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一門“童子功”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3-26   
分享到 :

善用“數字思維”指導實踐——

毛澤東的一門“童子功”

葛長銀

據斯諾所著《西行漫記》記載,毛澤東在回憶自己經歷時告訴斯諾:“我剛識了幾個字,父親就讓我開始給家裡記賬。他要我學珠算。既然我父親堅持,我就在晚上記起賬來。他是一個嚴格的監工,看不得我閑著﹔如果沒有賬要記,就叫我去做農活。”后來,毛澤東曾說自己“受到六年私塾教育”,如此推算,在接受私塾教育期間,他至少給父親記了六年的賬。如果說會計是一門語言,毛澤東少年時代就學會並掌握了這門語言,實屬“童子功”——這種功夫在他的著作裡也得到了充分的驗証,他非常善於運用“數字思維”指導實踐。

比如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尋烏調查》(1930年)、《長岡鄉調查》(1933年)等調查報告,調查之全面,數字之精細,數據之准確,展現的會計功力之高,令人嘆為觀止。

再如《關於國家資本主義經濟》(1953年)一文,在利潤分配方面,毛澤東用具體數據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工人們還要為資本家生產一部分利潤,但這隻佔全部利潤中的一小部分,大約隻佔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為工人(福利費)、為國家(所得稅)及為擴大生產設備(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為資本家生產利潤的)而生產的。”利潤、所得稅和公積金,都屬於規范的會計術語或會計語言了。在《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必經之路》(1953年)一文中,毛澤東直接列了一個專業的“利潤分配表”,來指導利潤分配:所得稅34.5%,福利費15%,公積金30%,資方紅利20.5%。

毛澤東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離不開准確的數字、數據,離不開“數字思維”。

(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2018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