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著述中的毛澤東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6-26   
分享到 :

謝覺哉著述中的毛澤東

吳尹浩

謝覺哉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大家尊稱他為“謝老”。他是毛澤東的老朋友,他倆從1920年相識,到20世紀70年代先后去世,相處時間超過半個世紀,可謂“知根知底”。謝覺哉有寫日記的習慣,數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毛澤東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往事,在謝覺哉的日記和著作中多有記載。有不少內容或是謝覺哉親眼所見,或是毛澤東的同學親口所述,真實度極高。在關於毛澤東的各種回憶錄質量參差不齊的當下,謝覺哉的這些記錄顯得尤為珍貴,讓人讀之慨然,回味良久。

才華橫溢

毛澤東極有才能,不管是分析國情,還是列舉典故,都能信手拈來。在謝覺哉看來,毛澤東的才能既是實踐鍛煉出來的,也是讀書讀出來的。

1920年,何叔衡擔任湖南通俗教育館館長,他把他的朋友毛澤東、謝覺哉聘來編教育館的附屬報紙湖南《通俗報》。就這樣,謝覺哉在教育館第一次見到毛澤東,他們成了同事。他們之間有分工,毛澤東負責採風、寫作,謝覺哉負責整理印刷。

初次見面后,謝覺哉很久沒見毛澤東到編輯部來,只是陸續收到他從不同的縣寄來的信件。原來,毛澤東去做“游學客”了,在當時也被戲稱為“斯文叫花子”。路過某縣,盤纏不足就向當地勸學所或有錢人求助一點錢,然后繼續“窮游”。毛澤東后來對他說:“原本打算游遍湖南七十五縣,但隻游歷了湘中各縣,就為工作所不許可了。”

實踐出真知,當謝覺哉讀到毛澤東寄回來的文章時,總會嘖嘖贊嘆:“哎呀!毛潤之這篇文章寫得真好!”謝覺哉曾評價道:“他游歷時寫的報道,是《通俗報》上最實際而又出色的文章。”正因如此,謝覺哉總是把毛澤東的文章編排在報紙的頭版。有趣的是,毛澤東游歷湘中到過謝覺哉的老家寧鄉,寧鄉勸學所的人后來對謝覺哉說:“你們那裡有一位叫毛潤之的記者,到所裡求助,我們給了他幾串錢,走了。”

除了實踐,毛澤東的閱讀量也十分驚人。有一次,謝覺哉去編輯部的宿舍探望毛澤東,宿舍正在搬家,但毛不在,搬運工正在搬東西。他這才發現毛澤東的書籍很多,一個超大的網兜裝得滿滿的。

1933年春夏之交,謝覺哉來到了中央蘇區,很快被分配給毛澤東當秘書。據他回憶:“到的次日,擬一個開會的通知,毛澤東同志全改了,一字不留,加的也不少。我問:‘為什麼我這樣不會寫了。’毛澤東同志望了我一陣,隻答復兩個字:‘你學!’”謝覺哉回憶:我首先學毛澤東同志修改的通知,那是召開查田會議的通知,我初到蘇區,不知道查田是件什麼事,要解決什麼問題,不加調查,就動起筆來,可謂冒失。其次,參加會議的都是農民,不只是要他們看得懂,而我以前寫的文章,讀者多是知識分子。第三,這是被“圍剿”的蘇區,物質困難,來的人要帶著碗筷,帶被單,這是我沒想到的。他反思道:我的經驗,我沒有從贊許我的文章的人那裡得過好處,隻有年輕時一位塾師批評過我的文章,從他的幾句話裡我才知道寫文章應該注意些什麼,我至今還感激他。還有,就要算毛澤東同志的“你學”了。謝覺哉是秀才出身,在舊社會來說文化層次不低,但在他眼裡小他九歲的毛澤東足以當他的“老師”,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19447月初,謝覺哉去毛澤東處談工作。他在日記中說:“日前至毛主席處,見其衣袋有線裝書,問之為《閱微草堂筆記》,他說其文字可玩味。毛的工作可謂忙矣,但他總有工夫尋繹舊籍,和人談天。合乎古人說的‘好整以暇’。”謝覺哉感嘆:全黨有誰敢說自己比毛澤東還要忙?以忙為借口不想學習的人,要看看毛澤東是怎麼做的。他在日記中繼續寫道:“別人的忙,常常不定是事忙而是心忙,越忙越急,越急越搞不清事。若能以閑應忙,腦子清清爽爽,從容考慮,事來,一下就解決了,事不積,就會見得無事。而且閑則看得清楚,某須自己做某須他人做,某須指導他人做,不一股腦攬在自己身上,使自己忙不了,別人又感得太閑。”

