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與我軍武器裝備建設

作者:    發布時間:2014-11-27   
分享到 :

朱德與我軍武器裝備建設

張繼春,楊志強

朱德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之一。他一直十分關心關注我軍武器裝備建設,親自組織領導了革命戰爭時期的軍工生產和新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對武器裝備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論述,極大地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理論寶庫。深入研究朱德武器裝備建設思想,深切緬懷他為國防工業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不僅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朱德的軍事思想和實踐,認識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歷史和經驗,而且對當前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關於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思想

朱德關於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我軍加強武器裝備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一個科學的思想體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重要觀點。

(一)武器裝備建設要適應戰爭發展需要——“打什麼仗造什麼武器”

武器裝備是戰斗力生成的物質基礎,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戰爭形態的發展變化是武器裝備建設發展的重要需求牽引。在紅軍時期,朱德就深刻認識到,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發達和火器進步,戰斗隊形已形成疏開形式,通信聯絡佔有特別重要地位。因此,他要求部隊在收繳槍支彈藥的同時,特別注意收繳無線電機,還專門下發了保護與收集無線電、有線電戰利品的通令。當時,朱德領導組建的紅軍無線電隊,在加強我軍通信聯絡、收集和偵探敵人情報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戰爭爆發后,朱德率領八路軍挺進華北抗擊日本侵略軍。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我軍落后的武器裝備遠遠不能滿足作戰的需要。193811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每個游擊戰爭根據地都必須盡量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制彈藥、步槍、手榴彈的程度,使游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虞。”“建立必要的軍火工廠,准備反擊實力”作為中華民族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1939年,在朱德的直接領導下,八路軍在山西黎城黃崖洞正式建立了我軍的第一個大型兵工廠。當時以襲擊戰和運動戰為主的游擊戰爭是我軍的重要作戰樣式,一些簡單輕便、殺傷力強的武器成為部隊急需。朱德對此非常重視,多次到軍工廠視察、找負責人談話,要求多造迫擊炮、地雷和手榴彈。19458月朱德對兵工廠建設問題寫信給毛主席時指出:“目前兵工廠其實是修械廠、子彈廠,應以修理各種炮及機槍步槍等並多造迫炮彈為宜。如能多造,可解決打碉堡問題【《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553頁。】。”

解放戰爭時期,革命形勢發生根本性轉變,我軍已進入戰略反攻和決戰階段,陣地戰、攻堅戰等大兵團正規化作戰成為主要方式。在這一形勢下,部隊急需大量炮彈、炸藥用於城市攻堅。1947年春,朱德到達晉察冀解放區后,第一時間就開始著手抓軍工生產和重武器的制造。他找來兵工部副部長劉鼎講到:“我們就要開始戰略大反攻,前線需要炮兵,需要炮彈,兵工生產要抓緊,多生產一些炮彈。”他還寫信給軍工部負責人,要求軍工生產“以炮彈特別是山野炮彈、炸藥、綿藥為重要【《朱德給姚依林、劉鼎等的信》,1947727日。】。”朱德還致電毛澤東,建議在11月或12月召開幾個會議,“因為將來大軍反攻時,最重要的補充是彈藥、炸藥的大批補充”,尤其是“兵工會議,是迫切必須的【《朱德關於准備戰略反攻同題致毛澤東等的信》,1947727日。】”。1947年年底,朱德在華北各解放區軍工會議上講話時指出:“要拔掉大的點,就要有大量的炮彈、炸藥、手榴彈。”石家庄等城市攻堅戰中,炮兵和工兵起了很大作用。朱德給毛主席寫信時談到:“最近石家庄、元氏攻堅之經驗,以手榴彈為主,炸藥及炮彈助之,三者充分配合,充分准備,數量很多,足用,則堅可下【《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5頁。】。”

新中國成立后,朱德認識到“今后的戰爭是諸軍兵種的聯合作戰【《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8頁。】”,要“建設各個兵種,加強現代技術裝備【《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0頁。】”。1950115日,朱德向毛澤東提交了《加強軍兵種建設的建議》的報告,提出要迅速建立海軍、空軍、工程兵和鐵道兵,並著手有計劃、有步驟地領導全軍精簡整編、組建新軍種、發展軍工生產等。713日,他寫信給蕭勁光、王宏坤說:“海軍和飛機是近代化的兵種,要加強這兩個兵種,就必須有造船廠、飛機廠。”19519月,朱德就1952年工業生產計劃致函李富春,提出要發展軍工生產,並把海軍的造船、修理包括在內。1956年,他不但提出要學會制造飛機,還建議把制造坦克和發展汽油工業納入第一個五年計劃。

