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雜言詩·八連頌》說開去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9-27   
分享到 :

建軍之本 強國之魂

——由《雜言詩·八連頌》說開去

張永健

在毛澤東眾多詩詞中,謳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詩篇佔有很大的比重,而具體歌頌某一個人民軍連隊的詩作,卻實屬罕見。19633月,毛澤東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雷鋒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范,是“和平年代的張思德”。過了五個月,他於81日,時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6周年,亦即中國工農紅軍建軍36周年,又揮筆寫下了這首《雜言詩·好八連》。這首詩是歌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式的英雄集體的。這一年,正是我國經受新中國成立以來最艱苦的三年困難嚴峻考驗,國民經濟開始好轉的一年。回想三年困難時期,一方面是國內遇到了特大自然災害﹔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重重封鎖,不斷進行戰爭威脅和核訛詐﹔蘇聯領導集團對我國百般挑舋:撤回援華專家,逼還抗美援朝期間的軍事債務。中國面臨的內外形勢均極其嚴峻。但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艱苦奮斗,上下同心,軍民同德,齊心合力,在國內,終於戰勝天災,獲得農作物的全面豐收﹔國際上,突破重重圍堵,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進一步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作於此時的《雜言詩·八連頌》是對雷鋒式的集體好八連的嘉獎,也是對所有解放軍戰士和全國人民的嘉獎。這首詩高屋建瓴地總結了我黨我軍的歷史經驗,高瞻遠矚地詩說建軍建國之路,充滿了自信。

毛澤東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革命、軍隊的學說和中國革命的實際,特別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遭受慘重失敗的經驗教訓,牢牢地樹立了“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堅強信念。繼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人打響向國民黨反動派反抗的第一槍之后,他領導了秋收起義,並且第一次打出了共產黨的旗號,沒有沿用“國民革命軍”稱謂,而是另用階級性極其鮮明的“工農革命軍”稱謂。我們常說,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須知“工農革命軍”的建立,也是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大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創立“工人農民”的隊伍。在《西江月·秋收起義》中第一次明確說明這支隊伍鮮明的階級屬性:“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中國的窮困農民佔人口的絕大多數,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革命的本質,主要是農民的革命,是農民階級在工人階級的領導下尋求自身的解放,用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縱觀毛澤東選集和毛澤東詩詞,新中國成立之前,毛澤東的講話、論文、詩詞主要是圍繞革命的武裝打倒反革命的武裝這一問題,不論是黨的建設、軍隊的建設,還是根據地的建設,都是圍繞著奪取、建立、建設、鞏固“人民政權”這個主題展開的,而建立人民政權的重中之重,則是建立人民的武裝、人民的軍隊。因此,他說:“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這是總結中外人民革命經驗得出的科學結論。人民的軍隊是干什麼的呢?在建軍初期,他在《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報告中,就明確地指出:“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單純地打仗,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承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重大任務。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並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沒有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這裡,毛澤東論述了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人民政權三者的關系。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中,人民軍隊是馬克思主義者進行革命、奪取政權的工具,人民戰爭是武裝奪取政權的過程,人民政權是人民戰爭的最終目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毛澤東十分重視人民軍隊的建設,他認為黨的領導、人民軍隊、統一戰線“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他寫了許多關於人民軍隊建設和人民戰爭的著作(包括詩詞),講如何建軍,如何作戰,如何掌權等等,都是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的。《雜言詩·八連頌》就是頌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集體“好八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和優秀傳統的。

1949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八連進駐上海南京路。舊中國的上海是世界各帝國主義國家和中國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勢力最集中的地方。它經濟發達,也充滿誘惑。上海的南京路,則是上海最繁華的地方。能不能禁得住紙醉金迷的考驗?是擺在八連面前的大問題。經過十幾年的考驗,這個連隊牢記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身居鬧市,卻一塵不染,發揚人民軍隊愛人民、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優秀傳統,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克己奉公,助人為樂,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與衷心擁護。1959723日,上海《解放日報》刊發長篇通訊《南京路上好八連》和評論《人民解放軍的光榮上海人民學習的榜樣》。接著,《人民日報》等全國許多報刊競相轉載,此后,“南京路上的好八連”成為繼學雷鋒之后又一個家喻戶曉的先進集體典范。19634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該連隊“南京路上的好八連”的光榮稱號。《雜言詩·好八連》就是贊頌這個連隊“為人民”、“拒腐蝕,永不沾”的高貴品質的。

