒暢,各方面的社會關系才能協調,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要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基本著眼點,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要堅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妥善協調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要高度重視收入分配問題,更好地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決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社會保障的全覆蓋,切實保障各方面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要從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從收入分配、利益調節、社會保障、公民權利保障、政府施政、執法司法等方面採取切實措施,逐步做到保証社會成員都能夠接受教育,都能夠進行勞動創造,都能夠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參與社會生活,都能夠依靠法律和制度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胡錦濤同志強調:“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隨著市場經濟深入影響,面對人們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程度明顯加深,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並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迫切需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不斷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要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著力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導全體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使全體人民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狀態。要積極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風尚,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

五、堅持黨的領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証

胡錦濤同志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強和改善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在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進程中,能否建設一個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要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民主法治,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各級領導干部要經常分析社會建設狀況,認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和突出問題,不斷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規律。要不斷提高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的本領、管理社會事務的本領、協調利益關系的本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落到實處。

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著眼點和立足點,深入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量工作同黨的群眾工作有密切聯系,要求我們把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工作做得更好。要高度重視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問題,努力使黨的群眾工作取得實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保証。

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社會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繁重而艱巨,我們要在黨中央領導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來源:《 人民日報 》201609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