(二)科學技術是發展武器裝備的關鍵——“在一定意義上,技術決定一切”

一項技術的產生,往往最先應用於軍事,並導致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引發軍事的重大變革。朱德歷來十分重視科學技術在武器裝備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早在紅軍時期,他就提出:“紅軍在技術方面也必須努力學習使用新式武器的知識,以便從敵人中間得到新式武器時,一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頁。】在抗日戰爭期間,朱德多次號召八路軍和新四軍學習科學技術。他“非常希望八路軍、新四軍能夠有些新的技術裝備,用新的技術給敵人以更大的殺傷”,而且充滿自信地指出:“總有一天八路軍、新四軍會獲得新的技術裝備。”【《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3197頁。】19454月朱德在黨的七大上又進一步指出:“為著戰略反攻,必須有新式的裝備,從現在起就要注意提高軍事技術”【《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97頁。】。

建國后,隨著許多高科技軍兵種的出現,朱德更加強調技術的作用。他講到:“現代的國防建設是建立在最新的科學家和最新式的裝備上的”【《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848頁。】,必須重視科學技術對武器裝建設的重要作用。1950310日,朱德在空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空軍能不能建設好,掌握技術是個關鍵。在一定的意義上,技術決定一切。”【《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717718頁。】對於海軍建設他強調:“有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保証全體指戰員學會現代化的海軍技術。”【《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9頁。】在裝甲兵成立大會上他指出:“要靠掌握技術、發揮坦克的威力。”“要建設好裝甲兵這一新的兵種,技術具有決定作用。”【《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817頁。】他還要求廣大干部“要以黨性保証,全心全意地鑽研技術,達到專業化。”【《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9頁。】

朱德還率先提出利用高新技術發展尖端武器。19564月,他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提出,現在世界正處在工業技術革新中,武器必須運用世界最新科技成就,提高技術。19578月,朱德在參加國務院討論第二個五年規劃的會議上提出,要發展尖端武器,要研制原子彈和導彈。19601018日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朱德再次強調:“我們的軍隊一定要下決心用尖端技術武裝自己。如果我們的軍隊能在思想上政治上武裝好,再加上先進的裝備,那就會成為天下無敵的軍隊。這樣就有可能迫使帝國主義不敢侵略我們。”【《朱德傳》,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634頁。】朱德這些光輝思想孕育著科技強軍戰略的萌芽,深刻體現了一個偉大軍事家的遠見卓識。

(三)發展武器裝備必須以自力更生為主——“現代化是買不來的,也是買不起的”

長期的革命戰爭實踐証明,隻有始終堅持自力更生,才能把武器裝備建設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對我軍打擊封鎖,限制武器裝備供應,朱德要求八路軍在補充武器彈藥上:“以自力更生為主,輔之以爭取外援。”【《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3頁。】建國后朱德更加感到,像我們這樣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根本出路在於自力更生地去發展軍工生產。他多次強調:“現代化是買不來的,也是買不起的……實現現代化的路隻有一條,那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一貫倡導的辦法,靠自力更生,靠自己的雙手去發展軍工生產。”【《朱德傳》,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633頁。】在朱德積極建議和推動下,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項建設項目中安排了44個軍事工業項目。在朱德和老一輩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探索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發展軍工生產和武器裝備的道路,我軍武器裝備建設很快步入了自行設計、自行制造、自主創新的新階段,實現了武器裝備的國產化,國防工業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強調自力更生,絕不是盲目排外,搞自我封閉。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同時,抓住時機大膽地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是朱德的又一重要思想。朱德一貫認為:“民族閉關自守,民族孤立發展經濟的思想,是違反早在資本主義時代就已經開始的經濟生活國際化的客觀規律的”。194812月他在全軍軍工軍械會議上指出:“資本主義的技術我們要百分之百地用,但辦法則不定,一切好的都要接受。”【《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685頁。】19497月朱德向中央建議購買一批先進武器裝備部隊,並派學生到蘇聯學習飛行技術。1955年朱德出訪東歐六國期間多次講到:“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立足於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還要積極爭取外援,注意學習兄弟國家的先進經驗,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請外國專家到我國來工作。”【《朱德傳》,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684頁。】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陸續進口了一批艦艇、飛機、坦克等武器裝備,一批蘇聯援建的新式兵工廠也在朱德的指導下相繼建成。通過引進蘇聯等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和智力,初步改善了我軍武器裝備落后局面,對武器裝備建設事業的開拓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兵工生產與民用生產應當相互結合——“軍民結合、平戰結合”

