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研究的最新動態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3-20   
分享到 :

周恩來研究的最新動態

廖心文

[摘要]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和南開大學於201310月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周恩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有130多位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入選。通過分析這些論文,可以看出周恩來研究的最新動態。一是資料運用靈活多樣:注意運用《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新公布的資料和已經出版多年的周恩來原著,充分利用外交部以及地方或行業保存的史料,注意利用口述史料。二是研究范圍比較寬泛:包括對周恩來歷史地位的研究,某一方面思想或歷史功績的再梳理、新探討,領導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概括和總結,與其他人物關系的研究,與其他人物的比較研究,歷史局限或不足的研究,等等。這些新動態,充分表明周恩來研究事業在研究者的艱辛努力和大力推動下,將會繼續發展和深入。

[關鍵詞]周恩來﹔第四屆周恩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資料運用﹔研究動態

[中圖分類號]D2-0[文獻標識碼]A

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和南開大學於201310 月聯合主辦了第四屆周恩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從入選的130 多位國內外學者的論文看,近期周恩來研究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動態,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

一、關於資料運用

佔有資料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基礎,不斷挖掘和佔有新資料更是深化研究的重要條件。近年來,國內公布的關於周恩來的新資料十分有限,有分量的主要是2008 年周恩來誕辰110 周年時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的三卷《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1949 6 月至1950 12 月)。其他的還有中國外交部檔案館公布的相關資料,以及美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解密的檔案。在新資料有限的情況下,能不能寫出一批有質量的論文呢?這次研討會作了回答,形成了一批質量不錯的新成果。從資料運用的角度來看這些論文,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除一些文章運用了《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新公布的資料外,有相當一批作者把目光投向已經出版多年的周恩來原著。這些原著包括《周恩來選集》上下卷、《周恩來外交文選》、《周恩來軍事文選》、《周恩來文化文選》、《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等,還有《周恩來年譜》和《周恩來傳》中公布的資料。通過重溫原著,研究者產生了新的視角並作出新的概括。有一篇寫周恩來管理干部特點的文章,作者通讀了《周恩來選集》和其他著作,梳理和概括出周恩來在干部隊伍管理方面“寬嚴結合、民主與集中結合、批評與自我批評結合”的三大特點,對今天的干部教育工作很有啟示。有一篇關於抗戰時期周恩來對中共引領社會思想意識的理論貢獻的文章,通過梳理《周恩來選集》上卷等原著,提煉出觀點,說明抗戰時期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與各種社會思潮的交鋒,逐步改變了馬克思主義“被控制”、“被抵制”、“被打擊”的處境,使中國共產黨對社會思潮的引領由“微”而“著”,由局部走向全局,由“邊緣”走向“中心”,為研究周恩來和我們黨在抗戰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視角。有一篇寫周恩來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文章,從計劃生育、興修水利、植樹造林、保護環境四個方面進行梳理,除了運用《周恩來選集》的資料外,還充分利用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年出版的《周恩來論林業》一書。該書出版后,沒有受到充分關注,使用率較低。這篇文章注意運用了這本書的資料,對周恩來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論述就比以往對這個題目的研究更系統、更全面。有一篇研究周恩來文化思想的論文,從12 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概括,體現了作者對周恩來文化思想的再認識。作者能夠形成這些新認識,主要就是系統地研讀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年出版的《周恩來文化文選》。這本書出版后也沒有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其中的資料使用率也比較低。有一篇論文通過對《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的系統研究,提煉出周恩來關於宗教問題的論述,回答了宗教能否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一困擾人們思想的難題,說明這是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突出貢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時代價值。

(二)充分利用了外交部以及地方或行業保存的史料。有一篇寫周恩來與“兩航起義”的文章,注意收集了民航部門保存的檔案,對周恩來當時的決策、部署等細節作了比較全面的敘述。有一篇文章從廣交會的視角看周恩來在“文革”中穩定中國經濟的歷史作用,作者利用在廣東工作的優勢,收集到一批廣東省檔案館保存的資料來說明自己的觀點,細化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有一篇關於少年周恩來在鐵嶺生活的幾個史實的考証文章,作者利用《鐵嶺縣志》的材料,對一些存疑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還有關於周恩來與公安工作、外貿加工出口工作、北京老字號的保護與發展,以及對國慶工程指導的文章,都很好地利用了地方或部門檔案材料。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學者也非常重視利用本國或中國外交部以及中國台灣檔案館的資料。其中一篇關於中日關系的文章涉及1958 年發生的長崎國旗事件,作者運用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檔案,說明過去研究這個問題隻提到日本右翼分子強扯國旗,而實際上背后有台灣因素的真相,為我們全面認識和分析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

