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書籍
王德春
根據上級領導和組織的安排,20世紀70年代初,筆者從中共中央警衛局調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檔案處,從事對毛澤東圖書資料的管理工作。他健在時,我們為他保管、整理、借閱圖書資料和根據需要印制一些線裝書書籍,具體講就是為他提供圖書資料的服務工作,也可以說是毛澤東的圖書管理員。在圖書資料服務工作中,筆者了解到他與圖書有關的很多有趣的故事。
毛澤東酷愛閱讀歷史書籍,在他大量批注、圈畫的書籍中,歷史類書籍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他從大量的歷史書籍中學習、研究中國歷史,從歷史的經驗中汲取經驗教訓。我們在閱讀《毛澤東選集》時就會注意到,選集中所列的歷史典籍很多,例如《史記》《左傳》《漢書》《資治通鑒》《論語》《呂氏春秋》《老子》《孟子》《孫子》《列子》《庄子》《易經》《山海經》《禮記》等。選集中涉及的歷史人物也不少,例如司馬遷、曹操、朱熹、孫武、韓愈、秦檜、魏忠賢等,涉及的歷史事件也很多。從以上羅列的歷史書籍和歷史人物中,我們可以窺見他博覽群書、旁征博引和閱讀歷史書籍的興趣。
在毛澤東閱讀的歷史書籍中,《二十四史》是閱讀和批注較多的歷史書籍,有關章節他反復閱讀,例如《史記》《漢書》《唐書》《晉書》《五代史》《明史》等。毛澤東在閱讀《二十四史》時談到,要全面了解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不可不讀《二十四史》,“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為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是形而上學。不讀,靠什麼來了解歷史?”的確,毛澤東閱讀研究《二十四史》是下了精力和功夫的。據有關材料統計顯示,毛澤東批注《二十四史》的字跡就多達3583個,僅在《五代史》一書的批注就達19條之多。他批注的內容主要包括歷史人物、治國理政、戰爭戰役戰術、重大事件以及對史書本身的批注。例如,他在閱讀研究《新唐書》第124卷《姚崇傳》時批注了兩條意見,一條是稱姚崇是“大政治家、唯物論者姚崇”﹔另一條是對姚崇向唐玄宗陳述的“十事聞”,他批注:“如此簡單明了的十條政治綱領,古今少見。”毛澤東稱之為政治綱領的十條意見,是姚崇針對中宗、睿宗以來嚴重的政治弊端提出來的,其目的是希望勵精圖治,重振朝綱,天下大治。此時的批注含義不言而喻。毛澤東在閱讀研究《史記 陳涉世家》章節時提出,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一是功成忘本,脫離了本階級的群眾﹔二是任用壞人,偏聽偏信,脫離了共患難的干部。毛澤東以此告誡后人,任何時候必須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大批素質高能干事的干部隊伍,這是取得勝利的基礎條件。
很多人都知道毛澤東一生博覽群書,酷愛讀書學習,但知道他對幽默笑話類書籍也十分喜歡的並不多,特別是知道他晚年經常閱讀這類書籍的更是寥寥無幾。在毛澤東晚年,由於身體和疾病等原因,他對幽默笑話類書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們還清楚地記得,那些給他借閱、印制幽默笑話類書籍的工作情景。上個世紀70年代初,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毛澤東最近想閱讀一些幽默笑話類書籍,希望我們盡快提供這類書籍,其中還特別提到包括線裝類幽默笑話類書籍。為了盡快提供這類書籍,我們到有關的圖書館、資料室進行查找,其中包括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和當時的國家出版局等單位。我們先后查到了部分這類書籍的目錄索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找到的書籍隻有幾種。之后,我們又找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圖書館、北京市有關的文物部門、圖書管理部門以及有關的人士,進行認真的查找和了解,結果很有收獲,根據回憶和記載,有以下幽默笑話類書籍:《笑話》《笑史》《笑府》《笑笑錄》《俏皮話》《民間笑話》《中國古代笑話》《花間笑話》《歷代笑話選》《歷代笑話集》《古代笑話選》《苦茶庵笑話選》《笑話一百種》《新笑話一千種》《可發一笑》《廣笑府》《皇歷迷》《滑稽詩文集》《滑稽故事類編》《徐文長故事》《明清笑話四種》《笑堂福聚》《笑林廣記》《清都散客二種》等。毛澤東看了這些書籍后,精選其中的《新笑話一千種》《歷代笑話選》兩種書籍,指示有關部門盡快印制大字本線裝書。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我們聯系了當時負責圖書出版管理的國家出版局,開展相關的業務工作,經過印刷廠工人的加班加點,很快印制完畢,並及時送給毛澤東。毛澤東認真閱讀了這兩本書籍后認為,這兩本書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並且很滑稽很幽默,根據當時的規定和要求,該書印制后還分發給了有關的領導和相關的人士。之后,我們又根據他的閱讀需求,在相對長的時間內查找這類書籍,先后查到了不少書籍,很有收獲。與此同時,毛澤東還從《笑話書目》中精選了一部分書籍,其中包括《滑稽叢書》《笑話一萬種》《新式滑稽叢書》《古今滑稽文選》《笑經》以及《新笑話話簍子》等。在這期間,他閱覽了大量的多品種多版本的幽默笑話類書籍。為何毛澤東在這期間花費精力大量地閱讀這類書籍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通過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的身體情況來看,不難理解這也許是他調解工作和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他精神世界的一種釋放。
(來源:《學習時報》2013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