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三次“欽點”黃克誠
毛澤東三次“欽點”黃克誠
王子君
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在接管大城市、主政新湖南、建設現代化軍隊這種需要披荊斬棘式開創新局面的時候,接連三次“欽點”黃克誠,這是對黃克誠政治品質與領導才能的信任與器重。他曾經說過,黃克誠“是個敢講真話的人”。黃克誠始終堅定黨的信念,實事求是,敢講真話,這種高貴的品質,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
接管天津最適當的人選
1948年11月18日,中央軍委決定發起平津戰役。11月20日,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請黃克誠以盡快速度結束工作,率干部隨東北野戰軍南下,黃並准備擔任天津軍管會主任兼天津市委書記。”
得知中央這一指示時,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冀察熱遼軍區政治委員的黃克誠正在沈陽參加一個會議。會議一結束,他即晝夜兼程返回冀察熱遼分局所在地,迅速交代了分局和軍區的工作,火速率一批干部入關。
黃克誠這次天津任職,是由毛澤東“欽點”。在毛澤東心裡,打天津主要是東北的部隊,選擇一名有威望的東北部隊的領導干部主持軍管會工作,有利於天津地區的穩定和工作展開。黃克誠沉穩、老練,富有開創新局面的經驗,是最適當的人選。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許,攻城部隊對天津發起總攻,15日15時,戰斗勝利結束。15日16時許,黃克誠率軍管干部進入天津,開始對天津的全面接管。
由於事先准備工作比較充分,加上攻城部隊紀律嚴明,入城后又正確執行“各按系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后管”的方針,接收工作進展順利,一周就完成了接收,基本上達到了“完整接收,免遭破壞”的目的。天津很快消除了戰爭痕跡,全面恢復生產,開始城市建設。2月25日,黃克誠給總前委並中共中央寫了報告,從進入天津前的准備工作、天津情況與各階層的動態、接收工作的經過、迅速完成完整接收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和幾點教訓等方面作了匯報。
毛澤東對黃克誠的這個報告很感興趣。報告體現了黃克誠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有經驗也有教訓,都很寶貴。隨著戰爭的勝利,解放的城市越來越多,全國的工作重心將轉向城市。毛澤東認為黃克誠總結的這些經驗教訓對以后的城市工作很適用,希望了解得更透徹些,遂召他到香山當面匯報。
香山是中共中央於3月25日從西柏坡遷至北平后的臨時辦公地點。毛澤東住在雙清別墅。
黃克誠興奮地奔往香山。自從參加革命以來,他感到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就是毛澤東。毛澤東那出神入化的政治智慧與軍事戰略思想,讓他打心眼裡欽佩。
主政湖南“你隻管放心大膽地干”
黃克誠來到雙清別墅,從容沉穩地向毛澤東匯報了接管天津的過程。毛澤東贊揚了他主持接管天津的工作,然后告訴他中央已決定調他去湖南主持工作。
“是我點名讓你去的。你有天津的經驗,又是去我們的家鄉,風土人情熟悉,你去我放心”。毛澤東說。
黃克誠深感這是一項新的重要使命,是黨中央和毛澤東對自己的信任。但是,湖南有湖南的特點,天津的經驗湖南不能照搬,這工作怎麼做,還“請中央和主席作指示”。
“怎麼做?遇到問題多思考多商量,多請示多匯報。一切從實際出發,聯系實際情況執行政策,探一條新路子出來。總之,你隻管放心大膽地干!”毛澤東認為他善於總結經驗,更善於發現問題,處理棘手的問題時老成持重,放到哪個位置上都能讓人放心。
不知不覺窗外已經晚霞如火。
黃克誠起身向毛澤東告辭,不料毛澤東卻說:“你我革命二三十年,可還從來沒有這麼面對面談過話,更不要說坐在一起吃飯了!今天機會難得,我為你設個‘盛宴’,你吃完飯再走。”
黃克誠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毛澤東百忙之中留他吃晚飯是關愛,更是榮譽!
