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東深工程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2-19   
分享到 :

周恩來與東深工程

孫翠萍

東深工程向香港供水歷時久遠,是中國政府關心香港同胞、支持香港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該工程自1964220日動工,於19652月竣工。19653月,東深工程開始向香港供水,后經三次擴建、一次改造。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起,東深工程每年向港供水量佔全港用水總需求量差不多七至八成。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在講話中指出,“向香港供水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體現了祖國人民對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誼”,“32年對香港供水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歷史”。

周恩來親自批示修建東深工程

1962年秋至1963年初夏,香港發生嚴重水荒,港英當局向廣東省地方政府提出供水請求,后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決定修建東深工程。當時有歌謠唱到:“月光光,照香港,山塘無水地無糧,阿姐擔水去,阿媽上佛堂,唔知幾時無水荒”,正是香港民眾深受缺水之苦的真實寫照。1963530日,港英政府發出公告稱:從61日起實施嚴格“制水”,規定每4天供水1次,每次供4小時﹔各街巷公共水喉隔日供水1次。為減輕水荒,港英政府在廣東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派出巨輪到珠江口裝運淡水﹔深圳水庫在原協議基礎上增加60億英加侖對港供水。為了從長遠解決用水問題,港英當局向廣東省地方政府提議,研究修建從東江引水補給香港供水的工程。1963610日,周恩來審閱廣東省委《關於向香港供水問題的談判報告》后,批道,“交涉是成功的”,並對向香港供水的一些事項作出安排。615日,中央發出《關於向香港供水談判問題的批復》。《批復》指出:我們已經做好供水准備,並已發布了消息,而且已在港九居民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應。1963年底,當周恩來出國途經廣州時,時任廣東省水利電力廳廳長的劉兆倫受托作了詳細匯報。周恩來認真聽取了匯報和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意見后,表示同意和批准該方案。

中國政府關心並支持香港用水問題的解決,“對於這項浩大的工程,中國政府將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和修建,並負擔全部費用。”該費用是周恩來總理批示國家計委負責同志從援外經費撥出的專款。

江水倒流、高山低首的初期興建

1964422,廣東地方政府與港英當局簽訂《關於從東江取水給香港、九龍的協議》。《協議》規定:東江-深圳供水工程,於196531日開始由深圳文錦渡附近供水站供給香港、九龍淡水﹔每年供水量定為六千八百二十萬立方米(折合150億英加侖)﹔供水期由每年十月一日起至下一年630日止,共9個月﹔香港當局按本協議規定交付水費,水費標准每一立方米人民幣一角(折合每一千英加侖人民幣四角五分五厘)。當年需要供水量不足規定的年供水量時,亦按規定的年供水量計算水費,所余水量不能留作下一年度取用。1964220日,東深工程動工興建,工程全稱為“廣東省東江-深圳供水灌溉工程”。它是實現北水南調的一項宏偉工程。

東江水經新開河引至橋頭(東莞市境內),然后經抽水站逐級通過渠道及石馬河把水位提升共46米,流入雁田水庫,再跨流域流入深圳水庫,最后由1.4米直徑3.5公裡長的壓力鋼管輸送到深圳三叉河交水點由港方接收。工程安裝抽水機33台,總裝機容量6975千瓦。除首要向香港供水外,工程還灌溉沿線農田11.89萬畝,排澇農田0.62萬畝,向深圳鎮(當時是寶安縣城所在的一個小鎮)供應生活用水每年73萬立方米。從工程的實施來看,工程採取現場設計和施工密切配合,廣州動員了知識青年,東莞、寶安、惠陽動員了農民,沿工程沿線全面鋪開。全國14個省、市及廣東省近百家工廠趕制各種機電設備,調給物資,交通部門積極配合運輸。經過緊張施工,並克服多次台風暴雨的困難,在一年時間內完成了包括240萬立方米土石方和10萬立方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在內的全部建筑安裝工程,使用經費3584萬元。其中建筑工程2557.58萬元,安裝工程117.56萬元,設備價值573.83萬元,其他費用334.97萬元。

