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長城非好漢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9-10   
分享到 :

不到長城非好漢

 

編者按:2018年9月9日是毛澤東同志逝世42周年。“不到長城非好漢”是毛澤東在長征途中所作《清平樂·六盤山》詞中的名句,是長征精神的高度濃縮,體現了不畏艱險、勵志圖強、開拓進取的中華民族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傳承。

 

一代偉人毛澤東對長城情有獨鐘。他不僅在文章、講話中多次提到長城,還把長城寫進他的詞作,特別是那首《清平樂·六盤山》,“不到長城非好漢”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讀詞尋長城足跡

1935年9月27日,毛澤東率紅軍陝甘支隊長征到達甘肅通渭縣榜羅鎮,中央政治局在這裡召開常委會議。會議改變了之前俄界會議靠近蘇聯建立根據地的決定,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到陝北。隨后,紅軍出發北進。10月5日,毛澤東和紅軍到達寧夏西吉縣單家集,擊潰敵人一個營,進抵六盤山麓。

六盤山,位於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山路曲折盤旋。10月7日,毛澤東在六盤山麓的青石嘴指揮部隊殲滅敵騎兵兩個連。當天,他率領部隊登上六盤山主峰。隨后,紅軍向陝北根據地方向疾進。戰士們舉著的紅旗迎風招展,紅軍隊伍像奔騰的鐵流涌向前方,此情此景,真是壯觀萬分。毛澤東即興賦詞《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毛澤東在翻越六盤山前后很可能見到了長城,但不是我們經常說的明代修筑的長城,而是戰國秦昭王時代留下來的長城遺跡。毛澤東和紅軍在榜羅鎮、單家集曾兩次穿越戰國秦長城,而在過六盤山后在寧夏彭陽縣境內則是沿著戰國秦長城行軍。

毛澤東在寧夏境內也和長城相遇過,寧夏境內存留有戰國、秦、隋、明等不同朝代修筑的長城遺跡,其中戰國秦長城走向與紅軍行軍路線高度契合。據寧夏學者研究,毛澤東和紅軍沿戰國秦長城行軍,走的是修筑長城的勞工行走的小路,也是當時群眾趕集走的便道。他們時而走在長城頂端,時而走在長城腳下。毛澤東登臨長城彭陽段制高點的障台,一定能看到長城宛如一條巨龍曲折蜿蜒。

對於南方人毛澤東來說,歷盡艱險,一路跋涉來到北方,親眼見到屹立兩千余年、雖殘破但壯闊雄偉的長城,不能不感到震撼和激動。

找到指路的北斗

如果說毛澤東在翻越六盤山前后見到了古長城遺跡,那麼,“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內涵就更加豐富了。“長城”在這裡既有實指,又蘊含深義。

中央紅軍歷盡千難萬險,走過兩萬裡行程,茫茫征途中終於找到了明確的目的地——陝北根據地,並且到達北方的長城,越過長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盤山,這不僅提振了士氣,也是軍事史上的一件大事。

“長城”還蘊含深義。在中國的文明傳統裡,長城不但是一項古老巨大工程,也是堅不可摧力量和不可逾越屏障的代名詞,更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1935年的中國正處於民族危機之中,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后又覬覦華北,國民黨政府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先后與日軍簽訂“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實際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內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奉送給了日寇。長城內外,大好河山慘遭日本侵略者的蹂躪,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一句“不到長城非好漢”,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北上奔赴抗日前線的堅強意志和決心。陝北根據地是長征的目的地,它存在的消息給歷盡磨難、幾近絕境的紅軍帶來歷史性的契機,有人形容“就像在茫茫夜空之中,找到了指路的北斗”,所以到達陝北根據地、到達那裡的長城就意味著長征勝利。

作為戰略家的毛澤東眼光並未隻停留在陝北,他看得比別人更高更遠,紅軍要從陝北根據地走向抗日前線,要到那裡去“縛住蒼龍”,也就是打敗蔣介石,趕走日本侵略者。“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氣壯山河的詩句,是對紅軍英雄氣概和革命豪情的贊歌,是紅軍長征必勝的決心和信心不可動搖的錚錚誓言,是對張國燾逃跑主義的有力批判,是對國民黨實行不抵抗政策、喪權辱國的極大嘲諷,更是鼓舞紅軍將士奔赴抗日前線、奪取革命最后勝利的進軍號角。

“長征永遠在路上”

《清平樂·六盤山》一經創作,便在紅軍中廣為傳唱,得到廣泛認可和共鳴。長城也成為堅決抗日、誓做中華民族中流砥柱的中國共產黨和廣大軍民的精神象征物。毛澤東1936年2月創作的《沁園春·雪》,正是這種情感寄托的自然流露。

陝北是中國歷代修筑長城比較早比較多的地區,有戰國、秦、隋、明等代長城1500多公裡。其中,保存相對完好的是明長城,自東向西經過府谷、神木、榆陽、橫山、靖邊、吳起、定邊七縣區。1936年,紅軍組織東征部隊,准備東渡黃河對日軍作戰。2月5日,毛澤東經延長縣來到清澗縣袁家溝,在這裡住了半個月,做東征准備工作。這期間,曾下過一場大雪,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隆起的秦晉高原,冰封雪蓋。天氣嚴寒,連平日奔騰咆哮的黃河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濤。毛澤東當時住在一戶農民家中,深夜見此情景,頗有感觸,填寫了《沁園春·雪》,氣勢恢宏,豪情沖天。

“不到長城非好漢”是眾志成城、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的高度濃縮。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它已不再局限於長征,而成為不畏艱險、勵志圖強、開拓進取精神的代名詞,成為鼓舞人們戰勝困難去奪取勝利的精神武器。

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說:“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我們既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長征永遠在路上”。任何貪圖安逸、不願繼續艱苦奮斗,驕傲自滿、不願繼續開拓前進的想法,都與“不到長城非好漢”精神背道而馳。“不到長城非好漢”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我們走好今天長征路的強大精神動力。

戰爭遠去,烽火熄滅。屹立在山巒裡的長城與古堡日復一日無言訴說著往日的繁華與沒落、榮辱與興衰。長城已成為中國地理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標與符號。它時刻住在我們心裡,我們已注定成為它的一部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