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爺爺朱德在從化的日子裡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2-28   
分享到 :

回首往事

——與爺爺朱德在從化的日子裡

朱新華

[摘要]“文革”期間,我獨自陪伴爺爺奶奶在廣東從化的那段日子,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在從化,爺爺一向對我嚴格要求,平時要和工作人員一樣參加勞動,打掃衛生,到大食堂去吃飯。自我來到從化,讀書讀報成了我的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爺爺教我如何掌握學習要領。爺爺處處以身作則,嚴以律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還教導我要克服驕、嬌二氣,向勞動人民學習,做一個又紅又專的接班人。在任何環境中,爺爺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每天堅持看書學習,讀報讀文件,關心國家大事,並鼓勵家人好好學習,努力工作。這種對黨的事業的無比忠誠、對革命理想的無比堅定的精神,值得我們代代相傳。

我的爺爺朱德離開我們已經40 年了,回想起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至今仍歷歷在目。

我有幸在爺爺奶奶身邊成長,特別是在那動亂的“文革”歲月,我獨自陪伴老人家在廣東從化的那段日子,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和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鞭策和鼓勵我不斷進步。

1969 3 2 日,中蘇邊境發生了流血事件,導致中蘇關系更加緊張。4 1 日至24 日,黨的九大召開,會上毛澤東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於是,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備戰成為了當時的重點工作。

10 18 日,林彪向全軍發布了准備打仗的“第一個號令”,全軍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10 20 日,出於安全考慮,周恩來向在京退居二線的老同志傳達了中央會議精神,決定把他們分別疏散到外地。由於事情發生得突然,沒有時間和家人告別。父親被秘密召進了中南海,並告知此事要保密。一周后爺爺奶奶便匆匆忙忙地離開了北京。自“文革”開始后,所有家屬都不准進入中南海,在此期間隻有父親一人去過。臨行前爺爺奶奶向父親交代有關家中的一些事宜,因為此次離京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所以讓父親安排一個子女和他們共同生活。

不久我們便接到爺爺奶奶的來信,得知他們已平安到達廣東從化,這時父親才將此事的經過告知我們。當時我大哥援朝已於1968 年當兵去了外地,二哥和平也在北京帶鋼廠當了一名工人,隻有我初中畢業尚未分配。父母商量后,決定讓我去廣東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很快我就來到了他們身邊。

和爺爺一起到達廣州的有董必武、李富春、蔡暢、張雲逸、張鼎丞、滕代遠、陳奇涵等。同期來到從化的還有羅榮桓的夫人林月琴及陳伯鈞夫婦、周士第夫婦、朱良才夫婦、彭明治夫婦等。鬆園一號是一所比較大的房子,考慮到董老年紀大,又是國家副主席,爺爺執意要董老住這所大房子。董老卻說:“你是總司令,還是你住吧。”他們兩人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雖都年逾八旬,身處逆境,還互相謙讓,真是難能可貴。最后推來讓去,誰都沒有住進鬆園一號,分別住在鬆園五號和七號。

爺爺奶奶住在鬆園七號。我到了之后,奶奶非常嚴肅地告訴我:這裡不能隨便地走動,不能亂講話,出門散步不能越過橋頭的哨兵,我們隻能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也不可以隨便到任何人的家裡去。

我們家原本是一個熱鬧的大家庭,而在從化,我是陪伴在爺爺奶奶身邊唯一的親人。由於我的到來,給老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活力。盡管如此,爺爺仍對我嚴格要求,平時要和工作人員一樣參加勞動,打掃衛生,到大食堂去吃飯。住在從化的家屬與孩子都在大食堂吃飯,在那裡我結識了一些朋友和小伙伴,並且成了好朋友。

在從化我和奶奶同住一屋,生活上她給予了我很多照顧,我們相處得親密無間,無話不說。我把在“文革”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以及“造反派”如何抄家、貼大字報等都告訴了她。有時候我還會在爺爺面前流露出一些不滿的情緒,尤其是對“造反派”指責爺爺是“大軍閥”“大右派”的行為不能理解。爺爺知道后,笑著對我說:“我當過軍閥沒有錯,但是我告別了過去,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而且要一輩子走下去,永不后悔!”