不拘一格

毛澤東為人慷慨豁達,不拘小節,頗有古之賢者之風。而且他的這種不拘一格,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天性使然。他從不嘩眾取寵,更不會故意標新立異以吸引眼球。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就不是循規蹈矩的學生,他對“填鴨式”教學有抵觸情緒,甚至發展到不去上課。他的同學何叔衡對此事知之甚詳,並告訴謝覺哉。謝覺哉將他的話記錄了下來:

潤之是個奇人:在第一師范讀書,看不起學校的課目,不大上課。那一向研究甚麼,就把那一類的書搬來,關起門一個人在讀。管理王季范是他的親戚,勸他說:“你要上課!不上課是不合校規的。”毛說:“這樣,破壞了我的讀書計劃,我不能夠。”又說:“你定要我上課,我一發問,教員不能答時,就請他滾蛋,你能答應嗎?”王沒辦法隻好任他。

自然,學校裡記分數的成績不及格了,幾次教務會議都要開除他。楊懷中教授不肯,說:“這不能拿尋常校規來說。這是一個特別學生,你們不知道的。”

當時,毛澤東知道曠課的后果是什麼,因而對楊教授的幫助心懷感恩。多年后,他深情回憶:“那時幾十個教員我敬重的隻有兩個:一為徐老(徐特立),另一位姓楊的。”

趙恆惕在湖南掌權時,殺了工人領袖黃愛、龐人銓,激起民憤。他壓不下去,隻好想辦法緩和一下。謝覺哉回憶:

一天,找一些群眾領袖去談話,毛也去了。談了一陣,不大對勁。毛故做不認識趙的樣子說:“你先生的話不對頭,我們要直接見省長!”旁邊人說:“這就是省長。”於是又談下去。這一來,使得趙恆惕的臉上,不免紅一塊白一塊。

事后,趙恆惕對人說:幸而隻有一個毛澤東,不然,湖南早就給他們翻轉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到青年毛澤東詼諧的一面。

當年有不少人赴法勤工儉學,尋求救國真理。毛澤東也有出國的機會,可他自己主動放棄了。謝覺哉曾問過青年毛澤東這個問題,毛澤東回答:“我現在要知道的是中國而不是外國。”

到了延安時期,毛澤東仍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1944年,戰爭形勢逐漸明朗,邊區經濟狀況也有所好轉。4月底,棗園的花開了。毛澤東邀請老同志們一起賞花,謝覺哉也在其中。在428的日記中,謝覺哉非常愉快地寫下了:“在毛主席處吃飯。”19451223,謝覺哉在日記中寫道:“下午四時至王家坪參加毛主席生日宴,毛主席滿五十二歲。”1946年勞動節,謝覺哉又開心地在日記中寫道:“同參議會幾位老人至毛主席處午餐。”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毛澤東並不死板,在經濟困難的時候,他肯定會和大家同甘共苦,在經濟好轉的時候也會吃得稍好一些。這才是真實的毛澤東,一個收放自如,與民同甘苦共歡樂,具有平民氣質的偉大領袖。

膽識過人

19203月,一位住在長沙的朝鮮人收到家中寄來的100塊大洋。居住在長沙的日本流氓知道了這件事,便一路追逐圖他的錢財,這個朝鮮人慌不擇路,逃到長沙本地的青年會躲起來。出人意料的是,有中國人站出來見義勇為。管他什麼日本流氓,我偏要管一管!這個人是誰呢?在同年319日的日記中,謝覺哉揭曉了答案,他寫道:“夜,潤之迎某韓人居於第一師范。”青年毛澤東的血性躍然紙上,誰敢說在那個羸弱的中國“竟無一人是男兒”?

19216月底,毛澤東和何叔衡從長沙出發去上海。他們去上海做什麼呢?在629的日記中,謝覺哉寫道:

午后六時,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潤之,赴全國○○○○○之招。

“○○○○○”表示共產主義者。原來他們去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去了。

1944年,毛澤東的老同學蕭三對謝覺哉談及毛澤東的往事,不勝感慨。在這一年92日的日記中,謝覺哉是這麼寫的:

蕭三同志談:第一師范校長孔昭綬,外講民主,成立學生自治會,毛是實際組織者,弄得孔昭綬有苦說不出。一次軍閥軍隊要佔校舍,職員無辦法,許多學生藏在宿舍了。毛組織一批好打球的同學,持校中破槍放哨,把校門關閉,桌凳作障礙物,誰來即打。毛巡察各處,職員、學生誰都聽他指揮。軍隊見有備,不敢入。