全詩分為四部分,每部分相對獨立,突出一個思想﹔各部分又彼此關聯,組成一個統一體。

第一部分,為前十句,寫“好八連”之所以“好”,之所以“天下傳”的原因:“好”在“意志堅”﹔“好”在“為人民,幾十年”﹔“好”在“拒腐蝕,永不沾”。“意志堅”就是為了“信仰”,為了“宗旨”,立場堅定,毫不動搖,勇往直前,勇於犧牲,勇於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人民軍隊的“信仰”是什麼呢?就是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所指出的:“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論聯合政府》中又一次重申:“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隻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 “南京路上的好八連”,就是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下,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抵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和享樂腐化的誘惑:“拒腐蝕,永不沾”。這種無產階級所特有的革命精神,是其他任何軍隊無法做到的。縱觀歷朝歷代的興衰史,不難發現,王朝的滅亡都是起於統治者上層人物腐朽,特別是國家頂層官僚與重兵在握的軍官將領腐敗,然后,貪圖享受、居功自傲的腐敗作風像瘟疫一樣蔓延統治集團和全體官兵,導致軍紀渙散,朝綱混亂,從而滅亡。封建王朝的興衰更替是如此,李自成農民起義也是如此,太平天國運動還是如此,國民黨蔣介石政權也是如此。因此,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和初期諄諄告誡全黨、全軍,告誡黨政軍的高級領導干部:“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增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証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變成了執政黨,局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本質、革命宗旨、革命本色沒有變。因此,毛澤東在由西柏坡奔赴北京的途中,一再說,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絕不能當李自成。他除了發表一系列文章教育全黨之外,並實施各種措施,開展一系列政治運動,如“三反”“五反”運動、“四清”運動、“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等,目的是要廣大干部和黨員、戰士“拒腐蝕,永不沾”,可是,有的干部,如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則沒能做到,從而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在慎重地處決劉青山、張子善死刑時,毛澤東曾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處決他們。隻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二十個、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劉青山、張子善腐敗犯法被判死刑,主要是由於他們忘記了我黨我軍的“信仰”和“宗旨”。改革開放后的一大批貪腐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也是因為他們忘記了黨的宗旨,背叛了無產階級的信仰。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腐倡廉,就是為了正本清源,恢復黨和人民軍隊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拒腐蝕,永不沾”,建國強軍,實現中國夢。

第二部分,十六句,可分為三層意思。第一層,“解放軍,要學習。全軍民,要自立。”這是說,全國人民要學習解放軍,全國軍民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是毛澤東一貫的思想,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戰勝國內外數十倍於我的敵人,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土地改革運動、抗美援朝運動、“三反”、“五反”運動,農業合作化運動,大規模有計劃的工礦建設,使貧弱落后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具有初步工農業合理布局的繁榮的社會主義的國家,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前后,針對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的封鎖禁運,曾斬釘截鐵、自信自豪地說:“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麼?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經濟戰線上如此,軍事戰線上也完全應當如此。”事實証明,毛澤東的這一條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是完全適合像中國這樣貧困落后經過革命斗爭,人民當家做主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二層,連用八個排比句式,說明“自立”“自強”,就一定會有“八不怕”的精神:“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就能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就能識別各種各樣的妖魔鬼怪,就能抵抗各種各樣的明槍暗箭,就能英勇頑強,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八個否定式的排比句,如高山巨瀑,勢如破竹,令人氣骨鏗鏘。第三層,用形容、用比喻、用象征,書寫中華兒女的奇志、奇勇,奇跡:“奇兒女,如鬆柏。上參天,傲霜雪。”這裡落筆奇特,想象豐富,比喻貼切,生動形象,氣象非凡,令人引以為傲,躊躇滿志。