“文革”中有個別親屬給爺爺寫了斷絕關系的信,奶奶看到后非常生氣。在從化,我隻見到父親、母親、哥哥和爺爺奶奶有通信來往(這些信件奶奶一直保存到她去世)。爺爺雖然不高興,但從不在我們面前流露出來,並經常教育我們要正確對待“文革”中出現的一些過激行為,要給犯錯誤的人改正的機會﹔要堅信黨的領導,要和黨中央、毛主席保持一致。

自我來到從化,讀書讀報成了我的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爺爺教我如何掌握學習要領,他叮囑我讀到書中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反復學習,並做好筆記,邊學習邊討論,直至融會貫通。爺爺喜歡讀書,《共產黨宣言》《實踐論》是爺爺經常讀的兩本書,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帶上它們。每次讀完還要簽上讀書的日期,書中到處可見爺爺標注的眉批。

爺爺對待學習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1975年,中央黨校的成仿吾和他的助手們根據1848年出版的德文版《共產黨宣言》,重新進行了嚴格的校正,再版了《共產黨宣言》的新譯本。為了適合老年人閱讀,新譯本專門出版了大字版。這本書很快送到了爺爺的手中,爺爺如獲至寶,一口氣將它讀完,並在書中畫上了重點及眉批。1976521日,就在爺爺去世前一個多月,爺爺還專程到成仿吾家中,和他共同探討有關《共產黨宣言》中的一些問題。爺爺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是我們終身學習的楷模。

在從化,我每天除了學習以外,還要陪同爺爺奶奶一起散步。空閑時,爺爺會在屋后的河邊垂釣。后來,賓館的同志在這裡立了一個牌子,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得魚台”。

南方的山一年四季都是綠樹蔥蔥,枝繁葉茂,空氣非常新鮮,我們每周至少要爬兩次山。有一次,我和奶奶在爬山的途中看到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挑著一擔柴迎面走來,奶奶便走上前去詢問情況,得知這個女孩隻有14歲,比我還小,卻挑著一擔幾十斤重的柴,輕鬆地走在山間的小道上。奶奶讓我試著挑著柴走一走,可我這個在城裡長大的孩子,從來沒有干過這樣的活,擔子挑在肩上,趔趄地不知如何邁步。這時奶奶笑著接過擔子,挑在肩上,步伐輕盈地走在山路上,邊走邊講挑擔子的要領,就像當年紅軍挑糧上山一樣,不減當年。

后來我參軍離開了從化,來到了廣州軍區后勤二十一分部,在廣東興寧一七九醫院接受新兵訓練。和我一起參加新兵訓練的有陳伯鈞的女兒陳小玫、彭明治的女兒彭幼明、羅榮桓的外孫女陳朝暉(炎炎)、張雲逸的孫女張曉欽。我們都是來自從化的小伙伴。在訓練中我們接觸到許多臟活累活,包括挑擔子,都是以前從來沒有干過的,但是都咬著牙挺過來了。新兵訓練結束后,我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地工作著。當時隻有一個想法,就是要和群眾打成一片,不能給自己的家庭抹黑。

1970年的五一節,我們接到了通知,允許我們回到從化的家中看望家人。我們5個小伙伴相約一起坐在重返從化的大巴車上。一路上大家激動的心情難以平靜,憧憬著見到家人的情景。炎炎問我:“你見到爺爺奶奶會敬禮嗎?”我說:“當然會的,因為我們已經是一名軍人了,見到長輩都要敬禮。”我們就這樣一路上討論著各種問題,很快就到了從化。一下車,我們一路小跑地直奔各自的家中。爺爺奶奶好像知道我要回家,早在門口等候著我了。我見到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正敬禮,爺爺高興地拉著我的手,上下打量著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新華長大了,像一名軍人了,軍禮敬得還算標准。 ”

家裡的生活還和以前一樣,每天上午要給爺爺讀書讀報。有一次炎炎來找我,正趕上我們讀報紙,爺爺隨手遞給炎炎一份報紙說:“這有一篇社論,寫得非常好,你把它讀一讀。年輕人一定要好好學習。”就這樣,我們共同完成了學習任務后,才允許出去玩。

有一天,我和爺爺去散步,走在路上,碰到了一名站崗的哨兵,他給爺爺敬禮,爺爺馬上還了一個禮。我因為走在后面,沒有還禮。爺爺馬上批評我,並告訴我:“戰士給你敬禮,是因為尊重你,同樣,你也要尊重別人,應該還禮。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要做到互相尊重。 ”爺爺處處以身作則,嚴以律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都按照爺爺的要求去做,嚴格要求自己。

在家中我向爺爺匯報了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情況,爺爺對我的進步給予了肯定,並教導我要克服驕、嬌二氣,向勞動人民學習,做一個又紅又專的接班人。后來爺爺給我的父母寄去了一封信,在信中,爺爺對我父母能夠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緊跟他正確的革命路線,在大風大浪中沒有迷失方向,感到很高興。他還給了我們幾個孫輩很多鼓勵和教導。他對我入伍以來堅持學習毛主席著作,並能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表現給予肯定。他希望我們能在各自工作的崗位上緊跟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努力繼續前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我的記憶裡,爺爺在任何環境中,都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每天堅持看書學習,讀報讀文件,關心國家大事,並鼓勵家人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今年是爺爺誕辰 130周年,我們以各種形式紀念他,就是要學習他對黨的事業的無比忠誠、對革命理想的無比堅定,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

〔作者朱新華,朱德孫女,解放軍總醫院干休所門診部原主任,北京 100036

(責任編輯:宿凌)

(來源:《黨的文獻》2016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