毛澤東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在青年時代已展露,這份勇氣遠非常人所及。

1947年,國民黨軍進攻延安,毛澤東被迫率領中央機關撤出延安,在大山裡與敵軍周旋。828,謝覺哉和王明找毛澤東聊天,夜談頗久。毛澤東說了什麼呢?在當天的日記中,謝覺哉記錄了原話:

怕,一是由不了解情況而來,敵和我同是用腳走,這在山地是確定了的﹔步槍二千米外無效,也是確定了的。我隔敵不止二千米,且在二十裡外,怕甚麼?自然,也不可冒險。

敵人的大軍在區區20裡之外,毛澤東竟如此淡定!王明“駭然”於毛澤東的勇敢,替他捏了一把汗。謝覺哉了解毛澤東年輕時的事跡,深知他的勇敢是一以貫之的,覺得不用大驚小怪。

待人以誠

對於朋友,青年毛澤東能做到開誠布公,評價對方能切中要害。在認識毛澤東以前,謝覺哉曾聽何叔衡說:“毛潤之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潤之說我‘不能謀而能斷’,這話道著了。”毛澤東看人很准,能夠准確道出朋友的優缺點。毛澤東對何叔衡評價並不低,后來對謝覺哉說:“何胡子是感情一堆。”謝覺哉極為贊同,並替他解釋:“不是一堆骨和肉,而是一堆感情﹔熱烈的感情四射著,觸著就要被他感動。叔衡同志確是如此。他的感情是統制在高度的正義感下面的。”

20多年后,謝覺哉回憶初見毛澤東的場景時說:“我在《通俗報》館的一個會議上,第一次認識了毛澤東同志。會后他到我房子裡座談,我不知道那回他對我感想怎樣,后來我覺得他是想了解我,態度謙虛,不離不即,人自樂於相告,所謂‘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也。”謝覺哉說:“雖然他對我的感想,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他確有物色同志的意思,因為他這時候久已從事於社會運動。”何叔衡曾多次贊揚毛澤東,謝覺哉還以為這是個牛氣沖天的人呢,沒想到他這麼真誠友善。

1921年元旦,經毛澤東、何叔衡、周世釗介紹,謝覺哉加入了新民學會。他在當天的日記中提到了這件事,有趣的是,他對加入新民學會熱情很一般,並沒有多歡欣。他在日記中寫道:“今日開會以入會手續未完,未往。”那麼,他在這一天干嗎去了呢?原來,他去和一些紳士交談了,他告訴紳士們:“欲改造地方,須先造輿論﹔欲輿論正確,須先養成學者﹔當糾紛之際,現狀復雜,厲害混淆,尤非學者莫為力。”說到底,雖然他此時在辦報紙,但並不相信“輿論救國”一說,他贊同的是“教育救國”,培養“學者”。

謝覺哉入會當月,新民學會會員圍繞“主義問題”產生激烈爭論。毛澤東、何叔衡等人認為隻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另外一些人認為,應該追求個人的絕對自由,不需要政府、法律這些國家機器,要以無政府主義救中國。謝覺哉聽得煩,忍不住站出來說:“宇宙之大無所不容,進化之途且恆賴矛盾之主義互抗互厲。以狹義言,固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以廣義言,無所謂是非也。”意思就是:信仰哪種學說是個人自由,你們就別爭啦!雖然他這次並沒有站在毛、何一邊反駁對方,但毛、何二人並沒有怪他,友誼如舊。

毛澤東知道謝覺哉暫時不夠黨員的標准,所以並不急著介紹他入黨。之后的幾年裡,謝覺哉為黨做了很多工作。直到1925年,經何叔衡、姜夢周介紹,謝覺哉才作為一位秘密黨員,加入中國共產黨。

長征途中,毛澤東力所能及地幫助謝覺哉。每當謝覺哉憶起這段往事,他眼中總是噙著淚水:

長征時,在毛兒蓋,沒有吃的,毛主席叫人把馬殺了,分送給同志們。我在休養連,也分到一份。后來主席發現他身邊的人分得多一些,我少一些,來信道歉,說是特務員分的,他不知道。見面時又幾次提及,他認為生活艱苦,大家都應一樣多。

延安時期,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毛澤東也會向謝覺哉請教,姿態放得很低。據革命家方仲如回憶:“有一次,為甘肅一件事情,毛澤東親擬了一個電稿,送給謝老征求意見。當時我不理解,為什麼毛主席寫的電稿還要征求謝老的意見?后來才知道,因為謝老辦事嚴謹細致,擅長文字,曾經給毛主席做過秘書,又當過黨中央駐蘭州辦事處代表,熟悉甘肅的情況,所以征求謝老的意見就更能客觀地符合實際地解決問題,免出差錯。”

