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家教和家風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2-28   
分享到 :

朱德的家教和家風

羅淑蓉

[摘要]朱德在繼承優良傳統家教的基礎上,特別注重培育良好的家風。朱子家訓的引導和母親鐘氏的言傳身教使朱德養成了勤儉廉潔和勤勞的好習慣。朱德在遵循和傳承祖輩家訓的同時,樹立了嚴格的家教,嚴以規范家人的行為,如要接班,不要接“官”﹔要平凡,不要特權﹔要勤勞,不要享樂,等等。朱德對立下的這些規矩,不僅要求子孫們做到,自己也身體力行,形成了艱苦朴素,勤儉持家,認真讀書,學無止境和尊老愛幼,盡孝家國的優秀家風。優良的家教和家風是家庭教育的法寶,朱德的家教和家風,為我們當前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個人、家庭和國家的有機統一,家庭是最重要的紐帶。正如習近平指出的:“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我們要“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6年版,第 121122頁。)家庭建設的重要內容就是樹立良好的家教、培育良好的家風。朱德在繼承優良傳統家教家訓的基礎上,特別注重培育良好的家風,為黨員干部在家庭建設方面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一、傳承優良傳統家訓,樹立家人的價值觀念

在中國的傳統中,家庭中往往傳承著祖輩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立業的一些教誨,這些祖訓,往往體現了一個家族的核心價值觀。朱德得到了祖訓的教育和引導,又根據時代需求,對這些祖訓進行了傳承、創新和發展。

(一)《朱子家訓》的引導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居身務其質朴,教子要有義方。”朱德故居和朱德父母故居中的這兩個楹聯,語出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是朱家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依循,植根深厚,含義精深,意在勸家人要以“修身”“齊家”為宗旨,勤儉持家,安分守己。

朱德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困、勤儉的佃農家庭,受朱氏家族代代相傳的《朱子家訓》的影響很深。朱家祖先都是憨厚、勤勞、朴實的農民,朱德的祖父“是一個中國標本式的農民,到八九十歲還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會害病,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地裡勞動”(《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 110頁。)﹔祖母是家庭的組織者,把十幾口人的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條。日子雖然貧寒,但全家和和順順,尊老愛幼,深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尊敬。朱德的父母都是“賦性和厚,為人忠耿,侍親孝,持家勤”的一代人,他們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在地裡干活。佃農家庭的生活是艱苦的,由於地主的殘酷剝削,盡管一家人辛勤勞作,但仍然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朱子家訓》的引導,深深地影響著朱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養成了勤儉廉潔的好習慣,一生都保持著艱苦朴素、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

(二)朱德母親鐘氏的言傳身教

朱德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對他影響最深的是母親鐘氏。他曾深情地撰文追憶自己的母親:“母親是個好勞動。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我到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到八九歲時就不但能挑能背,還會種地了。”“我們用桐子榨油來點燈,吃的是豌豆飯、菜飯、紅薯飯、雜糧飯,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飯裡做調料,這類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母親親手紡出線,請人織成布,染了顏色,我們叫它‘家織布’,有銅錢那樣厚。一套衣服老大穿過了,老二老三接著穿還穿不爛。”“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雖到老年,仍然熱愛生產。 ”(《朱德選集》,第110111113頁。)母親的言傳身教使朱德從小養成了勤勞的好習慣。一生簡朴、熱愛勞動是鐘氏為朱德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二、樹立嚴格的家教,規范家人的行為

“國”與“家”緊密相連,“家”是“國”的細胞,家和萬事興,治國先從治家開始。朱德在遵循和傳承祖輩家訓的同時,還以無產階級優秀分子的標准要求自己的子孫們,樹立了嚴格的家教,用以規范家人的行為。

(一)要接班,不要接“官”

朱德對子女后輩的培養非常重視。他特別強調,要把子女后輩培養成革命事業的合格接班人,而不是要接“官”、接“權”。他對后輩說:“要盡到我們的責任,把你們培養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接班,是接革命的班,接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時刻想著大多數人,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實實在在地干革命。如果忘掉了人民,心裡想的是當官,就會脫離群眾,早晚有一天要被人民打倒。 ”(王亞麗:《生活中的朱德》,解放軍出版社 1999年版,第 119頁。)

1937 9月,朱德在給四川親屬的信中寫道:“那些望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勞苦之人,無妨多來。”(《朱德傳》(修訂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6年版,第 484頁。)他還說:“我不能再顧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朱德手跡選》,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第 303頁。)這是戰爭年代朱德對親人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后,他也一刻沒有放寬做人做事的標准,而是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和家人。