對於國防工業和武器裝備建設,朱德一直倡導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路子。新中國建立前夕,朱德就提出了兵工要帶動民用工業的思想。194812月他在軍工會議上指出:“根據今年的實踐証明,兵工帶動民營工業是有成績的,要大大地發展合作社。”【《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685690頁。】朝鮮戰爭停戰后,在對國際形勢和軍事格局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朱德作出了“新的世界大戰在短期內打不起來”的科學判斷。因此,他提出軍工廠要盡早轉為民用生產等觀點。1952105日,他在同軍工部門負責人談話時指出:“軍工生產應該同民用生產相結合。【《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8頁。】1956425日,朱德在給毛澤東的《關於訪問歐洲七國的報告》中講到:“國際局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局勢下,我認為需要考慮怎樣把最大的力量集中到和平生產方面,同時把國防建設同和平生產結合起來的問題。”“在武器的生產方面注意發展新式的試制,也要同和平的生產密切結合,特別是注意發展戰時和平時都需要的精密的機械和儀表工業。”【《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546頁。】

195717日至324日,朱德到湖北、廣西等多個省視察,看到軍工企業任務不足,造成了嚴重生產力浪費。他專門致電中共中央,提出軍工生產與民用生產相結合的問題遲早非要解決不可,越早損失越少,越晚損失越大。朱德還提出了“軍工轉民用型”、“軍民兼容型”、 “平戰結合型”三種軍民結合生產模式。1957524日,朱德對制定我國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建議:“將第一、第二、電機三個部合成一個部。將戰爭時期的國防工業與平時時期的和平工業結合起來”【《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0頁。】。中央採納了朱德的建議,將一機部、二機部和電機部合並,實行國防工業和民用工業同時並舉,調動了各種閑置的生產力,加速了國防工業發展。朱德關於“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思想,成為了我國國防工業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實踐証明,軍民結合為國家增加了財富,為企業發展積累了資金,為科技人員提供了平台,提高了軍民兼容程度和平戰轉換能力,是一條利國利民的正確道路。

(五)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要協調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主、國防建設為輔”

經濟利益既是引發戰爭的根源,又是制約戰爭發展和結局的基本因素。朱德十分重視經濟力量對戰爭的作用。他在《論抗日游擊戰爭》中明確指出:“經濟是戰爭的基礎性要素。抗日游擊戰爭既是政治戰,也是經濟戰,是中日兩國經濟實力的較量。”基於這種認識,朱德一直非常關注經濟建設,深刻思考著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問題。建國后,朱德多次深入各地調查研究,對於如何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為我軍武器裝備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他指出,我們要生產更多的飛機、大炮和原子彈,就必須大力發展國民經濟。195312月,朱德在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要求軍隊建設自覺服務經濟建設的大局。1956427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時,朱德明確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主,國防建設為輔。”【《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547頁。】

19568月,朱德又寫下了《我對主席指示的十大關系的體會和想到的一些意見》。文中指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是密切關聯在一起的,前者是后者的鞏固基礎,后者是前者的保障。沒有國家的工業化,就談不上國防的現代化。特別是現代化的國防建設,是建立在最新的科學技術和最新式的裝備上的,這就需要有充足的資金來建設強大的現代工業基礎,為此就應該盡量減少軍費的支出,集中更多的資金加強經濟建設,以便給國防建設打下牢固的基礎。朱德對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關系的辯証分析,抓住了軍隊現代化建設和武器裝備建設的根本和關鍵。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全軍裝備戰線和國防科技戰線注重把武器裝備建設有機融入國家經濟科技體系之中,形成了武器裝備建設與國家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推動了我國國防實力的持續提高。