作風優良

大革命時匆匆一別,直到1933年謝覺哉來到中央蘇區,這才又重見毛澤東。當謝覺哉來到毛澤東的住地,毛澤東迎上前來,緊緊握住謝覺哉的手說:“謝胡子,你可來了,一路上辛苦了,身體好嗎?”謝覺哉連忙回答:“還好,還好!”接著,毛澤東介紹他給賀子珍認識,他與賀子珍聊得也很愉快。

很快,吃飯時間到了,那時蘇區的生活還是很艱苦的,毛澤東和戰士們吃的東西一樣,一天一角錢的伙食。謝覺哉清晰地記得:為了招待他,毛澤東讓警衛員到老鄉那裡買了三個雞蛋,算是加了一個菜。毛澤東不讓警衛員去伙房要油,而是照舊打來了飯和辣椒炒酸菜。

同年,毛澤東在長岡鄉、才溪鄉開展調查,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以及“婦女要頂半邊天”等著名論斷,當時毛澤東把秘書謝覺哉也帶去了。謝覺哉后來說:“毛澤東同志調查興國長岡鄉、上杭才溪鄉,我是看見的。找來鄉長支書三兩個農民,每個鄉都差不多談了個把星期。他親自照顧他們的食宿,生怕他們不能熬夜,一句句很謙虛地問。”這位黨的高級干部,將自己視為學生,將農民視為先生,這讓謝覺哉擊節贊嘆。多年后,謝覺哉坦率地說:“像毛主席長岡鄉和才溪鄉的調查材料現在還找不到第二個。”

在毛澤東言傳身教之下,謝覺哉的工作水平和黨性修養都有了很大提升。在中央蘇區的兩年裡,謝覺哉參與起草了《選舉法》《土地法》《稅收條例》《婚姻條例》等多部法規。謝覺哉學習毛澤東的工作方法,堅持“先調研,再起草﹔不調研,不起草”原則,使這些法規易被群眾接受。通過努力,他越來越接“地氣”,真正成長為毛澤東的好幫手。

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十分惜物。對此,謝覺哉回憶說:“內戰時代,毛主席就是病,跛子瘧疾打得起不了床,還是同士兵和工作人員吃同樣一份的飯和菜,和列寧同志不肯多吃一點面包一樣﹔衣服爛了,硬拒絕被服廠多發他一套衣服。”

謝覺哉曾想起一件趣事:“一九三三年我跟毛主席做秘書的時候,那時煙草十分困難,經常抽樹葉。有一次,事務長好不容易弄到一些煙草,分給抽煙的同志,每人一份。我不抽煙,毛主席愛抽煙,領煙的時候,毛主席就說:‘謝胡子,你那份煙給我吧!’事務長沒有多給,毛主席也沒有多要。”

長征時期,中央紅軍到達阿西時,毛澤東分到一點牛肉,他想到謝覺哉正又累又病,便讓人切一塊送給他。結果謝覺哉也沒有獨享,他去找別人一塊吃,剛好對方有個大蘿卜,他們便將牛肉和蘿卜一塊煮,連鹽都沒有,但是他們吃得很開心。

解放戰爭初期,胡宗南軍圍攻延安,毛澤東帶領大家撤出延安。在行進途中,謝覺哉見証了領袖與人民的魚水情。據他回憶:“1947年,河北山西搞土改,有一些翻身農民入伍組織了幾百人過河去保衛毛澤東,他們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講了一次話,有些人當時說:‘這不是毛主席吧!毛主席怎麼穿得這麼壞?’毛主席經常在桌上寫字,棉衣的袖子搞掉一塊。有的人講:‘我們湊幾個錢給他做一身衣服好不好?’”這是謝覺哉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主席與人民同甘苦,人民與主席心連心!有這麼好的人民,這麼好的主席,何愁反動派不垮台?

從始至終,謝覺哉都未曾用夸張的語言稱頌過毛澤東。因為他深知,毛澤東是一位謙虛謹慎的人,而且極富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維。那麼謝覺哉是如何評價毛澤東的呢?在謝覺哉日記中,他對毛澤東的評價可以歸納為三句話:一、“真有天性的人才能夠對國家盡大忠,對民族盡大孝”﹔二、“毛主席、朱總司令諸將領皆當世之英雄”﹔三、“先生品質難為喻,萬古雲霄一羽毛”(革命老人續范亭評價毛澤東語,謝覺哉深表贊同)。

(作者吳尹浩: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王兵)

 (來源:《百年潮》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