朱德的兒子朱琦去世后,有關部門把朱德的三孫子從海軍青島基地某部調到北京,以便照顧。朱德知道后,極不高興地說:“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不要孝子賢孫!哪裡來的,還應該回哪裡去!”當朱德得知他的二外孫分配到工廠工作的消息后說:“當工人好啊,就是要當工人農民。不要想當‘官’,要當個好工人。”朱德還建議他的大外孫初中畢業后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務農。大外孫被分配去養豬,由於力氣不夠,把豬食洒了一身,為此他寫信要求調回北京。朱德知道后,回信批評說:“干什麼都是為人民服務,養豬也是為人民服務,怕臟、怕苦不願養豬,說明沒有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人民服務就不要怕吃苦。”(王亞麗:《生活中的朱德》,第 104105頁。)他強調:“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是關系到青年人能否接好班的大問題,應該很好地在農村鍛煉,虛心向群眾學習,才能有豐富的知識,寬闊的胸懷,堅強的革命意志,才能真正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編《朱德自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3年版,第 322頁。)

(二)要平凡,不要特權

朱德從不居功自傲,他嚴格教育后輩要做平凡的普通群眾,絕不允許自己子女后輩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聲望享受特權。在朱德看來,干部子女有了特殊化思想,那就是變質的開端。“不要搞特殊化!”這是朱德教育子孫的一句名言。他說到做到,言傳身教。為此,朱德為家人規定了“三不准”: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准親友相求﹔不准講究吃、穿、住、玩。

在領導干部的子女用車這個問題上,朱德從不破格,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朱德對家裡的所有人都嚴格要求,一律不准乘坐公家的汽車上學,無一例外。就連康克清都是乘公共汽車去上班。

一次,朱琦跟隨父親朱德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去看戲后,站在一輛公務車的踏板上回家,警衛員走路回去。朱德知道后,對朱琦給予了嚴厲批評,教育他應當“毫不特殊,做一個普通勞動者”。朱琦從此把父親的教導銘記在心,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許多同他在一起工作過的同志,多少年后都不知道他是朱德的兒子。

朱德的二孫子后來回憶說:“我和哥哥讀書時,爺爺讓我們吃住在學校,周末回家想改善生活,爺爺卻規定我們必須到機關大食堂去吃飯,並一再囑咐,不准買好的,不准超過別人的伙食標准。后來見有的同學從家裡帶飯到學校,我和哥哥也想搬回家來住,每天帶飯到學校。爺爺卻說:‘你們不應該有一點兒特殊化思想,應該和廣大的工農子女生活在一起。’”(《深切懷念敬愛的朱德委員長》,中共武漢鋼鐵公司委員會政治部 1977年編印,第 421頁。)

朱德指出,作為革命家庭的子女必須擺脫特權思想,必須和工農子弟一樣,靠自己雙手去生活,去工作,去創造自己的未來。196910月,朱德到了廣東從化,他的孫女剛好中學畢業,就去陪伴他和康克清,朱德要求她不要搞特殊化,必須買飯票到大食堂吃飯,每天早上跟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搞衛生、掃院子,做家務活。朱德把自己的孫女同普通工作人員一樣對待,一視同仁,從不搞特殊化。在朱德的教導下,他的子孫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三)要勤勞,不要享樂

朱德告誡子孫們,躺在老一輩的功勞簿上,就會變成資產階級的少爺,要求他們不要貪圖享樂,要靠勤勞的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

在朱德的教導下,他的子孫們都是在最基層的普通崗位,靠自己勤奮勞動,過著儉朴的生活,並沒因為是朱德的后代而享受特殊的待遇。朱琦從部隊轉業后,到石家庄工作,先在鐵路機務段當練習生,后又學做司爐和火車司機。有一次,朱德坐的專列正好是朱琦當司機,朱德便在車廂中接見了他,並給予了鼓勵。朱琦始終牢記父親的教導,勤勤懇懇地工作,在鐵路部門一直工作到病逝。朱德的女兒朱敏是北京師范大學一名普通的教師,她同其他人民教師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

朱德經常對子孫們說:“要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他十分重視培養孩子們的勤勞美德。他把自家的小菜園當作教育子孫的課堂,手把手地教他們挖地、種菜、除草等,他說:這樣做,既不會丟掉勞動習慣,又可鍛煉身體。朱德一生不脫離勞動,古稀之年還去參加勞動,為子孫后代作出了榜樣。節假日孩子們回到家,朱德便讓他們接替服務人員的工作,他說:工作人員很辛苦,應該讓他們休息,你們不能享清福吃現成的,要做些事,養成勤勞的習慣。

三、培育良好的家風,塑造家人的思想品德

家風,是家庭的傳統、規范及習俗,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人的心靈,塑造人的人格和思想品德。朱德對家人立下的規矩,不僅要求子孫們做到,自己也身體力行,形成了良好的家風。