二、對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歷史貢獻

朱德作為人民軍隊的總司令,一直領導我軍的軍工生產和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為我軍武器裝備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一)深刻闡明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作用

朱德高度重視武器裝備的作用,始終把其作為贏得戰爭的五個主要因素之一。【《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1頁。】在艱難的紅軍時期,他發布的很多作戰命令,都對收繳敵人武器彈藥作出專門部署。19335月朱德在總結黃坡東坡兩次戰役的經驗教訓時指出:“我們一般的同志還沒有注意到戰利品是紅軍現時最大的補充,即是小塊零件,即是子彈殼,亦十分需要。”【《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頁。】193911月他對黃崖洞兵工廠領導講到:“大敵當前,作戰緊急,槍彈是我們的命根子。這唯一的大型兵工廠可以說是我們八路軍的掌上明珠。廠子建得越快,部隊的戰士就越能早日得到殺敵武器。”【《朱德年譜》新編本(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916頁。】1943年他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高級干部會上強調:“共產黨最大的家務不是物資局,是我們那幾杆槍。沒有這幾杆槍,我們就什麼都沒有了。中國革命就得靠槍杆子【《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105頁。】。”后來在《論解放區戰場》中講到:“幾年來在解放區戰場,我們最困難的,是部隊裝備和各種軍用器材問題。”

1947年朱德在兵工交通會議上著重強調了軍火工業在戰爭中的作用【《朱德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版,第636639頁。】,他指出:“在我們革命戰術上說來,我們就是靠人,也還要靠武器。世界上一切戰爭,就決定於兵器的變遷。所以這個作用要看得大。”“現在的戰爭是要用武器來殺傷敵人。白刃戰很重要,但這是不得已的。一般地來講,還是武器殺傷敵人為最好。”“兵工生產就是在后方出汗打倒蔣介石。兵工是不是軍隊?是很好的軍隊,是在后方打蔣介石的一種隊伍。這就是軍火工業的偉大作用。”19484月朱德專門致函董必武:“現在兵工、兵站更加重要了,請你在大會上再重復說通開會同志的思想,用很大力量來維持已有的兵工【《朱德年譜》新編本(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0頁。】。”

建國后,朱德對新中國國防工業更加關注,一直把發展軍工生產和用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武裝部隊作為國防建設的基礎。1950612日,朱德在全國軍工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指出:“軍事工業的地位很是重要的,任務也是很繁重的。你們要好好學習技術,造出最好的武器來。”朱德的這些重要論述,用質朴通俗的語言闡明了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為牢固確立武器裝備建設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的突出地位提供了理論指導和依據,有力推動了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科學發展。

(二)組織領導革命戰爭時期的軍工生產

革命戰爭年代,在朱德的親自領導和支持下,我軍的軍工生產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生產出大量的武器彈藥,為我軍作戰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物質條件。抗日戰爭期間,他多次到黃崖洞兵工廠和延安的軍工廠視察,指導兵工廠優化管理、提高效益。隨著戰爭形勢的迅速發展,我軍的作戰規模越來越大,對武器彈藥的需求更加緊迫。1947年春,朱德到達晉察冀解放區后,要求軍工生產“以確實可靠為准,任務能做到支援全國性的反攻軍所用”【《朱德傳》,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590頁。】。並責成軍工負責人將生產計劃、生產情況至少一月一次直接向他報告。針對當時晉察冀地區軍事工業分散各地、管理不統一、浪費嚴重等問題,朱德經過調查研究,決定把分散的軍工生產統一起來,提高生產質量效益。1947711日和20日,朱德兩次致電毛澤東,提出把分散的軍工生產統一起來。194712月,在朱德的推動下,召開了華北各解放區軍工交通會議。會議決定對華北解放區軍工生產進行統一計劃和指揮,華北軍供組具體負責“調整各區生產與經費使用﹔調劑干部與器材﹔儲備重要材料﹔收羅技術人才開辦訓練班培養工業干部。”【《中央工委關於兵工會議上幾個問題的結論》,194817日。】會上還制定了十幾種炮彈和武器的生產規格標准,為建立統一完善的軍械制度奠定了基礎。