(三)注意利用口述史料。近年來,周恩來身邊工作人員或一些重大事件的親歷者寫了不少回憶錄,可供我們把過去在某些問題上粗線條的研究更加細化,對研究復雜的歷史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條件。有一篇文章對周恩來處理“九一三”事件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考察,作者運用近幾年披露的新史料,特別是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人的回憶錄,結合過去的史料,重新梳理歷史線索,力求從具體的歷史現場出發,發掘各種影響決策的復雜因素,從而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周恩來在處理林彪事件中的復雜心境和思想行為。有一篇小文章,寫周恩來對接待工作的規范和對接待隊伍的培養,主要用的就是當事人的回憶。此外,海外學者寫的關於周恩來與香港大營救的文章、周恩來與彭真的文章等,也都大量採用了當事人提供的資料,讀起來鮮活、可信。

總的說來,通過對已公布資料的重新閱讀和再認識,注意發掘有關國家和地方檔案,以及配合口述史的運用,還是可以推動周恩來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寫出好文章的。

二、關於研究范圍

這次研討會的入選論文,從內容上看,研究范圍比較寬泛,研究視野比較開闊,大致包括這樣一些方面:

一是對周恩來歷史地位的研究。幾位資深老專家積多年的研究心得,從不同視角,對周恩來的歷史地位作了系統全面的論述。其中較新的總結是,站在今天回眸周恩來的一生,將其概括為:“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一生。”

二是對周恩來某一方面思想或歷史功績的再梳理、新探討。比如在理論方面,關於周恩來防止精神懈怠的思想就是一個新題目。作者認為,周恩來在這一方面提出了很重要的思想,並從科學信仰、革命意志、反躬自省、艱苦奮斗四個方面進行了概括。提出和研究周恩來防止精神懈怠的思想,不僅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還有一些文章對周恩來的外交思想、文化思想、民主思想、體育思想以及黨報觀等作了新的提煉。在實踐方面,一些文章就周恩來在寧都會議前后維護毛澤東軍事領導權的斗爭、在抗日戰爭中指導對外宣傳和外交活動、對創建政務院的貢獻、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和出版的推動、對黨內組織工作的貢獻、對人民海軍建設的貢獻以及與南開學校、新中國大眾教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三線建設、中國紅十字會、戲曲工作的關系等諸多方面也作了新的概括和總結。

三是對周恩來在領導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概括和總結。有文章指出,周恩來擔任總理期間,他的領導方式和思想風格,既有著與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共性,也有著自己鮮明的特性。文章以新中國成立后幾個歷史時期的一些例証,分析了周恩來思想方法的特有內涵,以及領導風格中的個性特征。這提示我們,在研究周恩來思想生平時,不僅不能忘記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創造的物質財富,而且應該把他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精神財富繼承和發揚下去。

四是對周恩來與其他人物關系的研究。入選文章對周恩來與毛澤東、鄧小平、博古、聶榮臻、胡適、張申府、熊雄等的關系都有所涉及。這些文章回答了一些人們關注的問題。比如,關於周恩來與毛澤東的關系,有文章指出:“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常有兩人並稱,如太平天國的洪楊、戊戌變法的康梁、辛亥革命的孫黃。兩個人中,總有一個是主要的,另一個也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相互補充而又相互依存,共同把事業推向前進。”“中國共產黨內,雖然沒有‘毛周’這樣的提法,兩人間的關系正是這樣。”“毛澤東並不是隻拿大主意而對具體實行不過問。相反,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關鍵性問題,他總是抓得很緊很細,一直抓到底。而周恩來也決不是一個隻能起執行作用的人。他同樣是一個戰略家,有著作出重大決策的能力。毛澤東的重大決策,很多是周恩來共同參與決策的,而且在執行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許多新的或沒有料想到的問題,需要果斷地作出決策。這兩者是不可截然分開的。”這是精到的也是符合實際的科學分析。