(一)艱苦朴素,勤儉持家

朱德的生活非常儉朴,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他始終保持著簡朴的生活習慣,倡導艱苦朴素、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他說:“我們要怎樣才能把我們的家業創立起來呢?要靠勤勞,還要靠節儉。勤儉是我國勞動人民固有的美德。‘克勤克儉,成家立業’的格言,現在應當成為我們每一個國家工作人員和經濟工作人員必須時刻牢記和貫徹執行的原則。”(《朱德選集》,第 340頁。)

新中國成立后,一些青年受了資產階級享樂思想的影響,他們既不知道過去的艱苦,也就比不出今天的幸福。朱德指出,“這是一種最危險的現象”,“對於一些尚未成年的少年兒童,也應該加強勤儉教育,特別是對於一些家庭生活比較富裕的少年兒童,這方面的教育更為迫切需要”。(《朱德選集》,第 369頁。)

艱苦朴素、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重要道德規范,也是朱德勤儉和廉潔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1957 12月,朱德寫下《勤儉持家》一文,號召全國人民貫徹執行“勤儉建國”的基本方針。他說:“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但也是一個經濟技術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的國家。為了改變我國這種落后狀態,幾年來,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作了極大的努力,使生產和建設事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總的說來,我們的國家還是落后和貧窮的。要想在這樣的基礎上建成一個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必須依靠全中國六億人民的一致努力,發揮一切積極因素,切實貫徹執行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的方針,才能達到這個偉大的目的。”(《朱德選集》,第 367頁。)

1960年,在我國國民經濟比例失調、人民生活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朱德提出了解決當前糧食不足的方案,號召全國人民多種高產作物,增加糧食數量,多種瓜菜,代替糧食。他提倡的粗糧細糧混吃等意見,得到黨中央的採納。在這個背景下,朱德寫下了這樣一首五言詩:“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勤儉建國家,永久是真言。”(《朱德詩詞集》(新編本)(上),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7年版,第 277頁。)這首詩既是號召全國人民要堅持貫徹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制定的勤儉建國的方針,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勞節儉的精神,也是時刻提醒自己要長期堅持這種傳統美德。勤儉不論對於國家,還是家庭和個人,都是永久的真言。1963 12 26日,朱德給后輩題詞:“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做一個又紅又專的接班人。”(《朱德年譜》(新編本)(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 1894頁。這三個“勤儉”充分體現了朱德的生活態度和致力於培育勤儉的家風。

閑暇時,朱德往往會帶領孩子們挖土種菜,讓他們養成自食其力、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朱德也從不允許孩子們亂花錢,他們上小學時添置必要的衣服用具,都要征得朱德的同意,並一一記賬。朱德還經常檢查這些開支。孩子們參加工作后,朱德也不輕易給他們買什麼東西。

在朱德的遺物中,有一條補了又補的襯褲,上面有 17處補丁,無數個小孔。還有一張白麻紗貼花床罩,一方邊子已朽爛,罩面上有 6處補丁,這張床罩陪伴朱德度過了晚年生活,后來,康克清又一直用到 1992年去世。這張床罩總是破了又縫,縫了又補。這些補丁還是朱德的兒媳婦趙力平縫補的。由此可見,他們傳承的不僅僅是一件件物品,更是體現朱德培育出的良好家風。如今,這兩件物品陳列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以此教育更多的人保持艱苦朴素、勤儉持家的優良作風。

(二)認真讀書,學無止境

朱德從小就養成了刻苦好學的習慣,無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朱德都沒停止過學習。在朱德的帶動下,注重學習鑽研是朱德家長期保持的家風。

朱德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的學習勁頭,在黨內是人人皆知的。1940 8月,中央宣教部在延安楊家嶺禮堂隆重舉行大會,總結和表彰干部學習積極分子,朱德被評為學習模范。他謙虛地說:“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到。學無止境啊!”(王亞麗:《生活中的朱德》,第 5859頁。)﹞

朱德讀書的一大特點就是勤於思考,善於總結。他善於從書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善於總結他人的理論和思想精髓,再結合實際,將理論加以提煉,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借鑒。朱德的三孫子對當年爺爺教他學習書法時的教誨還記憶猶新:“練毛筆字是對人,尤其是對你們年輕人陶冶情操的好方法,可以幫你修身養性。”“你們年輕人要從小養成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干好一行的好習慣。”(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水墨藝術》,中國西苑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9年版,第 9頁。)朱德的教誨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朱德家學習的氣氛非常濃厚,他不僅自己愛好學習,也要求子孫們必須認真學習。每逢節假日,孩子們回來,朱德都要求他們學習或勞動。所以,節假日也就習慣性地成了朱德家裡的“學習日”或“勞動日”。