所謂“盛宴”,就是兩個炒菜一個湯,外加一碟霉豆腐。當然,是地道的湖南菜,連菜湯裡都放了辣椒。
餐桌上,毛澤東談及了中央把黃克誠放到湖南去的原因。黃克誠是開創新局面的一把“刀”,是一位既能獨當一面又能統攬全局的“刀把子”人物。湖南地處中南腹地,近代有“得湖南以挽天下”之說,但也是近現代革新與守舊、革命與反革命搏斗的主戰場,是土匪最多、反動勢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如今是我百萬大軍解放大西南和兩廣的必經要道,中央當然要把最得力的領導干部放到湖南,把這把“刀”放到湖南。
1949年10月底,黃克誠滿懷信心地走馬上任湖南省委書記。
黃克誠在湖南主政3年,遵照中央的政策,在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調整城鄉關系、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的同時,完成了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鎮反、“三反”“五反”等一系列工作。僅僅3年,曾經兵連禍結、民生凋敝的中南大省,消滅了封建勢力,根絕了百年匪患,生產發展了,社會安定了,人民安居樂業了,一個嶄新的湖南展現在世人面前!
黃克誠,成了新湖南的奠基人!
“現在軍委更需要你”
就在黃克誠准備繼續帶領家鄉人民為建設新湖南作出更大貢獻之際,1952年7月,中共中央電令,要調他到北京擔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這一次,又是毛澤東親自點將點到他的。
這個調令來得太突然了,黃克誠的心中十分矛盾。他不想離開湖南,他舍不得離開湖南啊!
他在房間裡踱起步來,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
終於,他接通了毛澤東的電話,直言自己比較適合做地方工作。
毛澤東卻笑道:“克誠,我明白你在湖南正干得起勁得很,舍不得離開!可你比較適合做地方工作,不等於你不適合做軍隊工作嘛!你本就是從軍隊到地方的,現在軍委更需要你!”
“能做軍隊工作的大有人在嘛!”黃克誠申辯道。
“我老實告訴你呀,現在的總后勤部剛組建不久,是個大攤子,亟須加強領導。”毛澤東的語氣嚴肅起來,“中央已經作出決定,你是最佳人選。黃老,你就別留戀湖南了,現在軍委要用人,要用你這個人,你就莫跟我啰嗦了”。
“既然這樣,主席您放心!”黃克誠態度一下子堅決起來。
1952年9月,黃克誠戀戀不舍地離開湖南到北京任職。
20世紀50年代初期,人民解放軍的后勤保障工作正處於歷史性轉變時期,集中統一的軍隊后勤工作面臨著后勤體制建設、基礎建設和統一供應等一系列新的任務和課題,工作千頭萬緒,十分棘手。
黃克誠了解一段情況后,即正式上班,主持全軍后勤全面工作。1954年10月31日,黃克誠出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同月,他被任命為國防部第一副部長、總后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1955年,他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黨的八大他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同年又增補為中央軍委委員。1958年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讓黃克誠接任總參謀長一職。
黃克誠在軍委的職務越來越多,工作越來越重。
他主管后勤工作前后5年時間,提出和確立了“為國家負責、為部隊負責”的指導思想,健全完善后勤工作規章制度,為實現后勤工作向現代化建設的轉變奠定了良好基礎,后勤機關的地位也因此提高了。
在中央軍委長達7年多的時間裡,黃克誠協助彭德懷、聶榮臻主持軍委、總參日常工作,主持大規模精簡整編﹔保障朝鮮前線的戰勤保障﹔他抵制蘇聯一長制,提出的“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被認為是對黨和軍隊政治工作的一大貢獻﹔在炮擊金門這一集政治、軍事與外交於一體的重大斗爭中,他是毛澤東和周恩來、彭德懷的重要助手﹔他協助彭德懷、聶榮臻領導軍隊建立新裝備向現代化發展,並受命直接領導了“兩彈”基地試驗場選址和初建工作……總之,黃克誠為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來源:《學習時報》201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