朱德還很早地認識到了軍工廠的企業化改革是搞活軍工生產的重要途徑。為此,朱德要求軍工生產實行企業化管理。他強調指出:“工廠管理是個很大的問題。過去我們實行軍事供給制,軍事供給是靠政治吃飯,而不是靠經濟吃飯。現在要發展生產,不變不行了。工廠管理要實行企業化,軍工廠也要企業化,管理要嚴格。”【《朱德年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8297頁。】在朱德的領導下,各解放區對軍工企業管理方式進行了改革,實行了廠長負責制和成本核算制,對工人實行全面工資制。通過企業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軍工廠的產品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促進了晉察冀和其他解放區軍工生產的飛速發展,大批武器彈藥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保障了各個戰場的需要。據統計,淮海戰役中由華北和東北軍工送往前線的彈藥達1640萬噸,遠遠超過了國民黨方面的軍火供應。

建國前夕,為使軍工生產有更大發展,根據中央的指示,朱德於1948年底主持召開了全軍軍工軍械會議。他在會上作總結報告時說:“現在人民解放戰爭規模浩大,部隊數百萬,有正規化的裝備,這些裝備今后還會增加。有了這些裝備,就能戰勝敵人,在戰后也能建設國防。因此必須重視軍工軍械工作,在軍委的統一領導下,健全組織機構,建立統一的裝配樣式和各項規章制度,有計劃地進行軍工、軍需生產,用物資來保障戰爭的勝利。”在朱德的努力下,會議開得非常成功,深化了思想認識,建立了統一的制度,制定了軍工、軍械等工作條例,有力推動了我軍軍工軍械工作走向規范化現代化。

(三)指導建立完備的新中國國防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敏銳把握時代要求,對建設強大的國防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明確提出了建設一支現代化革命軍隊的奮斗目標。當時,我國國防工業非常落后,兵工廠主要是修理和生產步槍、手榴彈、機槍和迫擊炮等武器。我軍大部分武器裝備來自戰場繳獲,型號雜亂、參差不齊。海空軍剛剛組建,艦艇和飛機主要是蘇聯提供的軍事援助。因此,為了推動國防現代化建設,朱德強調要建立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生產自己的武器裝備。

19516月,黨中央派中國軍工代表團赴蘇聯,商談援助我國軍事工業建設等問題。談判期間,朱德親自指導代表團處理談判中的棘手問題,使談判基本上取得了成功。同年,他向中央建議建設坦克、飛機、大炮、光學、化學工廠以及煉油廠、造船廠等。19521030日,朱德致函周恩來,建議擴大兵工生產,在幾個省內建立輕重機槍、步槍、子彈制造廠以及鋼、鋅、鉛等冶煉廠﹔在西北設炮廠、炮彈廠以及原料、冶煉廠等。【《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8頁。】根據朱德的建議,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對原有兵工廠進行了技術改造,新建了佔全國重點項目30%的軍事工程,先后擴建了74個規模較大的飛機、艦艇、火炮、雷達、指揮儀、通訊設備和電子元件等工廠。這些項目具有設備、技術和人才優勢,是國防科技工業的主體力量,推動了國防現代化的迅速發展。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和朱德的積極推動下,國防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相互銜接的國防工業生產布局,為國家安全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裝備保障,為我軍有效履行使命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武器裝備建設人才

朱德深刻認識到,人是事物發展的決定因素,加強武器裝備建設關鍵在人才。他愛才若渴,早在長征途中的最困難時期就同周恩來等發出《關於優待技術人員的指示》,對科技人員進行特別照顧。抗日戰爭時期,朱德更加關照軍工生產技術工人。1939年底,他冒著大雪到黃崖洞,看望堅守軍工生產的工人,還特別囑咐廠領導,萬不得已,就是舍掉一點物資材料,也要保護技術工人的安全。他說,我們培養一個技術工人非常不容易。194812日,朱德在華北各解放區軍工會議上專門強調:“管理工廠要靠老干部,還要靠有管理經驗和生產經驗的工程師、熟練工人,把他們組織起來,提拔起來,就管理好了。不能把他們看作外人,不相信他們。有些專門家、工程師,並不比我們這些老干部差,甚至比我們強,將來非他們負責管理不可。”朱德還指出,“提拔這些有技術、懂管理的人,可以把現有的工廠辦好,還可以發展新的企業。在朱德的直接關心下,解放區各軍工廠的人才隊伍發展很快,許多工人在工作中學會了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成為后來新中國軍事工業的骨干力量。