五是周恩來與其他人物的比較研究。以周恩來、毛澤東過渡時期思想比較研究為例,有文章認為,毛澤東很注重在歷史發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周恩來身上更多體現的是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毛澤東注重生產關系在向社會主義過渡中的反作用,而周恩來則更加注重生產力在向社會主義過渡中的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這種比較研究,有助於我們對周恩來在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形成更加科學、准確的評價。

六是個案研究。如有一篇以周恩來與東方歌舞團的關系為個案進行研究的文章,認為東方歌舞團的創建和發展,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周恩來的文化外交思想。作者認為文化外交是“在國際政治中運用文化影響的一種特殊政策工具”,可以“較為容易地突破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造成的鴻溝,通過文化親近走向政治親近和經濟合作”。這對今天如何通過文化推動外交工作具有重要啟示。

七是從新角度研究一些老題目。如對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這個老題目,有的文章利用美國解密檔案著重介紹了周恩來與基辛格密談中的印度支那問題,有的則側重講中美緩和過程與南亞危機的關系和相互影響。在研究1954 年日內瓦會議問題上,有的文章側重於對中國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方針進行再探討,等等。

八是新概念的使用。比如在研究周恩來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問題上,有文章引入“黨際合作”、“黨際關系”概念。還有的文章重提“周恩來現象”這個概念,認為這是“20世紀中國奇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已經深刻地影響了20 世紀,還必將深刻地影響著未來”。關於“周恩來現象”這個概念,過去已經提出,並引起研究者的興趣,但研究者和研究成果並不多,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九是考証文章、述評文章、圖書文獻評析文章、國內周恩來研究發展趨勢分析文章等。比如一位海外學者通過現場考察,舉証了周恩來早年在日本求學期間與法政大學的關系,填補了史實方面的一些空白。

十是對歷史局限或不足的研究。一些文章從總結歷史經驗的角度對周恩來的歷史局限提出自己的觀點。有文章談到,周恩來的協商民主精神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局限性表現在,“更多的是在團結群眾、有利正確決策的層面上認識民主制度的重要性,這是一種帶有手段性和功利性的民主觀”。有文章談到,周恩來的黨際思想也有不完善之處,對“如何處理黨際間平等協商與互相監督的體制保障和程序設定問題等等,周恩來並未闡釋清楚,更未能解決”。有文章在談到周恩來指導河北農田水利建設的貢獻時,站在今天的角度總結不足,認為當時放手搞群眾性的水利設施,缺乏科學技術支撐﹔對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過分強調改造自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對生態環境認識不深刻等。有文章對大慶油田建設經驗進行總結,認為周恩來等領導人受到認識和時代的局限,“對於石油的產量非常重視,但對於石油的科學開採、經濟效益、環境評估、個人健康是排在后面的指標”。有文章總結了20 世紀五六十年代解決邊界問題的經驗教訓,提出“邊界糾紛的解決及其結果說明,當時中國領導人還沒有形成現代民族國家的整體意識和觀念,在他們頭腦中佔主導地位的,一個是中國傳統的‘天朝’觀念,一個是外國傳入的‘世界革命’思想”。在外國學者的文章中,有的提出應該重新反思朝鮮戰爭時期我黨提出的“邊打邊談”方針,以及周恩來在外交上的靈活戰略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戰略。

對周恩來的局限性如何進行研究,黨史和領袖人物研究專家金沖及曾經很明確地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一是認真看檔案,盡可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在充分佔有資料的基礎上,對人物作出科學分析和判斷,“史料准確,才能立論公道”。二是在全面反映周恩來一生的歷史功績時,對周恩來的失誤、歷史局限也不用回避。怎樣來研究這些問題呢?就是把人物放到探索的歷程中去考察,因為既然是探索,就會有正確,也會有失誤。最近在接受採訪時,金沖及再次談到這個問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周恩來當然也有他的弱點和失誤。”他認為,人都有缺點,都有失誤,你把錯誤分析清楚,說明是在什麼情況下,為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缺點和失誤,比躲開不講要好。你對他的弱點、失誤都躲開不說,等於放棄在這個問題上的發言權。

這次周恩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折射出的周恩來研究的最新動態,充分表明周恩來研究事業在學界的艱辛努力和大力推動下,將會繼續發展和深入。

〔作者廖心文,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北京100017

(來源:《黨的文獻》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