第三部分,有十二句,進一步指出全國人民除了要學習“好八連”,“為人民”“拒腐蝕,永不沾”和自立自強精神外,還要學習“好八連”和人民解放軍的“四好”精神:“紀律好,如堅壁。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團結力”。“紀律好”,即紀律嚴明,這是治軍強軍之道,也是戰勝敵人、克服困難的重要保証。毛澤東曾說:“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紀律是為“信仰”服務的,隻有有堅定不移的信仰,才能有鐵的紀律。人民解放軍作為“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作為永遠“為著廣大人民的利益而結合,而戰斗的”武裝集團,光有信仰、紀律還不夠,還必須“軍事好”,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緊緊依靠人民,善於掌握和運用現代化的高超的軍事技術和戰略戰術,要有過硬的本領,要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要能打硬戰,打勝仗。隻有“軍事好”,我們的軍隊,我們的人民才能用霹靂雷霆之偉力擊退一切敢於來犯之敵,保障人民政權的鞏固、人民生活的安寧。在“四好”之中,特別強調“政治好”,說“政治好,稱第一”,這是與毛澤東一貫重視政治思想工作分不開的。這兩句話就是他倡導的“軍隊設立黨代表和政治部”、“支部建在連上”、八路軍“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抗大的教育方針”以及“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等等觀念的口語化。在政治好和思想好的關系中,他認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 “思想好”的內容是什麼呢?“能分析”,就是要求我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善於用“對立統一的觀點”,“一分為二”的方法,透過事物的現象掌握事物的本質,善於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去偽存真,善於區別美丑,識別真假。詩中用頂針格的句式抒發了政治思想工作在強黨強軍強國中的重要作用:“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圖結力”,隻要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掌握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真理,就能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就一定能團結一心,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國。有人說,這是“毛澤東同志再次做了辯証法的通俗化的、詩化的宣傳。”這是很有道理的。

第四部分,即詩的最后兩句,既是承前“團結力”的進一步說明,進一步深化,又是用比喻、詰問、警句對全詩的總結,也是對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發出的偉大號召:“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既是全詩的結句,也是全詩的“詩眼”,全詩的主旨﹔既是“點睛之筆”,更是“神來之筆”﹔是箴言,是警句。這首詩最早發表在19821226日《解放軍報》上。在全詩正式發表之前,而“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卻在各種媒體中為人們所廣泛引用和運用,早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軍民團結衛國保家的座右銘。

《雜言詩·八連頌》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14年之后,又一次以詩的形式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敲響的警鐘。這是多麼及時又富於遠見和警示的洪鐘大呂啊!

這首古體的雜言詩,共四十句,除結尾兩句為七言外,其余38句皆為三言,不講平仄、對仗,押韻比較自由,能押韻則盡量押韻,但絕不勉強押韻,語言通俗,口語化,明白曉暢,朴實好懂。毛澤東之所以有意採用這種傳統的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詩體形式,其目的是為了讓文化水平尚不是很高的工農大眾和解放軍戰士能看懂、聽懂、讀懂,並且讓我們的子孫后代牢記、力行,讓詩作更好地達到“興、觀、群、怨”的目的﹔更好地發揮革命文學“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的作用。

《雜言詩·好八連》創作至今已有53年,公開發表至今已有34年。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於196410月獨立自主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蘇兩霸的核壟斷、擁有了核武器和人造地球衛星的高端科學技術﹔突破了美蘇兩霸的重重圍堵,在世界各友好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國的常任理事國﹔現在已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這些,都是與毛澤東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國方略分不開的。然而,國外反動勢力一方面企圖打壓我們﹔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計地對我們進行“和平演變”。但是,隻要我們的共產黨員、解放軍戰士、各級領導干部堅持“為人民”,“拒腐蝕,永不沾”﹔堅持獨立自主,“八不怕”:“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堅持”四好”:“紀律好”,“軍事好”,“政治好”,“思想好”﹔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一定可以戰勝國內外的敵人和前進道路上一切困難,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旋。”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之際,重讀《雜言詩·好八連》,我深深感到,這首詩是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所堅持的革命思想的深化、詩化﹔“好八連”的精神,就是《西江月·秋收起義》、《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蔣桂戰爭》、《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所體現的井岡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諸多精神的進一步通俗化、平民化、經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