解放后朱德仍然十分重視科技人員,每到一些工廠視察都要和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促膝談心,聽取他們對我國國防科技工作發展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時期,他還對一些老科學家說:“你們一定要搞好科研工作。”在朱德等老一輩領導人的關心下,通過我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一批高素質裝備指揮、管理、保障人才快速成長,整體結構不斷優化,素質能力不斷提升,為我軍武器裝備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朱德武器裝備建設思想的指導意義,

朱德關於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思想,是我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武器裝備建設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加快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掌握精髓要義,把握本質內涵,推動工作實踐。

(一)牢牢把握我軍未來戰爭需求

隻有順應世界軍事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未來軍事需求來謀劃武器裝備的發展,才能從戰略上把握趨勢,掌握主動。朱德多次強調,發展武器裝備首先要緊緊圍繞軍事需求,特別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需求。當前,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我國周邊也才存在許多不安定因素。新時期要認清國際戰略形勢和我國安全形勢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認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加快武器裝備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堅持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以胡主席主題主線重大戰略思想為指導,以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為戰略目標,以軍事斗爭准備為龍頭,一手抓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展,一手抓現有武器裝備改造和管理,堅持作戰需求牽引和科技推動相結合,正確處理好武器裝備建設中的各種重大關系,加強武器裝備建設的總體論証和頂層設計,重點搞好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武器裝備建設規劃論証制定,進一步明確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步驟措施,不斷推動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深入發展。

(二)科學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的武器裝備體系

朱德一貫認為,武器裝備建設隻有成系統發展才能具有整體效能。他反復強調,既要重視單項武器裝備的性能,更要重視武器裝備系統的整體質量。在建立空軍和海軍時,他要求不但要有軍艦、飛機,更要有完善的機場、碼頭、造船廠、煉油廠等配套設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戰爭體系與體系對抗特征更加明顯,系統配套越來越成為武器裝備建設的內在要求。近些年,我軍研制出了大批新型武器裝備,武器裝備體系的總體效能得到較大提高,但距離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們要從實際出發,突出關鍵能力,大力加強武器裝備體系建設,確保主戰裝備、電子信息裝備與保障裝備相配套,各軍兵種裝備體系相融合,進攻型裝備與防御型裝備相協調,“硬殺傷”與“軟殺傷”手段相結合,加快構建能夠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武器裝備體系。

(三)集中力量發展尖端武器裝備

大力發展尖端武器裝備,是我們黨為打破西方敵對勢力的封鎖壟斷,並以此帶動和促進我國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做出的歷史性選擇。朱德始終把研究發展尖端武器裝備看作是關系國家安危和國家地位的大事,最早提出要研制原子彈、氫彈。197212月,年已86歲的朱德仍然到七機部的科研單位視察運載火箭的研制和裝配情況,並勉勵七機部負責人:“要把大家團結起來,尤其要團結好知識分子。要好好干,早點把尖端武器搞出來,對付帝國主義還要靠這家伙【《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7頁。】。”“兩彈一星”以及其他重大科研項目的實踐,給了我們極其重要的啟示,要在高科技領域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必須縮短戰線、突出重點。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繼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趕有所不趕的戰略方針,積極搶佔世界軍事變革的戰略制高點,按照“不對稱”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能夠有效制敵的新一代武器裝備,通過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實現我武器裝備建設歷史性跨越。

(四)著力提高軍事技術創新能力

依靠科學技術創新推動武器裝備建設,是武器裝備發展的一條基本規律,也是朱德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思想。新形勢下推進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更需要不斷提高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整體技術水平。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要求,加強戰略籌劃,著眼全局和長遠確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思路,快速高效地推進國防科技進步和創新。要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元器件、關鍵原材料、軍用動力、先進制造工藝等技術“瓶頸”,努力在關鍵領域和若干技術發展前沿掌握核心技術,確保在復雜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要加強對軍事前沿技術和新概念武器技術的預先研究,增加技術儲備,使我軍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展真正進入“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良性循環軌道。

張繼春,解放軍裝備學院政治部副主任

楊志強,解放軍裝備學院政治部組織處干事

(來源:《朱德與人民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