19652月,東深工程經驗收委員會驗收。27日,香港工務司鄔利德等3人參觀東深工程后,鄔利德表示這個工程是第一流的頭腦設計出來的,對我國制造機電設備很贊賞,對高速度良好質量建成工程表示敬佩。227日,廣東省在東莞塘頭廈舉行《東江-深圳供水灌溉工程落成典禮》,港九工會聯合會及香港中華總商會向大會贈送了兩面“引水思源,心懷祖國”和“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遠澤,萬眾傾心”的錦旗。31日,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局在深圳水庫紅樓為供水香港舉行開閘放水儀式,按供水協議向香港供水。

與時俱進的歷次擴建與改造

自東深工程初期工程竣工后,工程運轉正常,設備完好。但隨著香港經濟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此外,深圳特區的設立與發展也是東深工程一再擴建的動因之一。

一期擴建工程(19743-19789月)主要包括深圳水庫擴建鋼管以及雁田水庫至橋頭8級抽水站和新開河擴建兩部分。1973115日,“廣東省東江-深圳供水工程擴建工程處”成立,主要負責深圳水庫擴建供水鋼管。1976321日,廣東省東江-深圳供水擴建工程指揮部成立,主要負責雁田水庫至橋頭8級抽水站擴建工程。一期擴建深圳水庫供水鋼管工程,完成總投資351.42萬元,於197512月底完成,實際投產時間為197610月。一期擴建工程雁田水庫至橋頭8級抽水站和新開河工程於19789月完成,完成總投資1132.35萬元。其中建筑安裝工程704.65萬元,設備價值150.92萬元,其他費用76.78萬元,給地方補水節電費用200萬元。

二期擴建(198110-198710月)的根本原因仍然是香港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不斷增加的結果。1979年香港人口增加到492萬多人,生產總值達到1070億港元。港英當局雖然採取了增建貯水塘,建造海水淡化廠等措施,但海水淡化成本比東深供水費高6倍,水源仍不足。因此,港英當局再次提出增建供水要求。1980514日,雙方簽訂《關於從東江取水供給香港、九龍的補充協議》。從二期擴建工程的成效上看,自1981-1987年,二期擴建工程的主要工程量為:開挖土石方302.14萬立方米,回填土方78.26萬立方米,砌石方9.67萬立方米,混凝土26.78萬立方米。完成工程總投資2.698587億元。其中,建筑安裝工程1.160482億元,安裝工程719.40萬元,設備價值1795.51萬元,其他費用1.286614億元。二期擴建工程的特點是不僅要在施工期間繼續供水,還要逐年增加供水量,而且必須不影響沿線農田灌溉,二期擴建工程使對香港供水能力達到初期工程的9倍。施工期間對香港供水量不斷增加。1987年,年供水量達4.32億立方米,超過19805月簽訂的供水補充協議的水平。

三期擴建(19909-19941月)是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進行的。這次擴建既是香港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深圳特區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三期擴建工程路線長,工程量大,工期短,要求邊供水邊施工。工程由廣東省水利水電廳實行總承包,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依靠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施工辦法,經過34個月,實現了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質、安全,提前一年完成”的要求。這期擴建工程的措施包括,全面擴建河渠61.4公裡,新建隧洞6.42公裡,抽水站6座總裝機33台共48950千瓦,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3200千瓦以及相應輸變電工程,年供水能力達17.43億立方米,相當於首期工程供水能力的10倍。向香港年供水能力為11億立方米,向深圳年供水能力為4.93億立方米,沿線農田灌溉用水1.5億立方米

20008-20036月,東深工程實施了供水改造工程。此次供水改造工程與前三次擴建工程的不同之處在於,前三次擴建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向香港、深圳等地供水總量,而此次改造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為改善水質,實現“清污分流”。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東深工程供水沿線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加,部分水體受到污染。“為徹底解決水質污染問題,經規劃論証,立項審查,並報國家計委批准,廣東省政府決定對東深供水工程進行根本性改造,建設專用輸水系統,實現清污分流,改善供水水質,並同時適當增加供水能力,解決深圳和東莞沿線地區用水需求。”

19653月東深工程開始向香港供水至今已經38載,歷經3次擴建、一次改造,在共和國史上書寫了蕩氣回腸的篇章。工程初期工程使用的是周恩來總理親批的對外援助專項資金,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了生命之水。周恩來親自批示修建的東深工程是中國內地與香港緊密聯系的樞紐,是內地人民與香港同胞血濃於水的見証。東深工程向香港供水體現出中國政府和民眾對香港發展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奉獻。

(孫翠萍,女,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00009。)

(來源:《中華魂》2012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