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共產黨就是要奮斗”

作者:毛勝    發布時間:2018-09-10   
分享到 :

1951年7月,毛澤東同湖南第一師范的老同學周世釗、蔣竹如談話時,說到1912年在湖南圖書館自學的經歷,坦言當時最大的收獲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震撼之余不禁感嘆廣大人民的痛苦生活,產生了通過革命來改變社會的責任感,從而“下定這樣的決心:我將以一生的力量為痛苦的人民服務,將革命事業奮斗到底”。在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時期,毛澤東反復強調奮斗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全黨同志堅持奮斗、艱苦奮斗、永久奮斗。

“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毛澤東在學生年代,就展現出奮斗者的風採。他在日記裡寫下了后來十分著名的話:“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1917年4月1日,他在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體育之研究》中,強調身體是知識和道德的載體,並把體育和國力聯系起來,批判重文輕武的頹風,提出一個口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顯然,體育運動不過是一種形式,目的是提倡充滿朝氣的奮斗向上的人生觀。

選擇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后,毛澤東開始了壯麗輝煌的革命征程。他的實干作風和奮斗精神,特別是面對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深深地感染了黨內同志。比如,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果斷地領導部隊向井岡山轉移。行軍途中,他雙腳磨破,步履艱難。戰士們臨時捆了一副竹竿擔架,要抬他走,毛澤東堅決不肯。同他一起行軍的譚希林回憶道:“毛澤東同志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使我們非常感動。”又比如,為了克服陝甘寧邊區的經濟困難,毛澤東號召全黨上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領導了以農業為中心的大生產運動。1943年9月,他到“陝北江南”南泥灣視察時,看到王震率領359旅開荒生產的奮斗成就,高興地說:“困難,並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動手征服它,它就低頭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

革命勝利后,毛澤東一如既往地強調奮斗精神。在他看來,艱苦奮斗不僅是事業成敗的關鍵,還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1956年8月27日,毛澤東審閱鄧小平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時,作出了兩處較大的修改。其中之一,就是在原稿關於中國共產黨勝利的原因“要歸功於人民群眾對於我們的信任和支持,要歸功於全體黨員的艱苦奮斗”之前,加寫了“首先和最主要地”七個字。可見,艱苦奮斗在毛澤東心中的分量。幾個月后,1956年11月15日,他在八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的重要論斷,還說了兩個生動的故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是“蘋果裡面出精神”:“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裡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另一個是“酸菜裡面出政治”:1949年有人主張軍隊要增加薪水,因為“資本家吃飯五個碗,解放軍吃飯是鹽水加一點酸菜”。毛澤東當時就說“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個碗,我們吃酸菜。這個酸菜裡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

“隻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出席中央警備團為張思德舉行的追悼會,發表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他指出,共產黨人“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這個講話深刻揭示了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就是為人民服務,以民族與人民的利益為奮斗目標。

抗戰爆發以后,中國共產黨從原來遭受嚴密封鎖的狹小天地,走上全國政治生活的大舞台。人們密切關注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渴望了解其對“中國向何處去”的看法。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毛澤東在1939年和1940年之交接連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旗幟鮮明地提出新民主主義的完整理論,明確指出共產黨人“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抗戰勝利后,在選擇什麼道路和命運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堅定不移地說:“我們的任務不是別的,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團結全國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在我們黨領導之下,為著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新中國而奮斗。”

經過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摧毀了國民黨的反動政權,基本上完成中國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歷史任務。這充分証明了一點,就是毛澤東所說的:“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隻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也正因為共產黨人“不論遇著何事,總是以群眾的利益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因此他們就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這就是他們的事業必然獲得勝利的根據”。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高度警惕官僚主義和特權現象,告誡全黨同志繼續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1957年3月18日,他在山東省級機關處以上黨員干部會議上發表講話,批評一部分同志不僅“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熱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少了”,而且“鬧地位,鬧名譽,講究吃,講究穿,比薪水高低,爭名奪利”。並明確提出:“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之后又多次強調要提倡艱苦奮斗。

“永久奮斗”“奮斗到底”

在毛澤東眼中,奮斗是一個方法,更是一種姿態,必須堅定不移、始終如一。1939年5月30日,他在西北青年救國會舉行的模范青年授獎大會上指出,永久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革命傳統,模范青年必須是永久奮斗的模范。並語重心長地說:“永久奮斗,就是要奮斗到死。”他號召大家,不僅自己要永久奮斗,還要教育后代永久奮斗,一代一代傳下去,“不達目的不止”。

基於永久奮斗的視角,毛澤東向來推崇一貫地為民族與人民而奮斗之人。1937年10月19日,他在延安陝北公學紀念魯迅逝世周年大會上指出,紀念魯迅,就要學習魯迅的精神,“他一貫地不屈不撓地與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作堅決的斗爭,在敵人壓迫他、摧殘他的惡劣的環境裡,他忍受著,反抗著”,“充滿了艱苦斗爭的精神的”。1940年1月1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為吳玉章60誕辰舉行的祝賀大會上又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們的吳玉章老同志就是這樣一個幾十年如一日的人”,“我們要學習他的各方面的好處,但特別要學習他對於革命的堅持性”。

面對困難,要堅持奮斗﹔戰勝困難之后,還要繼續奮斗。唯有如此,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實現宏偉目標和遠大理想。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醒全黨,要防止因勝利而驕傲、以功臣自居、停頓起來不求進步、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等情緒的滋長,要警惕別人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說了一句名言:“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為了在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基礎上繼續完成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歷史任務,毛澤東一再要求全黨全國人民保持奮斗姿態,不斷進步前行。1954年9月15日,他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詞中鄭重宣布:“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艱難困苦,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共和國。”1956年9月15日,他在中共八大開幕詞裡開宗明義,進一步指出:“我們這次大會的任務是:總結從七次大會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這些充滿激情、質朴有力的話語,充分表達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堅定意志,極大地激勵著各族人民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而奮勇前進。

(來源:《學習時報》2018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