朱德的二孫子回憶道:節假日,都是爺爺親自組織召開家庭學習會,一次都沒中斷過。1964年國慶節,哥哥參加了游行隊伍,他參加的是天安門前的組字。一上午的活動,他們都感到很累,爺爺就應該更累了。下午,爺爺仍然組織他們學習,並說:“今天是‘十一’,咱們更不能忘了學習。”他們說:“大家都很累,應該好好歇歇。”爺爺嚴肅地說:“農民種地不能誤了節氣,工人不能拖延生產計劃,我們學習也是這個道理,不能把今天該學的東西,放到明天。”(《深切懷念敬愛的朱德委員長》,第 419頁。)

朱德的一生,就是在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勤懇的工作中度過的。他常說:“一個革命者如果不好好學習,就不能獲得必要的知識去為人民服務。不能很好地為人民服務,還算個什麼革命者!”(王亞麗:《生活中的朱德》,第 42頁。)

(三)尊老愛幼,盡孝家國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朱德認為,共產黨員和其他人一樣,都應遵循養親教子的古訓,在政治上嚴格要求的同時,在生活中應給予家庭成員無微不至的關愛。

朱德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和睦的大家庭裡,受長輩的耳濡目染形成了尊老愛幼和親情孝道的良好家風。在駐防瀘州時,他把父母接去一同生活,以盡自己的一份孝心。抗日戰爭爆發后,身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的朱德竟然身無分文,連救濟困窘中的母親、寄錢盡孝的能力都沒有,焦急萬分的他隻能悄悄地寫信向在四川瀘州的好友戴與齡求助。

此后,當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時,朱德萬分悲痛:“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朱德選集》,第 114頁。) 他把對生身母親的愛,升華成對祖國母親的愛,這就是對家國的孝。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讓兒女們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朱德將孫子、外孫接到身邊撫養。為了報答家鄉親人當年支持他讀書和革命的恩情,他把老家親屬的孩子接到身邊撫養,目的是為這些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把他們培養成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這十幾個孩子的到來,使朱德家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四、學習朱德的家教和家風與開展黨風廉政建設

朱德的家教和家風,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也為我們黨當前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

(一)家教和家風是家庭教育的法寶

家教是家庭中有力的戒律,家風是無聲的教化。家教對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家教的好壞,往往影響到家風是否優良。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正,則社稷興。

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寫到:“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我在家庭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隻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朱德選集》,第 113114頁。)由此可見,朱德母親對他一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這種影響,不僅來自於母親的人格力量,還來自於朱德家優良的家教和家風。可見,良好的家教和家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寶。

(二)學習朱德的家教、家風,從搞好家風做起,開展黨風廉政建設

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人民日報》2015 2 28日。)“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民日報》2016 5 3日。)領導干部要重視家風建設,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在幾十年革命歷程中,朱德始終重視家庭教育,並逐漸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家庭教育思想。他曾對子孫們說:“如果一個革命的家庭連自己的后代都管不好,那怎麼能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呢?”(朱和平:《永久的記憶:和爺爺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4年版,第 262頁。)朱德以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懷來對待子女的培養和教育。他雖然整天專注於黨和國家的大事,但從來不放鬆對子孫們的教育,時刻關心著他們的成長。1975 36日,朱德寫下了“革命到底”四個大字。他的夫人康克清說:“這四個大字,既是對他自己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的總結,也是對我們全家的期望。”

嚴以修身,除了黨紀國法的約束,家教家風的潛移默化也很重要。對黨員干部來說,家風正則作風正。黨員干部的好家風與作風甚至黨風相連。黨員干部不僅要嚴守黨紀國法,還應該養成嚴格的家教,形成良好的家風,以身作則,廉潔自律,管好自己,更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這是廉政的第一步。每個黨員干部都要首先從搞好家風做起,正家風以正黨風。

現實生活中,某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貪污腐化,與其家教不嚴、家風不正有很大的關系,家屬親屬相互影響、惡性循環,形成家族式腐敗,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對領導干部來說,良好的家教家風無疑是抵御腐敗的重要防線。因此,黨風廉政建設也需要黨員干部注重自身的家庭建設。從一些案件中看出,某些出問題的領導干部,普遍存在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的現象,家風敗壞已成為某些領導干部走向腐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當前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行動中,有必要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學習朱德的家教家風,對照檢查自身的家庭教育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羅淑蓉,朱德銅像紀念園管理所所長、副研究員,四川儀隴 637600

(責任編輯:宿凌)

(來源:《黨的文獻》2016年增刊)